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8个月效果

    作者:梁远波;孟海林;范素洁;王星;谢丽莲;冯梅艳;王瑞;常新琦;何颜清;马锦霞;罗颖;崔宏宇;贾超;张祎草;刘洛如;唐炘;王宁利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个月的眼压控制效果.设计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来自4个眼科中心40岁以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5例(175眼).方法 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88眼)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87眼).术后1天、7天、2周、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压控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未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l mm Hg;条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在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 Hg.主要指标 眼压,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结果 150例(85.7%)完成18个月随访,其中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74例,单纯小梁切除术组76例.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两组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眼压控制成功率91.9%(68/74),单纯小梁切除术组84.2%(64/76)(P=0.148);条件成功率前者91.9%(68/74),后者88.2%(67/76)(P=0.448).视力下降两行者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20.3%,单纯小梁切除术组14.5%(P=0.348).后者暂时性低眼压发生率(19.7%)高于前者(9.6%),而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前房出血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18个月成功率略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当.联合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小梁切除术更适合于具有术后浅前房风险的患者.

  •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缝线相关技术

    作者:冯梅艳;孙霞;王宁利

    小梁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滤过过强引起的浅前房低眼压,由此可引起其它的并发症,终可导致手术失败.多年来眼科医生一直在寻找预防术后早期滤过过强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拆除缝线技术首次是由Schaffer等(1971)[1]提出,经过临床应用和改进,目前其术式已达十余种.本文简要介绍我国常用的可拆除缝线术式及其来源,以及新的国外改进方式.

  • 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的应用

    作者:王瑞;孟海林;常新琦;何颜清;马锦霞

    目的 观察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早期并发症和提高长期降眼压的作用.方法 将60例(6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入选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可拆除缝线并小梁切除术加丝裂霉素C(MMC),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加MMC.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浅前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间眼压除术后1 d有显著差异外,余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可拆除缝线并未能显著减少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对远期眼压控制亦无显著影响.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术后观察及处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雪翎

    目的 评估对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细致的观察及相应的处理对远期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55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包括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虹膜新生血管电凝,加用自行设计的可拆除巩膜缝线等,术后观察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并根据观察结果选择拆线时间,及加用抗瘢痕药物治疗,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随访(20.03±6.79)月.结果 出院时眼压在6-12 mmHg之间(1 mmHg=0.133kPa).术后6月,87.93%(51/58)的眼平均眼压(12.5±5.7)mmHg,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末次随访眼压在不用药的情况下,84.48%(49/58)的眼眼压在20 mmHg以下.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细致的术后观察及相应的处理可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的远期效果.

  • 不同巩膜瓣缝线方法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敏;李毓敏

    目的 探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5例随机分为2组.A组: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29例(29眼);B组: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26例(29眼).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前房、眼压、早期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术后3月、6月、1年2组间眼压差异及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 小梁切除术+MMC与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两种术式相比疗效相当.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胡宏阁;张有亭;许冰;程宏松;杨勇

    目的 观察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远期疗效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方法 65例(86眼)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同期46例(50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手术后两组早期的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渗漏性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和远期的眼压控制效果.结果 一年后的平均眼压,A组(17.3±6.41)mm Hg,B组(16.6±9.11)mm Hg,1年后两组间平均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浅前房A组11例(11眼),B组14例(14眼),浅前房发生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未发生脉络膜脱离,B组发生3例(3眼),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低眼压性黄宽病变和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结论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控制术后早期并发症,远期控制眼压效果与传统小梁切除无明显差别.

  • 前房穿刺、可拆除缝线联合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谢连永;王明利;杨乔;赵蕴南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可拆除缝线联合透明质酸钠对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方法对51例(6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27例(35眼)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前房穿刺和可拆除缝线技术,对照组24例(31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浅前房:观察组5眼(14.28%),对照组14眼(45.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效滤过泡形成:观察组30眼(85.71%),对照组22眼(70.9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分别为8眼(22.86%)、2眼(5.71%)、0眼,对照组分别为13眼(41.94%)、8眼(25.81%)、4眼(12.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前房穿刺和可拆除缝线技术可减少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裘项旭;胡美君

