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本刊为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1997年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入编中国期刊网,主要报道全国各省市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新经验。以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本刊辟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中医中药、预防保健、调查报告、临床护理、卫生及医院管理、专家讲座、文献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栏目。
1-3个月
1.医学名词以1989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暂未审定公布的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l0月15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通常可参照新版《新华字典》;药名以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计算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部《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为准;统计名词及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一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规范为准。数字及标点符号用法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1987年联合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及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2.《河北医学》文内标题层次与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连续的国际层次序号表示法,左顶格编写,不同层次序号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空一格写标题。写法如下。
夹在段落内连接的序号用①、②、③…序号书写。
3.《河北医学》文中图表一律用绘图纸、复印纸另行制作,随文粘贴、表格一律用“三线式”表,请勿用斜线、竖线、边线。照片只收取黑白照片,对比度要好,层次分明,尺寸最好为7cm×4.5cm,正文留有相应的插图位置。
4.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5年内)。并按照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注,并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论著一般不超过l0篇,综述一般不超过20篇。参考文献还应加著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文献类型。如专著(M);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论文集(C)等)。其著录格式为:
期刊
[1]作者.(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列出前3名加“,”后加“等”。)文题(J).刊名,年,卷(期):页.
书籍
[1]作者.书名(M).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
5.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后投寄。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不采用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自投稿之日起6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6.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编号登记,并寄收稿回执于第一作者,日后查询请注明编号。稿件经初审后,退回作者修改,作者按修改意见修改后。注明编号再寄回编辑部,经复审后再决定取舍,修回的稿件最后右下方标注收稿及修回日期,其标注方法采用GB2808—81《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如:(2002—01一12收稿,2002—04—08修回。)
7.最后应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毕业学校及时间,现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主要业务专长等)。
河北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河北医学杂志发文量
河北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科技核心期刊,投稿难度偏高。
可至官方网站查看或者浏览本页投稿要求。
河北医学杂志的复合影响因子:0.922,综合影响因子:0.857。
审稿周期3个月内。
E-mail:hb85882942@126.com。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HICH) 患者围术期指标?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HICH 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40 例?46 例,观察组在神经内镜下行微创手术,对照接受小骨窗开颅显微术,记录两组手术围术期指标?手术后7d 内颅内压变化,采用ADL 量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 评估其术后6 个月内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短/ 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7d 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个月?6 个月观察组ADL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个月GOS 分级优于对照组( 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9.57%( 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术相比,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 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提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水平,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予以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一般情况及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2)、氧合指数(OI)]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7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间歇强制通气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24h PaO2、pH值高于对照组,而PaCO2、FiO2、OI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气胸、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S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在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同时,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4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将患者分为无疼痛组30例,一般疼痛组39例和严重疼痛组25例,所有患者取肝癌组织制作病理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内HIF-1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HIF-1及VEGF的水平.结果:三组VA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严重疼痛组HIF-1 mRNA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HIF-1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疼痛组和一般疼痛组,一般疼痛组HIF-1 mRNA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HIF-1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疼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与HIF-1和VEGF呈正相关(r>0,P<0.05).结论:HIF-1及VEGF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程度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缓解肝癌患者疼痛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MR)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物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二者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大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SH1、MSH2、MSH6,及PMS2)及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MSH1、MSH2、MSH6及PMS2四种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表达判定为错配基因完整(pM-MR).结果:①在选取的131例大肠癌患者中,有112例为pMMR,并计算出MMR蛋白表达率85.50%;dMMR 19例,MMR蛋白缺失率14.50%.经分析发现,在大肠癌患者中,dMMR与发病部位存在部分不同,在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dMMR共有12例,其占比为37.5%,左半结肠癌71例当中,dMMR共有4例,其占比为5.6%,在28例直肠癌患者中,dMMR有3例,其占比为10.7%.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及侵透肌层组dMMR要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及侵犯肌层组(P<0.05)②131例大肠癌中E-cadherin表达115例(86.6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9.24%),Vimentin表达21例(16.0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P<0.05).