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AKT、FASN蛋白与骨肉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仇海军;王军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AKT及FAS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FASN在50例骨巨细胞瘤组织及50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别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AKT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00%,显著低于其在骨肉瘤中的表达80%.FASN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显著低于其在骨肉瘤中的表达62%(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AKT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FASN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相关;直线相关显示,P-AKT及FAS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AKT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FASN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相关,且均在骨肉瘤中表达上调,提示两种基因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大剂量甲氨蝶呤应用亚叶酸钙解救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夏优

    临床上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与亚叶酸钙(CF)解救仍是目前新辅助化疗的关键组成部分,明显改善肿瘤的预后,广泛用于治疗骨肉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淋巴肿瘤.大剂量MTX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也增加.为了使MTX大限度地发挥疗效且又降低不良反应,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适当剂量的CF解救.现将30例报告如下.

  • 骨肉瘤患者截肢手术的临床护理

    作者:崔丽虹;秦瑜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死亡率高,危害性极大.手术是治疗骨肉瘤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EnnekingⅡB期以上肿瘤手术方式主要采用截肢离断术.本文对61例骨肉瘤截肢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肉瘤 截肢术 护理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变与骨肉瘤发生的可能性研究

    作者:张洪飞;闫加鹏;韩桂全

    目的:探索VEGF-2578C/A,936C/T和-460T/C基因多态性在骨肉瘤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从而研究二者可能存在的先关性.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01月的90例骨肉瘤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组成员纳入本研究进行基因多态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VEGF-2578C/A和-460T/C基因型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参数,但936C/T基因型频率并不在此范围内.骨肉瘤患者-2578C/A的AA基因型(OR=1.90;95% 可信区间=1.00-3.78)和CA+AA基因型(OR=1.53;95% 可信区间=1.00-2.25)相对于CC基因型而言是显著增加的.结论:-2578C/A的AA基因型与CA+AA基因型提高了骨肉瘤的患病率.

  • 儿童骨肉瘤患者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作者:张秀卿;曹芳丽;宋滨东;王丽君

    目的 探讨儿童骨肉瘤患者有效的预后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骨肉瘤患者46例,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46例骨肉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经多因素分析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是影响儿童骨肉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 不同治疗方法对青少年骨肉瘤患者预后影响

    作者:梁衍涛

    目的:评价青少年和儿童骨肉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在我科治疗的98例骨肉瘤青少年和儿童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62),治疗组进行保肢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截肢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生存率和肿瘤转移 、 复发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组患者肿瘤转移或复发率及死亡率.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组患者肿瘤转移或复发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9).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Enneking分期.结论:保肢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青少年骨肉瘤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转移复发率,Enneking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 颌骨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附35例报告)

    作者:王恒琨;巩艳玲;董鹏飞;王仁欣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颌骨骨肉瘤35例。方法选取颌骨骨肉瘤患者35例的性别、年龄、病程、部位、临床表现、病理分型、X线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颌骨肉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9:1,好发年龄30~39岁,病程3周~2.5年,平均病程3.2个月,下颌骨较上颌骨多见;临床症状多有肿块形成(82.86%),可伴有疼痛、麻木及牙齿松动移位等;病理类型以成骨细胞型多(57.14%);在影像学上,34.29%表现为骨质破坏,25.71%表现为骨质硬化,40%表现为骨质破坏伴有骨质硬化。结论颌骨骨肉瘤好发30~39岁男性,成骨细胞型骨肉瘤为常见,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 帕洛诺司琼预防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及PNET患者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惠元;权冬;苏志;张维;曾钦梅;樊笑;王佳友;吴智钢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患者中,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引起的急性期和迟发期恶心呕吐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2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41例骨肉瘤,11例PNET),均给予DA-I方案(顺铂120 mg/m2,多柔比星60 mg/m2,异环磷酰胺12 g/m2;全身静脉给药)交替行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盐酸帕洛诺司琼)和对照组(盐酸托烷司琼),各26例.比较两组预防控制化疗引起的急性期及迟发期恶心呕吐总有效率,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104个化疗周期,均可评价疗效.急性期预防呕吐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6.15%,对照组为92.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期预防呕吐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31%、对照组为65.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耐受良好,无便秘、腹泻、头痛、乏力、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及PNET急性期和延迟期恶心呕吐疗效更确切,安全性良好.