    目的:探讨用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进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81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7/81),有5眼出现视力下降(5/81),主要为屈光改变所致,1例为黄斑水肿所致;随访1.5~5.5年复发率为5/81.结论:青光眼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薄巩膜瓣有效的保证了滤过口的通畅,而可拆除缝线可防止滤过口过畅,从而减少了低眼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 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梅艳;张前卫

    目的:评价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3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30例30眼,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15例不做可拆除缝线,试验组(Ⅱ组)15例做可拆除缝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0.3)年,术后眼压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术后2周内平均眼压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2周后的眼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终的随访中,Ⅰ组成功率80.0%,Ⅱ组86.6%.结论:可拆除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早期并发症,无需特殊的器械且经济实用.

  •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志洪;颜海平;纪泽江;郝卓建;谭晏华;蔡欣;魏琳

    目的探讨一种解决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的方法.方法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2眼,分为对照组(42眼)与试验组(80眼).对照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该术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 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作者:高德君;李松江;王丹

    我们对38例(5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 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秀;刘明鳌;郭沛

    采用可拆除缝线密缝法,前房穿刺及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44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玮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较为安全可靠且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方法[1].2000年~2003年我院将可拆除缝线方法应用于小梁切除手术,现报告如下.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各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商卫卫;王大博;白海青;张彩;李廷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及改善视力的疗效差异.方法 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122例(132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并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控制术后浅/或无前房,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随访半年.结果 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低.术后半年,120只眼眼压控制在10.3~17 mm Hg,且术后全部形成功能性滤泡,手术成功率为98.48%.另将术前组(药物控制后)、术后组(手术后、出院前)眼压比较,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前房消失或变浅和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多种类型青光眼的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

    作者:徐学东;陈惠英;朱建刚;石龙华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7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结果随访3~17个月,平均10.2个月.手术成功率:实验组88.6%(31/35),对照组69.4%(25/36);浅前房发生率:实验组5.7%(2/35),对照组36.1%(13/36).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史传衣;张德秀;雷玉民;邵之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及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房极浅或疑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38只眼)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形态及前房情况适时拆除巩膜瓣缝线.定期随访患者平均14±2.9个月.内容包括: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晶状体及眼底.结果 6只眼术后因眼压控制良好未作缝线拆除;32只眼分别于术后3~31天拆线,拆线时间平均12.1±7.9天,拆线后眼压平均下降10.1±5.4mmHg.患者术后一周平均眼压13.7±5.9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6.6±10.1mmHg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术后12个月末时眼压≤21mmHg者32只眼(84.2%),其中28只眼眼压≤15mrnHg.12个月末时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为80.1±5.4%.术后33只眼呈中度或深前房;4只眼术后第一天前房浅I度,经药物治疗前房逐渐加深;1只眼因伴发脉络膜脱离发生Ⅲ度浅前房.并发症有前房积血4只眼,脉络膜脱离1只眼,无血管的薄壁微囊样滤过泡1只眼,持续性低眼压2只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只眼.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眼压过低引起的并发症,又可安全的改善滤过、减少滤过区瘢痕、提高手术成功率.

  • 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张德秀;史传衣;郑爱贤;宋哲

    目的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将129例(129眼)青光眼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A组施行有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B组施行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A、B两组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术前视力和眼压、前房深度、%值、视野及房角闭合程度、术前使用降压药种数等临床参数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天无一例发生浅前房,对照组术后第1天12例出现浅前房,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眼压在术后3周内对比有显著差异,3周后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累积存活率86.61±9.51%,对照组为71.91±9.8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 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红;陈跃华;陈凡;郝玉萍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常用的术式.但滤过术后早期低眼压性浅前房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和减少这一并发症,近二年来我科采用Kolker等[1]介绍的可拆除缝线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36例39眼,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两种巩膜瓣缝合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张前卫

    目的 比较双向可调整缝线和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观察组施行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施行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两组年龄、性别、眼压等临床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眼压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无1例发生浅前房,对照组3例浅前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眼压术后1周内差异显著,两周后无差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向可调整缝线相对于可拆除缝线能更好的控制滤过量,减少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志强;施孝勤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常规手术,它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存在着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改良术式之一,我们采用该术式治疗27例青光眼,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