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作者:李梅;赵丽萍;杨静雯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脉络膜厚度改变情况,探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仪的脉络膜深层成像(EDI-OCT)在其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34例(68眼)为CSC组,以一般资料与CSC组相配的3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EDI-OCT,测量两组脉络膜厚度.比较CSC组患者患眼、对侧眼及对照组脉络膜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结果 CSC组患者的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更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3,P<0.05).CSC组患者对侧眼脉络膜厚度分布在212~576μm,均值为(397.02±99.12)μ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1,P<0.05).结论 CSC患者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正常人显著更厚,且常呈双侧性.EDI-OCT技术测量脉络膜厚度对CSC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谢南明;吕旭菁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中在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之后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情况以及对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70例,运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之后使用深度增强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对患者手术之前、手术后第1天、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的SFCT以及眼压(IOP)实施测量.对比不同因素下SFCT的变化情况,运用回归分析法对SFCT的改变与IOP、AL、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①患者手术后第3个月IOP平均值(14.68±3.48)mmHg高于手术前平均值(P<0.05);②男性患者第3个月的SFCT为(27.48±25.57)高于女性患者(18.73±10.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书之后3个月内患者的SFCT增厚,第1个月为显著.而SFCT的值变化和患者的IOP、AL、年龄、性别等不存在显著相关.

  • 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黄再红

    目的:探讨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方法:收治近视眼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框架眼镜组和OK镜组,每组50例.框架眼镜组近视患儿采用框架眼镜矫正近视,OK镜组近视患儿采用亨泰镜片矫正近视.所有患者均接受在6个位置测量脉络膜厚度,即颞侧1区(T1)、颞侧2区(T2)、颞侧3区(T3),鼻侧1区(N1)、鼻侧2区(N2)、鼻侧3区(N3).结果:OK镜组近视患儿T1、T2、T3分别为(285.6±57.5)μm、(290.4±58.9)μm、(296.7±60.1)μm,N1、N2、N3分别为(262.5±57.7)μm、(239.8±59.2)μm、(214.6±58.8)μm;框架眼镜组近视患儿T1、T2、T3分别为(283.6±47.5)μm、(293.1±44.2)μm、(294.2±44.1)μm,N1、N2、N3分别为(255.5±56.5)μm、(236.4±58.6)μm、(212.7±57.3)μm,两组近视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儿童的脉络膜厚度呈区域性差异分布,在水平方向上颞侧脉络膜厚,鼻侧薄,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差异.

  • EDI-OCT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李俊杰;孙志敏

    目的 使用EDI-OCT观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FFA检查确诊的58例CNV患者纳入研究,应用海德堡OCT对黄斑区进行加强深度扫描,测量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同时进行ICGA检查.比较PCV与n-AMD患者SFCT值,判断EDI-OCT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准确性.结果对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大于253.60μm的CNV患者判定为PCV,低于253.60μm的CNV患者判定为n-AMD,再与ICGA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率达80%,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增厚,EDI-OCT可用于辅助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诊断.

  • 高度近视成人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萌萌;潘诚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成人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40眼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40例40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并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均比对照组薄( P ﹤0.05),研究组的眼轴长度大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变薄和眼轴长度延长病理特征表现明显;研究组受检眼球中心凹颞侧2500μm处的脉络膜厚,为198μm,且呈现从颞侧到鼻侧逐渐变薄的趋势;对照组受检眼球中心凹处的脉络膜厚,为309μm,且呈现出从中心凹处往鼻侧和颞侧逐渐变薄的趋势,鼻侧薄为217μm,颞侧薄为263μm。研究组每个点的脉络膜厚度均比对照组薄( P ﹤0.05);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脉络膜厚度与研究对象的年龄、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有相关性( P ﹤0.05),且脉络膜厚度与研究对象的年龄( r =-0.9497)、屈光度数( r =-0.9536)和眼轴长度( r =-0.9029)呈负相关( r ﹤-1)。结论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数是影响高度近视成人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因素,且脉络膜厚度与患者的年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数呈负相关性。

  • 脉络膜厚度与老年性黄斑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爽;喻晓兵;戴虹;陈沁;孙亮;朱小泉;原惠萍;杨帆;杨泽

    黄斑病变是多种眼底异常改变引起的黄斑疾病的总称,其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严重者引起失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脉络膜因血流丰富、代谢旺盛,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多种老年性黄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脉络膜厚度分析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均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本文针对脉络膜厚度与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