  • 浅谈Bolus两种设计方法及其优劣

    作者:张武哲;彭逊

    Bolus是用组织替代材料制成的组织补偿模体,直接放在射野入射侧的患者皮肤上,用于改变患者皮肤不规则轮廓对体内靶区或重要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提供附加的对线束散射、建成或衰减.1 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月份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1例大腿骨肉瘤患者进行研究.

  • 不同类型骨肉瘤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作者:秦晓飞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骨肉瘤病理特征与影像学对比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34例骨肉瘤患者,34例患者术后标本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石蜡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表现,并将不同病理类型的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与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例骨肉瘤患者中,18例患者为成骨细胞型骨肉瘤,10例患者为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4例患者为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2例患者为小细胞型骨肉瘤.成骨细胞型骨肉瘤病理表现特征为以肿瘤性骨样组织为主要基质成分,影像学表现呈现出密度较高的斑片、磨玻璃样、针状与壳样骨化;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病理及高级别索性恶性肿瘤细胞成分为主,拌少量骨样基质产生,影像学呈现出松质骨上斑片状骨质破坏;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以产生软骨基质为主,影像学表现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并且边界模糊不清;小细胞型骨肉瘤以圆形或短梭形恶性小细胞和肿瘤性骨样组织形成为主要特点,影像学多呈现上骨膜反应多发单层或多层样.结论:不同类型骨肉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与影像学特征,需要进行有效的鉴别.

  • 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昌全;许彪

    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种来自于骨间叶细胞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少年和儿童.本文广泛查阅近几年来OS治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全面了解目前OS治疗状况和其未来发展方向,为颌骨骨肉瘤(Jaw osteosacoma,JOS)在临床上能够更好地得到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线索.

    关键词: 骨肉瘤 治疗 进展
  • 晚期复发转移骨肉瘤的化疗效果

    作者:王云梅;张燕军;刘曙光;韩琴芳;郭利锋

    目的 根据目前现有资料,晚期复发转移的骨肉瘤患者二线应用较多的化疗方案有"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及"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现进行多项临床研究综合分析讨论两个化疗方案在疗效和毒性方面有无区别.方法 本次研究文献检索包含的试验为回顾性临床观察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进行统计,主要涉及的指标: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总生存期(mOS),疾病控制率(DCR).结果 通过总结计算所收集文献得所有病例的平均数值得到,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骨肉瘤的ORR为16.9%,DCR为41.4%,mOS为9.1个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ORR为5.6%,DCR为38.9%,mOS为9.5个月.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复发转移的骨肉瘤的效果略好,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耐受性较好,临床应进行个体化选择.

  • 紫杉醇联合卡铂术前治疗骨肉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张明华;郑联合;何立宏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对骨肉瘤患者术前化疗的临床结果及其副作用.方法:69例骨肉瘤患者术前每疗程给予紫杉醇180-210mg+卡铂200mg,共2-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的局部症状,碱性磷酸酶和x线检查的变化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后局部疼痛及夜间疼痛均消失,局部皮肤温度下降至正常,反应性肿胀消退,包块无增大,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x线光片示化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术中见肿瘤周围肌肉反应性水肿消失,主要副作用是全身关节疼痛、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对骨肉瘤术前化疗有明显的效果.

  • 活化B淋巴细胞与人骨肉瘤融合的制备及其对体外免疫原性的影响

    作者:王臻;吕昌伟;李立文;彭磊;郭刚;曹云新;李雪松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抗原进入提呈细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筛选制备人骨肉瘤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痛的方法,并研究其体外免疫原性和作为人骨肉瘤免疫疫苗的可能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做有意义的前期实验.方法:抗人Ig-M、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及少量IL-2和PMA活化的人脾脏来源B淋巴细胞,以500mg/ml聚乙二醇为融合剂,使骨肉瘤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进行化学融合,贴壁后去除未融合淋巴细胞,特异性抗B细胞抗体预包被平板捕捉与B细胞融合的骨肉瘤.条件培养基体外筛选扩增,检测融合效率.紫外线灭活,同时设单纯灭活的未融合骨肉瘤组作为对照,记数法测量各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培养所得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效靶比50:1),改良MTT法测量淋巴细胞对亲源之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指数.结果:人B淋巴细胞体外激活后可以与人骨肉瘤细胞化学融合,可利用贴壁性质和特异性B淋巴细胞抗体等方法部分纯化融合细胞并适当扩增浓集.融合细胞于3周和4周表达B淋巴细胞的标志性抗原效率分别为60.6%和45.4%.紫外线灭活融合瘤明显提高其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诱发淋巴细胞对亲源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11.60%且P<0.01).结论:利用人骨肉瘤细胞和活化B淋巴细胞可以制备融合瘤,融合瘤显著提高亲源骨肉瘤的体外免疫原性,引发体外抗瘤免疫.这提示利用细胞融合方法快速构建人骨肉瘤与B细胞融合瘤的瘤苗方案也是简便有效的,可能成为现实的个体化肿瘤疫苗新方案.