低分化大肠癌、有淋巴结组及侵透肌层组E-cadherin的表达要比高-中分化大肠癌、无淋巴结组、无远处转移及侵犯肌层组(P<0.05)低得多,相比之下,Vim-entin的表达则相反(P<0.05).其发病部位处于右半结肠癌E-cadherin的表达,则比左半结肠及直肠癌要高,Vimentin右半结肠癌的表达要比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P<0.05)低.结论:错配修复蛋白状态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与大肠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并影响其预后,并且提示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不明显的大肠癌其MMR蛋白缺失率比较高,具有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大肠癌,预后会更好.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CUS)、超声弹性成像(UE)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FNA)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279个,分别以弹性评分≥4分,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Ⅴ类作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与病理金标准比较,分别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结果:279个结节中病理诊断恶性124个,良性155个;CUS诊断恶性121个,良性158个;UE诊断恶性170个,良性109个;FNA诊断恶性162个,良性117个;CUS+UE串联诊断恶性102个,良性177个;CUS+FNA串联诊断恶性106个,良性173个.UE与FNA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高于CUS,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于C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S+UE串联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高于C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S+FNA串联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C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S、UE、FNA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时均存在一定的不足.CUS+UE串联、CUS+FNA串联时其特异度均高于CUS,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CUS+UE串联其无创性及花费低等情况均优于CUS+FNA串联,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RASSF2A基因甲基化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CR,RT-PCR)来检测60例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与正常组织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60例癌组织标本中的甲基化率较高,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中,甲基化阳性患者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甲基化阴性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细胞癌组织中 β-catenin蛋白在细胞质中的表达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RASSF2A基因甲基化与其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9,P<0.05).结论:通过试验研究,我们发现在RCC中RASSF2A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的频发,其失活可能引起了基因的转录沉默,可能导致了 β-catenin的表达较高,从而与RCC的发生、发展相关.
目的:分析下咽癌患者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对比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4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CT和MRI检查,观察、记录图像上各种征象,以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对肿瘤的分期情况,以及对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结构的显像情况.结果:CT的肿瘤分期与病理学分期相同的有28例(82.35%),MRI的肿瘤分期与病理学分期相同的有30例(88.24%),两种影像学的肿瘤分期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CT与MRI对侵犯喉旁间隙、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前间隙、杓状软骨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侵犯环后区壁内脂肪层的检出率高于CT(P<0.05).结论:CT与MRI对下咽癌的分期准确性均较高,对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显像情况也无明显差异,但MRI在环后区壁内脂肪层的显像方面更有优势.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XCL16,GDF15,Lp-PLA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研究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TOAST将ACI患者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患者血清的CXCL16、GDF-15和Lp-PLA2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ACI组和对照组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CXCL16、GDF15和Lp-PLA2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ACI患者血清CXCL16水平与BMI(P=0.001)、高血压(P=0.018)、高脂血症(P=0.044)和入院时NIHSS评分(P=0.004)有关;GDF15与糖尿病(P=0.042)、高脂血症(P=0.005)和入院时NIHSS评分(P=0.003)有关;Lp-PLA2与BMI(P=0.046)、高脂血症(P=0.040)和入院时NIHSS评分(P=0.046)有关.与其他ACI亚型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血清CXCL16、GDF15、Lp-PLA2水平高(分别为3.64±0.63、1338.12±513.31、344.52±134.26),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XCL16、GDF-15和Lp-P LA2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外周血Th细胞水平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1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为肝硬化患者,26例为肝癌患者.同时选取肝功能正常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以上患者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h细胞因子—Th1类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Th2类因子[IL-4)、IL-6、IL-10],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情况.结果:乙肝组的IL-2、IFN-γ、TNF-α、IL-4、IL-10均高于肝硬化组,IL-6低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的IL-12、IL-6、IL-10高于肝癌组,IFN-γ、TNF-α低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IFN-γ、TNF-α、IL-4、IL-10低于肝癌组,IL-6高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以及肝硬化组的IL-12、IFN-γ、TNF-α、IL-4、IL-6、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的IL-12、IFN-γ、IL-4、IL-6、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CD3+、CD4+、CD8+、CD4+/CD8+之间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呈现异常状态,Th1/Th2平衡破坏,对HBV病毒的清除作用受到抑制,应重视对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检测.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内皮素(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82例脑外伤术后患者及30例查体的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根据颅内感染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按照抗感染效果将感染组患者分为感染控制组及未控制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PCT、ET-1、eNOS及NFκB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分析各指标对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患者血清PCT、ET-1、eNOS及NFκ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未控制组患者血清PCT、ET-1、eNOS及NFκB水平显著高于感染控制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PCT曲线下面积大,具有高的诊断效能;以血清PCT=0.32μg/L为佳截断点,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6%、91.6%.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一定程度反应颅内感染状态,可作为颅内感染诊断及预后价值判断的参考指标.
