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AKT、FASN蛋白与骨肉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仇海军;王军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AKT及FAS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FASN在50例骨巨细胞瘤组织及50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别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AKT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00%,显著低于其在骨肉瘤中的表达80%.FASN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显著低于其在骨肉瘤中的表达62%(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AKT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FASN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相关;直线相关显示,P-AKT及FAS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AKT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FASN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相关,且均在骨肉瘤中表达上调,提示两种基因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双膦酸盐作为辅助治疗方法降低四肢骨巨细胞瘤复发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路;韩小平;黄涛;张华

    目的 对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药物辅助治疗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 将2009年~2013年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经手术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给予双膦酸盐药物辅助治疗,随访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复发率和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术前、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Ⅱ级骨巨细胞瘤和进行病灶刮除术患者中,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膦酸盐药物辅助治疗骨巨细胞瘤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预后质量.

  • 一例罕见骨盆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法珍;赵秀丽;方燕敏

    骨巨细胞瘤在我国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而骨盆骨巨细胞瘤在临床上甚为罕见.我院建院五十余年来,仅收入一例此症患者,经悉心治疗护理,康复出院.

  • 肋骨骨巨细胞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吴圣峰;夏云宝

    目的:探讨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肋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肋骨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病灶于X线表现为多发的分隔,CT表现为不规则的高密度骨棘,密度不均;MRI显示为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肋骨骨巨细胞瘤有其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诊断.

  • 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高玉龙;陈丽;徐培璐;赵海娜;张冬艳;王勇贵

    目的:比较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2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均进行X线、CT、MRI影像诊断,并比较分析三种诊断结果.结果:CT、MRI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患者的骨质破坏与皂泡征破坏均比X线诊断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影像能够有效诊断液-液平面与骨嵴的诊断结果优于X线诊断,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MRI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各有优势,三者结合可以提前发现诊断骨巨细胞瘤,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 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作者:苏博;闫振宇;王欣欣

    目的 探讨分析骨巨细胞瘤患者X线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骨巨细胞瘤患者共计48例纳入研究,按检查先后顺序分组.24例入对照组,给予CT检查.余24例入实验组,给予X线检查.组间比较,并作出病理分析.结果 对照组确诊20例,其中长骨病变14例,椎体病变4例,其他2例.确诊率为95.83%.实验组确诊23例,其中长骨病变16例,椎体病变4例,其他3例.确诊率为83.33%.两组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巨细胞瘤患者X线诊断有极大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可视患者病情联合病理予以综合分析.

  • 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中华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骨巨细胞瘤患者30例,对其进行增强CT扫描,分析增强CT扫描对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作用。结果: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发部位主要是股骨下段、股骨上段、肱骨近段、胫骨上段、桡骨远端等,骨巨细胞瘤均处于1~3级之间,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检测结果非常复杂。结论:对于骨巨细胞瘤患者而言,进行增强CT扫描,有助于主治医生尽快确定患者的病发部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p73蛋白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吕刚;陈鹏;韩壮;王敏;姜彦多

    目的:研究p73蛋白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8例骨肉瘤和4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标本中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73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50.0%,骨巨细胞瘤为30.0%,对照组骨软骨瘤表达阳性率为20.0%.经统计学处理骨肉瘤与骨软骨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骨巨细胞瘤与骨软骨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中Ⅰ~Ⅱ级阳性率为17.9%,Ⅲ级阳性率为58.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73在骨肉瘤及Ⅲ级骨巨细胞瘤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其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骨肉瘤诊断和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的辅助指标之一.

