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本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各院、系、所及10任所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成果为主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经验介绍、技术·方法、综述等。
3个月
1.1《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
1.2 来稿应具先进性、新颖性和科学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精炼,标点符号准确。
1.3 本刊现已采用网上稿件采编系统,作者需登陆进行投稿。首次投稿需先注册,然后按提示步骤投送稿件。本刊实行双盲审稿制,投稿时请勿将作者信息(作者姓名和单位、第一作者简介、通讯作者、通讯地址、电话、E-mail及基金项目等)列入文稿中。网上投稿后,请邮寄1份纸质稿(题名页与正文页均需用A4纸小四号字隔行打印)、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注明材料真实可靠,无一稿多投和无科研机密资料泄密)、《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及50元稿件审稿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本刊将不予受理。
1.4 请为本刊推荐2~4 名可以评审所投稿件的审稿专家,并注明专家的研究方向、职称、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E-mail、邮寄地址、邮编)等。
1.5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通知作者是否录用。若超过3个月尚未收到通知,可向编辑部查询或撤稿另投他刊。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两年内拒绝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来稿。
1.6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本刊对文稿进行删改请事先声明。修改稿逾2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而事先未申明原因者,视作自动撤稿。
1.7 著作权让与条款
1)投稿著作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所投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财产权即让与给本刊,但作者仍保有著作人身权,并保有本著作未来自行集结、教学等个人使用之权利。
2)作者于交付稿件时,除相关文件外,另需缴交《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正本,列名作者均需签名。作者可来编辑部索取或登录本刊网站下载《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
1.8 本刊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收录刊源,或摘要转载,或全文上网,或全文进入光盘版杂志,作者来稿时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同意纳入这些信息服务系统,以提供信息服务,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1.9 稿件决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收取版面费,刊出后酌致稿酬,另赠当期学报2 本。来稿请自留底稿,不拟刊用的稿件不退还作者。
1.10 本刊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北京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影响因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发文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影响因子: 1.51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版面费根据你的文章的字符数决定,具体价格请咨询我们老师回答
这个问题,请咨询我们专业老师
投稿须知可以进期刊的官网进行查看投稿详情http://journal03.magtech.org.cn/Jweb_sdykdxxb/CN/volumn/home.shtml,也可以请咨询专业我们的老师
1-3个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质量高,可以评职称,
以下是期刊的官网:http://journal03.magtech.org.cn。
复合影响因子:1.326,综合影响因子:1.186,影响因子还是很高的。
以下是期刊的英文名: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经病理诊断为背部弹力纤维瘤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典型影像学表现及病理改变,术中、术后情况及近远期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7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7例,发病部位均为肩胛下角,18例(25.4%)为双侧病变.16例有局部受压时不适感,19例有局部酸胀或疼痛感,1例伴有同侧上肢麻木感,35例(49.3%)无不适症状.肿物长径4~ 14cm,平均长径(8.46±2.67)cm.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依据典型发病部位及典型影像学表现作出正确诊断.手术方式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下肿物切除术.术后主要合并症为伤口积液,穿刺抽液后治愈.手术后以超声局部检查随访,随访时间2~ 85个月(中位时间23.16个月),无复发.结论 肩胛下角区域为弹力纤维瘤好发部位,单纯依据典型体检结果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在手术前即可作出正确诊断.局部切除的近、远期效果良好.
目的 探究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师提高对50岁以下结直肠癌的认识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其术后随访信息.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在128例5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比例占25.8%,TNM分期Ⅲ期和Ⅳ期的比例占61.7%.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癌结节与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 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类型较差、TNM分期较晚,有癌结节的患者通常具有较差的预后,而根治性手术对提高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促进作用.
目的 回顾性研究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颈椎间盘切除减压DCI植入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手术节段包括C4-5、C5-6、C6-7,其中C4-5节段3例,C5-6节段7例,C6-7节段6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获得了完整的随访资料.临床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疗效的对比.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价假体的稳定性,是否有假体位移、下沉,以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等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资料显示NDI评分、颈痛VAS和上肢痛VAS与术前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留明显的活动度,相邻节段未见到明显的退变不稳.随访过程未见到假体松动、移位,围手术期无明显神经损伤、感染病例.结论 单节段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减压DCI动态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1年随访显示该术式保留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的活动度,维持改善患者颈椎的矢状面曲线.
目的 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e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I/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本文对来自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中研究补充计量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方法有关键词聚类、作者聚类、作者合作网络等.分析结果显示中文补充计量学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补充计量学、学术影响力研究、科学评价研究、相关性分析研究、社交网络研究这几个方面.同时,分析结果也揭示出理论创新不足、合作研究较少等情况,建议这两方面进一步加强.
