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滤过不良的早期处理

    作者:谢嫦燕

    目的:探讨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滤过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患者23例(25眼),早期行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25眼中治愈16眼,治愈率64%.术前平均眼压4.04±0.70kPa,随访期末2.71±0.37kPa.结论:对有失败倾向的滤过泡早期进行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功能不良的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

    作者:艾尼瓦尔·卡地尔;努尔斯曼古丽·米吉提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0例青光眼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术后浅前房为因变量,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逻辑回归检验.结果:原发性青光眼是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原发性青光眼中又以闭角型青光眼为主,闭角型青光眼中又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主,而继发性青光眼中以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多;开角型青光眼与浅前房呈负相关,新生性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青光眼阀植入术、年龄(>60岁)、入院眼压(>50mmHg)、术前眼压(>30mmHg)等因素与浅前房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其他变量对浅前房发生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新生性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青光眼阀植入术、年龄(>60岁)、入院眼压(>50mmHg)、术前眼压(>30mmHg)等因素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的重要临床危险因素.

  • 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进展

    作者:叶天才;岳军

    在“防护性”滤过手术发展之前的整整一个世纪,是各种全厚层巩膜“穿透性”滤过手术发展的全盛时期。虽然它的降压效果与成功率很高,但由于过度外引流带来的并发症亦相当多,从而促进防护性“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Sugar(1961)首先介绍并由Cairn(1968)早采用显微技术,在部分厚的巩膜瓣下切除含Schlemm管在内的小梁网组织,当时称此手术为小梁切除术。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具有防护性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及其改良迅速发展并与全厚层巩膜滤过术相比较的阶段。总的来说,经典小梁切除术的长期降压效果较全厚层滤过手术差,但病发症明显减少。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逐渐出现了改良的小梁切除术,如采用较小的巩膜瓣,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或术后采用激光缝线松解术,以及辅助应用抗代谢药物(5-FU或MMC)、羊膜植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及多聚四氟乙烯筛网状植入物的应用等,显著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获得了满意的降压效果。近10年来发展的非穿透小梁手术,是一种唯一不切穿前房且较符合生理性的滤过性手术,其显著的降压效果、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简单的术后护理和可在门诊安全开展手术,使其成为21世纪引人注目的和有发展前景的新手术。

  •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处理

    作者:骆荣江;马翠萍;黄静文;彭玲妹;朱慧萍;刘韶瑞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施行穿透性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青光眼患者共158例(186眼)的术后情况.结果 ①术后浅前房: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2眼,发生率34.41%;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例,发生率为3.23%,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891,P=0.003);②浅前房的原因:35例浅前房中,脉络膜脱离20眼(占57.14%),引流过畅8眼(22.86%),房水生成不足4眼(11.43%),结膜渗漏2眼(5.71%),恶性青光眼1眼(2.86%);③浅前房发生的多因素分析表明,与青光眼类型(回归系数β=4.214,P<0.01)及年龄(β=5.176,P<0.01)有显著相关性,与性别(β=0.363,P=0.859)无关.结论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术者应注意浅前房的易发因素以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 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英姿;马瑛娜;欧阳珊;丛丽丹;戴丹;高维奇

    青光眼滤过手术是降低青光眼眼内压的主要手术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可替代的房水流出通道来降低眼内压,避免术后瘢痕形成是通道建立的关键。免疫抑制剂如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用来对抗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由来已久。虽然这些药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但不良反应、并发症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近年来,不断有新型抗瘢痕药物被发现,本文就近几年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抗瘢痕药物作一综述。

  • 青光眼手术滤过通道抗瘢痕化的药物研究

    作者:于雪婷;孙兴怀

    青光眼滤过手术前后预防、抑制滤过道瘢痕形成是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近年青光眼手术滤过通道抗瘢痕化的研究包括非特异性的抗炎抗代谢药物如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糖皮质激素等,特异性作用于某个受体或干扰信号通路的药物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作用于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的药物等,以及药物载体如可降解胶原基质、γ-环糊精及壳聚糖等.

