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吃玉米保黄斑健康预防症

    作者:赤道

    玉米富含维生素C等,有长寿、美容作用.那么你知道吗?多吃玉米还有助于预防肠癌哦.下面我们就看看为何玉米有助预防肠癌.

  • 激光误伤黄斑1例报告

    作者:徐昕涌;张洪沛

    激光眼部损伤是激光器使用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绝大部分病例是在操作激光过程中属于防范导致,其中以眼底的黄斑区损伤后果为严重,本院收治1例,病史明确,视力损害严重,眼部特征典型.

    关键词: 激光误伤 黄斑
  • 频域OCT在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检测中的分析研究

    作者:石志成;罗小柳;刘玉爱

    目的 应用频域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技术分析研究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2-12月在该院眼科行黄斑区频域OCT检查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63例(63眼)作为观察组和正常眼患者54例(54眼)作为对照组,对其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测量,记录黄斑区9个分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平均厚度.结果 A1、A5区察组(病理性近视眼组)和对照组(正常眼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A2、A3区观察组(病理性近视眼组)均低于对照组(正常眼组),P<0.0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4、A6、A7、A8、A9区,观察组(病理性近视眼组)均低于对照组(正常眼组),P<0.01,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性近视对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部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频域OCT能够精确量化该厚度的变化.

  • 各地美食的制作标准你都知道吗

    作者:陈力

    近年来,老百姓餐桌上吃的家常菜也开始有了“标准”,其中不乏享誉世界的名菜.身为吃货,怎么能不知道各地美食的评判标准呢?馒头国标:无黄斑、不粘牙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的《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2008年1月起在全国实施,标准要求馒头外观形态完整,色泽正常,表面无皱缩、塌陷,无黄斑等缺陷,无异物.口感上要求无生感,不粘牙,不牙碜.但这只是推荐性标准.

  • 不让岁月留痕--中年妇女美容乌发药膳

    作者:李刚

    无论你的身材、脸型、五官生得如何美好,你还是希望拥有一副光洁、细腻、嫩滑、晶莹的皮肤和一头亮泽的乌发.妇女步人中年,先的衰老现象也总是由面部皮肤和头发显现出来.一丝丝皱纹、一片片黄斑,一缕缕白发都够让人心烦的.外部的美容护肤和染发只能暂时改变外貌,却不能改善本质.

  • 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对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李荣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几乎全部高血压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若视网膜出血累及黄斑,则出现明显的视力改变,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该病变的药物,临床上多以降压为主要治疗手段[1].我们在使用降压宝系列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对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 眼黄斑囊尾蚴病1例

    作者:王克霞;王彗勇;贺骥;段中汉

    患者,男,65岁,安徽凤台人.因左眼发红、疼痛,视物模糊3周,近1周左眼胀痛加剧,伴头痛,视力明显下降,于2004年11月5日入淮南新华医院治疗.

  • 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病理性近视中央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长期随访研究结果

    作者:范思均

    背景与目的病理性近视所致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58%位于中央凹下,32%位于中央凹旁.CNV常发生于30~49岁的成年人且预后不良常可导致严重的视力减退.以前的研究表明,激光光凝中央凹旁CNV可以保持视力稳定,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M)继发的中央凹下CNV可以减少视力下降,估计也有提高视力的可能性.而中央凹旁和中央凹无血管区附近的CNV未曾进行过试验.本文目的旨在评估维替泊芬PDT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的中央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 激光技术在眼科应用

    作者:张风;卢海

    从初的太阳能激光器治疗黄斑裂洞以来的40年中,激光技术在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先进的激光眼科技术在中国都已经开展.诊断技术包括激光多谱勒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等,用于眼血流测定、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厚度分析等.治疗技术包括激光眼睑成形手术,泪道手术,屈光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的激光治疗技术等.

  • 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

    作者:王炜;王宁;王海心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95%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80例8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结论 正常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7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48~198μm.即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 mm直径区域(黄斑中心区)内视网膜厚度为(19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68~218 μm.正常人经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左右眼别之间、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不相关.内环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外环的视网膜厚度.鼻侧的视网膜厚度大于颢侧的视网膜厚度.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区厚度及其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骆荣江;黄静文;刘韶瑞;彭玲妹;郑小平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厚度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OCT2000型对正常人42例(60)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6眼)的黄斑区厚度进行测量,观察两组人群黄斑厚度地形图的图像特征;并将止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厚度值进行比较;用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ROC)的分析方法找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佳指标.结果 正常人黄斑厚度地形图呈"马蹄形",青光眼患者"马蹄形"特征不典型或"马蹄形"特征消失;青光眼患者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均比止常人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青光眼患者的黄斑外环各分区厚度也较正常人减少,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之间比较,黄斑下方外环区的AROC值大(早期青光眼患者为0.719;青光眼患者为0.881),表明该指标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大.结论 OCT测量黄斑厚度是青光眼诊断和早期诊断的新型敏感的有效手段.

