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수도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795
  • 国内刊号: 11-36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56
  • 曾用名: 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首都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晓民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2例

    作者:王东春;李晓丽;王硕;罗麟;张昆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2例DN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除2例以头痛发病外,其余10例患者均以癫痫为临床首发症状.MRI检查结果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无水肿,无占位效应,可见脑回样或内部分隔改变.手术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满意,病理学检查可见特异性胶质神经元.结论 DNT手术效果良好,准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地塞米松抑制培养牛眼小梁细胞AQP1表达

    作者:赵丽;康凤英;王宁利;卢弘

    目的 测定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 ( aquaporin1,AQP1 ) 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房水引流阻力的形成机制.方法 将传3代的牛眼小梁细胞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和地塞米松处理组.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10-5、10-6、10-7 mol/L)分别加入培养液持续培养14 d,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小梁细胞AQP1表达水平,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细胞表面积.结果 经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处理后的小梁细胞AQP1表达量吸光度值A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0).10-7 mol/L地塞米松作用下细胞表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而10-6 mol/L和10-5 mol/L地塞米松作用下细胞表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0).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牛眼小梁细胞AQP1表达,可能参与了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发生.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6例报告

    作者:曹勇;张懋植;赵继宗;张伟;王磊

    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综合治疗方法及对预后影响.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手术治疗的6例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CT和(或)MRI影像检查,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或B超定位指导肿瘤切除.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学诊断.手术后辅助放射疗法和(或)化学疗法.手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到2年.结果 患者年龄4~33岁,平均16.8岁,男∶女为1∶1.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病时间约10余天至2个月,肿瘤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CT平扫肿瘤质地多不均匀,MRI平扫为长T1长T2信号,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术中可见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但边界较清楚,易与邻近脑组织分离.无手术中死亡.术后随访有3例死亡,其存活期分别为7个月、18个月和20个月.有3例患者尚生存,随访期分别为16个月、12个月和6个月.结论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好发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病程短,主要为高颅压症状;影像学特点为实性或囊实性,强化增强明显,肿瘤周围水肿较轻微.治疗方法以手术全切除为主,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或超声定位可更加有效切除肿瘤,保护脑组织;术后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预后.

  • 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作者:赖爱鸾;张李松;姜桂英;金巧凤;孙艳格

    目的 探讨应用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选择有围绝经症状伴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周期改变的122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54例):月经过多、异常出血,经诊刮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炔诺酮6~8 mg/d×22 d×2个周期,之后于月经第16天服用安宫黄体酮6~8 mg/d×10 d×1个周期.B组(68例):月经周期改变,稀发或不规律,月经量正常、轻度增加或减少者.月经周期第16天给予安宫黄体酮6~8 mg/d×10 d×3个周期.用药前后2组计有85例进行了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测定,有围绝经综合征的94例进行Greene评分.2组用药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比较,FSH值明显下降(P<0.01),E2值明显上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LH值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患者中有围绝经期症状的计有94例(77%).用孕激素治疗3月后Greene评分明显降低,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FSH、LH、E2、Greene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变薄(P<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孕激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围绝经症状,调整月经周期,并对子宫内膜产生保护作用.

  • 经济发达地区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主要临床症候的多样性

    作者:杨松;喻荣彬;张均;孙国祥;周正元;姚才良

    目的 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利用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的研究资料,对苏州市和常熟市2个社区35岁以上人群MS的分布和临床症候群聚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城市社区MS患病率(30.5%)高于农村社区(18.1%),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19.3%和28.0%,MS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MS 5项诊断指标中,腰围(W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异常的百分率均在80%以上;此外,高血压占71.1%,高血糖(GLU)仅占35.8%.MS患者中,包括全部5项诊断指标者占10.3%,4项者占30.2%,3项者占59.5%.MS的诸症候中,WC、TG、HDL-C异常和WC、TG、HDL-C异常、高血压合并的比例高;5项指标聚集以及TG、HDL-C异常、高血压和WC、HDL-C异常、高血压也分别各占10%;但HDL-C、GLU异常、高血压;TG、HDL-C、GLU异常、高血压;TG、GLU异常、高血压;WC、TG、GLU异常;WC、HDL-C、GLU异常形成症候聚集的比例却很低.结论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社区MS患病率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MS诸症候中,具有WC就非常容易形成危险因素的聚集;临床多样性的分析提示,WC、TG、HDL-C似乎构成了MS的核心症候群.

