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舒苏凤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可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白内障、脉络膜脱离、大泡性角膜病变等不良后果,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护理的重点.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本院行青光眼滤过术153例(206眼),术后发生浅前房27例(30)眼.现将发生原因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 透明质酸酶在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作用

    作者:史春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2周内)高眼压的疗效.方法对13例(13只眼)青光眼患者在滤过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早期高眼压.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能改善青光眼滤过术的预后.

  •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压的影响

    作者:钱少波;陈定峰;王志军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已恢复正常的白内障患者22例(22眼),采用颞上侧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本次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占54.55%,术后2周矫正视力≥0.5者占68.18%,术后眼压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颞上侧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较快恢复视功能,同时可保持原有滤过功能.

  • 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观察羊膜匀浆提取液对兔眼滤过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蒋峰;丁莉莉;王春红;黄振平

    目的 通过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观察羊膜匀浆提取液对兔滤过手术疗效的影响,探讨羊膜匀浆提取液对结膜瘢痕的抑制作用,以及前节OCT在滤过泡观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羊膜匀浆液(AM)组.均取右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术后A组行氯霉素滴眼液点眼,B组行AM点眼.通过前节OCT观察两组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滤过术后7、14、28 d,AM组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4、28 d,AM组功能性滤过泡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新鲜人羊膜匀浆提取液可以有效抑制结膜瘢痕形成,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有效减低眼压.而前节OCT活体动态观察滤过泡内部结构图像清晰、客观稳定.

  • 青光眼滤过术后的脉络膜脱离38例分析

    作者:高建伟;张阿芳

    目的 主要观察38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发生脉络膜脱离的治疗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病人,23例病人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其中6例病人结膜下放置丝裂霉素C.治疗主要是局部应用睫状体麻痹剂、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结果 32例病人术后两周发生急性脉络膜脱离,3例病人滤过术后1月后发生脉络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在药物治疗1周至1月后恢复或好转.超声检查是脉络膜脱离诊断的有效方法.结论 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超声是诊断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有效.

  •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作者:韩正胜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5例(27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避开滤过泡的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观察视力、并发症、眼压和滤过泡的改变.结果:术后25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视力≥0.5者70.4%.术后随访6~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无改变.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用避开滤过泡的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保持原有的抗青光眼滤过功能.

  • 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及预后的探究

    作者:王文和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滤过手术治疗青光眼患者582例,迟发眼内炎患者9例,未迟发眼内炎患者573例,对比2组患者情况,观察迟发组的预后.结果 2组患者在使用丝裂霉素C、薄壁滤过泡2个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丝裂霉素C、薄壁滤过泡是术后迟发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视力水平≥0.01的患者明显多于治疗前(P<0.05).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与丝裂霉素C、薄壁滤过泡相关,及时诊断、治疗能获得较好的视力预后效果.

  • 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安;金威尔;张俊华;徐朝阳;严剑芳

    常规的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治疗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的手术方法,属滤过性手术.但是手术中滤过的定量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滤过不足术后眼压仍偏高,造成残余性青光眼,甚至需要再手术;滤过太强,形成术后低眼压,前房形成延缓,或前房不形成等并发症,甚至白内障加重,需行前房形成术,甚至白内障手术.为此,我院自1998年以来,选择部分青光眼病人,在小梁切除前行前房穿刺,术中、术毕由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液,以调整滤过的多少,解决滤过的定量问题,并使术毕即以形成前房和人工滤枕,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单纯滤过泡感染的护理

    作者:段建华

    目的 总结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单纯滤过泡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永新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1例(11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单纯滤过泡感染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症状消退,炎性反应控制,滤过泡澄清,前房渗出吸收,视力预后良好;1例患者由于就诊延迟,炎性反应蔓延扩散致全眼球炎而摘除了眼球.结论 按医嘱准确、迅速、合理安排用药,及时采取各项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滤过泡感染的关键.

  •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

    作者:王登珍;陈穗桦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手术方法、技巧,手术对眼压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4例(46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后反应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 本组44例(46眼)中,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眼术后5 d内发生高眼压,经药物治疗,眼压恢复正常;其余38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有效地保护青光眼滤过泡,对眼压无特殊影响,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

  • 针刺分离联合丝裂霉素C局部应用治疗青光眼滤过泡早期瘢痕化

    作者:樊江波;樊烨;朱学农

    目的:探讨针刺分离联合丝裂霉素C(MMC)球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不良并连续随访患者52例(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分离联合MMC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对照组单纯采用MMC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滤过泡形态的变化、眼压情况及眼部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眼压为27.8±3.00mmHg,治疗1w后眼压为12.9±3.92mmHg,成功率80%。治疗1个月后眼压为13.83±3.98mmHg,治疗6个月后眼压为16.5±4.56mmHg,成功率73.33%;对照组治疗前眼压为27.9±3.02mmHg。治疗1w后眼压为19.3±4.24mmHg,成功率46.67%。治疗1个月后眼压为20.6±4.14mmHg,治疗6个月后眼压为22.3±4.38mm Hg,成功率为33.33%。治疗后每个时间点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失败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MMC球结膜下注射安全有效。少数患者可有角膜上皮损伤及结膜下出血或菲薄滤过泡的危险,应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 结膜瓣大小对滤过泡形态及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志峰;董桂玲;戴馨

    目的评估大结膜瓣和小结膜瓣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的功能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青光眼滤过术中55眼行大结膜瓣,55眼行小结膜瓣.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的滤过泡形态及眼压情况.结果大结膜瓣组与小结膜瓣组相比眼压显著降低,两组滤过泡形态对比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青光眼滤过术采用大结膜瓣术后效果较好,并可防止手术失败.

