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椎体血管瘤的研究与疗效观察

    作者:赵宏光;张婧娴;戴苏华

    运用选择性动脉栓塞作为骨肿瘤患者术前治疗,以减少患者在术中大量出血、避免引起患者术中休克或死亡,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已有许多报道[1-3].我院从1992年3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6例不同部位的椎体血管瘤,并成功地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通过2~17年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6例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的护理

    作者:于利萍;宋晓楠;王栋

    总结6例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栓塞前加强心理护理,减少患者情绪刺激;预防跌倒和坠床;药物准备期间,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做好充分的胃肠道准备.栓塞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预防血容量绝对不足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本组患者术前均顺利接受选择性动脉栓塞,栓塞后24h内行开腹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未发生并发症.

  • 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肿瘤剜除术在肾错构瘤中的应用

    作者:王栋;纪志刚;李汉忠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肾错构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1月我科施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43例,其中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19例(栓塞组) ,未栓塞24例(非栓塞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肾功能变化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栓塞组行肿瘤剜除术比例为100%(19/19),非栓塞组62.5%(15/24),无统计学差异(Fisher检验,P=0.105);栓塞组术中出血量(46.4 ±20.6)ml,明显少于非栓塞组(89.5 ±30.4)ml(t=-5.287,P=0.000);栓塞组手术时间(90.3 ±21.1)min明显短于非栓塞组(131.7 ±18.6)min(t=-6.831,P=0.000),热缺血时间(9.5 ±5.7)min明显短于非栓塞组(24.2 ±4.8) min(t=-9.181,P=0.000);栓塞组住院时间(7.7 ±1.1)d,明显长于非栓塞组(6.3 ±1.3)d(t=3.748,P=0.000). 栓塞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非栓塞组中尿漏及术区血肿各1例. 术后3个月栓塞组血清肌酐(70.1 ±13.7)μmol/L,明显低于栓塞组(84.2 ±9.1)μmol/L(t=-4.045, P=0.000);栓塞组肾小球滤过率(72.6 ±12.8)ml· min-1· 1.73 m-2,非栓塞组(68.0 ± 10.7)ml· min-1· 1.73 m-2,无统计学差异(t=1.284, P=0.206). 2组术后平均随访分别8.9月(3~22个月)和7.5月(5~19个月) ,均无肿瘤复发. 结论 与单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相比,联合选择性动脉栓塞的肿瘤剜除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热缺血时间,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肾功能,治疗体积较小的肾错构瘤是安全可行的.

  • 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詹世林;陈建雄;彭林辉;霍枫;曹昕;谭晓宇;何邹俊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把导管放至脾动脉后造影,显示脾脏出血部位,然后把微导管放至出血(叶、段)血管,注入PVA、明胶海绵颗粒等栓塞剂进行止血.结果 44例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外伤(夏氏分级)Ⅱ级 23 例, Ⅲ级 19例,Ⅳ级2例.44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脾叶动脉血管栓塞13例,脾段动脉血管栓塞31例;1次栓塞成功35例,再次栓塞成功9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恢复正常.44例随访0.5~1年,无再出血、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脾动脉出血血管栓塞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 选择性动脉栓塞及刮除术治疗骶髂骨骨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于秀淳;刘晓平;付志厚;金鹏;徐明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多侵犯长骨末端,以膝关节周围为多见.约5%的GCT发生于扁骨,以骨盆多,骨盆和骶骨的GCT因局部解剖复杂,治疗极为困难.有报道对于骶骨和髂骨部位的GCT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AE)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4],2002年10月我们对1例累及骶骨和骼骨部位的GCT患者应用SAE和刮除植骨术的方法治疗,随访9年,无复发转移且肢体功能正常,报道如下

  • 数字减影下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2例

    作者:李彦

    1 病例报告例1 患者男,20岁,因头部外伤后间断性鼻腔出血2个月,加重2 h 就诊.检查:贫血貌,血压90/55 mmHg,鼻腔内有大量鲜血流出.颈内动脉造影示左侧海绵窦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支代偿功能不佳.经右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DSA)下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见一凸出血管腔外的囊袋状影,自导管注入 NBC 胶约0.5 ml,囊袋状影消失.

  • 选择性动脉栓塞后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疗效分析

    作者:欧阳晖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9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直接行常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观察组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行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行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可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肿瘤椎体切除重建的疗效

    作者:高珅;郭军;吴哲;黄文玉

    目的 分析椎体切除重建前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胸腰椎肿瘤(均合并脊髓压迫症状)患者,根据随机双盲分组法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10例.参考组确诊后直接采用肿瘤椎体切除重建术治疗,研究组确诊后先施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后,再采用肿瘤椎体切除重建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0%、手术操作时间为(3.02±1.02)h、手术出血量为(835.23±563.22)ml,参考组的手术成功率为60.00%、手术操作时间为(5.32±1.08)h、手术出血量为(3386.25±1175.36)ml.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参考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显著少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获良好的恢复.结论 椎体切除重建前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提高胸腰椎肿瘤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护理

    作者:徐群;陈红英;朱琴华

    4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与观察对于提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选择性动脉栓塞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尹洁

    目的:观察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联合甲氨蝶呤(MTX)在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9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治疗,观察组治疗上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MTX注射;对照组治疗上采用MTX注射.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血β-HCG恢复天数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β-HCG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副反应较少(P<0.05).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联合MTX在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具有治愈率高、恢复快、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1例巨大嗜铬细胞瘤动脉栓塞的护理

    作者:武晓;秦雪莲;王栋

    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少见,年发病率为3/100万~8/100万.常见症状为持续性或发作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2010年5月28日本院收治1例巨大嗜铬细胞瘤病人,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现介绍如下.