  • 外耳道胆脂瘤6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霞;冯蕾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煤炭总医院19952004年治疗的外耳道胆脂瘤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数患者外耳道皮肤有慢性炎症,且外耳道骨壁出现不同程度扩大、侵蚀,甚至向远深部扩展累及中耳、颈静脉和面神经.其中11例经手术治愈.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可以造成广泛破坏,应根据病变范围、局部感染与否和患者全身情况尽早彻底清除病灶.

    关键词: 外耳道 胆脂瘤
  • CT与超声检查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周海;徐冰;徐霓霓;周楠

    目的 探讨CT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CT和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在42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中,超声诊断结果为:29例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其中16例腹部有包块,只有5例提示包块与肠道关系密切,未有明确结肠癌诊断病例.CT诊断结果为:均有肠梗阻征象,20例升结肠占位,5例结肠肝曲占位,4例横结肠占位,5例结肠脾曲占位,8例降结肠占位.结论 CT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诊断较为敏感和准确.

    关键词: 结肠癌 肠梗阻 CT 超声
  • 消痔灵双层4步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华山;李国栋;李东冰;王春晓;王晓锋;景建中;寇玉明;张建华;胡占岭

    目的 客观评价消痔灵双层4步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20例为高浓度组;B组16例为低浓度组,采取双层4步注射疗法.以直肠脱垂长度、排粪造影结果作为疗效性指标,患者一般情况、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检查作为安全性指标.并进行3个月1次的随访.结果 A组临床控制19例,有效1例;B组临床控制16例.两组近期疗效未见显著差异,均未见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经3至36个月随访,复发7例.复发病例中有4例经再次注射而达到临床控制,1例行开腹作肠管切除术,1例行开腹直肠悬吊固定术,1例行PPH手术.结论 该疗法痛苦小,疗效较好,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且可重复使用,可作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宜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层流低切应力刺激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峰;胡大一;吴明营;李田昌;史旭波;汤楚中;王伯瑶;黄宁;吴琦;刘旭晴

    目的 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技术,评价层流低切应力刺激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TLR-4)信号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未刺激和经42 μN/cm2处理1 h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技术观察切应力刺激1 h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和Northern杂交均显示,层流低切应力刺激1 h后血管内皮细胞TLR-4表达增强,TLR-2几乎无变化.结论 层流低切应力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LR-4 mRNA表达增加,提示炎症信号受体TLR-4可能介导层流切应力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某些效应基因的表达.

  • 增生期和分化期大鼠神经干细胞过氧化氢预处理氧化耐受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汤劼;王红云;孙异临;张亚卓;孙梅珍;王忠诚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在增生期和分化期过氧化氢(H2O2)预处理后H2O2损伤氧化耐受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浓度为0.05 mmol/L、0.10 mmol/L、0.25 mmol/L、0.50 mmol/L、1.0 mmol/L的H2O2处理增生期NSC(PNSC)和分化期NSC(DNSC).用 0.50 mmol/L的H2O2处理10 min后,间隔6 h和12 h后再次给予0.50 mmol/L H2O2,观察细胞和损伤的情况.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热休克蛋白70(Hsp70)、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透射电镜(TEM)检测NS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经0.50 mmol/L H2O2预处理10 min,间隔12 h后DNSC可以产生H2O2耐受,并至少持续12 h;而PNSC并不能产生H2O2耐受.预处理后的DNSC在Hsp27和Hsp70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TEM示存活的细胞均为比较原始的细胞.结论 在给予0.5 mmol/L H2O2预处理10 min后,间隔12 h后DNSC后产生对H2O2耐受;而PNSC不能产生耐受.这可能与Hsp27和Hsp70的增加有关.此外,这与原始状态NSC H2O2氧化耐受要高于分化状态的细胞有关.