  •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亚洲

    目的: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每组各30例.比较组患者采用X射线平片照射检查,实验组采用CT增强扫描检查,将两组患者术前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相符合的患者共有28例(93.3%),漏诊率为6.7%(2例),而比较组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相符合的仅有18例(60%),误诊率为13.3%(4例),漏诊率为26.7%(8例),两组比较,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及误诊率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采用CT增强扫描有效降低了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了确诊率,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75例骨巨细胞瘤临床手术方式及愈后

    作者:王贵琴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复发倾向的原发性骨肿瘤,其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大量散布在其间的多核巨细胞组成[1].该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14%[2~5],治疗上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复发,大量文献[2~8]报道其预后与其组织学表现并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GCT预后的因素,本组收集198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理诊断为GCT,初次发病并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并获得术后随访的75例GC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 16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维蛟;张满江;王亚军

    1992年3月至2000年1月收治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16例,采用彻底切刮病灶后氩气束综合电刀反复烧灼残腔,自体髂骨T型或倒T型植骨,L-梯形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经6个月至7年随访,取得满意疗效.

  • 四肢骨巨细胞瘤不同外科术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甄平;付晨;樊晓海;刘占宏;高秋明;李旭升;王宏东

    骨巨细胞瘤是侵袭破坏性较强,原发于骨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有关手术效果文献报道差异较大[1~3].现就本组采用不同术式治疗骨巨细胞瘤疗效分析如下.

  • 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4例

    作者:孙桂森;张启旭;刘斌;胡守成;李新功

    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是起源于成软骨性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由Jaffe和Lichtenstein于1948年首先报告并命名.我院自1965~199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软骨粘液样纤维瘤4例,介绍如下. 例1,××,女,30岁,右髂腰部持续性疼痛7个月,右下肢乏力,经治疗无缓解.查体:右髂后上棘处压痛明显,右股四头肌萎缩.X线片:右髂骨内上缘有5cm×4cm大小不规则骨质破坏吸收区,呈分叶状,内有骨嵴分格征,边缘清晰,内缘膨胀明显.术前诊断:髂骨巨细胞瘤.行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术中见右髂后上棘处骨皮质变薄,膨胀明显,将其凿开后见皮质内肿瘤约6cm× 5cm× 3cm大小,椭圆形,淡蓝色,质地均匀,有弹性,瘤体表面凹凸不平,瘤体取出后髂骨缺损区有少量较细骨嵴,碘伏浸泡病灶.因缺损较大,植骨难以填塞空腔,两枚克氏针固定于缺损区作支架,用36g骨水泥填塞.病理诊断: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 骨水泥充填法用于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2例

    作者:刘志刚;孙宝金;刘洪旺

    例1,女,30岁.患者于1979年5月因右膝部外伤,在本单位服用消炎药后症状缓解,右膝疼痛时轻时重.1980年1月本市某医院诊断为右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给予入院后行肿瘤刮除,取同侧髂骨植骨术,病理诊断为右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

  • 右髌骨骨囊肿一例

    作者:郭许江;扈文海;高静;罗军忠

    患者,男,29岁,主因右膝外伤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5小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右膝关节明显肿胀,皮肤青紫,无破损,触痛,浮髌试验阳性,可触及骨擦感及分离骨块.X线表现:右髌骨骨小梁及皮质断裂,断端有分离,两骨折块可见骨质密度减低破坏区,边缘尚清,周围皮质薄厚不均,稍有硬化,轻度骨膨胀,其内有骨嵴样分隔,未见明显钙化、骨化影.印象:右髌骨骨囊肿或骨巨细胞瘤并发病理性骨折(见图1).手术所见:右髌骨呈横断骨折,两骨折块骨膜无变化,骨皮质菲薄,内有浅黄色液体及凝血块,有骨嵴构成骨性间隔,行髌骨切除术.病理诊断:"右髌骨"囊性变,囊壁附着少许纤维结缔组织及多核巨细胞,囊腔内见凝血块.诊断骨囊肿.

  • 骨巨细胞瘤治疗进展

    作者:梁鹏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具有侵袭性、溶骨活性的良性骨肿瘤,传统治疗手段为囊内刮除植骨,但有很高的局部复发率,通过辅助手段对瘤腔进行处理,有效降低了局部复发;对于不同部位骨巨细胞瘤应依据病变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复发率的高低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假体置换、广泛切除、En-bloc切除等;对于特殊部位预计手术风险大、不能完整切除患者可行动脉栓塞,有利于病情得到控制或手术;双磷酸盐、地诺单抗的应用给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目前主要应用于复发、难治、特殊部位、转移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化疗主要应用于转移、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放疗对于复发或难以手术切除部位骨巨细胞瘤可控制肿瘤进展,但有恶变可能.双磷酸盐、地诺单抗缺乏长期随访,远期疗效尚不明确,骨巨细胞瘤治疗领域新方法、新药的研发为其带来了更多希望.

