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塞膦酸钠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杜正福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塞膦酸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性指标和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质量,提高骨密度,并对类风湿病情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众志;李裕明;陈璐璐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4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式进行12个月的药物研究,以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比较治疗前后0月,6个月,12个月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改变,检测骨代谢标志物血Ca、ALP、BGP及尿NTX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等药物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腰椎(L2-4)BMD增加6个月时增加3.29±1.18%,12个月时为4.51±1.64%而对照组分别为-0.62±0.24%和0.48±0.18%,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骨密度改变药物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反映骨形成标记物ALP和BGP6个月和12个月时药物组显著降低,骨吸收标记物NTx在6月和12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2例(7.1%) 、皮肤搔痒、皮疹2例(7.1%)和血尿1例(3.6%),均能缓解.结论: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疗效,骨转换显著抑制,并显示该药物良好的安全性.

  • 心理干预联合降钙素、利塞膦酸钠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IPKP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何争珍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降钙素、利塞膦酸钠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IPKP)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行IPKP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联合降钙素、利塞膦酸钠,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情况、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长.结果:干预前,两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受限度、焦虑、抑郁、躯体化、情感功能、休闲社交等分值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受限度、躯体化、情感功能、休闲社交等分值均较对照组高(t =2.271,2.313,3.297,5.268,7.287,7.547;P<0.05);焦虑、抑郁分值低于对照组(t=-9.410,-9.221;P<0.05);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t=-2.189,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降钙素、利塞膦酸钠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IPKP术后康复治疗具重要应用价值.

  • 注射用骨肽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后骨组织修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璐;刘同生;吴大斌

    目的 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后骨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6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塞膦酸钠片,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利塞膦酸钠片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骨肽.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术前和术后3个月测量腰椎手术部位骨密度.评定两组患者骨愈合的疗效.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BALP,BGP和PIC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otal-PINP和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BALP、BGP和PIC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otal-PINP和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注射用骨肽联合利塞膦酸钠能显著促进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后骨组织修复,调节骨性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 利塞膦酸钠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军胜;周晓清;陈兴礼

    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利塞磷酸钠与单纯行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采用PFNA治疗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利塞膦酸钠组(PFNA治疗联合应用利塞膦酸钠)和对照组(单纯PFNA治疗)。利塞膦酸钠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70~85岁,平均78岁;按AO分型,A1型10例,A2型18例;A3型4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68~84岁,平均77.5岁;按AO分型,A1型9例,A2型16例;A3型5例。两组患者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值。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部位骨折等情况。结果6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完整随访,利塞膦酸钠组30例,对照组30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前利塞膦酸钠组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为-2.58±0.41,对照组为-2.56±0.36;术后1年利塞膦酸钠组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分别为-0.66±0.37,对照组为-1.13±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利塞膦酸钠组随访期间无再发骨折,对照组1例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发生桡骨远端骨折,2例发生健侧髋部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服用利塞膦酸钠不影响骨折愈合,并可提高健髋骨密度。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王军胜;周晓清;陈兴礼

    目的 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利塞磷酸钠与单纯行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采用PFNA治疗的62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PFNA治疗联合应用利塞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组)和单纯PFNA治疗(对照组).利塞膦酸钠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70~85岁,平均78岁;按AO分型,A1型10例,A2型18例;A3型4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68~84岁,平均77.5岁;按AO分型,A1型9例,A2型16例;A3型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与其他部位骨折等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完整随访,利塞膦酸钠组30例,对照组30例.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前利塞膦酸钠组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值为(-2.58±0.41)kg/m2,对照组为(-2.56±0.36)kg/m2;术后1年利塞膦酸钠组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值分别为(-0.66±0.37)kg/m2,对照组为(-1.13±0.28)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利塞膦酸钠组随访期间无再发骨折,对照组1例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发生桡骨远端骨折,2例发生健侧髋部骨折. 结论 PFNA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降低再骨折风险,疗效满意.

  • 利塞膦酸钠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周日;袁志;刘建;施宇翔;王养维;王长江;王国新;蔡辉;郭郡浩;黄立新;沈忆新

    目的 评价利塞膦酸钠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0名受试者随机等分入利塞膦酸钠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A组给予利塞膦酸钠胶囊+碳酸钙D3咀嚼片,B组给予安慰剂+碳酸钙D3咀嚼片,整个试验疗程为12个月.在治疗前、用药后6月末及12月末随访,通过对腰椎2~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髋部BMD的测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骨钙素(osteocalcin, OCN)和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肌酐(urine cross-linked N-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Ⅰ/creatine, NTX/Cr)的检测,对有效性进行评估;在治疗前、3月末、6月末和12月末随访,通过对一般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观察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结束后,腰椎2~4BMD变化率A组增高8.28%±13.79%,B组增高4.09%±14.6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髋部BMD变化率A组增高8.49%±15.58%,B组增高6.84%±18.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OCN A组下降2.94±4.73 ng/ml,B组下降0.53±3.90 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尿NTX/Cr A组下降9.38±65.93 nMBCE/mMCR,B组升高3.59±59.86nMBCE/mMC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发生新骨折8例,发生率7.84%;B组6例,发生率5.76%,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利塞膦酸钠胶囊能够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不良反应少,用于防治PMOP安全有效.

