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作者:王雅祥;白丽英;张荣强;朱天龙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文献报道不多,临床罕见.我院自2013年12月—2017年4月诊治3例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病例,均行TOSHIBA Aquilion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并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证明CT检查对本病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右上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合并双侧背部弹力纤维瘤1例

    作者:陈俊宇;冉唐飞;杨森;姜为民

    患者,女,70岁,既往2年前曾因右上臂肿块来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病理提示为: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年前因右上臂原肿瘤切除处局部酸胀疼痛再次入院行手术处理,术后常规病理提示为炎性肉芽肿形成,未见明显肿瘤表现;本次因发现双侧肩胛区进行性增大肿块1年伴右臂局部疼痛2个月入院.

  • 主动脉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小华;吴波;石群立;周晓军;孙桂勤;孟奎;马恒辉;盛春宁

    目的探讨发生于心脏瓣膜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发生于主动脉瓣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进行形态学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 心脏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心动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异常回声.组织学:瘤组织呈乳头状生长,乳头中央为红染均质物,表面衬覆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免疫组化:乳头状表面衬覆的上皮CD31和CD34(+),乳头轴心则CD117和S-100蛋白(+),弹力纤维染色(+).结论发生于心脏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十分罕见,主要发生于瓣膜表面.尽管在病理学方面根据此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形态不难做出诊断,但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常不能被及时和正确诊断.

  • 弹力纤维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佟桂珍;谷丽娟;范永红;闫博宇

    目的 探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弹力纤维染色.结果 弹力纤维瘤好发于肩胛骨下部;肿物由大量胶原纤维及异形弹力纤维组成.弹力纤维呈串珠状、锯齿状排列或呈球状、碎屑状,其间见成熟的脂肪组织;免疫组化vimentin(+),SMA、desmin、S-100和p53(-);弹力纤维染色(+).结论 弹力纤维瘤为弹力纤维性肿瘤样病变,结合其好发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弹力纤维特殊染色可做出准确诊断.

  • 关于“二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二例”一文的纠偏与答复

    作者:宋来凤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部:您刊2000年第29卷第6期476页刊载的"二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二例"一文所报道的病例形态描述十分典型,从作者列出的参考文献可知,文中所指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相当于英文中的papillary fibroelastoma.对此有以下看法.

  • 弹力纤维瘤的CT、MRI及病理学表现

    作者:马强;杨正汉;马大庆

    目的 评价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6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在接受CT及MRI检查的21例弹力纤维瘤患者,其中背部肿物18例,背部不适6例,酸痛感5例;症状位于右侧4例,左侧14例,双侧3例.观察患者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 21例患者影像检查显示双侧肩胛区均受累,表现为背阔肌及前锯肌内侧不规则或梭形软组织肿块.CT平扫密度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其内可见线状、条纹状脂肪密度,其中18例患者共36个病灶进行增强扫描,36个病灶均见轻度强化.4例患者进行MR平扫,病灶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为稍高信号,其内夹杂条纹状异常信号,后者在T1WI及T2WI上均为高信号,提示为脂肪信号特点,在脂肪抑制序列为低信号,1例患者2个病灶行MR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21例患者中,手术切除15例(19个肿块),6例患者病理穿刺证实.手术切除19个肿块,4个肿块有包膜,与邻近肌肉分界清楚,15个肿块无包膜,与邻近肌肉分界不清楚.结论 背部弹力纤维瘤好发于老年人群,常累及双侧肩胛下区,表现为稍低于肌肉密度.与邻近肌肉相比,在MRI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稍高信号.血供不丰富,病理学上,弹力纤维染色阳性为确诊方法.

  • 超声诊断二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伴多发性脑梗塞1例

    作者:刘诗珍;潘翠珍;施月芳;舒先红

    患者,女,28岁.于1997年7月31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7天后出现左侧偏瘫,左耳失聪,在外院以"脑血管意外"治疗,肢体运动感觉恢复,同年9月我院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后叶脱垂伴肿块原因待查",当时患者拒绝食管超声,未进一步检查.

