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RBSCAN Ⅱ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后眼前节动态分析

    作者:刘海英

    目的:应用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比较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眼前节带来的变化。方法:22例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22只患眼。观察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眼前节的动态变化。结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患眼出现角膜增厚,患者接受手术后初期会存在顺规性散光、可逆性散光。结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检查与治疗中,ORBSCAN Ⅱ系统十分重要,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资料,可以将其用于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查中。

  • 青光眼眼球破裂行眼球摘除1例

    作者:马小淳;高晴晴

    病历资料患者,女,78岁.因"左眼眼痛2天,眼球破裂10分钟"入院.患者10年前曾被诊断为双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左眼:绝对期 右眼:晚期),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偶用药物维持治疗至今.近2天左眼疼痛剧烈,10分钟前左眼眼球突然破裂急来诊.入院查体:血压140/80mmHg,体温36.2℃.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扶入病房.右眼:视力光感眼前,角膜水肿,前房裂隙状,晶状体混浊,眼底不能窥入,眼压56.7mmHg.左眼:无光感,结膜囊内大量凝血块,角膜大泡,外被膨出的葡萄肿及眼内容物覆盖,眼内组织无法探查.入院后右眼降眼压,同时左眼急行眼球摘除术.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前房角改变的超声测量

    作者:李国彦;富明水;王风娣;陈和平;陈常佩;余小梅

    目的:动态地了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青)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YLI)前、后的前房角定量改变,和虹膜膨隆的形态改变.方法:随机对确诊为慢闭青的门诊患者11人18眼,经房角镜检查按Scheie分类法均为窄2~窄3、4之间,裂隙灯检查前房下角均<1/3CT.眼压>21mmHg,C/D 0.2~0.5,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行YLI之前和YLI之后,用ACUSON 128XP/10型电脑声像仪各行一次超声房角测量,同时观察虹膜膨隆形态的改变.结果:超声测量显示手术前、后,前房角的平均宽度有明显改变,YLI前为15.22°±5.87°,YLI后为24.44°±5.96°.YLI后周边虹膜不再向前膨隆,前房下角>1/3CT.结论:ACUSON 12XP/10型电脑声像仪可用以定量测量活体前房角宽度,超声测量显示慢闭青施行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前房角明显增宽,虹膜膨隆变平.

  • 氩激光和/或Nd∶YAG激光重开滤过道

    作者:蔡明高;艾明;郑红;甘晓萍

    1996年至1998年我们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病例进行房角检查,发现有些病例因滤过内口堵塞造成手术失败,经激光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5例患者,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50~73岁,平均58.6岁。左眼4例,右眼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全部病例抗青光眼手术(2例采用经典小梁切除法,3例采用垂直于角膜缘的条形深层巩膜和小梁切除法[1])后均有滤过泡形成,术后3~7个月滤过泡消失,眼压回升至24.3~31.6 mm Hg(1mm Hg=0.133 kPa)。房角镜检查:透明膜和半透明膜状物堵塞内口2例,虹膜组织嵌顿于内口2例,内口处残留巩膜组织伴增生1例。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和滤过性手术前后眼前段结构参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媚;王忠浩;毛真;刘杏

    目的 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周边虹膜切除和小梁切除术手术前后眼前段结构参数的改变.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中山眼科中心连续CPACG患者45例53眼.方法 患者周边虹膜粘连范围≤6个钟点者行周边虹膜切除术,>6个钟点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检查.比较两种术式术前及术后的眼前段AS-OCT检查参数.主要指标 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ISA)、前房角隐窝面积(ARA)、前房宽度(ACW)、前房面积(ACA)、前房容积(ACV)和晶状体矢高(CLR).结果 周边虹膜切除术后ARA(0.078±0.036 mm2)、ACA(15.409±2.892 mm2)及ACV (91.021 ±22.387 mm3)较术前(ARA 0.065±0.024 mm2,ACA 13.945±2.633 mm2,ACV83.445±21.791 mm3)明显增加(t=-8.015~-2.727,P=0.000~0.042),但手术前后AOD、TISA、ACD、ACW和CLR无变化(t=-1.374~0.561,P=0.102~0.774).小梁切除手术前后各眼前段生物学参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t=-1.700~-0.002,P=0.388~0.998).结论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前房角隐窝面积、前房面积和前房容积增加,但小梁切除术后眼前段参数无明显改善.