  •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姚斌;许雯;胡国亮;翁建平;梁奕铨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8例,对照组24例,服安慰剂,实验组24例,服利塞膦酸钠5 mg/d,两组每日均服凯思立D 1片,2组共观察6月.结果利塞膦酸钠组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P<0.01).结论利塞膦酸钠能明显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副作用轻.

  • 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治疗PMOP的“药物假期”EMAS立场声明要点解读

    作者:孔西建

    目的 为了使骨质疏松领域相关医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的药物假期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就欧洲女性与男性更年期协会(EMAS)对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药物假期”的立场声明进行要点解读,供同仁参考.方法 EMAS系统性回顾分析了双膦酸盐和狄诺塞麦中止使用后在骨折风险方面的影响,同时,评估降低不良事件风险的可能性,形成立场声明.结果 ①考虑双膦酸盐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骨折风险,建议采取个性化的药物假期方案;②药物假期时机:阿仑膦酸钠治疗超过5年,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治疗超过3年的患者,应该考虑药物假期;③鉴于伊班膦酸钠证据有限,狄诺塞麦停药后可能引起骨折的“反弹效应”,所以,不强烈推荐伊班膦酸钠和狄诺塞麦进行药物假期;④药物假期时长:一般情况下,双膦酸盐药物假期为1~3年;⑤重启治疗评估内容:双膦酸盐药物假期中,每年应评估病人的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跌倒史、是否有新的骨折、可能危险因素、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⑥重启治疗药物:双膦酸盐、狄诺塞麦,特立帕肽,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性激素补充(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MHT)和雷奈酸锶等,是药物假期后重启治疗的选择药物.结论 双磷酸盐药物假期遵循个体化原则,不推荐狄诺塞麦药物假期.

  • 利塞膦酸钠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印平;姚勇;崔丽华;张娜;高博

    目的 探讨利塞膦酸钠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及治疗作用,以其为临床提供防止假体周围骨丢失和松动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5月于本院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6例随机分成利塞膦酸钠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每日口服利塞膦酸钠5 mg+钙剂600 mg,而对照组仅服用钙剂600 mg;分别于术后1周、3、6个月测定股骨近端各感兴趣区(ROI)的骨密度.结果 获得完整病例24例,术后3、6个月各区骨密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和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利塞膦酸钠组股骨假体(ROI1、ROI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利塞膦酸钠组股骨假体(ROI1、ROI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塞膦酸钠能够有效的减少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骨丢失,从而减缓假体松动,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 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彦;孔晓丹;袁亮;王红江;刘海燕;隋晓燕

    目的 观察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9例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600mg/d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加利塞膦酸钠每日10mg口服,疗程6个月.各组用药前后分别检测骨密度、血钙磷、同时比较2组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骨密度、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二组治疗前后血钙、磷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二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塞膦酸钠是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安全有效的药物.

  •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与血脂利塞膦酸钠干预的研究

    作者:林华;陈新;张咏梅;朱秀芬

    目的 研究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与血脂在利塞膦酸钠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 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利塞膦酸钠治疗组(利塞膦酸钠,5 mg/天,口服)和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每天1片),服用时间为早餐前30分钟与150 ml水同时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不能卧床;所有患者每天补充钙剂500 mg和维生素D200IU.腰椎和髋部骨量双能X骨密度测量和血脂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进行.结果 两组腰椎骨密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塞膦酸钠治疗组腰椎骨密度上升值、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值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股骨近端总骨密度、Ward三角骨密度及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经利塞膦酸钠干预1年,腰椎骨密度显著上升,血总胆固醇和血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性下降.

  • 利塞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华;吴家昌;韦葛堇;农小连;卢其腾;韦诚明;赵秋芬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250±20) g随机分成4组:正常生长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OVX)、利塞膦酸钠治疗组(RIS)和利塞膦酸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组(RIS+PEMFs),每组8只。后三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2 w RIS组给予0.1 mg· kg-1· d-1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RIS+PEMFs组给予0.1 mg· kg-1· d-1利塞膦酸钠灌胃和1h· d-1脉冲电磁场治疗,Sham、OVX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去势后12 w、灌胃治疗4 w、8 w、12 w后四组大鼠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全身骨密度(BMD),治疗12 w后进行血生化检测、骨CT值测量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去势后12w后三组BMD与Sham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确立;灌胃治疗12 w后,RIS、RIS+PEMFs两组较OVX组BMD( P<0.01)、骨CT值( P<0.01)均较高,且RIS+PEMFs组BMD、骨CT值均比RIS组高(P<0.01);RIS组血清Ca、ALP浓度均较RIS+PEMFs、Sham组高(P<0.05),且RIS+PEMFs组血清ALP浓度较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股骨颈病理形态学观察中RIS+PEMFs组的骨小梁形态较完整,较接近Sham组水平。结论去势后12 w可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利塞膦酸钠对去势所致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与脉冲电磁场联合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裕明;张众志;王琳芳;陈璐璐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PBMC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54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月进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并以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IL-1、IL-6水平,计录PBMC细胞数目改变.结果利塞膦酸钠治疗组服药6月后,PBMC培养上清中TNF-α、IL-1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IL-6较前增加,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BMC细胞数目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作为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口服治疗对PBMC分泌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及细胞数目并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利塞膦酸钠并未通过影响PBMC参与骨代谢调节.