  • RNA干扰在防治滤过泡瘢痕化方面的研究

    作者:景娇娜;管怀进

    滤过性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法,但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发生明显降低了手术成功率.RNA干扰(RNAi)是一种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具有特异性、高效性等特点.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将此技术运用于滤过泡瘢痕化发生机制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Tgase)表达和活性的增加在创伤后结膜下伤口愈合及纤维化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LIM激酶1的RNAi,有可能用于防治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的形成.RNAi技术可作为抑制大鼠Tenon囊成纤维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工具.核因子-κB抑制剂激酶β-siRNA介导的核因子-κB通路的抑制,能够抑制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 重视青光眼药物和滤过手术对眼表的影响

    作者:刘杏

    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的损害或滤过手术后患者眼表的功能异常均已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但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青光眼药物和滤过性手术均可导致泪膜、结膜和角膜上皮的损害,从而引起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以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眼表功能的异常并正确处理,对改善青光眼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提高长期用药或滤过手术后的眼部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眼科,2009,18:6-9)

  • 激光虹膜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吴玲玲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在我国患病率较高,致盲率也较高,早期发现并予有效治疗(激光或手术)是预防其致盲的关键.PACG的治疗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虹膜周边切除术(内引流)、滤过手术(外引流)等.对于PACG,滤过手术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白内障加重导致视力下降等.相比之下,LPI却简单、安全得多.

  • 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高眼压下滤过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曲验兵;曲端

    目的 探讨高眼压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31例(31眼)分别行小梁切除术,或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小梁切除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17眼(54.8%)视力较手术前提高,14眼(45.2%)视力无改善;15眼(48.4%)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Hg,加用1~2种局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者11眼(35.5%),5眼(16.1%)需行二次手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21眼(67.7%),非功能性滤过泡者10眼(32.3%).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在高眼压下行滤过手术如严格掌握适应证、精细操作、个性化处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几丁聚糖生物膜对兔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李树宁;吴志鸿;刘万顺;韩宝芹;刘文;吴葛伟;王宁利

    目的 评价合成的几丁聚糖生物膜对兔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白兔14只,完成双眼的滤过手术,随机选择一眼植入几丁聚糖生物膜,另一眼为对照.评价滤过手术失败的时间,滤过通道失败的原因,以及滤过通道的病理改变.结果 以滤过泡维持时间和眼压结果做为判定滤过手术失败的标准,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但是滤过泡解剖结果和病理、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植入的几丁聚糖生物膜抑制了滤过通道中浅层巩膜瓣和深层巩膜瓣的愈合.结论 合成的几丁聚糖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抑制滤过手术通道瘢痕化的作用.

  • 青光眼滤过术后视盘水肿一例

    作者:王璇;赵全良

    1 病例患者,女,73岁,主诉4d前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右眼胀痛,视物不清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于2016年12月19日入院.查体:全身状况良好.专科查体:视力:右眼眼前手动,左眼0.2.眼压:右眼45 mmHg,左眼21 mmHg(1 mmHg =0.133 kPa),右眼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雾状水肿,中央前房浅Ⅱ度,周边前房宽度为1/5 CT,瞳孔圆,直径5 mm,对光反应消失,玻璃体及眼底窥不入.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中央前房浅Ⅰ度,周边前房宽度为1/4 CT,瞳孔圆,直径4 mm,对光反应迟钝,玻璃体浑浊,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淡,C/D =0.5,视网膜面平伏,色橘红,A∶V=2∶3,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黄斑区色素紊乱.辅助检查:双眼视野检查:右眼视野向心性缺损,左眼视野周边部缺损.

  • 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不同用法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珰;陈瑾辉

    目的比较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MMC)结膜瓣下与巩膜瓣下两种应用方法的降压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32眼接受滤过手术的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MC组,再将应用MMC(0.4mg/ml,3min)的66眼分成结膜瓣下(MMC-A)组和巩膜瓣下(MMC-B)组.观察1年内3组患者手术后的眼压、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MMC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71.21%,手术成功率达75.76%,而两组手术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MMC两组病人的降压效果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C作为滤过性手术辅助药物,可增加手术成功率,而且无严重并发症.MMC放置在结膜瓣下和巩膜瓣下效果相似,但放置在结膜瓣下可能会减少对眼内组织的毒性.

