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内障术后前房变化的OCT观察

    作者:张和平;柯敏

    目的:应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观察分析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ACD)和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45例(45眼)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周通过AS-OCT观察到的前房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前鼻侧平均前房角宽度23.43°±5.86°、颞侧平均房角宽度24.26°±7.91°.中央前房平均深度2.69mm±0.35mm;术后鼻侧房角宽度增加10.83°±5.30°(P=0.001),颞侧房角宽度增加11.95°±6.72°(P=0.001);中央前房深度增加1.35mm±0.10mm(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情况均显著增加.而AS-OCT则是观察前房情况的有效检查方法.

  • 帕金森病患者相干光断层扫描眼底视网膜改变

    作者:方鑫

    用仪器设备来客观、定量评价帕金森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一直是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相干光学断层扫描是一种新的光学诊断技术,具有非侵入性,非接触性的特点,高分辨率无损伤和在体检测上对活体组织无辐射,能观察帕金森病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改变,为客观评价帕金森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频域OCT在青光眼视神经形态学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亮;李建军;徐亮

    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机型频域OCT(SD-OCT),与传统的时域OCT(TD-OCT)相比,其在检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可重复性方面有明显提高.在青光眼诊断方面,其定量检测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与GDx、HRT相比更具优势,且与视野指标密切相关.在青光眼的随诊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SD-OCT对比第三代TD-OCT及其他青光眼诊断设备,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定量测量及其可重复性、人群正常值及其对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价值作一综述.

  • OCT评估垂体瘤患者视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李筱椒;张宇燕

    垂体瘤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会导致患者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及眼底改变.其与视交叉是否接触及压迫的位置不同,可导致不同的视功能损害.与垂体瘤相关的视功能检查包括视野、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视觉诱发电位等.经OCT测量,垂体瘤患者视乳头旁视网膜纤维层厚度以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均较正常对照者变薄,且变薄程度与术后视野恢复程度呈负相关.此外,OCT相关指标测量简便、结果客观、可定量,其临床应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 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测量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徐丽娟;梁远波;瞿佳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盘凹陷性萎缩和视野进行性损害为特点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传统视野“金标准”及视网膜全层厚度测量在青光眼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而黄斑区内层厚度测量由于其生理优势可能有助于早期青光眼诊断.目前快速发展的OCT技术已经能够分离测量视网膜黄斑内层厚度,至今也已有多篇文献报道黄斑内层厚度测量在早期青光眼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且发现其基线指标可能对青光眼进展有预测价值.

  • OCT 测量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霍妍佼;郭彦;王怀洲

    目前高分辨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扫描速度及轴向分辨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视网膜层间算法的应用,使得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成为可能。近些年来,许多研究关注于视网膜内层厚度在青光眼中改变,发现黄斑结构损害与功能丢失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提高青光眼的诊断效率。(国际眼科纵览,2016,40:150-155)

  • OCT黄斑区厚度测量对青光眼早期诊断的研究

    作者:张蓉;陈伟

    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具有非接触性、可重复性好、获取眼部图像快等优点,已在眼科领域广泛应用.以往的研究显示OCT测量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ircum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cpRNFL)厚度和视盘参数对青光眼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传统时域OCT可对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目前频域OCT能提供更高的图像分辨率,还可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进行测量,因其在正常人的变异较小,更有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 特发性黄斑毛细血管扩张

    作者:周芸芸;陈长征

    特发性黄斑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疾病,特征性改变为近黄斑中心凹或黄斑中心区的毛细血管扩张.本文就其分类、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以期对该病的认识有所帮助.

  • 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在球结膜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符之瑄;张兴儒;韩竹梅

    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自问世以来,以其无创、非接触、高分辨率的优势,迅速在眼科领域推广应用,检查部位从眼后节黄斑、视神经,发展到眼前节结构的观察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为临床诊疗与科研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临床资料.近年来,前节OCT技术被应用于球结膜的参数测定(如球结膜厚度测量)、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评估,以及结膜松弛症、翼状胬肉、睑裂斑、结膜肿瘤、球结膜淋巴管扩张等球结膜组织结构观察与结膜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拓展了前节OCT的应用领域.

