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PDR

    作者:翟敏;王红波

    目的 探讨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对合并Ⅰ期、Ⅱ期NVG的PDR 13例13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入0.5 mg(0.05 ml)的Ranibizumab后5~7 d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5~7 d,13例患者虹膜、房角新生血管明显消退;注药前、后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周平均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较手术前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只眼(69.2%)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4只眼(30.8%)手术后视力无改善;玻璃体注药及手术后无1例发生眼内炎.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预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合并Ⅰ期、Ⅱ期NVG的PDR中有较好的效果,可挽救部分有用视力.

  • 中医药干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陆秉文;吴星伟

    目的 研究中医药干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并发黄斑水肿的RVO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治疗组(20例2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IVR)组(20例20眼)与IVR联合中医药治疗组(20例20眼).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纳入的60例60只眼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应用IVR治疗的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而在应用中医药加IVR联合治疗组的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高,可达到80%,表明联合治疗效果佳.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视野平均缺损(MD)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中医药治疗组(t=3.016,P<0.01)在改善RVO患者平均视野缺损方面,疗效优于IVR组(t=2.627,P<0.05);而IVR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佳(t=3.098,P<0.01).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ERG的b波振幅均上升(P<0.01).与中医药治疗组(t=2.89,P<0.01)及IVR组(t=3.44,P<0.01)相比,IVR联合治疗组对RVO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效果佳(t=4.084,P<0.01).结论 中医药干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IVR联合中医药治疗可标本兼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Ranibizumab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1例

    作者:陆秉文;吴星伟

    患者,女,2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视物不清1周,于2012年6月13日至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左眼视力0.4,诊断为左眼视盘血管炎,予激素治疗2个月后(泼尼松每日50 mg,持续1周,后逐渐减量),左眼视力提高至0.6.2012年9月21日复查发现左眼视盘及后极部视网膜仍有水肿,且黄斑区出现囊样水肿,遂于2012年10月16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既往无全身疾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

  • Ranibizumab 抑制 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振强;何守志;赵娜

    目的 探讨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 采用MTF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MTY比色法显示,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也增强;Ranibizumab浓度为0.01、0.1、1mg·ml-1时迁移至TransweH小室膜下的huvec细胞数分别为(112.68±10.03)、(58.17±6.52)、(31.67±4.84)(P<0.01).结论 Ranibizumab能够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可能是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之一.

  •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武洪安;杨文艳;田琨;杨玥;陶奕瑾

    目的 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0.05 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0.4 mg/mL,3~5 min).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6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玻璃体腔注药后1 d,新生血管开始逐渐消退,2~5 d 22只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术前眼压平均为(42.27±2.95)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2.05±2.78)mmHg,术后3个月(14.22±2.70)mmHg,术后6个月降至(15.09±4.21)mm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为(3.14±0.71)种,术后数量降至(0.82±1.14)种.完全成功12眼(54.5%),部分成功6眼(27.3%),总手术成功率81.8%(18/22).手术并发症:术后浅前房4例,经散瞳药物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前房积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式.

  • Ranibizumab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丽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应用Ranibizumab的有效性。方法对20例20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10眼术前行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为A组;另10例10眼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为B组。术后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4±9.6)min,B组为(102.8±11.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4,P<0.01)。A组术中需电凝止血者1例,B组6例。术中出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者A组1例,B组4例。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者A组0例,B组3例。术后视力A组改善优于B组。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前应用Ranibizumab,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作者:梁超群;陈长征;易佐慧子;曹思;戚沆;余岚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无对照研究.将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ICNV患者15例15只眼纳入研究.测量佳矫正视力(BCVA),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转化为标准化log MAR视力进行计算.治疗前平均BCVA为(0.72±0.51) 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 202~437 μm,平均(309.60±59.58) μm.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 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治疗后第1、2、3、6个月各随访1次,对比分析治疗前后BCVA及CMT变化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所有患眼平均玻璃体腔注射(1.80±1.01)次,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提高(0.37±0.55) 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CMT降低(76.80±58.73) μm,差异有统计意义(t=5.065,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视力预后较好,病灶水肿消退明显,安全性高.