  • 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要素的探讨

    作者:蒋爱玲

    目的探讨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采取6项措施:术前3天停用缩瞳剂,滴皮质类固醇滴眼液;仅做球周麻醉,不做结膜下注射,以减少出血机会;术后彻底止血,但避免重烧伤;制做三角形巩膜瓣;小梁切除位置在Schwalbe线之后0.5mm以内;术后早期进行眼球按摩.结果86例113眼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前房即形成,随访仅1例2眼术后半月出现包裹性滤过泡;1例1跟术后10天缝线滑脱,经处理恢复正常,余所有病例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注意青光眼手术中的每个细节,是可以提高其手术成功率的.

  • 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彦新;卫玉彩

    青光眼滤过手术目前仍是治疗青光眼药物和激光不能控制眼压时的主要手段,尽管药物和抗青光眼手术已有很大发展,青光眼手术失败率仍较高.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区滤过口处纤维细胞增生,瘢痕形成而使伤口愈合[1].

  •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不良的治疗体会

    作者:曲验兵;庄立;郭哲锋;曲端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的27例(27眼)青光眼术后滤过不良且眼压>21mmHg的病例,采取单纯按摩、按摩+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27眼滤过不良病例经治疗后25眼(92.6%)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眼压下降.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出现的滤过不良只要能尽早发现、合理治疗,大多数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 曲尼斯特滴眼液在兔眼小梁切除术后应用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游逸安;温积权;孙新成;许文怡;蔡文丽;方春庭;王群姬

    目的 通过单克隆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和TGF-β1免疫组化的研究,评估曲尼斯特在兔眼实验性小梁切除术后抗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 27只兔子(5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MMC组、曲尼斯特组:双眼均行标准小梁切除术.MMC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曲尼斯特组术后应用曲尼斯特滴眼液.术后7天、14天、28天各组处死兔子3只,眼球组织固定,PCNA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PCNA计数和计算TGF-β1染色平均光密度.结果 术后7天、14天对照组PCNA阳性细胞明显多于MMC组和曲尼斯特组(P<0.05).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尼斯特组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M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尼斯特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减少TGF-β1分泌而间接抑制其增殖.

  • 曲尼斯特在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抗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游逸安;胡赛静;孙新成;蔡文丽;方春庭;王群姬

    目的 探讨曲尼斯特在实验性兔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纤维瘢痕形成的价值.方法 27只兔子(54眼)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C(MMC)组、曲尼斯特组,双眼均行标准小梁切除术.MMC组术中巩膜瓣下应用0.4mg/mlMMC,曲尼斯特组术后应用0.5%曲尼斯特滴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8天每组各处死兔子3只,摘除眼球、组织固定,用H-E、Masson三色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7天、14天、21天MMC组及曲尼斯特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性滤过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C和曲尼斯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对照组术后7天成纤维组织在滤过道大量增生.Masson三色法光镜观察,对照组的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有序且致密: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的新生胶原纤维排列较紊乱,致密度低.结论 曲尼斯特能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纤维组织增殖,有效降低眼内压,维持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

  • 闭角型青光眼防治中不应忽视的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王宁利;梁远波

    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其致盲率是开角型青光眼的10倍[1,2].及早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因房角关闭而导致的眼压升高,对于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闭角型青光眼作为一种可防治性眼病,将随着白内障、角膜病等可治愈性眼病人群的减少,而逐步成为我国新世纪防盲工作的重点.在我国目前的闭角型青光眼防治工作中,有些基本问题常被忽视,严重影响了我国闭角型青光眼的整体诊治水平和防治效果,应引起广大眼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水冲法巩膜瓣成形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探讨

    作者:王宏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不形成及囊性滤过泡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并可因此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在术中尽量减轻刺激性操作,对术后减轻炎症反应及滤泡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149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