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X线诊断食管食物性异物6例

    作者:李桂萍;董汇秋

    食管食物性异物临床少见,现将工作中见到的6例报道如下.例1,男,40岁,半月来间断性进食梗阻,食后数十分钟到数小时梗阻可解除.行X线钡透,于食管末段腔内见1.5cm类圆形充盈缺损区,表面不光滑,钡剂通过受限,卧位,经过反复翻转体位,该充盈缺损区轻微移动,钡剂缓慢通过,给予发泡剂以温水送服,食管因气体充填扩张,该充盈缺损区游走于食管内,食管管壁轮廓线清晰光滑,诊断为食管异物.食管镜取出该异物,为大半枚金桔(图1).

  •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

    作者:王震;徐蔚;朱茜;牛耘丽;李厚硕;曲申;刘思维;荣翱

    目的 探讨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和全氟丙烷(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效果.方法 25例(28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23G玻璃体切除和C3F8填充术,分为A组13例(15只眼)剥离内界膜组,B组12例(13只眼)未剥离内界膜组.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 术后1、3、6个月两组BCVA均较术前提高(A组t=-6.167,-10.724,-9.510,B组t=-7.426,-7.754,-9.3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两组间BCVA比较(t=0.239,P=0.813:t=-0.408,P=0.686;t=-759,P=0.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显示术后1、3、6个月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间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A组下降较B组明显,(t=-2.998,P=0.006,t=-3.8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A组1眼术后1个月发现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或不联合剥离内界膜全氟丙烷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都是安全、有效的,剥离内界膜有助于劈裂的复位,同时也增加了黄斑孔风险.

  • 视网膜病变病人过氟丙烷充填术后眼压与临床症状分析

    作者:王瑛;钱海燕;崔春红;张颖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玻璃体切除过氟丙烷(C3F8)气体充填术后眼压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发生时间及程度的关系,为正确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行玻璃体切除C3F8气体充填术的55例(55眼)DR,和151例(151眼)NDR病人进行术后连续5 d眼压测量和量化记录临床症状.结果:高眼压出现在术后第3天,DR组为1.8%,NDR组为4.6%;术后第5天两组间的眼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在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术后第1天~第5天头痛恶心及恶心呕吐症状的比率DR组均高于NDR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术后症状,以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

  • 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连续气-液交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晓华;姜德咏

    目的:观察连续延长眼内有效气泡填塞时间治疗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认为需硅油充填者,采用经眼前节行眼内连续气液交换术,按眼内病变程度,选择手术间隔时间和次数,气体为15%~20%C3F8.结果:眼内气泡消失追踪观察3~14个月,功能性成功45眼(80.4%),解剖成功7眼(12.6%),失败4眼(8.0%).视功能在0.2以上17眼,0.1~0.02者28眼,0.02以下11眼.主要并发症:暂时性高眼压和晶体后囊下混浊.结论: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术后,行反复眼内气液交换,延长气泡在眼内有效顶塞时间,并可用于清除术后较多量的出血和无晶体眼硅油取出,简化了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硅油的使用.

  • 单纯玻璃体手术治疗非增殖型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恬;张少冲;刘杏;李松峰;冷云霞

    目的由解剖和视功能疗效评价无扣带玻璃体手术治疗较复杂的非增殖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及其优势.方法选择无明显PVR裂孔性视网膜脱离63例63眼,针对大小、形态、分布等较复杂的撕裂孔,行玻璃体切割、巩膜外冷凝及眼内气体充填,均无外加压.随访11~25个月,以视力、眼底彩照及术后OCT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确诊赤道前后裂孔108个,其中术中发现25个.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率95.2%(60/63),终达100%.无术后PVR发生.术后佳矫正视力62例不同程度提高,79.4%达0.4以上,且恢复快.OCT检查术后3个月黄斑区形态,仅37.7%(20/53)有隐匿的结构异常,其中黄斑前膜对视力有轻度影响(p=0.020).白内障发生率23.8%(15/63)且与年龄正相关(p=0.024).结论在技术条件允许时,首选无扣带玻璃体手术治疗非增殖型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的程度及速度,并减少并发症.

  • 未联合扣带的单纯玻璃体手术治疗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初步报告)

    作者:张少冲;刘恬;李松峰

    目的:探讨首选不联合巩膜扣带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未伴明显PVR的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人合适病例31人(31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经原裂孔视网膜下液内引流,复位后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封孔,酌情予C_3F_8眼内充填的手术方案。结果:1.术中内探查出并治疗术前漏诊裂孔15个。2.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率达96.8%(30只眼),1例为术前合并脉络膜脱离者,术后葡萄膜炎影响复位,2周后再行眼内补充注气及环扎术。终解剖成功率达100%。3.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明显提高,其中0.3以上达14例(45.2%),佳视力达1.0。4.术后早期晶体后囊混浊16例(51.6%),均于1月内消退。3~6个月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对于裂孔大小、形态、数量、分布、位置稍特殊或屈光介质混浊影响眼底检查等未伴明显PVR的较复杂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首选不联合巩膜扣带的玻璃体手术,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

  • 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作者:陈章明;王玉国;李志坚;蔡晓松

    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在眼科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逐年提高,特别是玻璃体切割术中行长效气体充填及硅油注入者,白内障的发生率几乎近100%.再次为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提高患者的视功能,改善其生存价值,已成为眼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因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眼压普遍偏低,术中操作较常规手术难度增加,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多.玻璃体腔内硅油未取出情况下是否能行人工晶体植入,也存在争议.我院自98年1月至99年3月采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19例19眼.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抗白内障药物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晓华;姜德咏;龚凌

    目的评估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白内障药物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注气所致早期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各种病因所致玻璃体切割保留晶状体术中惰性气体充填216例(216只眼),其中手术伤及晶状体9只眼,术后均口服维生素E,其中126只眼即刻局部用卡林U眼药水,观察局部用药和未用药患者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及原有白内障的发展.结果 5天后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发生比率:局部应用抗白内障药物N1=43/126(34.1%),未用药患者N2=56/90(62.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患者后囊下混浊的持续时间为(4±2.3)天,未用药患者(7±3.2)天,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手术中伤及晶状体后所致的混浊用药无效.结论局部应用抗白内障药物可明显减轻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注气所致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程度,缩短混浊持续时间,有利于术后及时的眼底观察和补激光.对手术中伤及晶状体所致的混浊用药不能阻止其发展.

  • 玻璃体切除术后俯卧位并发尺神经麻痹2例

    作者:郑晓丽;王广慧

    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硅油或惰性气体充填,术后一般常规采用俯卧位.临床上因俯卧位引起的并发症未见报道,本文报告2例因玻璃体切除术后俯卧位并发尺神经麻痹.

  • 视网膜脱离480例护理体会

    作者:郑效云

    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4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37例,女143例,12~80岁;高度近视148例,眼外伤125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脱离107例.行巩膜外垫压或巩膜外环扎101例,玻璃体切割加眼内激光光凝加硅油或惰性气体充填379例,平均住院8~15d,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无眼内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