  • 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细胞Na+/Ca2+交换电流的改变

    作者:张知非;侯晓丽;崔茜;臧益民;王军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心肌细胞Na+/Ca2+交换蛋白电流的直接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a2+超载的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打孔膜片钳技术,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急性分离的小鼠心室肌细胞Na+/Ca2+交换蛋白电流(INa/Ca)的影响.细胞外灌流代谢抑制剂(5 mmol/L氰化钠和10 mmol/L 脱氧葡萄糖)模拟化学性心肌细胞缺血状态.结果 缺血8 min明显抑制了小鼠心室肌细胞钠钙交换蛋白内向和外向电流[在-100 mV,电流从(-0.04±0.01)nA减小到 0 nA ;在+50 mV,电流从(0.25±0.08)nA减小到(0.11±0.03)nA].而随后的再灌注则导致钠钙交换蛋白电流迅速而明显的增大,尤以外向电流增大更加显著[在+50 mV,电流从(0.25±0.08)nA增大到(0.49±0.12)nA].结论 缺血再灌注直接影响小鼠心室肌细胞Na+/Ca2+交换蛋白的功能及状态,使Na+/Ca2+交换蛋白的反向转运功能明显增强,这种改变可能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a2+超载的关键因素.

  • PAPⅠ基因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中的表达

    作者:梁阔;李非;张淑文;崔叶青;刘爽;孙海晨

    目的 研究胰腺炎相关蛋白Ⅰ(pancreatitis associated proteinⅠ,PAPⅠ)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动物模型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大鼠轻型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型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由逆行胰胆管注射1.5%及3.0%牛磺胆酸钠制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PAPⅠ 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湿/干质量比率、腹水量以评价炎症程度.结果 PAPⅠ mRNA在正常对照组无表达, AP造模后6 h即明显升高, 24 h达高峰,48 h迅速下降.SAP组PAPⅠ mRNA表达水平在6、24、48、72 h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同时PAPⅠ mRNA表达与胰腺组织病理、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率和腹水量相关.结论 PAPⅠ mRNA的表达变化与AP时胰腺组织损伤程度相关.

  • 绿色荧光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赵春礼;段春礼;张海燕;孙晓红;赵焕英;鲁强;刘玉军;杨换

    目的 研究反转录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在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四肢骨的bMSCs,原代培养8~10 d后, 同时利用含EGFP和TH基因的反转录病毒上清依次转染bMSCs并进行抗性筛选,7~10 d可得到稳定表达EGFP的bMSCs,在稳定转染EGFP后10 d进行TH病毒上清的转染,7~10 d可得到稳定表达TH和EGFP的bMSCs.结果 原代培养bMSCs 3~4 d后生长至70%~80%汇合,病毒转染EGFP后第2天,细胞呈现弱荧光,经G418筛选2~3 d后出现阳性细胞,约8~10 d生长融合,阳性率60%~70%,第2~5代阳性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TH阳性率也达60%以上.结论 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可有效地将EGFP和TH基因转至bMSCs中,并能在体外稳定表达传代.这种表达EGFP和TH的bMSCs对于研究bMSCs的体内迁移分化及帕金森病(PD)的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涛;孙异临;曲宝卿;赵继宗

    目的 研究新型吸入麻醉药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9只Wistar 大鼠分为3组,缺血组(n=3)、地氟烷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 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于缺血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少,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但胶质细胞和微循环的破坏并无改善.结论 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胶质细胞和微循环可能无保护作用.

  •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李莉;高秀来;宋一志;陆涛;景鹏

    目的 构建人类regucalcin重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用RT-PCR的方法从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中扩增出regucalcin基因cDNA序列,应用T克隆载体及pET-32a(+)表达载体后,将质粒转化进入原核表达菌株进行表达.结果 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后,在45 000处有一明显表达条带,与理论结果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regucalcin,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出人类regucalcin-His融合蛋白.

