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淋巴瘤21例分析

    作者:姜宇;刘宇;张晓华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IPI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1例B细胞NHL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4~8个疗程.结果:CR 14例,总有效率90.5%;2 a疾病无进展生存率(69.74±10.43)%,2 a总生存率(84.44±8.35)%.IPI评分0~2分者CR辜93.3%,总有效率100%,3~5分者CR率0,总有效率66.6%.结论:R-CHOP方案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IPI 0~2分者缓解率明显高于3~5分者.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CD+20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

    作者:詹美琼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泼尼松)化疗方案治疗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化疗使用CHOP方案,联合第1天使用美罗华375 mg/m2,第2天行CHOP方案.结果:治疗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于传统化疗方案.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可改善NHL患者的预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且毒副作用小.

  • 赫赛汀治疗HER-2高表达乳腺癌22例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赵志娥

    2009-12-2011-05我科采用赫赛汀单一用药及联合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卡铂化疗治疗原位癌及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 美罗华治疗B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护理

    作者:丁佐凤

    美罗华是一种人鼠嵌合型的抗CD20抗体,能以极高的亲和力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终导致细胞凋亡.研究表明,美罗华对于治疗复发或化疗抵抗性B淋巴细胞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有一定的疗效.

  • 美罗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作者:闻艳;赖洵;沈晓梅;史克倩

    1病例报告女,17岁.因反复皮肤瘀斑、瘀点3 a.3 a来反复多次住我科,经过骨髓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予甲强龙、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血小板可升至正常,但是在缓慢激素减量的过程中每次血小板均下降至30×109/L以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ANA(+),抗ENA(+),抗-SSA(+),抗-SSB(一),抗ds-DNA(一).经过上海瑞金医院会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05-07-09予美罗华每周600 mg×4次,停用激素,观察0.5 a,血小板一直正常.

  • 单克隆抗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世丰;陆化

    本文就近年来对单抗在恶性血液病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分化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晚期胃癌1例的护理

    作者:李静;李嘉;王泠

    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晚期胃癌1例的护理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9岁.于2007-01出现呕吐咖啡样物5 h余收入院.2007-01-11在全麻状态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T3N3M0.2007-01-30-2007-06-01在我科行EOX方案化疗共7次,第7次化疗后恶心、呕吐严重以致不能进食,给予多种止吐药均不能缓解.从2007-06-25-2007-09-27改XELOX方案化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减轻,可以耐受.2008-04在外院行PET-CT示胃癌复发.2008-04-17-2008-09-05予FOLFIR方案+顺铂化疗4个周期,同时爱必妥治疗,期间出现Ⅱ度皮肤毒性及中度腹泻.经过 8个周期治疗,加上精心护理,该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病愈出院.

  • 晚期胃癌1例行西妥昔单抗联合E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护理

    作者:林虹;李嘉

    对晚期胃癌1例行西妥昔单抗联合E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1 病历摘要男,77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阵发性腹胀、隐痛,进食后饱胀感,无反酸、烧心、恶心等不适.胃镜示:胃癌.病理:低分化腺癌.Her2染色(-).CT示:胃癌,胃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ECOG评分为2分.因考虑肿瘤晚期广泛转移无法切除,故给予新辅助化疗爱必妥+EOX方案.

  • 美罗华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不良反应

    作者:李莲乔;王京华

    1 病历摘要女,60岁.头晕、乏力、排酱油色尿3个月余,恶心呕吐半个月于2010-06-22人我院.该患于2010-03感冒后出现头晕、乏力伴心悸、胸闷.排酱油色尿,自述受凉后面部出现水泡,皮肤较前易冻伤,温度升高后可缓解.病程中不伴骨关节痛、皮肤黏膜出血,不伴视物模糊、体重下降.2010-04就诊于中医药大学,经相关检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给予中药治疗(具体经过不详)2个月余,病情稍缓解,尿色变浅后出院.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抗人结肠癌LST174的作用