  • 弹力纤维瘤1例的超声表现

    作者:武文;朱洁;董蕊

    患者女,48岁.因背部无痛性肿物5年入院.5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背部左右侧各出现1个肿物,无任何不适,3年前曾于某医院行左侧背部肿物切除,手术时肿物消失.近2年自觉左侧肿物明显增大,右侧肿物变化不大,半年前出现左侧肢体麻木,以"背部肿物"收入院.患者一般状态可,背部肿物无疼痛,无进行性消瘦.查体:于背部左右肩胛下分别触及约4 cm×5 cm及3 cm×4 cm圆形肿物,左侧肿物表面可见一长约4 cm手术疤痕,局部皮肤均无红肿,肿物质韧,实质感,边界清楚,有活动度,无触痛.且2个肿物均在上肢内收时明显,背伸时消失.实验室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超声检查:左侧肩胛骨下极肌层间可探及大小约4.2 cm×3.5 cm异常回声,边界欠清,轮廓欠规整,似有包膜,与肌肉层关系密切,但可分离,其内为点片条状中等、稍低、稍强回声,分布不均匀(图1).CDFI:未探及明确血流信号.右侧肩胛骨下极亦可探及与左侧同样肿物图像,大小约2.6 cm×2.5 cm,2个肿物在超声探查过程中因受压逐渐变小至消失,但患者活动后重新隆起.超声诊断:双侧肩胛骨下实性包块(考虑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

  • 弹力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江凌;崔立刚;王金锐;江孟勋;贾建文

    目的 探讨软组织弹力纤维瘤的声像图特征,评价高频超声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皮下弹力纤维瘤患者的声像图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20例共23个病灶,病变分布部位包括背部肩胛区16个,前胸壁4个,前臂3个;19个病灶表现为扁圃形肿块,边界不清,以中强回声为主,可见条索样高低回声;3个发生在前臂和1个发生在前胸肇者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的增厚,回声增强,其内可见少量条状低回声;所有病灶均未探及血流信号.结论 弹力纤维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典型者结合解剖位置,超声检查可术前明确诊断,宜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10例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滕飞;陈东;方微;商建峰;武迎;崔亚艳;付稳;石凤茹;李彦玮

    目的:探讨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技术对10例原发性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进行形态学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结果:镜下见肿瘤呈细乳头状结构,乳头轴心由弹力纤维构成,表面被覆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免疫组化:乳头状表面被覆的上皮Vim和CD34(+),乳头轴心则S-100蛋白(+),弹力纤维染色(+).结论: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患者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易与心脏相关疾病混淆.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及特殊染色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主动脉瓣上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一例

    作者:程凤;姜楠;陈彤云;陈庆良;赵丰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5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4年,加重3日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对称,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心电图示:ST-T异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上实时回声0.8 cm×1.0 cm,随心脏搏动略变形,收缩期贴近主动脉前壁,主动脉瓣开放正常,轻微反流(图1)。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及主动脉瓣上异物摘除术,术中所见:心包无粘连,无心包积液,升主动脉无钙化,无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运动略低,主动脉右冠瓣上异物,粘液瘤样改变,肉眼观察肿瘤大体呈淡黄色胶冻样(图2)。病理检查:(主动脉瓣上肿物)为增生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大部分玻璃样变,病变符合乳头状弹力纤维瘤(PFEs)(图3)。

  • 弹力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徐立辉;牛晓辉

    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软组织中的类肿瘤疾患.1961年Jarvi和Saxen[1]首先报道了4例发生于肩胛骨下端和胸壁之间的肿物,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物主要由大量增生肥大的弹力纤维构成,他们将之命名为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也有人将之称为肩胛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Scapulae)[2].几十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除了肩胛部区域外,在其他部位也陆续报道了弹力纤维瘤的病例,所以在命名上现在更多地使用弹力纤维瘤一词.在2002年版的软组织肿瘤组织学的WHO分类中,弹力纤维瘤属于良性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类肿瘤.

  • 双侧前锯肌弹力纤维瘤一例

    作者:陈新宇;杨敬;张学伟;刁小莉;杜心如;蒋毅

    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是含有丰富弹力纤维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极为少见,好发于肩胛部[1].我院2010年7月6日收治1例双侧前锯肌弹力纤维瘤患者,报告如下.

  • 背部弹力纤维瘤一例报告

    作者:马立峰;郭艾;刘振宇

    患者,男,67岁.右肩胛下无痛性肿物1年,进行性增大.患者于5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肩胛下一无痛性肿物,如核桃大小,无触痛,不影响正常生活,未经任何治疗.后肿物缓慢进行性增大至鸭蛋大小,右肩活动不受限、无右上肢放射痛等症状,无低热、盗汗及体重进行性下降.