  •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敏;叶宇峰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方法分为有创和无创技术.有创的方法是利用氧敏感的微电极直接测量,该方法测量结果准确,但只用于动物实验.无创的方法有多波长眼底照相术和相干光断层扫描,前者操作快速、便捷,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后者能够扫描深层的视网膜、脉络膜,但目前临床研究不多.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活体观察血管及其分布形态的组织,利用这些测量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对许多眼部疾病的认识.

  •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OCT表现

    作者:薛莹;张勇进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est病)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黄斑疾病,其临床表现常分5期:0期:卵黄病变前期;Ⅰ期:卵黄期;Ⅱ期:假性前房积脓期;Ⅲ期:卵黄囊肿破裂期;Ⅳ期:萎缩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可快速获得较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为研究此病的病变特征、病情演变和分期提供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主要综述了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不同阶段的OCT表现.

  • 自适应光学技术的眼科应用

    作者:张士胜;王玲;王康孙

    自适应光学技术是一种能够实时校正光学系统随机误差并使系统始终保持良好工作性能的新技术,它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相应检测设备的分辨率,为从细胞水平上研究活体眼底结构等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 年龄相关性及青光眼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轴突的改变与区别

    作者:霍妍佼;郭彦

    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会出现非病理性丢失、轴突变薄,其中RGC的改变为树突减少,而数量保持稳定;青光眼也会出现弥漫性和局部性RGC凋亡及轴突丢失.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以间接反映RGC及其轴突的改变,可鉴别年龄相关性和青光眼性RGC改变.在20~50岁年龄相关性改变对OCT检测的结果影响很小,OCT参数的进行性改变提示青光眼进展;50岁以上者年龄相关性改变出现,与功能损害一致的局部OCT参数改变提示青光眼进展.

  • 相干光断层扫描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镝;李毅斌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表现为眼底后极部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末端局限性膨隆,呈息肉状改变,伴复发性出血,并有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自发现以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被认为是诊断PCV的金标准.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时域-OCT中特征性的“双层征”到在谱域-OCT中可清晰呈现的异常血管网和息肉状改变,再到穿透性更强的OCT血管造影技术中扩张的脉络膜血管和息肉状结构反射信号的改变,逐步为PCV的非侵入性诊断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眼前节的应用

    作者:孙冰;孙思勤

    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是基于眼组织结构的不同光学散射性,采用干涉测量法进行二维显像和定量分析的新技术.与目前临床应用的其它检测手段相比,OCT具有非接触性、高分辨率等特点.除了进行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显像与检测,OCT可应用于角膜、前房角、晶状体等眼前节结构的生物测量和疾病研究,并可进行术中动态观察和实时显像.OCT日渐成为眼前节的主要检测工具.

  •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屈光与白内障手术相关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许琦彬;孙朝晖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可检测眼前节组织的解剖结构及其变化,获得前房直径、前房深度、角膜厚度、透明晶状体厚度及曲率半径、虹膜角膜角开放情况、晶状体穹窿和人工晶状体(IOL)间距、白-白角膜直径等眼前节生物测量参数,对进行LASIK、有晶状体眼IOL植入等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来说不可或缺.

  • 相干光断层扫描术在青光眼前节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曹伟芳;徐亮

    青光眼的眼前节形态学检查对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相干光断层扫描术(OCT)是一种新的光学诊断技术,可对生物组织细微结构进行实时、非接触、非侵入性、高分辨率横断面活体成像,起初主要应用于眼后节的检查中,其对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检查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近年来,学者们对其在眼前节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推进了这项检查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文主要综述了OCT眼前节成像演变历史、OCT在青光眼前节检查中的应用、OCT与其它青光眼前节检查技术的比较.