目的 预测、筛选并探究是否存在特定的microRNA能够影响人肝脏星形细胞LX-2中鞘胺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 m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micro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SphK1 mRNA的表达.结果 预测筛选出的miR-378a-5p、miR-92a-2-5p和miR-708-5p中,只有miR-378a-5p能够抑制LX-2中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介导的SphK1mRNA表达上调这一过程.而在LX-2中转染miR-378a-5p的抑制剂阻断其作用后,SphK1 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 miR-378a-5p参与LX-2中SphK1 mRNA表达的调控,并且能够抑制由TGF-β1介导的SphK1 mRNA表达上调.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是否通畅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桥血管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冠状动脉造影是桥血管评价的主要手段,但因其有创及合并症风险,常需住院进行检查,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随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CTA在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CTA在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历史、现状、热点问题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从事中医急诊危重症事业30多年来,他不曾停止对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治的探索.从中医诊疗到西医诊治,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研究,他将中医与西医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践互相验证.“临床需要科研去验证真伪,科研需要临床去体现价值”,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的同时,他也始终关注着世界新医学研究前沿.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急危重症中作出突出贡献,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危急重症学科的领军人.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1 临床科研,齐头并进作为临床中医大夫,刘清泉教授饱读经典医籍,掌握新医学研究进展.他提倡“源于临床而精于临床”的研究理念,广聚研究英才,在他的研究团队中,有精于临床者,有专于统计者,有通于实验者.近年来,该团队对急危重症的诊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病毒感染、耐药菌感染、多脏器衰竭以及急性传染病防控方面.2017年,刘清泉教授牵头的“突发急性传染病中医药早期临床救治体系及预案研究”,获科技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标志着北京中医医院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诺卡菌是一类革兰染色阳性和抗酸染色弱阳性的需氧杆菌,于1888年被Edmond Nocard首次发现[1].它隶属于真细菌纲中的放线菌科,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土壤、腐烂的生物、水源以及灰尘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皮肤的直接接触而传播[2].近年来有关诺卡菌感染的报道[3-5]不断增多,该菌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为止已发现100余种,据报道其中4种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即星形诺卡菌(占90%),巴西诺卡菌(占7%),豚鼠诺卡菌(占3%)和鼻疽诺卡菌[6].鼻疽诺卡菌感染非常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笔者从肺癌合并干燥综合症患者分离出一株鼻疽诺卡菌,现报道如下.
目的 比较糖尿病前期患者与健康人群前庭温度试验的差异,了解糖尿病前期是否存在前庭功能受损,并探讨糖尿病前期前庭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连续入组糖尿病前期患者62例,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21±9.78)岁,对照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构成接近的血糖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人群44例,男性1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55±7.20)岁.收集受试者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及前庭温度试验,记录双眼慢相角速度.在糖尿病前期组中分析前庭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前期组44例(71.0%)存在前庭功能损害,对照组为17例(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前期组双眼慢相角速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P=0.026,左眼P=0.016);在糖尿病前期组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大,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糖尿病前期患者出现前庭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年龄P=0.013,糖化血红蛋白P=0.040).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前庭功能损害检出率高,表现为双侧受损.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前期前庭功能损害的可能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听力损害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73例为观察对象.询问相关病史,有无主观耳科症状,进行糖尿病眼底检查,纯音听力测定、声导抗检查.同时完善血糖、血压、血脂等检查.依照糖尿病眼底病变、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组,对比检查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听力损失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P =0.005)、DR(P =0.006)增加,高频听力受损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P=0.001)、DR(P =0.017)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对平均听力受损有影响(OR=6.499,95% CI:1.546~27.317,P=0.011),对高频听力受损有影响(OR=6.763,95%CI:1.285~35.580,P=0.024).结论 糖尿病听力损失与DR有关,可无自觉症状.发现DR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害及时干预.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动态平衡障碍的特点.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51例患者为糖尿病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6.1±10.1)岁.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中心43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4.4±7.2)岁,无耳科疾病史,无糖尿病史者.通过Smart-Equi Test动态姿势测试系统评估全部受试者平衡控制能力.结果 感觉组织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评分,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分测试评分、本体感觉分测试评分和稳定极限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 test,LOS)评分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视觉功能分测试评分和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MC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和P=0.018).结论 糖尿病患者平衡障碍以视觉损害和运动控制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
