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膦酸盐作为辅助治疗方法降低四肢骨巨细胞瘤复发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路;韩小平;黄涛;张华

    目的 对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药物辅助治疗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 将2009年~2013年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经手术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给予双膦酸盐药物辅助治疗,随访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复发率和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术前、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Ⅱ级骨巨细胞瘤和进行病灶刮除术患者中,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膦酸盐药物辅助治疗骨巨细胞瘤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预后质量.

  • 抗骨质疏松丸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世涛;谢伟;谭磊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高发,可有疼痛、脊柱变形、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临床表现,其中脊柱椎体骨折多发[1].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可以迅速粘合骨折椎体并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但是无法避免再发骨折及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骨质疏松是引起再发椎体骨折的重要因素[2],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于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及减少PVP术后椎体再骨折非常必要.目前临床多用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依替膦酸钠等)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使用3年后可减少40%~50%的再发骨折率[3,4],其主要作用是减少骨质吸收.

  • 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对多发性骨髓瘤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曲双;廖丽昇;魏天南;林芸;陈碧云;陈为民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膦酸盐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代谢指标血清Dickkopf-1(DKK-1)、核因子NF-κB配体受体激活蛋白(RANKL)的影响,证实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对溶骨性骨病的治疗作用.43例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分为2组,硼替佐米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23例(A组),传统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B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DKK-1和RANKL浓度.结果表明,A组治疗前、后血清DKK-1中位水平分别为43.2和30.4 μg/L(P <0.05),而B组治疗前、后血清DKK-1中位水平分别为45.6和40.9 μg/L(P<0.05).A组与B组相比,治疗前DK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DKK-1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中位水平分别为0.83 pmmol/L和0.45 p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中位水平分别为0.79 pmmol/L和0.65 p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治疗前DK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KK-1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明显减低MM患者血清DKK-1、RANKL水平,对MM溶骨性骨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 两种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梁波;尹俊杰;王中良;展新荣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与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7月收治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15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B2个组,每组病例数各75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与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前后NRS评分、IL-6、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IL-6及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恶心呕吐、带状疱疹及乏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与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在缓解疼痛和控制病情进展方面效果接近;低剂量硼替佐米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不良反应作用的发生风险.

  • 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癌转移性骨痛

    作者:贾玉玲;祁真;郁志龙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见于肿瘤晚期,骨转移的合并症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其中剧烈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那些骨转移伴疼痛,因种种原因无法接受放疗、化疗、同位素治疗以及因口服镇痛药有困难或吗啡类止痛药成瘾无法按需给药、镇痛无策的癌症晚期全身状况很差的患者,应用双膦酸盐——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资料完整的病例50例,报告如下.

  • 131例骨转移癌放疗与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潘宏

    目的 比较放疗联合双膦酸盐与单纯放疗对骨转移癌止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31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单纯放疗组50例,放疗联合双膦酸盐组81例.结果 131例患者总有效率92.37%.单纯放疗组有效率84%,放疗联合双膦酸盐组有效率97.5%.结论 放疗联合双膦酸盐有效率高,耐受性好.

  • 双膦酸盐对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

    作者:郑丽华;赵亚恒;刘运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肿瘤中已位居第二位[1],每年有130万新发患者,大约46.5万死于乳腺癌[2]。尽管手术与辅助治疗不断进步,但是仍不能有效防止乳腺癌复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风险高达70%,骨转移增加乳腺癌的死亡率[3],未经过治疗的患者随访期间50%出现骨转移[4]。在骨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癌细胞是复发的根源,这些细胞来源于骨髓中播散的癌细胞( DTCs )和血液中循环的癌细胞( CTCs )。研究证实骨髓微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骨髓微转移的患者,并且微转移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远期无病生存期都明显缩短。

  •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骨病的治疗

    作者:刘凌;高献书;张敏;马茗微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点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 相关骨病是 MM 常见的合并症。约70%~80%的 MM 患者初诊时即检出骨损害。MM 相关骨病的治疗包括双膦酸盐、放射治疗、药物、外科手术等措施。

  • 双膦酸盐致颌骨骨坏死

    作者:梅奥诊所;庄稼英

    颌骨骨坏死虽然少见,但是严重,口服和静脉注射双膦酸盐都可致这种副作用.双膦酸盐致颌骨骨坏死的诊断标准为:①颌面部暴露的骨区域,经医务人员治疗8周仍没有愈合,②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或已暴露于双膦酸盐,但还没有对颅面地区进行放射治疗.

