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作者:王文博;王鸥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FD)是由G蛋白ɑ亚基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骨病。成骨细胞分化异常及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的双重因素参与FD发病机制,少数患者伴低磷性骨软化症,加重FD骨骼病变。近年基于发病机制的药物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其中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和抗 RANKL单克隆抗体已在部分临床研究中取得良好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另外,钙剂、维生素D可作为FD患者的补充治疗,合并低磷血症患者可酌情补充磷制剂。

  • 狄诺塞麦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九生;荔婷婷;刘辉

    目的 研究狄诺塞麦(DMAb)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5)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25)手术,术后12 w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来确定骨质疏松的建立情况,随后各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3 mm圆形缺损,术后随机分成3组:Sham、OVX组及DMAb组.术后第一天DMAb组给予DMAb皮下注射一次,剂量为60 mg,正常饲养12w后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骨生物力学、组织切片检测.结果 和OVX组、Sham组股骨干骺端缺损愈合相比,DMAb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区域有较高的大载荷、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粱数量(Tb.N)、连接密度(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骨小粱分离度(Tb.Sp),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Ab通过增加骨量,促进骨组织矿化及提高骨骼强度来加速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

  • 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治疗PMOP的“药物假期”EMAS立场声明要点解读

    作者:孔西建

    目的 为了使骨质疏松领域相关医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的药物假期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就欧洲女性与男性更年期协会(EMAS)对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药物假期”的立场声明进行要点解读,供同仁参考.方法 EMAS系统性回顾分析了双膦酸盐和狄诺塞麦中止使用后在骨折风险方面的影响,同时,评估降低不良事件风险的可能性,形成立场声明.结果 ①考虑双膦酸盐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骨折风险,建议采取个性化的药物假期方案;②药物假期时机:阿仑膦酸钠治疗超过5年,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治疗超过3年的患者,应该考虑药物假期;③鉴于伊班膦酸钠证据有限,狄诺塞麦停药后可能引起骨折的“反弹效应”,所以,不强烈推荐伊班膦酸钠和狄诺塞麦进行药物假期;④药物假期时长:一般情况下,双膦酸盐药物假期为1~3年;⑤重启治疗评估内容:双膦酸盐药物假期中,每年应评估病人的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跌倒史、是否有新的骨折、可能危险因素、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⑥重启治疗药物:双膦酸盐、狄诺塞麦,特立帕肽,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性激素补充(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MHT)和雷奈酸锶等,是药物假期后重启治疗的选择药物.结论 双磷酸盐药物假期遵循个体化原则,不推荐狄诺塞麦药物假期.

  • 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进展

    作者:姜涛;邵敏;黄永青;徐绍俊;陈庆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遭到破坏、骨折风险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其并发症骨折导致疼痛、残疾,且增加患者死亡率、医院住院率、总医疗费用,是医疗系统的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目前首选骨密度检查,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双膦酸盐、RANKL抑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和降钙素等,新兴药物包括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等.疗法众多,但治疗方式的金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治疗方式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学、病因学、筛查和诊断、相关指南和建议、药物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做详细的综述.

  • 狄诺塞麦治疗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晶;王鸥;邢小平

    狄诺塞麦(Denosumab)是人抗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IgG2型单克隆抗体.它是治疗骨质疏松的第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多个临床试验已证实,其可以抑制骨转换、提高骨密度以及降低骨折风险.目前也有少量研究发现,其对畸形性骨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成骨不全等其他代谢性骨病有较良好的疗效.

  • 狄诺塞麦:治疗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新希望

    作者:郑振峰;林珊

    狄诺塞麦是目前用于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的第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它能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结合,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产生、功能和存活,减少骨吸收达到治疗作用.临床试验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狄诺塞麦增加骨密度(BMD)和降低骨折风险的作用优于安慰剂和阿仑膦酸,不良反应与安慰剂和阿仑膦酸相当.药效经济学研究也显示出狄诺塞麦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可替代现有治疗骨质疏松的口服药物.狄诺塞麦有希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选择.

  • 骨巨细胞瘤多学科联合的诊治进展

    作者:赵立明;苗军(综述);胡永成(审校)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骨肿瘤,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过度表达是其特征性发病机制。尽管该肿瘤被广泛研究,但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和高局部复发率的特点,使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病灶刮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刮除困难或术后复发风险高的病灶可行瘤体边缘切除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二磷酸盐抑制骨破坏的作用已达成广泛共识,作为RANKL的靶向药,狄诺塞麦未来前景值得期待。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挑战是控制局部复发率和减少手术切除的范围,达到理想的功能恢复和无瘤生存。因此,包括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涵盖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多学科系统评估是获得理想治疗计划的基础。

  • 靶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曼;郭保凤;吴金娜;孙小慧;刘胜

    本文对双磷酸盐、狄诺塞麦、Sagopilone等特异性靶向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双磷酸盐在抑制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中发挥作用,狄诺塞麦可能成为双磷酸盐的合理替代物,尤其在双磷酸盐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中,而新型抗癌药物Sagopilone、骨唾液酸蛋白抑制剂亦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乳腺癌转移过程,具有抑制骨转移的巨大潜力.

