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冀哲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虹膜根部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4针后,再于巩膜瓣一侧或两侧作1条或2条巩膜瓣缝合,形成前房.术后2周、3月、1年及1.5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43%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 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依焕;杨阳;薛国民

    目的 评价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时眼压平均值,术后1年患眼功能性滤泡和非功能性滤泡比率,以及术后早期前房深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眼压平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后1周时明显增高(P<0.05),但治疗组眼压增高幅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患眼功能性滤泡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非功能性滤泡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Ⅰ度浅前房3例,浅前房发生率为4.2%;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Ⅰ度浅前房11例、Ⅱ度浅前房2例、Ⅲ度浅前房1例,浅前房发生率为20.0%,治疗组早期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稳定眼压效果好、近期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 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佳

    目的::观察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53只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得以明显控制(P<0.05),而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26.4%(P<0.05);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

  • 压贴三棱镜观察眼位法及可调整缝线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一年效果观察

    作者:刘丽丽;于刚;吴倩;曹文红;樊云葳;崔燕辉;张燕

    目的 观察压贴三棱镜观察眼位法及可调整缝线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一年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平均年龄(28.84± 16.01)个月(10~67个月)的先天性外斜视患儿25例.其中间歇性外斜视1例,恒定性外斜视24例.伴有V征者4例,伴有DVD者4例,伴有V征及DVD者1例,伴有眼球震颤者1例.方法 对于不配合检查的患儿术前应用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并测量斜视度.所有患者行外斜视矫正术,后退肌肉均采用调整缝线技术.术后2周,1、6、12个月随访.主要指标 手术前后眼位情况及调线前后斜视度变化.结果 不配合检查的患儿术前应用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的方法测量斜视度依从性好.25例患儿术后第1天检查正位20例(80%),4例过矫,1例欠矫;经过缝线调整,25例均在正位;术后2周正位率100%(P<O.05).术后半年斜视度变化不明显,术后1年平均斜视度-7.12△±3.24△,手术成功率88%.结论 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的方法适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患儿的术前斜视度检查;应用可调整缝线明显提高了先天性外斜视的近期正位率.

  • 应用可调整缝线治疗合并垂直斜视的眼球后退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丽丽;于刚;吴倩;曹文红;樊云葳;崔燕辉

    患者女性,3岁8个月.主因"生后发现眼斜"就诊.眼位:角膜映光:左眼注视,右眼+15°,R/L10°,交替遮盖:右眼由内上→正位,左眼:内下→正位移动.遮盖去遮盖:左眼注视,右眼+30△,R/L10△;右眼注视,左眼+50△,R/L10△,右眼注视不能持久.眼球运动:右上方转动,右眼落后,左眼相对亢进;左上方转动,右眼落后,左眼相对亢进.右眼运动:右眼外转明显受限,瞳孔中央不过中线,距离中线2 mm,企图外转时睑裂开大,右眼内转伴有上转,内转时眼球后退,睑裂缩小(图1).

  • 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丁亚莉

    目的 观察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7例(5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对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2者51例(89.47%),浅前房2例(3.51%),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1.23%,功能性滤过泡占91.23%.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较好的控制眼压,快速提高视力,安全有效.

  • 可调整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眼

    作者:蒋燕玲;姜士军;朱彦霞;徐强

    目的 探讨可调整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对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28例(28眼)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可调整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炎性反应、眼底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术后1周、1月、6月及1年的随访情况.结果 28例中术后26例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2例无提高.随访1年成功控制眼压22眼.未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把握时机行可调整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注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可获得较高手术成功率,挽救视力.

  • 直肌调整缝线在间歇性外斜视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雯;荣翱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观察直肌可调整缝线在其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1例间歇性外斜视施行联合直肌可调整缝线的直肌后徙术.结果 随访3~12个月,48例达正常眼位,3例欠矫者经集合训练后得到改善.结论 联合直肌可调整缝线的直肌后徙术是矫正间歇性外斜视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式,减少再次手术.