  • 大蒜素对肺癌A549细胞株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司利钢;刘玺诚;李文梅;吕有勇;饶小春;马渝燕

    目的 β防御素(human beta defensins,HBD)是人体产生的天然抗菌物质,本研究通过大蒜素对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蒜素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含大蒜素的细胞培养液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观察其对A549细胞不同种类β防御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含5 μg/mL的大蒜素细胞培养液可使HBD3 mRNA的表达上调,而对HBD2和HBD1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 大蒜素可以使A549细胞HBD3的表达升高,这可能是大蒜素参与人体免疫调节,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机制之一.大蒜素处理后HBD3升高而HBD2水平,不变进一步证实了HBD3与HBD2的诱导表达途径不同.

  • 大样本条件下多项分布未知参数置信域的研究

    作者:张建;华琳;阎岩

    目的 找出多项分布某个或某些参数的估计精度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方法 在大样本条件下由整体参数的置信域出发推导某个或某些参数的置信域.结果 给出了多项分布某个或某些参数的置信域与其他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结论 若对多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大似然估计,若某个或某些参数的估计与其真值越接近,则对其他参数估计的精度就会降低.

  • 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和甲硝唑的拉曼光谱

    作者:许莉莉;丁库克;郭学谦;王春燕;黄菊英

    目的 研究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和甲硝唑等化合物拉曼光谱的波长选择性.方法 分别采用近红外、可见和紫外区3种波长的激光激发获得不同的拉曼光谱,受照样品包括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以及临床常用药物甲硝唑.结果 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的水溶液在可见和近红外激发下无法获得任何拉曼信息,但在紫外激发下可获得信息丰富的拉曼光谱,且与其固体拉曼谱对应良好.而甲硝唑在紫外激发下没有明显的拉曼峰但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激发下能获得一致的拉曼信息.结论 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水溶液的拉曼光谱证明了紫外激发的优越性,甲硝唑的拉曼光谱提示样品对激发波长的选择性.

  • 多克隆CNTF抗体对肉毒毒素引起肌麻痹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闫丽娟;吴晓;孙异临;李鑫

    目的 研究多克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抗体对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BTX)引起的肌麻痹的作用.方法 10只新西兰兔,分别在双侧眼外肌肌腹和面部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 A,BTXA),注射后第4天在右侧眼外肌和面部皮下注射多克隆CNTF抗体,左侧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注射后14 d,行电镜观察双侧眼外肌和面肌的肌细胞、运动终板及神经纤维的改变.结果 注射BTXA后14 d眼外肌和面肌的肌纤维均明显萎缩,线粒体肿胀,肌纤维结构无明显破坏;神经髓鞘板层松散,可见髓样小体,运动终板处可见清亮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小泡增多密集.右侧注射CNTF组可见肌细胞核内移,胞质内线粒体肿胀聚集,肌细胞呈空泡样改变,局部肌丝断裂溶解,变性的肌细胞坏死崩解成细胞碎片;运动终板处也可见大量清亮小泡聚集,神经髓鞘增多.结论 注射多克隆CNTF抗体后,与单纯注射BTXA者比较,局部肌细胞结构出现不可逆性破坏,延长了肌肉麻痹恢复时间,提示多克隆CNTF抗体可能延长BTX的肌麻痹作用.

  • 小干扰RNA对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丛敏;王萍;刘天会;徐雍;卢炎;唐淑珍;刘晓明;王宝恩;贾继东;尤红

    目的 观察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后不同时间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抑制作用,同时筛选高效的siRNA片断.方法 对大鼠TIMP-1 mRNA nt161~181、nt 190~208、nt208~226、nt 226~244 及nt 445~463化学合成的5对siRNA和1对荧光标记的非特异siRNA(与TIMP-1 mRNA 无同源性的FITC标记的21nt siRNA),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将不同浓度的非特异siRNA转染至大鼠HSC-T6后,用流式细胞仪确定佳转染浓度.提取转染50 nmol/L siRNAs后24 h,48 h和72 h细胞蛋白,用 Western blot 检测TIMP-1蛋白质表达,筛选出抑制效率高的siRNA,同时确定siRNA转染细胞后的佳作用时间.结果 50 nmol/L siRNAs对HSC T6有较高的转染效率;5对siRNA中的3对在转染后48 h有较强的抑制HSC T6 细胞TIMP-1基因表达的作用,其中抑制作用强的1对siRNA对TIMP-1表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可增强80%以上,而在转染后72 h,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结论 化学合成的siRNA在短时期内可有效地抑制TIMP-1基因的表达,筛选到的高效阻抑TIMP-1表达的siRNA可构建于病毒载体,以实现长期抑制TIMP-1表达的功效.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症的机制