  • 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修复上肢骨关节缺损

    作者:汤成华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上肢骨关节是良好的选择,其要领报道如下.1 适应症选择1.1 我们认为桡骨下端,肱骨上端的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以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头移植为佳.长期随访未发现如异体或合成移植物置入后的异物反应、松动、关节活动受影响的现象.Murrary曾在1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使用不吻合血管的腓骨头移植,结果有5例腓骨和桡骨对接部发生骨不连,3例发生移植腓骨骨折[1].

  • 病灶内切除与整块切除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Meta分析

    作者:尹振春;刘丙根;庞清江;陈先军;余霄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比较病灶内切除术和整块切除术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康复结果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8期)、PubMed、Ovid、Elsevier、CNKI等数据库。检索从(1970-01-01/2013-01-01)年有关病灶内切除与整块切除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病灶内切除术相对整块切除术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危险的优势比(OR),评价病灶内切除术与整块切除术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7篇,总样本量163例。其中病灶内切除术组92例(PMMA n=54,骨移植n=33,非PMMA或非骨移植n=5),整块切除术组71例。病灶内切除术组骨巨细胞瘤复发率比整块切除术组高[OR=3.87,95%CI(1.42,10.53)],而在Cam-panacci 3级 GCTs 中[OR=10.12,95%CI (1.57,65.27)],病灶内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OR=0.13,95%CI (0.04,0.40)],病灶内切除术组内用 PMMA 与骨移植物充填病灶的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OR=0.96,95%CI (0.26,3.56)]。通过选择用MSTS系统评价、VAS系统评价和握力计系统评价时,病灶内切除术组在功能康复结果中优于整块切除组。结论:基于有限的资料,表明整块切除术更加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而病灶内切除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Campanacci 1、2级比3级更加适合,病灶内切除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方面,PMMA并不优于骨移植物。病灶内切除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在功能康复方面优于整块切除组。

  • 24例骨巨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刘培英;魏晶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对策.方法: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的介绍,记录疼痛情况和肿块的大小;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四肢未稍循环,记录出血、疼痛等情况.加强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早期进行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结果: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 与技巧,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确保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极为重要.

  • 四肢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同志超;周海振;陈博;邵宇雄

    目的 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GCT)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评估影响复发的因素及辅助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7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收治的154例四肢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75例;年龄16~68岁.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Ⅰ级16 例,Ⅱ级106 例,Ⅲ级32 例. Enneking外科分期:1 期56 例、2 期61例、3期37例.根据患者年龄、GTC病灶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Enneking外科分期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其中病灶刮除+植骨/骨水泥填充( A组)64例、病灶刮除+辅助治疗+植骨/骨水泥填充(B组) 48例、病灶段切除+缺损部位重建(C组)42例.观察患者术后骨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病灶转移、复发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 MSTS)制定术后重建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分析GCT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未出现异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80~24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150~800 mL,平均350 mL. 154例患者随访10~84个月,平均40个月.术后随访X线片示植骨病例均融合,融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以及内植物周围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未发现肺转移者.局部复发16例(10. 4% ,16/154),复发时间为术后6~36个月,平均18个月. A组复发率10. 9% (7/64),B组复发率10. 4% (5/48),C组患者复发率9. 5% (4/42).不同性别、年龄段、肿瘤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Enneking外科分期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采用辅助治疗的B组与无辅助治疗A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8, P>0. 05).术后6个月按MSTS术后重建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84例,良43例,中19例,差8例,满意率94. 8% (146/154).结论 根据Enneking外科分期以及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治疗四肢GCT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Enneking外科分期及手术方式不能准确预测GCT患者术后病灶是否复发,术中辅助治疗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872 条记录 1/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