  • 狄诺塞麦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实体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骨相关事件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一项Meta分析

    作者:乔光磊;郑水儿;祁伟祥;闵大六;沈赞;姚阳

    目的:评价狄诺塞麦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实体瘤骨转移及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按照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3项RCT,共包括57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狄诺塞麦组与唑来膦酸组相比,明显延迟至首次发生SREs的时间,风险比(hazard ratio,HR)降低17%(HR=0.83,95% CI:0.76~0.90,P<0.0001),平均延迟时间为4.3个月;明显延迟随后发生SREs的时间,比率比(rate ratio,RR)降低17%(RR=0.83,95% CI:0.76~0.90,P<0.00001).两组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 (HR=0.98,95% CI:0.91~1.06,P=0.64)、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HR=1.01,95% CI:0.95~1.08,P=0.72)、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发生率[比值比(odds ratio,OR)=0.86,95% CI:0.65~1.15,P=0.31]、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Es,SAEs)发生率(OR=0.96,95% CI:0.87~1.07,P=0.49)、恶心发生率(OR=0.97,95% CI:0.86~1.08,P=0.55)、疲劳发生率(OR=1.01,95% CI:0.83~1.22,P=0.94)、背痛发生率(OR=0.95,95% CI:0.84~~ 1.07,P=0.36)和颌骨坏死发生率(osteonecrosis of the jaw,ONJ) (OR=1.42,95% CI:0.95~2.13,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狄诺塞麦组的贫血(OR=0.86,95% CI:0.76~0.96,P=0.009)、肾毒性相关AEs(OR=0.73,95% CI:0.55~0.96,P=0.02)和急性期反应(OR=0.37,95% CI:0.32~0.43,P<0.000 01)发生率均较唑来膦酸组低,而低钙血症发生率(OR=2.05,95% CI:1.66~2.53,P<0.00001)较高.结论:狄诺塞麦在延迟恶性实体瘤骨转移及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SREs方面优于唑来膦酸.在安全性方面,狄诺塞麦的贫血、肾毒性相关AEs和急性期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唑来膦酸,但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较高.

  • 狄诺塞麦(Denosumab)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金堂;魏见伟;隋光善;关振鹏

    (osteopomsis,OP)是一种多病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它是指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在大大增加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同时,明显加重了社会公共卫生的经济负担,成为更加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狄诺塞麦(Denosumab)是目前用于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的第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它能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结合,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产生、功能和存活,减少骨吸收达到治疗作用.狄诺塞麦有希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选择.本文就狄诺塞麦的药理学特性、生物学作用机制及临床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 狄诺塞麦和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杨洋;张福华;魏新建;高捷

    目的 系统评价狄诺塞麦与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在以下几个数据库进行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NKI、维普数据库以及Cochrane临床对照实验中心数据库,获得狄诺塞麦与双膦酸盐对妇女绝经后OP治疗的临床研究,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评价标准”评估纳入文献质量.获得所需数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9篇,结果显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治疗1年后,狄诺塞麦组腰椎、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升高幅度比双膦酸盐组分别高1.42% (95% C1:0.93%~1.90%,P<0.00001)、1.11%(95% CI:0.97%~1.25%,P<0.00001)及1.01%(95% CI:0.81%~1.22%,P<0.00001).狄诺塞麦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骨折及死亡的发生率和双膦酸盐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狄诺塞麦组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患者退出率低于双膦酸盐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双膦酸盐,狄诺塞麦可明显提升绝经后OP妇女的髋部、腰椎、股骨颈等处的骨密度,而安全性,两者相似.

  • 西班牙医学肿瘤学会(SEOM)实体肿瘤骨转移临床指南(2016)

    作者: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见于许多进展性实体肿瘤,尤其以乳腺、前列腺、甲状腺、肺、肾等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为多见.骨转移将导致骨相关事件(SREs),即发生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需行骨放疗或骨科手术、伴发高钙血症等情况,患者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负面影响.临床上需要通过几种影像学技术来明确骨转移诊断.骨靶向治疗包括强效双磷酸盐制剂——唑来膦酸和抗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RANKL)单克隆抗体药物——狄诺塞麦(denosumab),二者均可降低多种类型肿瘤发生SREs的风险或延迟其进展;镭223是一种α粒子发射源,能够提高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总存活率;必要时需采取包括骨科手术及放射治疗在内的多科协同疗法.西班牙医学肿瘤学会(Sociedad Espa?ola de Oncología Médica,SEOM)发表的这一指南对骨转移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与疗效评估、骨靶向制剂以及放疗、手术等局部治疗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为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推荐性意见.

  • 狄诺塞麦对低骨量妇女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朱晓文;陈建庭

    目的 系统评价狄诺塞麦对低骨量妇女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临床对照实验中心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狄诺塞麦治疗低骨量妇女的临床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量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双盲、随机对照试验5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狄诺塞麦治疗12月后,腰椎骨密度升高幅度比安慰剂对照试验高5.45% (95% CI,5.05%~5.84%),P<0.00001.对随访期间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严重感染事件及腰背痛事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狄诺塞麦组相对安慰剂对照组可显著提高腰椎骨密度,两者的安全性近似.

  • 狄诺塞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研究进展

    作者:赵蔚;彭亚琪(综述);任庆兰(审校)

    骨是大部分实体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其中以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尤为常见[1‐2]。恶性肿瘤骨转移可导致严重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发生,SRE在病变局部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缩性骨折,膀胱、直肠及生殖系统的功能障碍等,全身性改变包括高钙血症及肾衰竭等[2‐3]。

  • 药物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杞章;刘济远;潘剑

    药物性颌骨坏死(MRONJ)是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BPs)或其他生物靶向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以颌骨骨面裸露、流脓、面部肿胀等为特征,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除了已经普遍使用的BPs外,国内外报道了许多可以导致颌骨坏死的新型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狄诺塞麦,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以及其他生物靶向药物舒尼替尼、西罗莫司等.本文就这些导致颌骨坏死的新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狄诺塞麦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罗静;何宇;周蕾蕾;叶一峰;张晓;庹有林

    狄诺塞麦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批的特异性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抑制剂类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无论是对于癌症治疗相关性的骨质疏松或者骨转移,狄诺塞麦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狄诺塞麦的药理特性、治疗机制、临床试验及效果作一阐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