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本刊为全国性学术技术类期刊。办刊宗旨为“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广大临床外科医生诊治水平”。
1-3个月
1稿件要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资料确实、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理通顺。
2稿件内容提倡少而精。文字要求准确、简练、通顺。论著稿件应有中文和英文摘要。每篇文章关键词2~5个,每个关键词之间间隔1字距,不加标点符号。关键词应尽量使用汉语主题词表及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词或正式出版的工具书的用词。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应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四个部分的结构式摘要。论著稿件(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勿超过4500字,附20条以内的主要参考文献。病案报告、短篇报道等稿件一般勿超过1500字。正文与图、表应避免重复。
3稿件问题应简明、准确,一般以20字以内为宜。
稿件各层次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符号。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文题页左下方注明 。
5参考文献 为增强文章科学性,各类文章均请适量引用参考文献,引用时请按国标GB/T3179-92附录A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 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一般不用作参考文献,有条件时,2 次文献亦不宜引为参考文献。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格式为准,参考文献必须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 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稿件署名作者须是合法著作权人,文责作者自负。请将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列出。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单位、邮政编码、所在城市E-mail应在文章首页左下方标注。
请自留底稿,本刊不退稿。来稿是否刊用须由本刊编委会审定。如收到回执6个月内未收到刊录通知或修稿单,6个月后该稿可自行处理。切勿一稿两投。
6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请在稿件首页注明。
7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如有指导、审校者须经本人审阅。
8来稿一经接受刊登,专有使用权即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它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知网显示,杂志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796,综合影响因子为1.634。
杂志的投稿难度不大,但是审稿周期比较长,外审专家人数比较多。
杂志官网:http://www.zgsyz.com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半肝联合全尾状叶整块切除(en-bloc)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和2017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半肝联合全尾状叶en-bloc治疗肝门胆管癌的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例病例Bismuth-Corlette分型分别为ⅢA型和Ⅳ型.分别行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和左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分别为520 min和680 min:出血量为800 mL和500 mL,未行血管重建,行胆肠端侧吻合.2例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均提示胆管切缘阴性.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腺癌,上下切缘均阴性,淋巴结阳性(0/12)及(1/9).术后分别随访11、16个月,无复发,无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发生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术后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半肝联合全尾状叶整块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有经验的腹腔镜中心选择合适的病人是可以尝试施行的,但须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SpyGlass系统治疗高危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采用ERCP联合SpyGlass系统处置的4例高危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病人均手术成功,结石彻底清除;ERCP操作时间38~62 min,SpyGlass检查时间为17~33 min;术后不良事件较轻,1例病人出现急性胆囊炎,1例出现无症状高淀粉酶血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均为Ⅱ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90~102h,术后住院时间5~6d;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胆囊及胆总管均未见结石复发;同时行胆囊功能测定,结果显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结论 针对高危外科手术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ERCP联合SpyGlass系统的策略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目的 分析和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13年间原发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1027例原发GIST病人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27例GIST病人,男性563例(54.8%),女性464例(45.2%),中位年龄为57(19~90)岁.13年间新诊治的病例数分别为13、27、28、64、66、79、67、81、85、100、134、145、138例,逐年增长.肿瘤原发部位位于食管9例(0.9%),胃548例(53.4%),十二指肠102例(9.9%),空回肠216例(21.0%),结直肠51例(5.0%),胃肠道外(肠系膜、腹膜后、腹盆腔等)101例(9.8%).根据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级,其中极低危223例(21.7%),低危292例(28.4%),中危113例(11.0%),高危399例(38.9%).512例中高危病人中,284例(55.5%)接受了基因检测.1027例病人均接受手术切除,其中630例(61.3%)为传统开放手术,295例(28.7%)为腹腔镜手术,102例(10.0%)为内镜切除.849例(82.7%)病人获得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3~150)个月;中高危病人中284例(55.5%)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位辅助治疗时间为36(6~120)个月.1、3、5年总体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9.9%、92.7%、83.4%;1、3、5年总存活率分别为100.0%、97.6%、90.1%.根据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及高危病人其5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100.0%、95.2%、85.2%、62.5%;5年总存活率分别为100.0%、96.5%、89.3%、78.4%.结论 本研究是目前我国原发GIST病例数多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13年间GIST诊治例数逐年增长,但基因突变检测率、术后辅助治疗率及总体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宗样本资料可为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目的 探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VAB)在不可触及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Encor微创旋切术的518例病人,共计1641枚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乳腺腺病610枚(37.2%),乳腺纤维瘤163枚(9.9%),纤维瘤样增生668枚(40.7%),间质细胞生长活跃32枚(2.0%),导管内乳头状瘤25枚(1.5%),不典型增生89枚(5.4%),炎症15枚(0.9%),恶性8枚(0.5%),其他31枚(1.9%).术后随访18~24个月,成功随访458例(88.4%).高危病变病人无复发,恶性病变病人无转移.结论 对于不可触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VAB在诊断的同时,可达到治疗的作用,同时更有利于高危病变的检出.