    作者:朱宪

    综述了多年来各国学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引起不孕症机制的研究概况.EMs引起不孕可能的发病机制为:①盆腔解剖结构改变与输卵管阻塞等机械性因素;②盆腔内环境的改变,腹腔液中细胞免疫的变化,包括巨噬细胞(macrophage,M)、T 淋巴细胞以及腹腔液中体液免疫的变化.影响的激素主要是催乳素、雌、孕激素.③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子宫内膜和胚胎着床的影响.④心理因素.

  • 临产前羊水栓塞1例报道

    作者:蔺莉;衡宗华;刘庆萍

    1 临床资料患者40岁,因妊娠38周+2,高龄初产,临近预产期于2004年2月3日收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5月8日,预产期2004年2月15日,在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妊娠过程顺利.既往体健,有青霉素过敏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1996年和1998年2次人工流产,手术顺利.入院查体:体温36.7 ℃,脉搏80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90/70 mmHg(12.0/9.3 kPa),体质量76 kg,表情自如,自由体位,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部膨隆,双下肢浮肿(-).产前检查:宫高33 cm,腹围106 cm,胎儿头位,子宫壁软,无宫缩,胎心率142次/min,律齐,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6 cm、髂嵴间径29 cm、骶耻外径20 cm、坐骨结节间径8.5 cm,耻骨弓角度90°.肛查:宫颈未消,宫口未开,骨盆内腔基本正常.各项辅助检查(如心电图、TCT、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AIDS筛查等)结果正常.

  • 人工牙种植的护理

    作者:尹妍;李凤元

    人工牙种植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口腔修复方法[1].种植义齿是利用颌骨内或骨膜下的种植体作为人工牙根的义齿.它满足了牙齿缺失而不愿作活动或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的要求.由于其美观舒适,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和咀嚼功能,而易被患者所接受.在人工牙种植时,护理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工牙的成活率,现将我们对103例人工牙种植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 中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40例

    作者:熊晓燕;郑萍;姚秀英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治疗方法很多,例如激素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中药治疗[1]等,为了找到一种不良反应少、快捷的保守治疗方法.我们用中药红金消结胶囊保守治疗子宫肌瘤40例,现报告如下.

  • 肺栓塞后大量腹水

    作者:邢云利;贾三庆;顾复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38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5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4年4月入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于1997年无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活动后加重,无双下肢肿胀.半个月后出现胸闷、憋气,无咳嗽、咯血,当地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炎、心肌病",给予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未见好转.1999年于北京某专科医院就诊,考虑为"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给予华法林抗凝、下腔静脉放置滤网后出院.2001年始患者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同时伴有双下肢水肿,并出现大量腹水,咳嗽,咯血,不伴有黄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患者一直服用华法林,双氢克尿塞,卡托普利.3个月来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夜间不能平卧,静息状态下即感憋气,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造影剂过敏.患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工作强度大,嗜酒,每日10瓶啤酒,无嗜烟.

  • 医学科技论文各结构模块中统计学应用释疑

    作者:郭秀花;罗艳侠;闫宇翔;王嵬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发展趋势的变化,应用统计学知识的科研论文越来越多.但是,医学科技论文在应用统计学方面出现的错误却十分普遍.丁元林等[1]对我国4 586篇论文统计(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占6.9%),数据分析方法误用率达55.7%.有研究者[2,3]统计在全国各类医学期刊中,出现有统计学错误的论著竟达80%.笔者[47]多年对医学科技杂志审稿的经历,也证实了以上统计学专家的结论.这些错误会影响论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甚至可能会导致科研工作的全盘否定.