  • 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王政;沈爱祥;徐志娟;王荣荣;朱兰芳;彭明珠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并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15眼)行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并可调整缝线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眼底、视野、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2~24个月.结果 14眼术后眼压维持在10~20 mmHg之间,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3.33%,1例(1眼)随访半年后失去联系.术后视力、视野和C/D比值与术前相同.Ⅰ型微小囊状型5眼,Ⅱ型弥漫扁平型10眼,无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或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并可调整缝线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可以延长滤过泡功能.减少瘢痕形成,并减少低眼压出现,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 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云鹤

    目的 观察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185眼,其中可调整缝线组101眼,常规手术组84眼.常规手术组方法是常规小梁切除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MMC).可调整缝线组方法是常规手术组方法基础上联合可调整缝线法.结果 可调整缝线组术后浅前房较常规手术组显著降低,术后1天全部术眼前房形成.可调整,缝线组视力不变或增进75眼(74.26%)优于常规手术组35眼(41.67%).可调整缝线组拆线前平均眼压(17.88±3.86)mmHg,而拆线后平均眼压(10.44±3.36)mmHg,眼压显著下降(p<0.05).而2周后眼压及滤过泡形态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调整缝线能有效预防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

  •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素平;何伟;臧耀珑;苏静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4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术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前房深度,并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结果 术后4眼发生浅前房(10%),经调整缝线后浅前房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其余36眼前房深度正常.随诊6~12月,1例2眼需再次手术,余38眼眼压均在7~15 mmHg.所有患者视力均无下降,其中8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好方法.

  •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谢依明;刘元荣;吴玉莲;丘亮辉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虹膜根部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4针后,再于巩膜瓣一侧或丽侧作1条或2条" "型巩膜瓣缝合.形成前房.术后2周、3月、1年及1.5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43%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效果观察

    作者:彭爱民;周辉;汪昌运

    目的观运用丝裂霉素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0例(60眼)青光眼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级).A,B两组均运用丝裂霉素,A组术中加缝2针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发生浅前房5例,B组发生10例.A组和B组术后眼压在术后2周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83.28%±7.2%和71.43%±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运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作可调整巩膜瓣缝线后,不仅能调控房水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鞋带式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宗端;沈丽君;方爱武

    目的 评价鞋带式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作用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156例205眼,其中无可调整缝线(A组)41眼,行褥式可调整缝线(B组)66眼和行鞋带式可调整缝线者(C组)98眼,对照分析各组术后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病例术后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发生率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脉络膜脱离发生率C组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浅前房持续时间C组、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鞋带式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确切,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可调整缝线应用探讨

    作者:李淑萍

    目的 探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深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8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80只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小深切除巩膜瓣两角缝合后,再于巩膜瓣两侧置可调整缝线水密缝合,对照组43例(70只眼)为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诊6~18个月.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80眼中78只眼眼压≤21mm Hg,2只眼眼压>21mm Hg,给予及时拆除可调整缝线后,眼压<21mm Hg,对照组70只眼眼压均≤21mm Hg,术后6个月实验组平均眼压(13.41±3.24)mm Hg,对照组(18.85±6.62)mm Hg.术后1周实验组浅前房2眼(发生率2.5%),经综合处理,1周后前房恢复正常.对照组浅前房15只眼(发生率21.43%),经综合处理,1-2周后前房恢复正常.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调整缝线在防止术后浅前房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雷继承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青光眼患者,按照患者不同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丝裂霉素 C 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情况以及浅前房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水平和浅前房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接受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有助于减轻浅前房症状以及控制眼压水平,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丝裂霉素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艳艳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2例(72眼)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患者术前及出院时平均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裂霉素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实施推广.

  • 深层巩膜咬切术联合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

    作者:施妍霞;高敏

    青光眼在眼科领域内为一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主要原因是球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致滤过泡下瘢痕形成阻断滤过功能作用.我院近年来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巩膜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明显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 丝裂霉素C和5-氟尿嘧啶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作者:乔建华;郭庆国

    青光眼是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症群或眼病,即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限度将带来组织功能损害.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式中常用的一种.对确诊为青光眼且经过药物治疗难以有效控制及维持正常眼压的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或5-氟尿嘧啶(5-Fu).即前房穿刺和巩膜瓣可调整缝线.临床疗效确切,现将这两种药物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 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列霉素联合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何海侠

    目的:研究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青光眼患者(76眼)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眼压水平、浅前房Ⅰ级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青光眼患者应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疗法,疗效显著。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