  • 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生物羊膜的护理

    作者:李霞;韩英

    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们将生物羊膜应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青光眼滤过术中γ-干扰素应用对滤过泡形成的影响

    作者:黄新英;李英;林淑英;邓素芬

    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消失造成滤过道阻塞.因此,如何防止滤过道瘢痕阻塞形成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

  • 无结膜创伤小梁切除术1例

    作者:康建华;王洁;朱卉;李医

    青光眼滤过术常取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前房形成不易管理,结膜滤泡有瘢痕化趋势,降压效果渐趋减弱.我院于2000-06采用无结膜创伤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璐;丁剑锋;杨炜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由同一医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60眼)术毕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L(2.5 mg)球结膜下注射;试验组50例(60眼)术毕前房内注射0.1mL(0.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佳矫正视力、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d、3d佳矫正视力试验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前,术后1d、3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d、3d、1周前房炎症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试验组眼前房炎症反应较轻;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3d、1周、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及变异系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较试验组术后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下降,变异系数增高.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对术后短期内获得佳矫正视力、减轻前房反应、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作者:杨炜;李璐;邱明磊;丁剑锋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75例(75眼)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结果 白内障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0.3者38例(38眼),其中2例(2眼)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0.05,36例(36眼)视力为0.05 ~0.3.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术前及白内障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6例(36眼)患者低视力发生原因:青光眼性视网膜视神经损害17例(17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例(6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例(4眼)、黄斑囊样水肿3例(3眼),其他眼底病变6例(6眼).未脱盲2例(2眼)患者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青光眼性视网膜视神经损害、白内障术前已经存在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

  • 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白内障冷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的屈光分析

    作者:周宏健;吴善君;许霞;徐晓萍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的屈光变化.方法 分别对38例(38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试验组)和46例(5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仪及电脑验光仪进行角膜形态、角膜曲率、视力检查,并定时检测术前和术后1 d、7 d、14 d、30 d球镜与柱镜变化,进行2组比较分析.结果 2组术后1 d、7 d、14 d、30 d视力均高于术前(t=4.252,P<0.05).术前及术后1 d、7 d、14 d、30 d术眼柱镜变化:试验组术前为-0.11~-1.89 D ,平均(-0.86±0.38) D;术后为-0.12~-1.56 D,平均(-0.68±0.35) 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1.871).对照组术前为-0.15~-1.96D,平均(-0.75±0.35) D;术后为-0.12~-1.45 D,平均(-0.58±0.26) 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1.657).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柱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1.324).术后7 d与14 d间球镜度变化,试验组90%具有(0.20±0.14) D变化,对照组40%具有(0.20±0.14) D变化.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恢复快,手术微切口1.6 mm较常规超声乳化术3 mm形成散光更少,视力提高更快.但应加强手术前后的抗炎性反应治疗,减轻手术损伤.

  • 透明质酸酶在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应用探讨

    作者:张志广;吴川;刘堃

    目的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2周内)高眼压的病例.应用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观察注射后疗效.方法将18例18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病例分2组,治疗组11例11眼,给予结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酶750IU,隔日1次,一般2~3次;对照组7例7眼,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11眼中10眼眼压控制良好,1例加用适利达眼液眼压正常,滤过泡形成弥散隆起,所有病例视野与术前比较基本保持不变,视力基本不变或增减1行.结论透明质酸酶在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高眼压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改善了青光眼滤过术的预后.

  • 雷帕霉素-壳聚糖-海藻酸钙缓释微球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区瘢痕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魏红领;刘韶瑞;陆宁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壳聚糖(chitosan,CS)-海藻酸钙(calcium alginate,CA)缓释微球对兔眼青光眼滤过术区瘢痕增殖的疗效.方法 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通过双眼行巩膜咬切术建立青光眼滤过术模型,其中40只兔的右眼术中植入RAPA-CS-CA缓释微球(A组),左眼术中植入CS空白缓释微球(B组);另40只兔右眼术中应用含0.2g·L-1 RAPA棉片(C组),左眼行单纯巩膜咬切术(D组).术后观察各组眼压、滤过泡、前房炎症反应、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情况;术后7d、14 d、21 d分别处死各组兔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RAPA-CS-CA缓释微球的载药率为(34.58±1.47)%,包封率为(56.23±1.55)%.微球的体外释药较平稳,突释期内微球释放度仅为16.54%,49 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94.07%,在45 d内微球体外缓释作用明显.微球表面形态变化观察结果显示,微球降解前为球形,绝大多数微球表面较光滑,无明显孔洞;降解2周后,微球表面凹凸不平并开始出现穿孔;降解4周后,微球各部分逐渐溶蚀,微球中心明显空心化,球形较差,明显变扁;降解达6周后,微球形基本消失,微球残部出现粘连.A组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低水平眼压,C组次之,B组与D组维持时间短,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滤过泡存活时间较其他各组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中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各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结膜上皮完整性较好,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较其他各组少,滤过口周围区无明显炎症浸润,新生胶原纤维也较少.结论 RAPA-CS-CA缓释微球能安全有效地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术区的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胶原纤维的增殖,显著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100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