  • 血管介入技术在小肠出血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王成宏

    小肠出血发生率虽较胃、结肠出血发生率低,但其位置特殊,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2年6月,对消化道出血病人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即选择性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动脉栓塞)诊治小肠出血14例.现报告如下.

  • 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鹏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一种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微创保守治疗法--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早在1976年,Miller等首次运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技术控制盆腔恶性肿瘤导致的大出血,取得成功.从此,栓塞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已成功地用于由创伤、妇科良、恶性肿瘤、血管畸形、产科原因等导致的大出血.现就栓塞介入治疗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 中期妊娠引产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晓天

    目的:研究中期妊娠引产术前子宫动脉选择性栓塞的时间及栓塞范围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栓塞方法为单纯子宫动脉主干栓塞,且栓塞时间为术前24-48小时,另一组为子宫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且栓塞时间为引产术前24小时,对两组病例引产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我们研究得出结论,良好的控制栓塞时间、栓塞的血管范围及剂量可明显的降低引产术中出血量,统计数据表明比单纯子宫动脉主干栓塞可减少40~50%,效果明显提高.结论:中期妊娠引产术前子宫动脉选择性栓塞的临床效果显著,方法简单,比单纯子宫动脉主干栓塞效果明显,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

  • 介入疗法治疗顽固性鼻衄的护理

    作者:孟予

    鼻衄是一种常见疾病,根据其出血部位不同,可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激光治疗和支持疗法。我科对10例经上述处理无效的严重性后鼻孔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1],均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外伤2例,突发性单侧鼻腔出血4例,高血压4例。经鼻腔检查确诊为后鼻孔出血。经前后鼻腔反复壤塞多次均止血无效。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心、肝、肺、肾和脑的重要器官功能无异常。

  •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性阴茎异常勃起(5例报告)

    作者:谢敏凯;郑大超;刘冲;姚海军;王忠

    目的:介绍选择性栓塞术治疗动脉性阴茎异常勃起的经验. 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了5例因会阴部创伤致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平均年龄35(25 ~37)岁,创伤后2~5d发病.所有的患者都经过体格检查、血气分析、阴茎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术前进行IIEF-5问卷调查.患者都经过3周保守治疗失败,接受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继续局部压迫及冰敷等保守治疗.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再次接受IIEF-5问卷调查. 结果:所有患者创伤前勃起功能正常[(IIEF-5 (24.60±0.55)分],1例患者术后立即疲软,4例患者需要3~17 d的保守治疗后治愈.没有患者再次接受动脉栓塞治疗.平均随访27.2(13 ~48)个月,没有患者复发.患者术后6、12个月IIEF评分正常[(24.00±1.00)、(24.20±0.82)分],与创伤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动脉性阴茎异常勃起的有效手段,而且不影响患者勃起功能.患者治疗后并不会立即无痛疲软,可延长术后保守治疗时间,不急于再次手术.

  •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6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云民;陈党英;崔红尊;牛万成;李磊;张召辉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将导管放至脾动脉后造影,显示脾破裂的出血部位及范围.然后把微导管放至出血的叶段,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止血.结果 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外伤分级(夏氏分级)2级41例,3级20例,4级1例.62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脾叶动脉血管栓塞1例,脾段血管栓塞61例.61例一次栓塞成功,1例因合并胰尾部挫伤并发腹膜炎行手术探查.结论 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一种简便、有效、微创的方法.

  • 支气管动脉及体循环异常分支栓塞术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吴仕波;王国安;吴宏成

    目的 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体循环异常分支栓塞治疗咯血技术失败的原因.方法 93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体循环异常分支栓塞,统计技术失败率及分析其失败原因.结果 93例行栓塞治疗咯血患者技术失败9例(9.68%),其中3例未栓塞任何病变血管,6例栓塞部分病变血管.结论 在栓塞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会增加栓塞治疗的不确定性,导致技术失败,如支气管动脉起源变异、体循环异常分支参与供血、二次栓塞及外科术后等.

  • 上腹部术后大出血的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王立章;杨晓锋;俞方荣;沈纪林;华晓

    上腹部脏器术后大出血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及病死率仍较高。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出血发生率为5豫~15豫,如不能及时恰当处理,病死率高达50豫[1-3]。此种大出血由于腹部解剖结构的变动及腹腔内粘连,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更难辨别,剖腹探查治疗难度较大。选择性血管造影及选择性动脉栓塞可及时发现出血动脉及部位,并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可成为治疗腹部脏器术后大出血的主要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肯定。我院于2004-09-2012-12月间对14例上腹部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脊柱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进展与预后分析

    作者:王超;姜亮;刘忠军

    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属良性病变,但具有局部侵袭性.手术切除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创伤大、风险高,且切除不彻底可局部复发.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报道采用手术切除、血管栓塞和放疗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脊柱ABC,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经皮腔内注射、冷冻治疗及药物治疗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脊柱ABC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利弊,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