    作者:曲娴;陈杰;刘彤华

    结肠癌在我国不断增多[1-11],其晚期治疗仍极困难[12-16].我们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EGFR mAb)抗人结肠癌作用的实验研究,为探索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1 材料和方法LST174在体外用RPMI1640培养液、置50 mL@L-1 CO2孵箱,37℃常规培养.①细胞计数:于24孔板上每孔植入1.6×104个LST174对数生长期细胞,每组分为3个平行组,换成低血清培养基(5mL@L-1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实验组EGFR mAb选用3个不同的浓度(0.625,1.25,2.5mL@L-1),隔日收集细胞计数.②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在24孔板上,将各组细胞以1.5×104/孔接种,每组21个孔,设3个平行孔,每组每天分别计数3个平行孔,取平均值共7d.EGFR mAb组(1.25mL@L-1)与对照组对比,绘制成生长曲线.③细胞增殖能力测定:采用MTT法,以3×103/孔接种于96孔板,细胞贴壁后加入浓度为(1.25mL@L-1)的EGFR mAb,设对照组,连续培养3 d,每组设20个平行孔,在550nm波长测各孔吸光度A值.

  • 肝癌单抗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志南;边惠洁;蒋建利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世界死于肝癌的患者估计达125万[1],而我国是肝癌高发区,因此研究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建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各种单克隆抗体(McAb)相继出现,它们在疾病诊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肝癌单抗的研制更是为这种难治性肿瘤带来了新的希望.

  •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六例

    作者:崔新;周慧;王丽黎;林晓芳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95%以上的B细胞NHL表达CD20抗原,NHL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复发率高,再次治疗缓解率低,缓解持续时间短.美罗华(rituximab,IDEC-C2B8)是人-鼠嵌合抗体-CD20单克隆抗体,我们应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6例NHL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西妥昔单抗致延迟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作者:方明治;李敏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直肠癌根治术后1年余,复发伴双肺转移于2008-10-09入住我院.患者于2007-02-02在我院行直肠癌Dixon术,术后病理:直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至浆膜,上下切缘未累及,浆膜层淋巴结2/7见癌转移,另可见癌结节4枚.免疫组化:CEA(+ + +),PCNA(+ + +),p53(-),Ki67(+ +),LRRP(+ + +),hMSH2(+ + +),Hmlh1(+ +),MSH6(-).

  • 无环鸟苷和单克隆抗体治疗实验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作者:刘卫华;王香兰;彭淑玲

    以BALB/c小鼠HSK为动物模型,应用无环鸟苷(ACV)和单克隆抗体(McAb)在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开始点眼治疗,观察对角膜炎的疗效.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疗效.接种病毒后同一时间开始治疗(1小时或24小时),ACV与McAb对角膜病变的疗效相似,1小时开始治疗组上皮病变明显轻于24小时开始治疗组.此外,ACV治疗组角膜新生血管减少.

  • 康柏西普与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张万虎;何亚茹;宋瑜;袁烨

    目的 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与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nAMD患者88例8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首次治疗.其中,男38例38只眼,女50例50只眼;年龄49~61岁,平均年龄(54.65±3.1)岁,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彩色照片、FFA、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治疗组(A组)、贝伐单抗治疗组(B组),分别为46例46只眼,42例42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45)、性别(χ2=41.26),BCVA(t=-1.59),眼压(t=-1.46),中心视网膜厚度(CRT)(t=-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3、6、10个月和末次随访BC-VA、CRT变化、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及人均治疗费用.两组患眼治疗后10个月BCVA、CRT与治疗前BCVA、CRT相关性行person、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后1、3、6、10个月,A、B组患眼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组=2.15、1.96、2.07、-2.35、2.28,tB组=2.01、2.29、3.01、2.98、2.03,P<0.05).两组患眼间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1.54、0.99、1.48、1.87,P>0.05).A、B两组患眼CR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组=2.57、2.49、2.69、2.81、3.23,tB组=2.86、2.63、2.51、3.07、2.74,P<0.05).两组患眼间平均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54、0.98、1.298、1.84,P>0.05).A、B组患眼平均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5).A、B组患眼人均注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nAMD取得相似的治疗效果,虽然注射次数更多,但总治疗费用明显更少.