  •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

    作者:顾东霞;赵宏;丁相奇;冯强

    目的 评价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30例(4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按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分组,分别行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以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前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小于180°的,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眼压94.11%稳定在正常范围;而对前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大于180°者,其中11眼行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63.64%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另16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93.75%稳定在正常范围.所有病例,手术后的视力大多有提高,前房深度增加,均未见前房角关闭或粘连范围扩大.结论 超声乳化对治疗前房角粘连关闭范围<180°者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前房角粘连关闭范围>180°者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高于单纯超声乳化术.

  • 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世洋;汪泽;张利光;王殿义;孙丙池

    我们参照国外文献[1],改在角膜缘前缘作切口完成小梁切除术.经初步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98年1月至12月,我们对43例59眼青光眼施行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男13例19眼,女30例40眼,年龄19~75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12眼.

  • 抗青光眼术后角膜融解一例

    作者:张改秀;赵玉霞;孙兰萍;郝俊华

    患者,王××,男,73岁,工人.因右眼时有胀痛,视力逐渐下降3年于1999年5月5日以右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左眼球萎缩收入院.住院号:54770.8年前,左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后眼球萎缩.入院检查,视力右眼0.3,右眼无光感,右眼球平面视野为5.管状视野,眼压右7.5/4=30.39mmHg(1mmHg=0.133kPa),左眼压T-2.右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周边前房约1/4CT,虹膜纹理清,瞳孔约4 mm,光反射迟钝.

  • 巩膜瓣穿孔伤颞肌筋膜修补一例

    作者:王晓明

    患者张××,男,58岁,退休教师,右眼6年前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我院行滤帘切除术.2000年6月9日上午不慎被树枝扎伤右眼,即感右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于6月10日上午来我院就诊,就诊时右眼视力:0.1,右眼混合性充血,角膜内皮水肿,前房消失,瞳孔略大虹膜多处后粘连,晶状体皮质、核均浑浊,上方11点处虹膜根部缺损可见,原巩膜瓣处球结膜未破损,透过球结膜可见巩膜瓣中央呈圆形棕色,滤枕消失,诊断为"右眼巩膜瓣穿孔伤"收人院.先行双眼加压包扎,全身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维生素治疗6天,因前房不形成,视力无改善,于6月16日上午行巩膜瓣颞肌筋膜修补术.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研究

    作者:王立威;赵黎明

    目的 探讨 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其前房深度、眼压及前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 1年5月收住我院的18例(20只眼)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15例(18只眼)伴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42例(67只眼)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前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术后3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央前房深度均有所增加,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狭窄甚至关闭的前房角术后可增宽,部分患者可完全开放.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术后中央前房明显加深,房角开放.结论 对房角功能尚可的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视力、加深前房、降低眼压.对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其青光眼急性发作.

  •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程度前房角粘连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肃洁;崔宏宇;郭黎霞;韩伟;张志宏;李继英;吕靖;张军明;曹志刚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不同前房角粘连状态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137只眼),按前房角粘连范围分成2组:A组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0°(95只眼),B组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0°(42只眼).全部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8个月,观察患者眼压、用药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对两组眼压数据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2.05±9.91) 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18个月平均眼压为(18.62±3.96) mm Hg,其中未用药眼压≤21 mm Hg者80只眼,占84.21%(80/95),转行滤过性手术者4例(4只眼),占4.21%(4/95).B组治疗前平均眼压为(39.05±16.34) mm Hg,治疗后18个月平均眼压为(27.71±9.84) mm Hg,用药后眼压≤21 mm Hg者12只眼,占28.57%(12/42),转行滤过性手术者8例(8只眼),占19.05%(8/42).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于前房角粘连关闭<180°的早期CACG有效;对于前房角粘连关闭≥180°的CACG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密切随诊,如眼压不能控制,应及时选择滤过性手术.