  • 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与功能研究

    作者:张海萍;连石;朱威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形态学与功能特征.方法 分别分离健康人(10例,对照组)和梅毒患者(10例,实验组)外周血中PBMC,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同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其刺激同种异体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梅毒患者PBMC经GM-CSF与IL-4诱导获得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细胞表面的CD80、CD83、CD86及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77.92%、39.34%、75.78%和95.42%.与对照组相比,CD80表达明显增高(P<0.05)、CD86表达明显降低(P<0.05),CD83及HLA-DR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R结果显示,梅毒患者PBMC诱导分化的DC可以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结论 经GM-CSF、IL-4刺激后,梅毒患者的PBMC可以诱导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及抗原呈递功能的DC,DC表型的特征可能影响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 体外诱导培养人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神经免疫调节功能分析

    作者:何焱玲;齐焕英;徐俊珠;董洁

    目的 研究人表皮树突状细胞在皮肤的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胎儿脐带血分选单核细胞,在体外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树突状细胞(MoDC),观察培养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分化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标志性抗原HLA-DR、CD1a和CD80的表达;对诱导分化的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体(LPS),LPS和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F)和单纯CGRF刺激,检测不同处理后MoDC表达IL-12 mRNA变化.结果 脐带血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呈现明显树突状分支,并可检测到HLA-DR和CD1a分子的表达.结论 CGRP对MoDC表达IL-12 mRNA的调节有双重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中药干预分析

    作者:李媛丽;王萍;陈维文;姜春燕

    目的 对中药干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探讨中药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应用SF-36生活质量测评标准,对93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生活质量的综合测评,并对其中的30例患者的SF-36得分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结果 SLE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LE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

  • 银屑病与白血病染色体畸变及脆性位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俊珠;何焱玲

    银屑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遗传度估计值为60%~80%,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有关药物(如乙双吗啉等)使银屑病患者继发白血病增多,其中以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多见.有学者认为是药物诱发染色体畸变导致白血病,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银屑病患者本身存在易患白血病的倾向.本文就银屑病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 梅毒合并HIV感染6例报告

    作者:高艳青;黄晓婕;吴昊;张彤;郭彩萍;梁连春

    目的 探讨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 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例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其中3例脑脊液有异常改变,所有患者对青霉素治疗均反应良好.结论 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迅速进展到神经梅毒.主要依靠梅毒血清学试验和全面细致的查体进行诊断.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治疗后的密切随访至关重要.

  • 石蓝草合剂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5例

    作者:杨岚;王萍

    目的 探讨石蓝草合剂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给予石蓝草合剂治疗,并根据症状配合湿敷及外用药物.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红斑、水肿、干燥、脱屑现象和瘙痒、不适感等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红斑消退率为68.6%,水肿全部消退,干燥、脱屑及瘙痒不适感明显改善.结论 石蓝草合剂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之功效,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辨证为热毒壅滞证者有较好疗效.

  • 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研究

    作者:姜春燕;王莒生;邓丙戌;陈凯;王萍;蔡念宁;陶毅;刘瓦利;瞿幸;赵一鸣

    目的 对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的方法,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设计,调查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3个主要中医证候,在不同病期、病程等方面的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揭示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结果 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证候的分布与病期、本次复发时间密切相关,而与总病程无关.结论 银屑病3个主要证型之间存在着时相性,每一次发病初期为血热证,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化为血燥证或血瘀证.

  • 乙曲替酸治疗儿童重症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锡宝;何玉清;蔡艳霞;罗权;王艳芳;徐晓;李常兴;黄振明;罗玉武;李季