  •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作者:梁超群;陈长征;易佐慧子;曹思;戚沆;余岚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无对照研究.将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ICNV患者15例15只眼纳入研究.测量佳矫正视力(BCVA),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转化为标准化log MAR视力进行计算.治疗前平均BCVA为(0.72±0.51) 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 202~437 μm,平均(309.60±59.58) μm.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 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治疗后第1、2、3、6个月各随访1次,对比分析治疗前后BCVA及CMT变化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所有患眼平均玻璃体腔注射(1.80±1.01)次,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提高(0.37±0.55) 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CMT降低(76.80±58.73) μm,差异有统计意义(t=5.065,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视力预后较好,病灶水肿消退明显,安全性高.

  • 单克隆抗体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作者:宫丽;陈松;王昀;王德功;林莉;段红涛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治疗前后对照研究.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临床检查确诊的30例(30只眼)CNV患者纳入研究.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7.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为便于统计分析,视力换算成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采用玻璃体腔注射10mg/ml的Ranibizumab0.05ml(含Ranibizumab0.5mg),治疗后1个月如发现CNV病灶扩大或新发病灶行再次注射治疗.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力、CR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个月,平均CRT为(290.23±79.16)μm,矫正视力平均为(0.62±0.31) logMAR,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1、4.79,P<0.05).治疗后3个月,平均CRT为(319.73±89.05) μm,矫正视力平均为(0.61±0.34) log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9、5.16,P<0.05).首次治疗后1个月CRT下降幅度大.随访中未发现眼内感染等与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NV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视力.OCT可通过CRT值变化初步指导治疗,便于临床观察.

  •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疗效分析

    作者:于韶荣;史美祺;夏国豪;王丽;冯继锋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55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贝伐珠单抗按7.5 mg/kg剂量在化疗第1天给予,每21天重复,至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联合的一线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加铂类(顺铂、卡铂或奈达铂)(培美曲塞组,n=41)或紫杉类加卡铂(紫杉类组,n=14).每治疗2周期进行CT或MRI检查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55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33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2例.疾病总有效率60.0% (33/55),疾病控制率96.4%(53/55),中位PFS为7.2月(1.7-31.5月,95% CI:6.0 ~8.4).紫杉类组的中位PFS有优于培美曲塞组的趋势(8.5月vs 6.5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培美曲塞组中位治疗周期数少于紫杉类组(4周期vs9周期,P=0.000).以顺铂为基础化疗患者(n=21)的有效率高于以卡铂为基础化疗的患者(n=31)(81.0% vs 51.6%,x2=4.65,P=0.031).不良反应方面,有2例出现大咯血,1例出现3级高血压,1例出现亚急性多发性脑梗死而停药,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2级,可耐受.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或卡铂组引起不良反应相似.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较好.

  • 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洪金;贾森浩;张莹莹;张芦芦;付艳;张力文;吴柏寿;王晓朋;杜楠

    目的 探究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400 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采用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表达.将同一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分为6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 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后ELISA检测直肠癌细胞及培养液上清的串珠素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细胞串珠素mRNA及蛋白水平均上调(均P<0.05).在细胞培养液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串珠素蛋白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引起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但未引起细胞培养液巾串珠素蛋白的显著变化.

  • R-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老年DLBCL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分析

    作者:施展;沈倩雯;王静文;唐曦

    目的 探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在Ⅲ~Ⅳ期≥60岁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60岁的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3例,行R-CHOP 3周方案化疗6疗程,观察治疗反应率、生存率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33例患者中,25例(75.8%)完成6疗程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及不确定完全缓解(unconfirmed complete remission,uCR) 12例(36.4%).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为81.8% (27/33).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5.2月(2.0-77.6月),2年总生存率为51.2%,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9.4%,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38.6%.截至随访结束,15例生存,12例(36.4%)为无瘤生存.治疗过程中2例(6.1%)因治疗相关感染死亡,> 1/3的患者曾出现Ⅲ~Ⅳ级的骨髓抑制.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近期疗效为CR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患者.结论 足量的R-CHOP化疗在≥60岁老年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有较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有效率.但疗效持续时间短,其长期疗效仍不理想.

176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