  • 2型糖尿病患者眼脉络膜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负相关

    作者:李慧;陈沁;喻晓兵;郭立新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脉络膜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因患2型糖尿病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有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和8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者入组.根据8 hUAER结果将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65例)和尿蛋白正常组(196例).通过OCT测量数据计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ANOVA方差分析比较组间SFCT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以及SFCT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高于尿蛋白正常组[(9.5±1.9)%比(8.7±1.9)%,F=7.606,P=0.006],两组之间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35)比(111±45) ml/min,F=0.387,P=0.534].微量白蛋白尿组SFCT显著小于尿蛋白正常组[(249±91)比(289±89) μm,F=9.117,P=0.003].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SFCT和Hb1c对是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影响大(P值分别为0.007和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FCT与微量白蛋白尿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0(P=0.002,双侧),两者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偏相关性分析剔除HbA1,影响之后,SFCT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系数为-0.194(P=0.002,双侧),两者仍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呈负相关,提示脉络膜厚度测定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 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刘潇;段幸亭;谢家绪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参与研究,并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脉络膜厚度的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除DR-/DME-组外的4组测量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病变程度越深,厚度越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互影响.

  • 豹纹状眼底改变研究进展

    作者:延艳妮;魏文斌

    豹纹状眼底改变指在除盘周区域外的眼底后极部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其原因可能为视网膜色素上皮透见性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脉络膜大血管间色素沉积等.豹纹状眼底改变程度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通过观察豹纹状眼底的改变程度可估计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此外,豹纹状眼底改变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相关,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依据.

  • 脉络膜厚度测量在眼病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季苏娟;李甦雁;张正培;王维;王新婷

    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是在传统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基础上改进的能反映脉络膜组织结构的技术,可以定量测量脉络膜厚度,初步检测脉络膜血流情况,是一种简单、快捷、经济、实用的新方法,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目前,以健康人脉络膜厚度的研究为基础,这一技术已经用于多种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高度近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等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金琼;魏文斌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是在传统频域OCT的基础上改进的能反映脉络膜组织结构的技术.通过将设备进一步靠近受检眼,使更多的光线集中照射在脉络膜内部甚至更深层的巩膜水平从而得到较清晰的脉络膜影像,为观察脉络膜血管结构以及定量测量脉络膜厚度提供依据.目前关于EDI SD-OC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脉络膜厚度方面.通过测量脉络膜厚度,不仅可对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还能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各种脉络膜肿瘤等的鉴别诊断,以及对脉络膜新生血管、Vogt-小柳原田病等治疗后疗效观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脉络膜厚度测量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龚元元;张红

    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某些眼部疾病有关,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增强深部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可量化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厚度,为观察脉络膜提供继B超、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之后分辨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临床诊疗手段.本文将对脉络膜厚度与常见视网膜疾病诊断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黄斑区脉络膜分层厚度SD-OCT测量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赵晶;王亚星;张琪;李建军;徐亮

    目的 研究采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黄斑区脉络膜血管层厚度的观察者内以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设计 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眼病研究201 1"可以测量脉络膜厚度的3187名受试者(平均年龄64.0±9.6岁)中随机抽取的50人.方法受试者接受SD-OCT检查.由两名培训过的眼科医生分别测量研究对象右眼黄斑中心凹、中心凹鼻侧750 μm及颞侧750 μm的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和大血管层的厚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及Bland-Altman法进行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分析.主要指标 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表.结果 观察者组内ICC值均>0.945,Bland-Altman法分析少于10.0%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之外(P<0.05);观察者组间ICC值均>0.977,Bland-Altman法分析少于8.0%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之外(P<0.05).结论 在常规测量条件下,SD-OCT测量脉络膜血管层厚度的观察者组内以及组间的一致性好,可辅助用于眼底疾病的临床诊断研究.

  • 近视眼脉络膜厚度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倩;彭晓燕;周跃华;松秀梅;郑燕;刘倩;张晶

    目的 评价中国近视人群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近视矫正手术者248例470眼.方法 用RTVueOCT进行脉络膜视网膜扫描,手工测量中心凹处和距离中心凹500、1000、2000 μm处上、下、鼻、颞侧13个点上的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厚度计算是设备测量软件自动生成的以距离黄斑中心凹1、3、6 mm的圆内选取8个测量值的平均值.近视程度分为轻(-0.50~-3.00 D)、中(-3.25~-6.00 D)、高(-6.25~-9.00 D)、超高(<-9.00 D)度近视四个组.主要指标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厚度、眼轴长度.结果 在中心凹和其他测量点上脉络膜厚度在轻度、中度近视组间无显著差别,在轻度和高度、轻度和超高度、中度和高度、中度和超高度、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均<0.01).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均>0.05).在超高度近视组和总样本内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绝对值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总样本内年龄和佳矫正视力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相关.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年龄、眼轴长度、等效球镜绝对值无显著相关,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在轻度、中度近视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比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更厚,而在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比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更薄;这种差别在轻度和超高度近视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正常与异常佳矫正视力的两组间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不同(P<0.05).年龄(P=0.019)和黄斑区脉络膜厚度(P<0.01)与总样本的佳矫正视力独立相关(P<0.05).结论 黄斑区的脉络膜厚度越薄,高度近视的可能越大,越容易出现影响佳矫正视力的近视黄斑病变.