  • 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进展

    作者:韩东亮;崔光怀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EFD)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肩胛下角深部软组织内的纤维结缔组织瘤,以老年女性多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渐加深,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排除诊断也逐渐趋于完善,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肩背部无症状性肿物为主,临床表现可作为重要的疑诊手段,典型的临床表现也可作出明确诊断;彩超作为相对成本较低的一种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可以较好的进行确诊,但也需要医生对本病有较好的认识与经验;CT与磁共振都可以较好的显示肿物的特征,但相对磁共振,CT更为便宜,更利于推广,且对肿物界限显示较为清晰.病理检查依然是本病确诊的金标准,但其是建立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之上,相对于影像学辅助检查有一定创伤.本文将从临床诊断,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就近几年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强对本病的了解和认识,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 弹力纤维瘤 CT MRI
  • 背部弹力纤维瘤10例诊治分析

    作者:王昌明;宋世兵;蒋斌;裴斐;贾易木;修典荣;张同琳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特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典型的病理改变,近远期手术疗效.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50~77岁,中位年龄65岁.发病部位均为肩胛下角,3例为双侧病变,7例为单侧病变.7例患者局部疼痛不适伴上肢活动时背部异物感,3例术前无症状.结果 本组10例,肿物直径4~12 cm,平均为(7.46±2.70)cm.除早期3例外,近期7例患者在手术前不依赖组织学检查而依据典型发病部位(肩胛下)及典型影像学(超声和/或CT、MRI)表现作出正确诊断.手术方式为全麻下肿物切除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伤口积液(3例).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后治愈.手术后以超声局部检查随访,随访时间4~125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无复发.结论 弹力纤维瘤是可以不依靠组织学检查,单纯依据典型体检结果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在手术切除前即可作出正确诊断的独特类型.局部切除的近、远期效果良好.

  • 背部弹力纤维瘤一例

    作者:曹成;吕岩;冷咏梅

    患者男,54岁,因背部肿物3个月,于2005年4月 6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背部肩胛下角处可触及一8.5 cm×8.0 cm×4.0 cm的包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活动度较差.彩超示:左侧背部脂肪瘤可能性大.于局麻下行背部脂肪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肩胛下角处,内侧固定于肋骨骨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完整切除肿物及周围粘连组织.病理结果:弹力纤维瘤(图1).

  • 弹力纤维瘤2例报道

    作者:张云虹;姜秋霞;刘复生

    弹力纤维瘤 (elastofibroma) 是罕见的结缔组织良性肿瘤.我院于2005年3月和2005年11月发现2例弹力纤维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弹力纤维瘤
  • 肩胛弹力纤维瘤1例

    作者:刘翠;许春伟;王晶晶;张博;邵云;王怀涛;吴永芳;李晓兵;王学会

    患者,女性,54岁,于30 d前无意发现右肩胛下肿物,当时未予以重视。包块逐渐增大,20 d前就诊当地医院,摄片提示右肩胛下见软组织样肿物,未累及胸膜,要求行手术切除。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于2014年10月10日就诊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门诊,以拟诊“右肩胛下肿物”入院。查体:右肩胛下肿物,位于肩胛骨下缘,大小6.0 cm ×6.0 cm ×4.0 cm,类圆形包块,质韧,活动度尚可,压痛(-),局部皮肤无明显红肿等感染征象,无窦道形成。腋窝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与压痛。完善血常规、电解质等检查后于2014年10月16日行“右肩胛下肿物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大体检查:右侧肩胛下灰红色肿物一个,大小8.5 cm ×7.0 cm ×4.0 cm,无包膜,切面局灶边缘质硬,质硬区大小4.0 cm ×4.0 cm ×2.8 cm,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质硬。镜检:肿物主要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构成,伴有明显的玻璃样变性,纤维细胞甚少,弹力纤维分散于纤维组织中,呈粗纤维状,波浪状弯曲,分支状,有的呈颗粒状,其间夹杂着小血管及脂肪组织,特殊染色中胶原纤维呈蓝绿色,条状、球形、串珠样分布(图1)。病理诊断:肩胛弹力纤维瘤。

  • 背部双侧弹力纤维瘤MRI诊断一例

    作者:冯少仁;孙西河;林长安;董鹏;常光辉

    患者 男,59岁.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双侧肩胛骨下角区各一肿物.无疼痛及麻木.近3个月肿物进行性增大,7 d前出现局部疼痛.体检:双侧肩胛骨下角区局部皮肤隆起,左侧约为8 cm × 8 cm×6 cm,右侧约为8 cm×7 cm×5 cm,质软,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无红肿压痛;双上肢活动无障碍.肩关节前屈和内收时肿块更加明显(图1).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