    目的 研究乙曲替酸口服治疗儿童重度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乙曲替酸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2例重症角化性皮肤病患儿用乙曲替酸治疗,剂量为0.67~1.07 mg/(kg·d),维持量为0~0.94 mg/(kg·d).选择身高与体质量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每1~2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3~36个月.结果 经2~4个月的治疗,临床痊愈率达77.3%(17/22),显效率为18.2%(4/22).不良反应:干燥性唇炎54.5%(12/22),皮肤瘙痒36.4%(8/22),皮肤脆性增加27.3%(6/22),口干22.7%(5/22),食欲下降13.6%(3/22),听力障碍及食欲增强均为4.5%(1/22).随访期间,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在同年龄组正常范围.结论 乙曲替酸对治疗儿童重症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疗效满意,尽管有较多的一般性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但对儿童生长发育未见到明显的影响,对重症患儿来说仍然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犬小孢子菌微量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燕丽;刘伟;韩立华;万喆;李若瑜;马琳

    目的 对北京儿童医院的头癣患者分离所得的182株犬小孢子菌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条件的探索.方法 对致病真菌进行取样、培养、鉴定、分离和纯化,经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并对原药敏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结果 受试菌株的接种浓度为1~3×104 CFU/mL.除伊曲康唑、联苯苄唑、阿莫罗芬外,使用沙氏液体培养基测定的药物小抑菌浓度均较使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时药物浓度明显升高.孵育温度为28 ℃,孵育时间为5 d.结论 各种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38-A方案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实验室方法被应用.

  • 对539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晓婕;高艳青;汪习成;孙欣;张彤;吴昊

    目的 通过研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集的539例住院及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50例出现不同皮肤黏膜表现及189例无皮肤黏膜表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观察H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研究出现皮肤病的种类数、严重程度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HIV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65%,其中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常见.HIV阳性有皮肤黏膜表现组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53.04个/μL与0.202 4)明显低于无皮肤黏膜表现组(分别为281.97个/μL与0.312 9), 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T细胞计数与所患皮肤病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常见皮肤病临床表现,即患者皮肤疾病的种类数、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资源有限国家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 雄激素源性秃发526例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

    作者:徐峰;杨勤萍;周静;盛友渔;王侠生

    目的 探讨影响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和临床分级.方法 采用Hamilton-Norwood hair loss Scale以及Ludwig Scale分级法,对526例门诊病例进行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分级评估,并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调查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每项指标分没有、轻微、严重、非常严重4个档次,分别赋值0 、1 、2 、3,得出生活质量分值.结果 年龄和临床分级的分组DLQ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病程、家族史等因素的分组DL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而言,年龄越轻、病情越轻则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应当及早给予积极治疗,并加大宣传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 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表皮剥脱毒素A、B情况及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霞;马琳;沈叙庄;杨永弘;张桂荣;王咏红

    目的 探讨脓疱疮和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两者病原菌分泌表皮剥脱毒素(ET)的情况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脓疱疮和SSSS患者的病原菌并保存,应用反向乳胶凝集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SA)产生ET的型别.结果 60株SA中,51株(85%)检测到有ET产生,其中表皮剥脱毒素A(ETA)阳性3株(5%),表皮剥脱毒素B(ETB)阳性8株(13%),ETA和ETB均阳性40株(67%).30株来源于SSSS的SA,29株(97%)有ET产生;单纯ETB阳性者8株(27%);ETA和ETB均阳性21株(70%).来源于脓疱疮的30株SA中,22株(73%)有ET产生;单纯ETA阳性3株(10%);ETA和ETB均阳性19株(63%).其中来源于非大疱型脓疱疮的SA共15株,10株(67%)有ET产生.单纯ETA 1株(7%);ETA和ETB均阳性9株(60%).来源于大疱型脓疱疮的SA共15株,12株(80%)有ET产生;单纯ETA 2株(13%);ETA和ETB均阳性10株(67%).结论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来自儿童脓疱疮和SSSS的SA以产ET菌为主,其中大部分可同时产生ETA和ETB.

  • 男性性工作者STDs/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群辉;吴昊;孙丽君;黄晓婕;刘意;孙欣;刘汝生;刘安;魏红娟;叶江竹

    目的 对男性性工作者进行相关STDs/HIV检测,以了解该人群的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男性性工作者采取知情同意问卷调查,取血清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抗体检测.结果 85例男性性工作者中,HIV抗体检测阳性率5.9%,RPR初筛、FTA-ABSIgG及TPPA确证梅毒抗体阳性率20.0%,抗HSV-2-IgG阳性率8.2%.年龄和首次性交年龄、多性伴及不使用安全套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性工作者中有较大程度性传播感染HIV的危险,对这一人群进行STDs/HIV监测和行为监测是必要的.