  • 骨肉瘤耐药表型与核DNA阿霉素结合能力

    作者:曾恒;陈安民;杨彩虹;范骥

    目的:骨肉瘤的MDR基因表达与否是影响骨肉瘤患者愈后的重要因素之.但是现行检测MDR表达的方法尚无种可以满意的应用于临床,本实验中主要研究核DNA同阿霉素结合能力评价(Adriamycin Bind Assay ABA)作为一种临床检测骨肉瘤MDR表型的方法可行性及可信性.方法:10例骨肉瘤患者术中切除的标本行ABA检测.核DNA同阿霉素结合的骨肉瘤细胞百分比(AB%)同标本切片后MDR探针原位杂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位患者中3位患者的AB%>80%(93.3±2.517%),而 6位患者的原位杂交结果MDR表达阳性.经等级相关分析示二者为负相关(rs=0.711,P<0.05),MDR阳性的患者的AB%平均为31%,而MDR阴性患者AB%为8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ABA法操作简单,检测所需周期短,结果高度可信,是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指导骨肉瘤的术后化疗的有效指标,并直接反应骨肉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方法.

  • 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彩虹;曾恒;陈安民;许小涛

    目的:建立人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亚系.方法:采用ADM间断冲击法,将MG-63暴露于ADM中,残留存活细胞克隆、扩增建系,并用FITC标记的P-gp抗体检测Mdrl表达情况,用MTT、AB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耐药特征.结果:本实验建立了六株P-gp表达阳性多药耐药细胞亚系:MG-63/R1、MG-63/R2、MG-63/R3、MG-63/R4、MG-63/R5、MG-63/R6.用免疫荧光术可以检测到P-gp的表达,用MTT可见各亚系细胞相对于亲本细胞对ADM耐药分别增至1.6、4.8、11.8、33、49.2、71.5倍.ABA法显示诱导产生的细胞亚系细胞内ADM累积能力明显下降,这说明Mdrl表达P-gp增加,并用维拉帕米拮抗P-gp的作用,可见细胞内ADM累积能力不同程度上升,柔红霉素荧光直方图可见肿瘤细胞的耐药程度越来越高.结论:MDR1/P170在骨肉瘤的多药耐药的特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亚系为进一步研究骨肉瘤多药耐药的生物学特征及发展新的逆转多药耐药的药物打下基础.

  • 骨肉瘤病人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群;李春梅;金文姬;舒真谛

    目的:探讨骨肉瘤病人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照顾者生存质量调查表对121例骨肉瘤患者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骨肉瘤患者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不高,其中社会功能评分低,其次是精力,而情感职能得分高.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总分与照顾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有无共同照顾者有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患者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高照顾者生存质量.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骨肉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林波;艾克拜尔·尤努斯;陈江涛;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姜大为;龙志成;宋兴华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预防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A组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B组使用PEG-rhG-CSF治疗,对比给药间期的差异.结果:B组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使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短.

  •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姚新宇

    目的:探讨分析43例骨肉瘤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为骨肉瘤患者的治疗和预防进行理论指导和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2周后再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据分析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彻底切除率为97.67%,对照组为72.09%,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34%,对照组为30.23%,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后的随访记录中,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是较对照组高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治疗骨肉瘤的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2周后再进行手术,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截肢术加化疗治疗骨肉瘤的护理探析

    作者:刘亮红

    目的:分析、研究截肢术加化疗治疗骨肉瘤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治骨肉瘤患者21例,对其采取截肢术联合化疗,同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跟踪随访6个月~3年,患者在手术以后第3年死亡11例,其余9例患者没有出现转移灶存活。结论:对骨肉瘤患者采取截肢术联合化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

3173 条记录 1/159 页 « 12345678...1581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