  •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影响

    作者:王德功;陈松;王昀;林莉;宫丽;段红涛

    目的 观察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 (IVR)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对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81例100只眼纳入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IVR将患者分为IVR组和对照组.IVR组41例50只眼,对照组40例50只眼.IVR组于手术前3~4 d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然后行23G微创VRS.对照组直接行23G微创VRS.对比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新生血管出血平均次数、电凝使用平均次数、平均器械交换次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视网膜切开率.结果 IVR组患者注药后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IVR组、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7.43±29.34)、(100.86±17.21)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IVR组、对照组术中新生血管出血平均次数分别为(0.66±0.72)、(1.44±1.2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13,P<0.05);IVR组、对照组术中电凝使用平均次数分别为(0.30±0.58)、(0.82±0.9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33,P<0.05).IVR组、对照组术中平均器械交换次数分别为(15.28±5.35)、(23.47±7.3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IVR组、对照组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为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P<0.05).IVR组、对照组术中视网膜切开率分别为1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5).结论 手术前IVR能够有效地易化PDR患者VRS,并且降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单克隆抗体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作者:宫丽;陈松;王昀;王德功;林莉;段红涛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治疗前后对照研究.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临床检查确诊的30例(30只眼)CNV患者纳入研究.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7.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为便于统计分析,视力换算成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采用玻璃体腔注射10mg/ml的Ranibizumab0.05ml(含Ranibizumab0.5mg),治疗后1个月如发现CNV病灶扩大或新发病灶行再次注射治疗.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力、CR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个月,平均CRT为(290.23±79.16)μm,矫正视力平均为(0.62±0.31) logMAR,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1、4.79,P<0.05).治疗后3个月,平均CRT为(319.73±89.05) μm,矫正视力平均为(0.61±0.34) log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9、5.16,P<0.05).首次治疗后1个月CRT下降幅度大.随访中未发现眼内感染等与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NV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视力.OCT可通过CRT值变化初步指导治疗,便于临床观察.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疗效观察

    作者:易佐慧子;戚沆;胡静;翁铭;曹思;陈长征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无对照、开放性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眼科常规检查、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20例患者2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接受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玻璃体腔内注射,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此后根据每月检查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注射.注射前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量佳矫正视力、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底镜检查、FFA和(或)ICGA、OCT检查,注射后每月随访,随访3~12月,每次均行ETDRS视力、眼压、眼底镜及黄斑OCT检查,必要时行FFA和(或)IC-GA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ETDRS视力、OCT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眼平均接受(3.65±0.99)次注射,随访终点时视力较治疗前提高(12.65±11.61)字母(t=4.87,P=0.00),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低(127.37±108.48)μm(t=5.12,P=0.00),随访期间未发现全身及眼部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视力预后较好,病灶水肿消退明显,安全性高.

  • 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王华;王涛;张风;左华欣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后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行玻璃体腔内注射0.5 mg (0.05 ml)雷珠单抗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术后眼压随访结果.结果 连续接诊的12例(13只眼)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择期行小梁切除术,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视力提高者5只眼(38.5%),视力未变者8只眼(61.5%),无视力下降者.术前眼压平均(44.65±15.09) mm Hg(范围22~65 mmHg),术后末次随访的眼压为(17±6.50) mm Hg(范围9~33 mmHg).手术成功的定义为不用药物眼压控制低于21 mmHg.局部用药眼压控制<21 mmHg定义为部分成功.组中病例完全成功9只眼,2只眼部分成功,2只眼失败眼压失控再次行睫状体光凝术.2只眼术中出现前房少量出血,术后第3天积血全部吸收.病例中无浅前房或脉络膜脱离等发生.结论 雷珠单抗对于减少虹膜和房角的新生血管有效,小梁切除术中术后前房出血,术后滤过区瘢痕化等并发症少,术后半年随访成功率较高.

  •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作者:郝风芹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ICNV的患者36例(36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观察注射前及注射后的BCVA、CFT、SFCT及FFA结果,随访6~12个月.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注射前BCVA (0.512±0.245) logMAR,注射后(0.324±0.278) 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441,P<0.01).注射前CFT (356.45±89.26)μm,注射后(219.46±67.3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3491,P<0.01).注射前SFCT (217.47±59.34) μm,未受累对侧眼(279.59±73.26)μm,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34,P=0.0002),注射后至随访终点SFCT (238.26±64.91) μm,注射前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1.4184,P=0.1605).FFA检查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可以使ICNV获得显著的视力改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减少,可能和ICNV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但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对ICNV脉络膜厚度影响不大.