  • 戊二醛致眼烧伤1例

    作者:宋志玲;王璇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7岁.右眼因青光眼手术后结膜坏死2 d 就诊.2 d 前曾在外院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双瓣巩膜下咬切术,手术顺利,术中用带橡皮头的玻璃吸管对手术区滴生理盐水3或4次,每次滴后均见出血点即刻变为浅咖啡色,术毕用棉签吸干术区液体,双眼敷料包盖.术后术眼有烧灼样疼痛约3 h.次日换药,视力为眼前手动,曾怀疑与消毒液有关,随取生理盐水滴在带血的棉签上,即见血变成浅咖啡色,为此确诊为戊二醛烧伤.专科检查:右眼视力为眼前手动,上方结膜苍白5 mm×7mm,三角形巩膜瓣尖端外露,结膜缝线在位,苍白区外结膜弥漫性充血,角膜浊肿,前房窥查不清.治疗方法: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2次/d;结膜下注射维生素 C 50 mg,1次/d;结膜下注射自体血0.5 ml,1或2次/周;球旁注射东莨菪碱10 mg,1次/d;局部应用泰利必妥眼液、素高捷疗眼膏滴眼,4次/d;口服激素、吲哚美辛、维生素 B2、鱼肝油丸、中药等.4个月后复查右眼视力为0.8,上方滤过区部分被瘢痕覆盖,角膜清亮,虹膜孔可见,眼压为2.74 kPa (20.55 mmHg).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作者:吴辉;于继清;凡长春;林雅洁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7例(56眼),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2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未有效控制视力下降3眼,对照组7眼,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眼压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

  • OCT和视野检查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作者:赵龙君;董敬民;王华君;郑广瑛;王婧;金镖

    目的 观察OCT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包括早期、进展期以及绝对期)患者23例(37眼)及正常人26例(43眼),分别利用OCT检查其视盘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和平均视野缺损(MD),比较其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四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及平均视野缺损(MD)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进展期、绝对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各期的全周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MD参数之间均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OCT检测RNFL厚度结果结合视野检查,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病情预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小梁切除球筋膜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董敬民;张英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4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球筋膜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眼压平均(14.30±5.50)mm Hg,与术前(26.90±5.90)mm 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9.69,P<0.05).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作者:付立红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40眼),所有患者入院期间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对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房角变化、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比较,并观察记录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得有效随访.32例患者术前视力为(0.12±0.06),术后1周为(0.18±0.08),术后1个月为(0.27±0.11),术后3个月为(0.36±0.10);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眼房角均较术前增宽,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临床症状.

  •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作者:丁晟昕

    目的 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2眼),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随访3个月,对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前房角、前房深度以及眼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随访3个月发现,患者的佳矫正视力(0.70±0.09)提高、眼压(15.38±4.73)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下降、前房深度(3.55±0.31)mm加深,对比治疗前(0.27±0.08)、(44.89±5.26)mm Hg、(1.42±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前房角明显改善(P<0.05).手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控制眼压,具有很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建珠;黄伯健;江瑜

    目的:观察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45眼采用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4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散光度、眼压和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IO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 巩膜瓣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行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作者:邵亚非

    我们对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采取巩膜瓣调节缝线+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7例(54眼)病人均为我院2003~2005年住院病人,男19例23眼,女28例31眼;年龄47~79岁,平均63岁.根据病史、体征、房角镜及视野检查,临床确诊青光眼类型为: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8例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30眼,药物治疗有效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例4眼,继发性青光眼2例(2眼).随机抽取2003年前传统小梁切除手术54例作为对照.术前平均眼压40.36±8.38mmHg,视力0.02~0.8.术后平均眼压19.87±0.36mmHg,视力0.2~0.8.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和滤过性手术前后眼前段结构参数的对比探讨

    作者:吴爱华

    目的 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和滤过性手术前后眼前段结构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10月舟山医院眼科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00眼),依据前房角镜动态检查结果不同分为周边虹膜切除组(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6个钟点者)40例50眼和滤过性手术组(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6个钟点者)40例50眼.分析两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病程长短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ISA)、前房角隐窝面积(ARA)、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宽度(ACW)、晶状体矢高(CLR)、前房面积(ACA)、前房容积(ACV)变化情况.结果 周边虹膜切除组术后ARA、ACA、ACV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2.94、3.91,P<0.05);但是术后与术前ACD、AOD、TISA、ACW、C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0.29、0.09、0.47、0.16,P>0.05).滤过性手术组手术前后ACD、AOD、TISA、ARA、ACW、CLR、ACA、ACV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8、0.57、0.64、0.10、0.05、0.47、0.61、0.16,P>0.05).结论 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改善前房角结构,但是滤过性手术无法改善前房角结构.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