目的:探讨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对危重脑出血术后肠道菌群和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86例危重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营养状态[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状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①干预前,两组TP、ALB、HB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TNF-α、IL-6、IL-8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TP、ALB、HB均高于干预前(P<0.05),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变动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干预前,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均高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均低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高于干预前(P<0.05);③干预前,两组CD3+、CD4+、CD4+/CD8+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低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能改善危重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肠道菌群、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
目的:探讨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在体表软组织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97例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定性诊断,观察良恶性肿块诊断情况及超声表现,比较良恶性血流分级情况.结果:97例患者经高频多普勒超声共检出90例,诊断符合率为92.78%(90/97),其中良性85例、恶性5例;漏诊率为7.23%(7/97).在CDFI血流分级中,良性肿块以0级、Ⅰ级血流分布为主,恶性肿块则以Ⅱ~Ⅳ级血流分布为主,良性肿块0级、Ⅰ级的比例91.30%、6.52%比恶性肿块多,且Ⅲ级、Ⅳ级的比例1.09%、0.00%比恶性肿块少(P<0.01),且PSV(16.71±2.97)cm/s、RI(63.11±12.12)%均比恶性肿块低(P<0.01).结论:体表软组织肿块应用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能清晰显示肿块内部超声特征,帮助肿块类型判断,且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符合率高,可作为定性诊断的首选.
目的:测定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术前镇静的50%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年龄9月至5岁,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30例.术前1h,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不稀释,每次用小匙含服0.1mL即10ug,1次/3min,不足0.1mL按一次含服,直至服完.按改良序贯法调整剂量:根据上一例患儿的镇静效果,下一例患儿增加或减少0.25ug/kg,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右美托咪定有效镇静的ED50、ED95及95%CI.结果: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术前镇静的ED50为2.295 ug/kg,(95%CI:2.170~2.422 ug/kg);ED95为2.564,(95%CI:2.472~3.294 ug/kg).结论: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术前镇静,依从性更好,口腔黏膜吸收率更高,改良序贯法测定的ED50为2.295ug/kg,ED95为2.564ug/kg.
目的:观察异烟肼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0例,应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及胸穿抽液,观察组(n=6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胸腔注入异烟肼联合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状况、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变化及胸腔积液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胸水引流量、胸膜厚度改变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胸膜肥厚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C%pred、FVC%pred、TLC%pred增高程度及TGF-β1、IL-6、TNF-α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异烟肼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可促进胸水消退,减少胸膜肥厚发生.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食管癌切除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两组患者划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患者均采用lvor-Lewis手术,而乙组患者则为左胸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腹部和胸腔淋巴结清扫数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甲组患者的上纵膈淋巴结转移率为24.00%,显著高于乙组患者的10.00%(χ2=6.945,P<0.05);甲组患者的气管旁右三角淋巴结转移率为20.00%,显著高于乙组患者的0(χ2=7.495,P<0.05);两组患者下纵膈和腹部区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吻合口狭窄、胃排空延缓、吻合口瘘、胸部感染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相对于左胸入路术式而言,对食管癌患者采用lvor-Lewis术式二野清扫的转移淋巴结更彻底,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广泛推广运用.