  • 33例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吴素虹;黄雯;黄思建;袁文琴;吴小娟

    报告了33例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 25G)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充分与患者沟通,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通过谈话了解患者心理素质,以确定麻醉方式;训练眼球向下固视.术后护理重点为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挤眼或揉眼;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睑及周围皮肤;观察有无眼内感染迹象.本组手术时间20~25min,术后切口闭合好,未发生眼内感染.4例术后出现高眼压,经处理后恢复正常.29只眼视力提高,3只眼视力不变,1只眼因术中注气,术后眼内有气泡致视力暂时性下降.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深度增强成像测量正常人群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作者:杜兆东;胡丽婷;王海韬;付浴东;赵桂秋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仪深度增强成像( EDI)模式检测我国正常人群视网膜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探讨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形态特点。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名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20~30岁(含)、30~40岁(含)、40~50岁(含)、50~60岁(含)、60岁以上各40人,各年龄段男女比例均为1∶1。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 EDI模式行黄斑区扫描,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中心凹中心(即中心小凹)、黄斑中心凹边缘(距中心小凹175μm)、旁中心凹区边缘(距中心小凹675μm)三个部位下的脉络膜厚度。统计学分析正常人群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与性别、年龄、测量部位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95.83±32.01)μm、(292.92±33.88)μ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2,P=0.53)。各年龄阶段人群(从低龄到高龄)的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319.95±33.67)μm、(306.52±30.38)μm、(293.11±32.45)μm、(279.23±27.09)μm、(261.86±24.62)μ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20,P<0.01)。黄斑中心小凹下、黄斑中心凹边缘下和旁中心凹区边缘下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5.71±29.33)μm、(293.26±26.58)μm、(274.97±27.33)μ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2.00,P<0.01)。旁中心凹区边缘下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四个方位平均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70,P<0.01),其中鼻侧旁中心凹区边缘的脉络膜厚度小于其他三个方位(q颞上=2.13,P>0.05;q颞鼻=10.71,P<0.01;q颞下=3.26,P>0.05;q上鼻=8.58,P<0.01;q上下=1.13,P>0.05;q鼻下=7.45,P<0.01)。结论 EDI OCT能清晰显示脉络膜结构特点。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呈负相关,黄斑鼻侧脉络膜厚度较薄。

  • 梅毒性视神经网膜炎一例

    作者:李艳平;亓程鹏;张海宁;郑宗家

    患者男,55岁,因左眼视力障碍4 d于2011年12月12日来我院就诊。4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显著性下降,伴眼前黑影飘动,无眼痛、头痛、恶心及畏光、流泪等不适。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全身重大疾病史及药物史,全身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部均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04,眼压:右眼15.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3.0 mm 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眼前节检查正常。散瞳后眼底检查显示:右眼未见异常(图1),左眼视盘边界不清,颜色正常,视网膜血管比例正常,黄斑区见围绕黄斑中心环形的淡黄色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显(图2)。视野检查:左眼生理盲点扩大,中心暗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55 s时视盘着染,呈弥散性,渐进性强荧光,与视盘相比后极部出现环形较淡的荧光增强(图3)。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显示:晚期后极部出现点片状不规则持续弱荧光(图4)。OCT检查显示:黄斑部视细胞IS/OS部分缺失(图5),色素上皮层三维立体图像显示左眼视细胞大部分缺失(图6)。血常规、尿常规、结合菌素试验及胸透检查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23.5 mm/1 h,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1∶32),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抗HIV 阴性,建议患者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从而排除神经梅毒,患者拒绝。诊断为左眼梅毒性视神经网膜炎。治疗:(1)驱梅治疗,请皮肤性病科会诊后给予苄星青霉素G 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一次。(2)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片60 mg,晨起顿服,1周后逐渐减量。左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2 ml。(3)口服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两周后患者左眼视力恢复至0.2,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 糖尿病性黄斑水联合治疗效果优

    作者:

    关键词: 糖尿病性 黄斑 疗效
  • 老年人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OCT图像的临床观察与比较