  • 光动力疗法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观察

    作者:肖云;章玮;冀垒兵;渠岚;张燕;范银波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联合雷珠单抗(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在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21只眼)经光动力疗法(PDT)联合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RA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1.5±10.6)岁,均为初次就诊或是以前就诊已确诊,但是从未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在光动力疗法后72 h后至1周内行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0.5 mg/0.05 ml),并在注射后4、8、12周随访,记录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和中心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经3个月的随访,21例患者视力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诊视力与术后4、8、12周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170、8.508、8.530,P<0.05);术前中央视网膜厚度与术后4、8、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170、8.508、8.530,P<0.05);中央视网膜厚度术后4周和术后8周及术后1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6、1.993,P >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PDT联合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疗效显著,可以降低中央视网膜厚度,提高患者视力.

  • 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于湛;刘国军;徐蓉;庞凤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IV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8只眼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丝裂霉素 C辅助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0.05 ml治疗,所有病例均分次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个月(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结果:6只眼于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3 d内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0只眼于7 d内新生血管完全消失,2只眼新生血管部分消失。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行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1周,1、4、8个月平均眼压分别(15.85±6.23)mm Hg;(16.35±2.54)mm Hg;(18.27±6.13)mm Hg;(18.67±6.22)mm 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完全成功11只眼(61%),部分成功4只眼(22%),失败3只眼(1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促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合并NVG的临床观察

    作者:拜丽慧

    目的 探讨Ranibizumab(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辅助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眼科2013年5月-2016年2月诊治的PDR合并NVG的53例患者(53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8例(28只眼)在玻璃体切割术前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作为观察组,25例(25只眼)只行玻璃体切割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且切割术中新生血管出血的次数、器械交换次数和电凝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纤维血管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观察组CRT显著低于对照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周两组眼压较术前显著升高,对照组变化尤为显著,术后一个月两组眼压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玻璃体腔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合并NVG,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BCVA水平,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Ranibizumab治疗继发于AMD以外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闾雯娟;肖云;冀垒兵;范银波;蔡岩

    目的:探讨Ranibizumab治疗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以外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55眼临床确诊为非AMD的CNV患者,其中包括高度近视40眼,中渗15眼,每月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依据眼底检查、OCT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注射.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佳矫正视力(BCVA)、FFA、OCT等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注射雷珠单抗均无严重的眼部或相关的全身不良事件,平均注射2.46次,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BCVA分别是0.079±0.264、0.638±0.290,视物变形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黄斑中心厚度分别是(468.637±126.796) μm、(237.764±76.48)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FFA显示有CNV及荧光渗漏,治疗后新生血管萎缩,无荧光渗漏,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病情稳定后PRN给药,在治疗继发于AMD以外的CNV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梗;刘英豪;张巍巍;林柏松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60例82只眼,随机分为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1只眼,联合治疗组在全视网膜光凝1周前行Ranibizumab 0.05mL(0.5mg)玻璃体腔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FFA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CVA和CMT均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FA结果显示两组视网膜无灌注区封闭良好.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 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Lucentis

    作者:杨臻峥

    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近期报告了两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宣布由其开发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Lucentis(ranibizumab)可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视力.

  • 重组人源化 IgG1-κ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

    作者:邢爱敏

    研究表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可引起眼部血管新生和血管阻塞模型的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渗漏,与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引起的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密切关系.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开发的重组人源化IgG1-κ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 可通过与VEGF-A的结合,阻断VEGF-A与其受体VEGFR1 和 VEGFR2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内皮细胞增殖、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该单抗于2012年8月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 DME 的治疗,商品名为 Lucentis.此外,临床研究表明其对AMD和RVO引起的黄斑水肿也均有疗效.

  • 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临床观察

    作者:吴越;袁建树;王育文

    目的 评价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病理性CNV患者49例(49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量矫正视力,同时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三面镜检查.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 ml,每一个月随访,共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RT)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玻璃体腔注射(1.81±0.81)次;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视力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平均SFCT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甲均SFCT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CNV患眼视力预后较好,病灶水肿消退明显,安全性高.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