目的 观察纯音听阈正常的糖尿病前期(pre-diabetic)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情况,探讨其变化特点.方法 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纯音测听结果连续入组年龄<60岁的纯音听阈正常的糖尿病前期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80±8.23)岁,对照组为同期年龄、性别构成接近、血糖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人群3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6.55±5.09)岁.所有受试者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包括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等)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各频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值及异常检出率.结果 糖尿病前期组左、右耳DPOAE反应幅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左耳在0.7、1、1.5、2、3、4 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在1.5、2、3、4、6 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检出率方面,糖尿病前期组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在3 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结论 糖尿病前期在纯音测听正常时就已出现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受损,以右耳受损更为显著,存在右耳优势减弱,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较纯音测听敏感性更高.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3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基线资料及内分泌相关生物化学检验结果,应用PC708型静态平衡仪,分别进行睁眼、闭眼站立于硬平台时的平衡功能测试,比较轨迹图面积、轨迹总长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及Romberg率.结果 糖尿病组在睁眼站立于硬平台时,轨迹图面积、轨迹总长度及Romberg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在闭眼站立于硬平台时,轨迹图面积、轨迹总长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单位面积轨迹长小于对照组,Romberg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静态平衡功能下降:睁眼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站立位维持静态平衡稳定能力降低;闭眼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站立位维持静态平衡稳定能力及平衡控制能力下降;Romberg率增大,提示糖尿病患者维持站立位静态平衡功能更多依赖视觉代偿.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听力损失知晓率及听力现状,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在社区T2DM患者听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因糖尿病就诊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京市东城区永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T2DM患者15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87例,年龄20 ~ 79岁,平均年龄(62.74 ±6.54)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纯音听力检查、声导抗检查和DPOAE检查.结果 听力下降组的DPOAE幅值在各频率较听力正常组降低,其中在1.5 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312耳中,主诉听力下降98耳(31.41%),DPOAE检查1.5 kHz下降242耳(77.56%)(P=0.000);老年组230耳,主诉听力下降67耳(29.13%),DPOAE检查1.5 kHz下降190耳(82.61%)(P=0.000);中青年组82耳,主诉听力下降31耳(37.80%),DPOAE检查1.5 kHz下降52耳(63.41%) (P =0.001).312耳经纯音听力检查发现听力下降216耳(69.23%).其中主诉听力正常214耳中,纯音听力检查发现130耳(60.75%)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P=0.000).老年组纯音听力检查耳听力下降165耳(71.74%) (P =0.000);中青年组纯音听力检查证实51耳(62.20%)听力下降(P =0.002).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但知晓率较低,DPOAE检查可在主诉听力下降之前发现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状态的改变,社区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听力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择时进行听力检查.
目的 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在不同肾脏病阶段的听力情况,探讨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选择未合并肾病糖尿病组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Ⅲ组)28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DNⅣ组)27例,并测定相应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血肌酐浓度.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比较不同受试组听力水平差异.结果 DM组、DNⅢ组、DNⅣ组受试者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60.0%、71.4%、92.6%,且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52.5%、67.9%、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测听结果显示,随着检测频率的增高,各组受试者的听阈均呈升高趋势;DNⅢ组、DNⅣ组在所有检测频率的听阈均高于DM组(P<0.01),在250、500、1 000、4 000 Hz范围内,各组的听阈DNⅣ组高于DNⅢ组高于DM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高频平均听阈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呈正相关(r=0.346,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呈负相关(r=-0.230,P=0.02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与肾脏病变存在相关性,随着肾脏病变的加重,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听力筛查,以便能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
目的 对比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和常规康复外科(conventional recovery after surgery,cRAS)方案在腹腔镜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本中心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行腹腔镜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2例,其中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33例采用CRAS方案,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29例采用ERAS方案.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中位查尔森合并症指数、中位麻醉评分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和术后30 d内的合并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中入晶体液量[1 000(525~1 100)mLvs1 100(1 000~1 350)mL]、术中入胶体液量[500(500~500)mL vs 500(500~1 000)mE]、胃管拔出时间[0dvs1(1~1)d]、恢复普食时间[1(1~2)d vs 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术式构成比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方案组和CRAS方案组分别有3例(10.3%)和5例(15.2%) Clavien-Dindo 1级合并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573).两组均无患者术后再入院.结论 ERAS方案对比CRAS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合并症的基础上缩短患者恢复普通饮食时间,推进患者术后康复,在腹腔镜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但还需要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全面评估.
