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泪河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在干眼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段惠义;刘蕴劼;张丽侠

    目的 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泪河面积测量的应用,探讨其在干眼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水液缺乏性干眼症和正常人各40人(40只眼)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泪液分泌实验I、泪膜破裂时间、主观症状评分和OCT测量泪河面积.结果 泪液分泌实验I:干眼症组7.26±2.85 mm,对照组20.03±5.39 mm;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组3.57±2.46 s,对照组:10.64±5.37 s;症状评分:干眼症组1.92±1.12分,对照组0.71±0.93分;泪河面积平均值:干眼症组0.0110±0.0051 mm2,对照组0.0294±0.0186 mm2.两组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河面积值与Schirmer 试验结果呈正相关(r=0.94,P<0.001).结论 OCT作为一种安全、快捷、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通过测量泪河面积的大小,对干眼症的诊断准确性高,可行性好.

  • 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

    作者:王炜;王宁;王海心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95%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80例8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结论 正常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7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48~198μm.即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 mm直径区域(黄斑中心区)内视网膜厚度为(19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68~218 μm.正常人经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左右眼别之间、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不相关.内环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外环的视网膜厚度.鼻侧的视网膜厚度大于颢侧的视网膜厚度.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前后黄斑厚度观察

    作者:付颖;于璐;相义会;伍腾飞;郭秀华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检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方法 对行超声乳化吸出术,且术前无合并症、术中无并发症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86例(104只眼)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以OCT观察黄斑中心凹及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术眼术后佳矫正视力0.3 ~1.0,均较术前提高,OCT检查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厚度无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4,P=0.122),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7,P=0.011);手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5,P=0.000;t=-2.862,P=0.005);术后3个月两区域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8,P=0.118;t=-0.197,P=0.844).结论 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的检测可能比单纯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检测更早、更全面地反映出患者白内障术后视网膜厚度增加的情况,为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诊治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 FFA与OCT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诊断的对比与分析

    作者:刘长秀;张丽红;张勤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Ⅳ期患者70例126只眼,均进行FFA及黄斑区OCT检查,对DME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FA诊断DME 88只眼(69.8%),OCT诊断DME104只眼(82.5%),二者诊断符合率为84.1%(106/126).DR Ⅰ期,OCT的DME检出率(45.8%,11/24)高于FFA(1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x2检验,x2=4.ooo,0.025<P<0.05);DRⅡ期、Ⅲ期、Ⅳ期,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检查可直观反映视网膜的厚度及层次形态,对早期DME敏感性高,与FFA联合应用,对于DME患者的及早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例

    作者:冉祝亮;谢学军;吴盈盈;刘小燕;李小静;袁晨

    病例1,患者李某,男,43岁,因发现右眼视物变形、下方固定黑影3个月余就诊。患者既往体健,眼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8(矫无助),左眼裸眼视力1.2;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无明显的玻璃体混浊。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视盘正上方一边界清楚的橘红色隆起,表面见色素沉着,无出血、渗出(图1A);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示隆起区为片状低自发荧光(AF)、中间夹杂高AF,在隆起区外围绕有大片高AF(图1B);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FFA示在造影动脉期即可见视盘上方不规则网状充盈,荧光素渗漏;动静脉期呈一圆形高荧光病灶,其间间杂低荧光;在造影后期该区呈强荧光,其周边部视网膜小血管管壁着染;ICGA示造影早期视盘上方与FFA一致均有不规则强红外荧光充盈病灶,其间间杂斑点状低红外荧光,造影晚期病灶内染料排空呈低红外荧光,其间散见点状高红外荧光,周围绕有不规则高红外荧光(图1C、1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与病灶对应处视网膜下隆起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图1E、1F)。诊断:右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 , CCH)。

  • 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区结构与功能变化

    作者:胡艳华;王怡;刘武;刘丽梅;高萌;闫玮玉;刘克高;刘欣欣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病人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变化,探讨评价黄斑裂孔病人结构与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方法 收集34例(3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病人健眼及患眼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mfERG及OCT.结果 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术前患眼BCVA 0.01 ~0.8,平均0.10.病人术前OCT裂孔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dmax)431 ~1 770 μm,平均(998.7±302.6)μm,裂孔小直径(minimum diameter,dmin)403 ~ 536μm,平均(470±189.2) μm.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患眼BCVA、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区mfERG P波及N1波振幅降低(P<0.05).术后黄斑裂孔全部解剖学闭合,其mfERG P波及N1波振幅亦在术后逐渐恢复,但仍不能恢复至健眼水平.术后3个月患眼P波潜伏期一过性延长,至术后6个月恢复.术前患眼BCVA与dmin、dmax相关(ρ=0.549,ρ=0.610,P<0.01),与mfERG各项参数无相关性;术后BCVA与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thickness,CRT)相关(P<0.05),与mfERG各项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患眼术后视力及视觉功能均较术前提高,其黄斑区结构及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术前及术后OCT的主要指标与病人佳矫正视力相关,术前dmin、dmax对病人术后BCVA有预测意义,但本研究并未显示术前mfERG各项参数对病人术后佳矫正视力有预测意义.