  • 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裕明;张众志;邓秀玲;王琳芳;陈璐璐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式进行12个月的药物研究,以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比较治疗前后0月、6月、12月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改变,同时检测骨代谢标志物血Ca、ALP、BGP及尿NTX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等药物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腰椎(L2-4)BDM用药6月时增加(3.29±1.18)%,12月时为(4.51±1.64)%,而对照组分别为(-0.62±0.24)%和(0.48±0.18)%,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BMD改变在药物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反映骨形成标记物ALP和BGP在6月和12月时,药物组显著降低,骨吸收标记物NTx在治疗6月和12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2例(7.1%)、皮肤搔痒、皮疹2例(7.1%)和血尿1例(3.6%).结论利塞膦酸钠能有效阻止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以腰椎骨量增加为显著,并且显示该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潘天荣;王长江;邵宜波;汪延华

    目的观察第三代二膦酸盐利塞膦酸钠片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方法选择年龄在41~75岁女性,自然停经1年以上,按人选时间顺序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服用利塞膦酸钠片5 mg/d和凯思立D1片/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加凯思立D1片/d,两组均观察1年.结果43例患者遵照方案完成12个月治疗与观察,治疗组腰椎骨密度提高20.06%,股骨颈骨密度提高24.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45.00%.髋部(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变化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代谢指标血ALP、尿NTX/Cr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利塞膦酸钠是一种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强骨胶囊与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对比研究

    作者:夏文芳;陈璐璐

    目的 评价中药强骨胶囊对比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A强骨胶囊组、B利塞膦酸钠组及C对照组,治疗12个月,比较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检测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PG)及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与肌酐比值(NTX/Cr),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86例患者完成研究,A、B两组临床疗效较C组有显著差异,且A组起效更快;腰椎(L2-4)BMD 12月时A、B两组分别增加(3.62±0.87)%,(4.45±1.53)%而C组为(-0.34±0.16)%(P<0.01),但A、B两组间差异不明显;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改变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P和BGP在12月时与治疗前比较A组升高,而B组降低,且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B两组NTX/Cr在12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利塞膦酸钠相比,强骨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亦疗效显著,改善肌无力、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 利塞膦酸钠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 OPG及TNFα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乃龙;张良岩;阎胜利

    目的 研究利塞膦酸钠对人成骨样细胞MG 63护骨素(OPG)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a)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利塞膦酸钠发挥骨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10-10 mol/L;10-9 mol/L;10-8 mol/L;10-7 mol/L)的利塞膦酸钠干预MG 63细胞72 h;EkLISA法测定细胞条件培养液中OPG及TNFa的含量.结果 利塞膦酸钠可下调MG 63细胞TNFa的表达;上调OPG的表达;并提高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论 利塞膦酸钠可通过调节成骨样细胞MG 63 OPG、TNFa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骨吸收的作用.

  • 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伴骨质疏松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刘锋;周广宇;王雪婷;郭莹;吴晨

    目的 评价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CKD)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老年CKD2期或3期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应用利塞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的治疗组32例及单独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的对照组33例,疗程均为6个月.通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如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C)、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等,对利塞膦酸钠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值及腰2~4、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和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腰2~4、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骨密度改善的总有效率(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60.61%)(P<0.05).治疗组治疗后t-P1NP、N-MID OC、β-CTx水平显著下降,25-OH-VD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利塞膦酸钠对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m2)的老年CKD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效,优于单用钙剂,且安全性较好.

  • 利塞膦酸钠干预绝经后妇女骨量的研究(附223例报告)

    作者:林华;包丽华;李滨;刘树琴;于浩

    目的 评价口服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223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利塞膦酸钠,5 mg/d,口服)和B组(安慰剂,每天1片),所有患者每天补充钙剂500 mg和维生素D 200 IU,治疗1年.腰椎和髋部(包括股骨颈、转子间和Ward三角)骨量双能X骨密度测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结果 所有患者为骨量减少,治疗前患者的一般情况和骨量两组间无差异.治疗结束后,利塞膦酸钠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的骨量较安慰剂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口服利塞膦酸钠可显著提高腰椎和髋部骨量,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