目的 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A(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A,MAP1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人前列腺癌组织和非癌前列腺组织中MAP1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MAP1A基因在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mRNA的表达差异,进一步使用癌症基因信息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统计分析MAP1A基因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MAP1A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免疫组化染色评分(immunoreactive score,IRS):前列腺癌组织为4.08±1.58,癌旁正常组织为4.91±1.46(P <0.001)].MAP1A在前列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和82.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225,P=0.001).使用RT-qPCR检测MAP1A mRNA表达,发现其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9).通过对TCGA数据库进行分析,笔者发现MAP1A在不同临床特征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患者Gleason评分(P <0.001),临床病理分期(P =0.009),是否转移(P =0.008),总体生存率(P=0.049).结论 MAP1A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组织的分期有关,分期越晚,MAP1A的表达越低,这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3D影像重建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人工智能的出现,使3D影像重建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其在医学影像、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方面有初步应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是医学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本文对人工智能结合3D影像重建在前列腺肿瘤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目的 研究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淋巴结阳性前列腺癌中的分布以及对其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标本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收集患者各种肿瘤特征(Gleason评分、分期)、有无生化复发、疾病特异性和总体生存率.比较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布及预后差异.结果 19例(38%)原发性肿瘤中检测到TMPRSS2-ERG融合基因.转移淋巴结中有16例(32%)出现融合基因.原发肿瘤与转移灶TMPRSS2-ERG状态一致性较好(Kappa=0.73).在COX分析中,原发肿瘤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与Gleason评分是生化复发的预测因素.在生存分析中,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与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预后低于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无生化复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前列腺癌中阳性率38%.原发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灶中TMPRRS2-ERG融合基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原发肿瘤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目的 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4,MCT4)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MCT4蛋白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及癌旁组织(para-carcinoma tissues,PCT)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MCT4蛋白表达差异,分析抑制MCT4蛋白表达对N-cadherin、E-cadherin及pERK1/2的调控作用.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CT4蛋白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PCa中MCT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及PCT(P =0.003).另外,MCT4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转移组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 =0.022).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及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MCT4表达较弱,而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及DU145中表达明显增强.抑制PC3细胞中MCT4表达可以使N-cadherin及pERK1/2的蛋白表达下降,而使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单羧酸转运蛋白4可能参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及ERK1/2通路的调控,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x2=0.144,P>0.05)、年龄(t=-1.03,P>0.05)、肿瘤单发及多发(x2=0.750,P>0.05)、肿瘤分期(x2=0.120,P>0.05)、肿瘤分级(x2=0.002,P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 ~ 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2,P<0.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3 cm或多发肿瘤(≥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目的 研究人ether-α-go-go(human ether-α-go-go related gene,hERG)钾通道在肝细胞中与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雄性20周龄hERG基因敲除(knockout,KO)及同窝野生(wild type,WT)小鼠,测量体质量、摄食量;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在肝脏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凋亡相关基因活化的半胱天冬酶半胱天冬酶3(cleaved-cysteine aspartyl protease 3,cleaved-caspase 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phosphorylated-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2α,p-eIF2α)、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ATF4)以及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等基因的表达.经尾静脉给KO小鼠注射hERG慢病毒(lentivirus,LV)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岛及肝脏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指标.结果 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体质量及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细胞轻度肿胀,肝脏糖代谢G6Pase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而PEPCK表达上调提示hERG敲除引起肝脏糖代谢异常.KO小鼠肝脏的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相关指标均上调,提示KO小鼠体内存在内质网应激和凋亡.KO小鼠体内过表达hERG后,改善了小鼠的肝脏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结论 hERG钾通道可以通过减少肝脏内质网应激和凋亡改善肝细胞内糖代谢.
目的 探究ether-α-go-go相关基因(ether-α-go-go related gene,ERG)通道在胰岛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野生型(wild type,WT)与ERG基因敲除型(knockout,KO)小鼠胰岛β-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钾离子电流与动作电位,分析敲除ERG基因后钾电流与动作电位的变化.对两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分析基因敲除后小鼠糖耐量的变化,探究ERG基因是否对体内血糖浓度有影响.结果 在两组小鼠胰岛β-细胞中记录到的钾离子电流均呈现内向整流趋势,KO组钾离子电流明显减小,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动物实验中,KO组小鼠糖刺激2h后血糖浓度较WT组显著降低.结论 ERG通道电流是胰岛β-细胞中钾离子电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影响动作电位时程,进而影响体内血糖浓度.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重要合并症,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寻找早期预测肾功能损害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使用的DKD诊断的指标主要是尿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但由于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尚不理想,还需要进一步寻找DKD的早期诊断指标.多个研究表明尿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在早期DKD中可预测肾功能的进展,本文就H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8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
1983 | 01 02 03 04 |
1982 | 01 02 03 04 |
1981 | 01 02 03 04 |
1980 | 01 02 03 04 |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我文章是病例报告方向的文章,文章亮点不够突出,但是数据很充足,大修有6个问题,整整花了2个月时间,审稿人的意见一定要认真对待,态度也很能说明问题,整体来说,前后历时2个月左右,但是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后确实增色不少,杂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