目的 探讨单孔法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行单孔法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术的男性乳腺发育的5例病人(其中单侧乳腺发育1例,双侧乳腺发育4例,共计9例次)的手术资料.对手术美容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 9例次病变均成功完成单孔法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术.术后6个月美容效果评分平均为15分,病人主观评价均为非常满意.均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切口下方积液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单孔法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较常规手术方式可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的47例病人的资料.对病人临床病理学信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直肠癌骶前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7例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男女比1.8:1.0,随访时间18(2~72)个月.中位复发年龄59(34~83)岁,中位复发间隔时间2年,21例(44.7%)病人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中位生存时间为25(1~6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病理学分期、骶前复发治疗方式和R0切除与否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示,R0切除、原发肿瘤病理学分期Ⅰ/Ⅱ期、原发肿瘤术后无辅助治疗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直肠癌骶前复发病人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接受R0切除的病人预后较好.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经多次胆道手术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因复发性肝胆管结石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既往均有≥2次的胆道手术史.结果 12例病人中,8例行胆管切开取石+肝叶(肝段)切除+T管引流术,2例行胆管切开取石+肝叶(肝段)切除+肝门胆管整形术,2例行残端胆管切开取石+肝叶(肝段)切除+Roux-Y空肠盲袢切开胆道镜取石术.12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85(238~348)min,术中出血量484 (396~627)mL,其中4例病人术中行输血治疗,输血量356(200~800)mL;12例病人均行第一肝门阻断.12例病人中,十二指肠浆肌层损伤1例,横结肠浆肌层损伤1例,横结肠全层损伤1例,胃浆肌层损伤3例.12例病人肛门排气时间(1.6±0.8)d;术后住院时间(9.6±4.2)d;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区积液2例、腹腔积液3例、出血1例、胆汁漏2例、残石3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术区积液及腹腔积液、1例合并残石及出血、1例合并腹腔积液与残石、1例合并有术区积液及胆汁漏).所有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无再次手术病人.随访过程中,其中9例完全无症状,3例偶有轻度胆管炎发作.1例残石病人在T管留置2个月后脱落,及时放置导尿管.3例残石病人经T管电子胆道镜经1~3次取尽结石.结论 在充分评估病人病情、拥有丰富的腹腔镜肝切除术经验及拥有肝胆管结石病中的各种疑难病情的诊治经验的基础上,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合并多次胆道手术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病人技术可行,临床疗效可靠.
直肠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临床罕见,国内外少有报道.现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1例直肠AML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病人男性,78岁.因行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1个月于2016-09-25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既往无结节硬化症病史,无家族肿瘤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式呼吸不受限.全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
乳房重建是乳腺癌外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以假体为基础的乳房重建(implant-based breast reconstruction,IBBR)已成为主要的重建方式[1].19世纪80年代,IBBR开始应用于乳房切除的病人,由于术中将假体直接植入皮下,术后假体移位、皮瓣坏死、感染以及明显的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较多,一度影响了IBBR的开展[2].1982年,Radovan开拓了胸肌下假体植入的方式,利用胸大肌作为假体的覆盖和支撑,明显减少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并在过去的25年中成为经典的IBBR术式[3].但由于胸大肌的覆盖面积受限,不足以覆盖假体外侧和下缘部分,近年来将人工材料作为胸大肌延伸覆盖,甚至替代胸肌完成IBBR,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人工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也成为了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
回顾乳腺癌治疗决策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的历史,手术、化疗、内分泌、靶向治疗等都有了长足进步.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循证医学,到如今走向精准医学时代,从对经验的依赖进入了对数据和技术的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将会指导精准诊断和治疗,并终推动乳腺癌治疗决策走向智能时代.
自有记载以来,乳腺癌的治疗就是以局部治疗为主,特别是自1894年Halsted首创乳腺癌根治术后,该手术一直是乳腺癌治疗的核心术式,之后从扩大根治术到改良根治术,临床医生均遵循在无瘤切除的基础上以未恶化为标准的操作.Fisher团队提出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后,乳腺癌的局部治疗向更小的操作范围发展,保留乳房的肿瘤局部切除加放疗成为可能,并延续至今.目前,以前哨淋巴结活检来判定是否行腋窝淋巴清扫的方法亦获得业内认可.经历百余年的发展,虽然乳腺外科手术治疗仍未能明显改善乳腺癌病人的预后,但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意义重大.随着全身系统治疗的迅速发展,乳腺癌的治疗趋势出现逆转.手术对局部控制的重要地位似乎被动摇,内分泌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强化,细胞毒药物的进一步优化,使乳腺癌的预后更依赖于全身治疗,放疗的进展亦影响手术的局部控制,特别是对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病人.在群体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转化,追求精准医疗的时代,分子分型指导系统治疗成为可能,然而其指导手术治疗尚未获得证据支持.因此,无瘤切除的理念尚不能改变,推荐优生存结果的手术方式,发掘更优化的手术与系统治疗的组合势在必行.