  •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腰椎融合的影响

    作者:李春海;曾钢;娄振凯;叶伟;丁悦;任晋可;陈晋宸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例。患者均采用后路腰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同时每天补充元素钙1000 mg和维生素D3400 U。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时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分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骨密度变化。分析随访期末时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年龄(63.18±6.97)岁。术前ODI评分平均为(38.36±5.95)分,术后3个月为(14.36±5.22)分,术后6个月为(9.00±6.07)分,术后12个月为(9.18±6.65)分。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ODI评分持续下降,6个月达平台期,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6、12个月时缓慢升高,但均保持在绝经后正常范围内。术前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为(0.721±0.16)和(0.687±0.19) g/cm2,术后12个月提高至(0.746±0.16)和(0.714±0.17) g/cm2(P<0.05)。34例患者获得坚实融合,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4.4%(34/36)。结论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作用显著,骨质疏松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膦酸对腰椎融合无不利影响。

  • 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

    作者:谷文莎;游利;陈琳;潘凌;陈瑾瑜;彭永德

    目的 研究高龄(≥80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膦酸盐药物治疗≥12个月,用药前后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等,≥80岁的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32例(高龄老年组)和47 ~ 65岁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454例(对照组).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时间,治疗前后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 type collagen pyridine cross-linked final peptide,β-CTx)等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治疗前BMI、血钙、血磷和L1-4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转换水平、股骨颈BMD、全髋BMD和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BMD和25OHD水平均增加,骨转换指标均下降.高龄老年组L1-4BMD升高3.29%,股骨颈BMD升高1.24%,全髋关节BMD升高1.00%;对照组L1-4BMD升高3.51%,股骨颈BMD升高1.18%,全髋关节BMD升高1.58%.两组BMD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BGP下降23.63%,β-CTx下降40.62%,对照组BGP下降36.65%,β-CTx下降60.26%,两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25OHD升高17.85%,对照组升高8.97%;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钙和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水平处于低骨转换状态,对于不同骨转换水平的骨质疏松患者,双膦酸盐增加BMD的作用相似,双膦酸盐可以应用于80岁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 双膦酸盐治疗成骨不全症达药物假期时患者临床特点

    作者:宋玉文;吕芳;李路娇;徐晓杰;王鸥;姜艳;夏维波;邢小平;李梅

    目的 研究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治疗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达正常而进入药物假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OI患者,纳入BPs治疗后BMD达正常而停药的35例OI儿童为停药组,以年龄、性别、疗程匹配且因BMD仍低而继续治疗的35例OI儿童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量BMD,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的浓度,对比分析两组基线、治疗期间及停药时BMD、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停药组平均治疗4年BMD达正常而停药,该组基线腰椎、股骨颈、全髋BMD明显高于对照组[(543±229) mg/cm2 vs.(419±182) mg/cm2、(513±241) mg/cm2 vs.(300±231) mg/cm2、(573±216) mg/cm2 vs.(328±226) mg/cm2],停药组治疗前年骨折次数低于对照组[(1.3±2.6)次 vs.(2.1±3.5)次,P<0.05];治疗4年时,两组各部位BMD均较基线增加,但BMD变化率无明显差异,新发年骨折次数及血ALP、β-CTX降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停药时,停药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1 065±129) mg/cm2vs.(803±170) mg/cm2、(944±92) mg/cm2 vs.(674±140) mg/cm2、(941±92) mg/cm2vs.(687±140) mg/cm2,均P<0.01].结论 BPs能够增加不同病情OI患者的BMD,降低骨折率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病情较轻的OI患者接受平均4年BPs治疗后有望BMD达正常而停药,而病情较重的OI患者则需BPs治疗更长时间.

  • 老年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安全性

    作者:纪立伟;邢丽秋;王明飞;姜微哲;任晓蕾;刘琛;裴彤;温灵犀

    目的 评价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0岁)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方法 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报告表设计唑来膦酸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5家医院.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685例老年患者使用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其中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579例.入选患者年龄60~ 99岁,平均年龄为(73.82±8.50)岁.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当日静脉输液量>500 mL 598例.与用药前数据相比,患者用药后的尿素氮、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显著.可疑与不良反应相关临床表现共281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02%.该药不良反应有全身性损害(46.13%)、胃肠系统损害(17.96%)、泌尿系统损害(17.65%)等.使用该药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中使用较安全.临床上应警惕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评估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并对其采用防护措施.