  • APP17肽对长波紫外线辐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陈慧;连石;朱威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17肽(β-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17-er peptide ,APP 17)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UVA照射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ROS)的产生,生化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活性降低(P=0.000),细胞内ROS增多(P=0.000),总SOD活性增加(P=0.01).40 μmol/L的APP17肽能拮抗UVA辐射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P<0.05).结论 APP17肽对UVA辐射损伤的成纤维细胞有保护作用.

  • 186例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

    作者:刘文斌;孙云川;金晓琨;杨秀敏;王毓新;田晶;刘慧茹

    目的 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门诊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的药疹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药疹病例186 例,常见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38.7%,中成药类占26.9%,多种药物合用致敏占19.9%,解热镇痛类占3.8%,生物制品和精神神经类各占2.1%,原因不明占6.5%.主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占69.4%、荨麻疹型占18.8%、固定型占7.0%.引起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荨麻疹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抗生素类,分别占34.9%和45.7%,其次是中成药,分别占27.9%和34.3%.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主要由抗生素引起,也可以由中药引起.结论 本组病例中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和中成药.由中药引起的药疹比例大幅度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 细胞免疫在尖锐湿疣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永鑫;郑和义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尖锐湿疣患者CD4+-T细胞和CD4+/CD8+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记忆性T细胞的产生,均提示其病程与细胞免疫有着重要关联.临床上联合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尖锐湿疣,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 口服伊曲康唑在人角质层抗念珠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莉;赵俊英;徐薇;蒋大林;汪莉

    目的 通过测定伊曲康唑(口服给药)在人角质层的抗念珠菌活性,探索一种与体内环境相似的药敏试验新方法.方法 将21例健康志愿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伊曲康唑200 mg,1次/d(Qd)×7 d和200 mg,2次/d(Bid)×7 d.于服药前、服药后1、4、7、10、14、21、28、35 d制备皮肤角质层剥离条,将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孢子接种其上,培养48 h,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采用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法,并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定真菌覆盖的面积.结果 2种剂量的伊曲康唑在皮肤角质层对4种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抗真菌活性.2种剂量的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抗真菌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光滑念珠菌,伊曲康唑200 mg Bid×7 d在人角质层的抗真菌活性明显优于200 mg Qd×7 d(P<0.01).结论 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法是介于体外试验与体内疗效之间的一种新方法的有效尝试.

  • 全基因组扫描定位毛囊闭锁三联征致病基因

    作者:高敏;王培光;崔勇;杨森;林达;李卉;杜文辉;黄薇;张学军

    目的 在1例4代毛囊闭锁三联征大家系中定位其致病基因所在区域.方法 用覆盖全基因组的微卫星标记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研究,用ABI3730测序仪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利用Linkage软件(5.10 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1 version)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当外显率为99.9%时,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624处获得大LOD值为3.26(重组率θ=0.00).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微卫星标记D1S248和D1S2711之间的染色体1p21.11q25.3区域,遗传距离61.8 cM.结论 染色体1p21.11q25.3区域存在毛囊闭锁三联征的致病基因.

  • 勤奋实践是成功之路

    作者:翁心植

    [编者按]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教授翁心植在内科专业方面博深兼备,他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学、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国内早倡导控烟工作,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非政府控烟组织合作致力于国际控烟运动,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

  • 在沉默中爆发——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作者:张婷;王晓民

    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宣布,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2位美国科学家:Andrew Z. Fire和Craig C. Mello,以表彰其在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基因沉默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从2位获奖科学家的简介,主要贡献,RNA干扰发现的意义以及该奖项存在的遗憾等方面进行综述.

  • 精美的转录机器——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作者:李相辉;张玉祥;贾弘褆

    2006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Roger D. Kornberg,以奖励他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本文从Roger D. Kornberg的简介、主要贡献和真核转录过程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转录 诺贝尔化学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