由于传统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后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发生率居高不下,以致引起国内外学者对TME理念的争议及质疑,直肠癌手术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的必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赞同.然而,术中如何精准定位Denonvilliers筋膜,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反复临床实践,结合尸体标本解剖,首次发现Denonvilliers筋膜的顶部位于膀胱直肠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返折低处,呈白色增厚线,这条线是辨认Denonvilliers筋膜好的手术标记线.在该线前方游离则进入Denonvilliers筋膜的前方,而在线后方游离,则进入Denonvilliers筋膜的后方,从而完整地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并更好地保护术后泌尿生殖功能.该手术标识线的发现,可为改良的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的TME术式提供标准化手术流程及入路,并为从事盆底手术操作的外科医生提供借鉴.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中常见的女性乳腺良性疾病,临床及病理学表现多样,其概念、分类、诊断和治疗等仍存在较大争议.乳腺增生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远期预后复杂多样,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类或一组疾病的集合.因存在继发或伴发乳腺癌的客观风险,故应辨证、客观、理性地看待乳腺增生,在充分查体及影像学评估结合必要的病理学评价基础上进行分类诊疗是乳腺增生的优选应对策略.其中,在临床、影像及病理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合理筛选需要临床干预特别是外科干预的乳腺增生应是乳腺增生规范化诊疗的重中之重.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美敦力创新外科承办的“普通外科青年研究者论坛(2)”,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期间,于2018年9月21日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聚焦早期胃癌的治疗选择”.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胃肠外科学组组长秦新裕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孙益红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徐泽宽教授担任共同主席.国内知名专家陈凛、苏向前、所剑、何裕隆、李国立、揭志刚教授等应邀出席会议.出席论坛的青年学者有(排名不分先后):杜晓辉、李子禹、臧潞、刘凤林、靖昌庆、宋武、赵刚、姚宏伟、王权、杨力、梁品、朱玲华、李敏哲、蒿汉坤、赵永亮、张健、吴永友、丁印鲁、燕速、李波、李刚、马君俊、尹杰、孙晶、汪学非、王建、王林俊、王萌、杨昆、张殿彩等.
腋窝淋巴结清扫作为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病人的标准治疗模式,在降低区域复发的同时增加了诸如淋巴水肿、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作为一项具有改变临床实践意义的研究,Ⅲ期随机对照研究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肿瘤学组(ACOSOG) Z0011探讨在临床N0期病人中安全减免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后的腋窝淋巴结清扫,为这部分病人的腋窝处理提供了新选择,但也给辅助放疗决策带来了新问题.作为ACOSOG Z0011及其同时代的AMAROS和IBCSG 23-01两项研究,虽然在入组标准样本量和统计学效能,乃至放射治疗的质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均证实在不同的前提下,低负荷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确实可以有条件地减免腋窝淋巴结清扫,代表了现代综合治疗时代下乳腺外科再一次探索降低腋窝手术带来损伤的努力,也代表了放射治疗作为和手术治疗互补的局部区域治疗重要手段在新的科学时代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
乳腺癌是女性病人中常见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随着腔镜技术的兴起,乳腺癌的腔镜手术治疗也开始飞速发展,使乳腺癌的治疗进入微创时代.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手术、皮下腺体切除甚至是乳房重建等手术均可以在全腔镜下完成,乳腺癌的腔镜治疗技术愈发成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不断获得验证.乳腺癌的腔镜治疗不仅收获了微创和美观,更大大减少了广大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创伤.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已成为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早期乳腺癌的首选腋窝手术方式,但其适应证范围已有所扩大.内乳淋巴结是否需要SLNB,尚存争议.不同示踪剂有各自的特点,应用时需要根据各临床中心的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寻找前哨淋巴结(SLN)时,原则上要循着色淋巴管解剖至腋窝寻找SLN.对于符合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肿瘤学组(ACOSOG) Z0011试验入组标准的存在1~2枚SLN转移的病例不需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仅行全乳切除的病例,如果SLN阳性,则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病人接受SLNB的时机,目前认为在新辅助治疗后进行为好.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是非浸润性的恶性疾病,通常被认为是浸润性乳腺癌(IBC)的前驱病变.约14%~53%的病例在30年内可以进展为IBC;DCIS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其进展为IBC;阴性切缘的保乳手术(BCT)包括肿块切除术,辅以放疗为标准治疗策略.通常不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除非是高风险病人;辅助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没有证据显示化疗或抗HER2治疗能有效抑制DCIS转化为IBC,但HER2阳性可能是DCIS预测复发的预后因素.