  • 前节OCT在角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庆丰;潘志强;Antoine Labbé

    角膜疾病的正确认识需要对病变角膜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精确评估.裂隙灯显微镜分辨率较低,难以完全满足对角膜病变的定量分析.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技术的应用使角膜病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水平更进一步.本文以应用AS-OCT技术对角膜疾病诊断的实例分析(如角膜炎、角膜营养不良、角结膜肿物、圆锥角膜及角膜移植手术等)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AS-OCT在角膜病领域的适应证,指导医生合理应用该项技术.

  • 前节OCT泪河测量的相关参数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超;王春芳;梁庆丰

    目的 探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泪河的相关参数与干眼诊断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在干眼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6-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干眼患者69例(69眼)及对照组44例(44眼).方法 所有被检查者均按如下顺序进行检查: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泪河的OCT测量、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比较干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参数的差异.干眼组中各参数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各参数敏感性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计算.主要指标 OSDI评分、BUT、Schirmer Ⅰ、角结膜染色评分、泪膜脂质层评分、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泪河深度(tear meniscus depth,TMD)及泪河横截面积(tear meniscus area,THA).结果 干眼组患者OSDI评分(49.03 ±22.791)、角结膜染色评分(1.18±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4.99)和(0.24±0.52)(P<0.001、P=0.016);干眼组患者BUT (4.32 ±1.92 s)及Schirmer Ⅰ(4.29 23.77 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3±5.39 s)及(7.48 ±3.65 mm) (P<0.001、P=0.006).两组泪膜脂质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58).干眼组患者TMD、TMH、TMA平均值分别为(127.12±86.95) μm、(152.52±125.15)μm、(12119±1342)μ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8.25±87.38)μm、(235.41±135.90)μm、(23099 ±1965) μm2(P<0.001、0.001、0.001).干眼组TMD、TMH、TMA值三项参数分别与OSDI、Sehirmer Ⅰ、TBUT之间有相关性(P均<0.05),其诊断干眼的AUC值分别为0.934、0.890、0.925.结论 前节OCT检测的泪河相关参数与干眼临床诊断的指标(OSDI、TBUT、Schirmer 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干眼诊断及随诊方法.

  • OCT测量的视网膜及黄斑后极部不对称参数在早期POAG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吴蓉;周紫霞;廖素华;李金瑛

    目的 探讨视网膜及黄斑后极部不对称参数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中的诊断意义.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50例(100眼)早期POAG患者和50例(100眼)正常对照者.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相干光断层扫描(Cirrus HD-OCT)进行黄斑模块和视盘模块扫描,测量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厚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并进行双眼和同一眼内不对称参数分析;Humphrey视野计检查视野平均缺损(MD)和模式标准差(PSD).用受试者工作特性下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诊断早期POAG的能力.主要指标RNFL厚度、黄斑厚度、GCIPL厚度及不对称性分析和AUC值.结果 早期POAG组,上方、下方及总体的视盘RNFL厚度、黄斑厚度、GCIPL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除眼内视盘RNFL厚度的差值(P=0.128),其余组间各测量参数的不对称性分析即绝对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CIPL诊断效能高者是双眼上方GCIPL厚度差值,AUC值为0.933,其次是GCIPL总体厚度(AUC=0.922).视盘周围RNFL参数中诊断效能高者是双眼视盘RNFL总体厚度差值(AUC=0.894).黄斑厚度参数中诊断效能高者是黄斑总体厚度(AUC=0.85).特异性在95%时,总体GCIPL厚度的敏感度高(85%);其次为总体GCIPL厚度差值(80%).结论 Cirrus-HD OCT测量视盘RNFL厚度及GCIPL厚度并进行双眼不对称参数分析对早期POAG的诊断价值比黄斑厚度参数大.但同一眼内不对称参数分析的诊断能力差.

13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