    作者:杨炳建;陈兵;张卯年;王志军;黄厚斌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探讨其对手术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 30例(30眼)黄斑前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底彩色照相以及OCT检查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内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或紧贴于黄斑表面,或与其部分相连.绝大多数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患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术后视网膜表面异常反光条带均消失,即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黄斑中心凹曲线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部分病例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或黄斑部水肿.结论 通过OCT可以了解前膜牵拉黄斑区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关系,从而为黄斑前膜的临床鉴别诊断、手术指征评估及手术效果评价提供比以往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

  • 老年人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探讨

    作者:杨继红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p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60~75岁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进行检测,观察黄斑裂孔形成过程中的图像特征. 方法对40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55只眼(40只先发病眼和15只对侧眼)进行了OCT检查. 结果 OCT显示40只先发病眼中1、2、3、4期裂孔分别为1、11、23、5只眼.1期中心凹平均厚度为331 μm,2、3、4期平均孔径分别为298.1 μm、681.2 μm和557.5 μm.15只对侧眼中,观察到10只眼有黄斑裂孔,其中黄斑裂孔1期为6只眼,2期裂孔3只眼,板层孔1只眼.55只黄斑裂孔眼中,玻璃体后脱离16只眼,占29%,OCT显示了1期不同程度的中心凹内劈裂和囊肿,伴有脱离的玻璃体与中心凹中央粘连.2期孔可见顶部偏心开口,其盖被斜向牵引与脱离的后玻璃体相连.3期孔神经上皮层破裂,盖游离或未见盖.4期孔见一游离的盖与玻璃体后脱离相连. 结论 OCT可清晰的观察到黄斑裂孔的形态、大小、形成过程,特别是对于黄斑裂孔的对侧眼的观察,探查玻璃体脱离和中心凹变化的初期.为黄斑裂孔的诊断,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光学 黄斑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变化

    作者:李慧;陈沁;喻晓兵;郭立新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分析OCTA在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行OCTA检查,测定黄斑区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并经眼科专科医生检查,根据早期DR治疗研究(ETDRS)国际DR分期标准判定眼底情况,分为无DR组(NDR)共85只眼,DR组共23只眼.正常对照组共98只眼.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差异,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大于糖尿病组(51%±4%比50%±5%,F=5.828,P=0.017),正常对照组黄斑旁中心凹、黄斑上半侧、中心凹旁上方、中心凹旁颞侧、中心凹旁鼻侧血流密度均大于糖尿病组(F=4.794、6.677、6.117、7.294、4.656,均P<0.05).正常对照组FAZ面积明显小于糖尿病组[(0.29±0.08)mm2比(0.33±0.09)mm2,F=12.300,P=0.001].正常对照组、NDR和DR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逐渐减少(51%±4%比50%±5%比47%±4%,F=10.605,P=0.000),FAZ面积则逐渐增大[(0.29±0.08)比(0.33±0.07)比(0.38±0.10)mm2,F=10.892,P=0.000].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I-J值)4.422,P=0.000],而与ND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J值1.196,P=0.051),正常对照组与NDR组及DR组相比FAZ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J值-0.043、-0.091,均P<0.05).NDR组与DR组相比,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J值3.227、-0.048,均P<0.05).结论 OCTA检测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下降、FAZ面积扩大,黄斑区出现缺血改变,有助于早期进行干预.

  • 隐蔽切口真皮内剔除法治疗睑黄斑瘤106例

    作者:阎棣;冯艳琴;单静;赵彤;苏桂冬

    睑黄斑瘤是常见的黄瘤,常表现为独立的黄色斑块,对称发生于两侧眼睑,形成后不会自行消失,影响美观.以往治疗睑黄斑瘤多采用电烧、冷冻、化学剥脱方法,但复发率高,且复发的黄斑瘤不见缩小.我们采用隐蔽切口真皮内剔除法治疗睑黄斑瘤,经多年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黄斑功能

    作者:冯广忠;崔浩;胡琦;曹慧民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对视网膜脱离(RD)术前、术后的黄斑区客观评价意义.方法:应用Retiscan图像系统对12例RD患者的12只患眼及未网脱眼术前和术后黄斑区进行MERG检测.结果:视网膜脱离术前黄斑区域第1环MERG值与对侧眼对应区域比较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对侧眼相应值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黄斑区域第1环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侧眼对应区域比较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明显降低(P<0.01).结论:多焦ERG能客观定量评价RD术前、术后黄斑区的视功能;视网膜解剖复位后黄斑区视功能不能完全恢复;P1波和N 1波潜伏期无明显改变.

481 条记录 1/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