目的:分析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对纵膈肿瘤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纵隔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均在电视胸腔镜下采取纵隔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按照常规采取标准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以及关胸时间分别为(12.07±3.27)min、(13.26±4.33)mL、(11.09±2.1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8.20±2.34)min、(24.98±8.43)mL、(21.09±3.28)min(t=5.323,t=5.293,t=4.985,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带管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9±0.89)d、(354.45±101.22)mL、(7.15±2.3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9±1.23)d、(643.34±144.20)mL、(10.98±3.17)d(t=4.593,t=5.045,t=4.475,均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而试验组中只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67%(χ2=8.374,P<0.05).结论:对纵膈肿瘤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临床疗效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与局部联合用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纤溶活性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使用局部用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与局部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大血红蛋白丢失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患者及皮下瘀斑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无明显差异;手术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纤溶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手术后,两组患者FIB、D-D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FIB、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大血红蛋白丢失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患者及皮下瘀斑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使用氨甲环酸静脉与局部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值得推广与运用.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率,探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60岁以上腰椎减压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合并症、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性.通过分析结果、查阅文献确定减少并发症的措施.结果:73例患者中总共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全身并发症,8例局部并发症.两组比较,发生并发症患者的BMI值大(t=2.177,P=0.038),术前合并症多(χ2=7.207,P=0.027),手术节段多(χ2=6.402,P=0.041),手术时间长(t=2.907,P=0.007)、出血量多(t=2.204,P=0.036),住院时间长(t=4.655,P=0.000).手术节段越多,手术时间越长(F=100.222,P=0.000),出血量也随之增多(F=130.050,P=0.000).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评分(t=0.901,P=0.375)和Odom分级比较没有明显差异(U=309.000,P=0.541).失血量和手术时间(r=0.591,P=0.000)、住院时间呈正性强相关(r=0.517,P=0.003),BMI和失血量呈弱正相关(r=0.374,P=0.038).结论:并发症发生率与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呈强相关.通过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骨刀椎板切除、双侧同时显露和操作,减少融合节段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窗组(n=35)与内镜组(n=35).开窗组采取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内镜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统计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疼痛程度分值(VAS)、术前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组切口长度短于开窗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窗组,手术时长、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窗组(P<0.05);术前两组VAS分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两组VAS分值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ODI及JOA分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ODI分值较术前降低,JOA分值较术前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组治疗优良率(94.29%)与开窗组(88.57%)间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开窗组(28.57%)(P<0.05).结论: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及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治疗,均可有效减轻疼痛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但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在减少手术创伤方面更具显著优势,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安全性.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完成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经椎间盘镜下完成椎间盘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术后情况,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切口长度更短,所需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更少,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腰椎功能及腰腿疼痛程度.
目的:分析地屈孕酮联合孕三烯酮用于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保守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随机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用孕三烯酮(内美勇)治疗,观察组加用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评估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E2水平,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炎分值,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LH、E2水平,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炎分值,血清CA125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患者联合应用地屈孕酮、孕三烯酮,能更好改善性激素水平,缓解疼痛,降低血清CA125水平,不良反应少,复发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目的:探讨上肢神经松动术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中风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n=30)和上肢神经松动术组(研究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3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上肢神经松动术能显著减轻脑中风偏瘫患者的肩痛和肌肉痉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失眠( Insomnia )是常见的睡眠障碍. 研究报道[1]失眠在患者中发生率高达69%. 失眠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可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反应时间变慢,增加了焦虑、抑郁的风险,导致健康保健资源的消耗增多[2]等. 失眠也是心血管疾病、药物滥用等的危险因素之一[3]. 亦可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 可见,对失眠患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非常重要. 2017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编写的《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强调,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失眠问题. 如何改善临床患者的失眠,已成为当今护理研究聚焦的热点. 本文就临床患者失眠的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科学地管理患者的失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及对胎儿血流参数变化、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180例脐带、胎盘异常导致的FGR孕妇根据治疗给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各80例,入院确诊后及早明确胎儿发育情况,做好监护工作,对照组给予LMWH制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判定治疗疗效,检测胎儿动力参数(PI)、阻力参数(RI)、收缩期血液流速高值(S)、舒张晚期血液流速高值(D)等脐动脉血流参数,并统计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0%,明显较对照组的6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治疗前PI、RI、S/D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I、RI、S/D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孕妇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斯匹林联合LMWH可有效改善胎儿血流参数,一定程度提高FGR的临床治疗疗效,但疗效、母婴结局的改善效果有限.
目的:分析对承德市城镇及农村户籍适龄女性宫颈癌和乳腺癌、以及生殖系统常见疾病进行筛查;为不同群体女性采取相应疾病的适宜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妇科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宫颈癌和其它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筛查,乳腺触诊结合高频超声检查筛查乳腺癌,所有信息现场录入,阳性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结果: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及宫颈癌发病率均高于城镇妇女,城镇妇女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妇女,农村及城镇户籍妇女"两癌"及其它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类别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癌"及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早期癌症和其他生殖系统常见疾病,提高患者相应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治愈率,提高妇女的整体生活质量.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12 |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