  • 双膦酸盐可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贾觉睿智;夏维波

    自1969年首次全面报道双膦酸盐的生理作用至今已逾40余年。作为有效的抗骨吸收药物之一,双膦酸盐在防治骨质疏松以及肿瘤相关骨骼并发症方面的作用广为人知。近年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能具有直接降低人群死亡率的作用。除与双膦酸盐降低骨折发生率的作用相关外,可能还与双膦酸盐具有促进机体生理功能恢复、延缓机体衰老、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程度和抗肿瘤的作用有关。另外,对肿瘤人群的研究提示双膦酸盐具有提高生存率、延长肿瘤人群生存期限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拓展了双膦酸盐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并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可能是未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 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剑;戴芳;刘东刚

    伊班膦酸钠系含氮的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能强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甚至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有效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本文就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 表明,伊班膦酸钠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其依从性和安全性良好.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作者:王文博;王鸥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FD)是由G蛋白ɑ亚基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骨病。成骨细胞分化异常及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的双重因素参与FD发病机制,少数患者伴低磷性骨软化症,加重FD骨骼病变。近年基于发病机制的药物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其中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和抗 RANKL单克隆抗体已在部分临床研究中取得良好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另外,钙剂、维生素D可作为FD患者的补充治疗,合并低磷血症患者可酌情补充磷制剂。

  • 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沛然;李梅

    双膦酸盐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线骨质疏松防治药物,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增高骨密度来降低骨折风险.由于此类药物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也会抑制骨形成,因此其是否对骨折愈合过程存在不利影响值得思考.本文就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骨吸收抑制剂对老年短尾猴椎体松质骨微损伤和骨重建的影响

    作者:王瑞;曹永平;刘恒;杨昕;孟志超;吴浩;王京;Mashiba T;Morri J

    目的 评估骨吸收抑制剂对骨微损伤和骨重建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短尾猴(18~22岁)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NT,n=4),低剂量依降钙素组[0.5 U/(kg·d),ELL,n=4],高剂量依降钙素组[5 U/(kg·d),ELH,n=4],低剂量阿仑膦酸盐组[10 μg/(kg·d),ALL,n=4]和高剂量阿仑膦酸盐组[100 μg(kg·d),ALH,n=4].所有动物均皮下注射给药,每周2次,持续给药29周.处死前给予钙黄绿素双标,处死后取胸椎第2椎体进行松质骨微损伤测量及骨重建指标检测.结果 微损伤测量结果表明2个阿仑膦酸盐组椎体的微损伤总裂缝长度(crack length)、裂缝总数量(crack number)、骨表面密度(surface density)及裂缝密度(crack density)均较对照组和依降钙素组明显增加(P<0.01),但微损伤平均长度(mean crack length)较对照组和依降钙素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降钙素组骨表面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重建检测结果表明阿仑膦酸盐组椎骨单标表面(sLS)、类骨质表面/骨表面(OS/BS)、类骨质厚度(O.Th)及单标表面/骨表面(sLS/B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阿仑膦酸盐组矿化表面/类骨质表面(MS/OS)和标记表面/类骨质表面(LS/O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高剂量依降钙素组矿化表面/类骨质表面(OS/BS)和类骨质厚度(O.T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依降钙素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降钙素可轻微抑制老年短尾猴椎体松质骨的骨重建,但未引起骨微损伤的聚积;阿仑膦酸盐可显著抑制该猴椎体松质骨的骨重建,以及引起微损伤的聚积,但微损伤的平均长度明显降低.

  • 雷尼酸锶对OVX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作者:高建军;金慰芳;徐小雅;周轶;王洪复

    目的 研究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对卵巢摘除模型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6月龄SD雌性大鼠经双侧卵巢摘除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灌胃给药雷尼酸锶(180mg·kg-1·d-1)和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14mg·kg-1·w-1)13周,观察骨质疏松大鼠骨量、骨微结构、骨体积和骨强度等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药物治疗13周,雷尼酸锶和阿仑膦酸钠可有效提高股骨和腰椎骨量,增加骨小梁面积、缩小小梁间距.同时股骨和腰椎体积增加,股骨抗弯大载荷恢复至Sham组水平,腰椎抗压大载荷较OVX组分别增加21.7%(雷尼酸锶)和23.3%(阿仑膦酸钠).雷尼酸锶组矿化沉积率增加,阿仑膦酸钠组TRAP5b下降.结论 雷尼酸锶治疗有效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强度,该作用与其增加骨体积、修复微结构和提高骨有关.

  • 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回眸中国20年

    作者:夏维波

    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之一,能特异地与骨质中的羟磷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双膦酸盐能有效降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椎体、 非椎体和髋部骨折风险.本文复习双膦酸盐在中国人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特殊性,包括疗效评估与骨折风险预测、 骨折期间用药时机、 长程治疗对策、 联合治疗与序贯治疗的探索以及提高依从性的认识,旨在为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规范使用提供参照.

307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