    关键词: 近视眼 脉络膜厚度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作者:毛菲菲;游启生;李丹;孙挥宇;柳月红;刘彬彬;许雪静;董愉

    目的 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深度增强成像(EDI-OCT)模式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地坛医院干扰素治疗的平均年龄(43.7±10.5)岁的HCV患者11例(22眼).方法 在接受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及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深度增强成像模式检查.主要指标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 11例患者中6例9眼出现干扰素相关性视网膜病变.22眼治疗前SFCT(317.6±78.8)μm和治疗后(280.1±77.1)μm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眼(9眼)与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眼(13眼)干扰素治疗后SFCT分别为(320.5±82.4)μm和(252.1±61.7) μm(P=0.053).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SFCT有变薄的趋势.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效果

    作者:梁冠璐;汪怿;楼继先;徐洁慧

    目的 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RVO继发黄斑水肿接受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术44例(44眼).使用频域OCT技术(SD-OCT)测量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分别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厚度以及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阻塞部位、发病时间、术前脉络膜厚度及术前视网膜厚度.结果 注射后1、3、及6个月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量仅与其注射前的厚度相关,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改变量与注射前的厚度、阻塞部位及发病时间相关.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良好.

  • 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王乐丹;林咸平;崔钢峰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广泛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对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32例(50眼)行PRP术,以25例(36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应用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PRP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距黄斑中心凹750 μm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共5个位点脉络膜厚度.结果 PRP术前NPDR患眼脉络膜厚度比正常对照组薄.PRP术后1周时,患眼脉络膜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患眼脉络膜厚度更薄.结论 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直观地了解黄斑区脉络膜厚度,NPDR会导致黄斑区脉络膜变薄,PRP术短期内能够显著增加脉络膜厚度,但随治疗后时间延长,其厚度会逐渐降低.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琼;李秋明;董淑倩;王梦华;董洪涛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慢性CSC 45例(48只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析注射前及注射后2、4及8周的视力,同时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1.5 mm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方位黄斑中心区脉络膜厚度(CMCT).结果 注射后2、4及8周视力为0.24±0.19、0.18±0.17及0.16±0.20,均优于注射前的0.3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0,P=0.00).注射后3个时间点SFCT依次为(393.55±97.66)μm、(379.53±93.55)μm、(388.30±96.52)μm,均较注射前的(443.63±98.32)μm明显降低(F=103.54,P<0.01).CMCT 4个测量点的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与SFCT者相一致.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慢性CSC能够明显改善视力,降低后极部脉络膜厚度.

  • EDI-OCT测量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结果分析

    作者:张寒峭;乔荣华;张雅娣;顾枭鹏

    目的 观察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分析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 115例志愿者的115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正视眼和低、中、高度近视分别为24、24、40、27眼,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的深度增强成像模式获得受检者的黄斑部图像,测量黄斑中心凹下以及距离中心凹500、1000、2000、2750um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共17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比较近视各组与正视眼组之间的脉络膜厚度是否存在差异;评价近视眼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和眼轴的关系.结果 低度近视的脉络膜厚度与正视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中度近视组皆表现出有差异的位点,分别为17和14处,近视组的厚度值低于正视组,P<0.05.近视组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r值:-0.272~-0.485,P<0.05)和眼轴长度(r值:-0.22~-0.608,P<0.05)皆有良好的负相关;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65.924-9.314X,Y=904.872-26.792X.结论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在中高度近视眼中皆有变薄,屈光度越大,眼轴越长,脉络膜厚度越薄.

  • 应用EDI-OCT技术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作者:季苏娟;李甦雁;张正培;王维;王新婷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黄斑部的脉络膜厚度变化,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临床对照研究。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18岁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同期年龄、性别、眼别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1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Cirrus HD-OCT(Carl Zeiss Meditec Inc)EDI(enhanced depth imaging)模式测定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距中心凹1、3 mm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共9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并对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青少年近视组SFCT为(218.95±50.101)μm,正常对照组为(278.82±42.289)μm,其余各点位近视眼组的脉络膜厚度也低于正常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眼各位点的脉络膜厚度与患者的年龄、近视程度呈负相关(脉络膜厚度与年龄,r=-0.202~-0.498,P<0.05;脉络膜厚度与近视等效球镜度的绝对值,rs=-0.270~-0.631,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且随屈光度、年龄的增长,脉络膜厚度逐渐下降。

13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