可视化经皮乳腺病灶定位标记夹(简称乳腺Marker)是一类可置入乳腺肿瘤及区域转移病灶的标记物,目前可分如下两类:纯金属Marker和聚合物涂覆的Marker,主要用于乳腺可疑小肿瘤或不可触及乳腺癌的定位、新辅助化疗病灶的评估及腋窝可疑转移淋巴结的标记.目前,国内外对于新辅助化疗时乳腺Marker的放置时机和数目仍存在争议.乳腺Marker相关安全问题包括可能造成影像学局部伪像、Marker移位和丢失等.乳腺Marker是帮助提升乳腺精准外科水平的有效工具,可用于活检标记,术前精准定位、随访追踪和新辅助疗效评估,具有不错的安全性,但仍存在术前术中再定位的问题.
淋巴水肿至今仍被普遍认为是不可治愈,甚至是无法治疗的.通常,完善的体格检查和排除性的诊断技术可以明确诊断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而并不需要专业的诊断技术.从淋巴水肿综合保守治疗,到以核素淋巴显像、MRI为代表的诊断技术,到以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吸脂术、淋巴结移植术为代表的外科手术的开展,淋巴水肿的诊断与治疗已有较大进步.针对淋巴回流梗阻,淋巴管功能损害,组织间淋巴液淤滞、脂肪增生、纤维化的病生理改变,分期手术治疗,包括一期肢体减容整形手术,二期肱动脉旁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绝大部分病例可明显缓解.当前淋巴水肿诊断治疗理念变化显著,积极应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将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2013年美国放射学院发行了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规范了乳腺影像报告的书写.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个体化、规范化的逐步推广,乳腺MRI在乳腺癌诊疗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从乳腺MRI报告的标准化到应用于高危人群筛查、癌症分期、疗效评估、观察术后残留和评估假体,正确认识乳腺MRI的标准化报告模式和临床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病人的影像学检查,继而使其受益.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已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病人的标准处理方式.有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接受保乳治疗满足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肿瘤学组(ACOSOG) ZO011、IBCSG23-01入组条件,可豁免ALND;或参考AMAROS,考虑腋窝放疗替代ALND;接受乳房完全切除无放疗的病人,推荐ALND.区域淋巴结放疗能够降低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在早期乳腺癌病人的腋窝处理中应权衡临床病理指标进行个体化治疗.新辅助治疗初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病人可在新辅助治疗后行SLNB.新辅助治疗前可疑腋窝淋巴结优选超声引导下穿刺明确状态并标记转移淋巴结.选择适宜病人,采用双示踪、活检超过2枚以上前哨淋巴结、评估标记的新辅助治疗前转移淋巴结,并考虑将淋巴结分期N0(i+)纳为进行ALND的标准,满足上述条件,则初始腋窝淋巴结有转移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病人可谨慎考虑接受SLNB.实践中,除外参与相关临床试验,ALND仍是这部分病人的治疗推荐.
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或炎性乳腺癌的规范疗法,可以使肿瘤降期以利于手术或将不可能手术转变为可以手术,一般应按照既定化疗方案周期数(6~8个周期)内大疗效的原则进行.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与常规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疗后保乳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初始状况、分子亚型、肿瘤化疗后退缩模式等综合考虑,切缘阴性是基本原则.新辅助化疗后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争议较多,对cN0病人新辅助化疗前后均可行SLNB,对于cN1-cN0病人可以考虑在双示踪剂、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免疫组化病理学检查、应用标记夹等方法有效降低假阴性率(FNR)后行SLNB.Ⅳ期乳腺癌原发灶切除是否改善生存尚存争议,手术应在全身治疗有效的基础上进行,现阶段转移灶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0月21日提交的稿件,11月24号给出修改意见,都很有针对性,经修改返回后被收录,个人感觉期刊度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有合适的文章可以在期刊上投稿。
第一次投稿,5月28日投的稿件,一周后送外审,6月中旬返回修改意见,建议修改后发表,20天修改上传,一周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左右,效率很高,值得称赞。
8月20号投的稿件,两周后通过编辑内审送外审,不到一个月返回审稿意见,参照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说明,提交修改稿件后,一个月左右被录用,前后历时近三个月的时间。
9月20号投的稿件,10月中旬返回修改意见,11月22号对文章进行校稿,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速度很快,推荐大家投稿。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9月投稿,10月外审返回,历经两次的修改,于12月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编辑和外审专家在此期间帮助了我很多,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很感谢,以后有文章还会再来投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