  •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诊断方法分析

    作者:张淑萍;贾万程;周梅娟;裴响华;张春娣

    目的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眼的终末动脉,它的缺血阻塞常导致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的 急症之一.我们采用眼科五种临床检查技术-- 眼底彩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DI)、视网膜电图(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6 例不同类型和预后的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患者进行眼底结构和视功能进行综合评估,提高了RAO 的诊疗技术,增强了医患沟通和互信,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单纯玻璃体手术治疗非增殖型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恬;张少冲;刘杏;李松峰;冷云霞

    目的由解剖和视功能疗效评价无扣带玻璃体手术治疗较复杂的非增殖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及其优势.方法选择无明显PVR裂孔性视网膜脱离63例63眼,针对大小、形态、分布等较复杂的撕裂孔,行玻璃体切割、巩膜外冷凝及眼内气体充填,均无外加压.随访11~25个月,以视力、眼底彩照及术后OCT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确诊赤道前后裂孔108个,其中术中发现25个.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率95.2%(60/63),终达100%.无术后PVR发生.术后佳矫正视力62例不同程度提高,79.4%达0.4以上,且恢复快.OCT检查术后3个月黄斑区形态,仅37.7%(20/53)有隐匿的结构异常,其中黄斑前膜对视力有轻度影响(p=0.020).白内障发生率23.8%(15/63)且与年龄正相关(p=0.024).结论在技术条件允许时,首选无扣带玻璃体手术治疗非增殖型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的程度及速度,并减少并发症.

  • OCT定性定量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作者:张福燕;李志敏;李建阳;吴珂;刘璐;赫晓燕

    目的 强调OCT多个扫描及分析程序联合应用,定性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RVOME)的性质与程度的作用.方法 对36例36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静脉及半侧静脉阻塞波及黄斑的患眼进行OCT检查:作经过黄斑中心凹多径线线性扫描,成比例处理程序定性分析;作黄斑厚度地形图扫描,容积与厚度分析程序定量研究,记录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1 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其容积和黄斑总容积等参数,研究这些参数与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 OCT定性分析发现RVOME有6种基本改变即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海绵样肿胀、象限性视网膜厚度变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前膜等,一眼常同时发生以上2~3种改变.OCT定量研究发现36只眼RVOME黄斑地形图中白、红、黄、绿、蓝颜色分布不一,象限性视网膜厚度变薄患者,受累黄斑区域呈纯蓝色样改变;中心凹,中心凹1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其容积,黄斑总容积分别为(447.61±197.47)μm3,(451.78±192.19)μm3, (0.35±0.15)μm3及(10.20±3.53)μm3,它们分别都与佳矫正视力呈直线负相关趋势,但P值均大于0.05.结论 OCT定性分析可以发现RVOME黄斑区视网膜内及视网膜下出血、水肿、液体积聚、囊腔形成等细微形态特征;OCT定量研究可以得到黄斑区总体及局部水肿分布图及中心凹,中心凹1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其容积和黄斑总容积等多个水肿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多个扫描和分析程序联合应用可以快速全面评判黄斑水肿的性质与程度,减少RVOME漏诊、量化疗效和随访观察的指标.但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不同,RVOME中心凹,中心凹1 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其容积和黄斑总容积等参数与佳矫正视力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关系.

  • 养阴行血方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黄斑厚度的影响

    作者:肖家翔;闫梦阳

    目的 观察养阴行血方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对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 按湿性AMD属中医肝肾阴虚证的诊断标准收集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养阴行血为法组成的双芍护睛方,对照组予杞菊地黄丸.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BRC)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L)的厚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 CBRC 厚度及RNL厚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养阴行血方能降低黄斑厚度,与控制或减轻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视网膜下出血及渗出的吸收有关.

  • 滋肾健脾化瘀片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近期与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小川;王燕;黄小东;余杨桂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化瘀片联合532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40眼)DME患者随机分为光凝组20例(20眼)和联合组20例(20眼),光凝组采用单纯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2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2组治疗后2月末及4月末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2月末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光凝组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月末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光凝组的总有效率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滋肾健脾化瘀片联合532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近期及远期疗效肯定,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作者:袁建树;王育文;王鹏贇;马蓉;吴越;陈侃

    目的 探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只眼(13例)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期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总厚度降低),其中有6只眼劈裂腔完全消失,黄斑部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5只眼旁中心凹处仅可见细小裂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只眼发生黄斑出血.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伴或不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分析

    作者:贾宇颂

    目的 评价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90例180眼,激光治疗之前与之后三个月利用OCT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的影响特点、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黄斑中心凹的500μm之内,有100眼为局限类型渗漏,50眼为弥漫类型的渗漏,30眼为囊样水肿.在治疗之后的三个月,视力指标上升.结论 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过程中,采用OCT检查方式能够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与评估,合理的进行治疗效果监测,具有较高的推广优势[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