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及复发原因

    作者:司俊杰;盛佩佳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的有效疗效、安全性、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9例肺结核并发反复咯血和大咯血的患者,采用颗粒加弹簧圈双重栓塞术和单纯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术;结果:即刻止血率92.3%治愈率76.9%复发率23.1%.

  • 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先杰;邢志珩;孙昕;田静;李玉萍;于蕾;程湘;王恺

    目的 评估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大咯血并进行BAE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术前行支气管动脉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B组术前未行支气管动脉MSCTA检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结果 A组MSCTA与DSA共同检出支气管动脉95支,其中左右共干16支,迷走支气管动脉2支,MSCTA检出而DSA未检出支气管动脉1支,DSA检出而MSCTA未检出迷走支气管动脉1支.MSCTA与DSA血管检出符合率为98.95%.A组手术时间与造影剂用量均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MSCTA作为BAE的术前检查能够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球管曝光时间,减少患者及施术者的辐射剂量.

  • 支气管-肋间动脉联合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

    作者:王志峰;王立章;俞方荣;尤锦;蒋伟浩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肋间动脉联合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用2 mm手术丝线段进行栓塞.结果 19例咯血患者,共栓塞58支出血血管.其中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联合栓塞17例,单独栓塞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各1例.17例联合栓塞患者24 h内咯血停止16例,即刻止血率94.2%(16/17);1周内咯血停止1例;近期有效率100%(17/17).2例单独栓塞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者止血无效.3~6个月内复发2例.无严重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气管-肋间动脉联合栓塞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有效手段,具有止血迅速、复发率低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患者支气管动脉大咯血26例分析

    作者:冯经华;文星;尹凤鸣;欧仕洪;杨水清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危重病之一,引起大咯血的主要原发病因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炎症等.肺结核是临床大咯血的常见病因,一般病史较长,肺部病变广泛,常伴有肺外体循环血管参与供血,内科治疗效果不佳.1 974年Remy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经过30余年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临床控制大咯血有效的治疗方法[1].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BAE成功抢救经内科治疗未能止血的肺结核诱发支气管动脉大咯血患者26例,取得了较好的止血疗效,现介绍如下.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29例临床分析

    作者:鲁付荣;田芹

    大咯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长期反复的大咯血,又无手术治疗的指症,临床处理乏策,死亡率高,及时而有效地控制出血对挽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1974年Remg等[1]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获得成功.近年来,有不少报道认为它是有效控制大咯血的介入放射学治疗方法.现就我院用此法治疗的2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的治疗价值和影响因素.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小儿大咯血2例

    作者:潘雪葵;邱薇;胡庶明

    我院于2000-2001年共收治小儿大咯血2例,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疗效好,报告如下.例1:患儿,男,8岁,反复咯血1年半,血量增多17天.先后到三家医院诊治,因"左全肺不张,"纤支镜检查"左主支气管堵塞."治疗无效,以"支气管内膜结核"入院.入院查体:T 37℃,左肺肋间隙稍窄,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粗,心脏听诊未闻异常.PPD 5U 12 mm(未接种卡介苗).WBC 6.1×109/L,N0.54,L0.29,M0.17,RBC4.4×1012/L,Hb 129g/L,ESR 59mm/h,痰结核菌阴性.胸片示左肺不张.

  • 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护理研究

    作者:余凤琳;高云凡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份至2013年6月份的大咯血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对照组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90%<100%),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多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相对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满意率显著低于观察组(97%>83.3%),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大咯血采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且相对外科手术治疗更方便、更安全,患者的满意率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磊;赵旭;商利明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在临床确诊时的意义。方法:收治肺内肿块患者48例,平均分为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对所有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Ⅲ期增强。对供血动脉进行三维重建,了解支气管动脉与肿块的空间毗邻关系,评价肿瘤血管血供情况。结果:肺癌组主要供血来源于供血支气管动脉,部分来源于体动脉供血,且CT显示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组CT增强峰值显著大于结核球组、炎性假瘤组及错构瘤组(P<0.05)。肺癌组与良性病变各组间的增强动态曲线不同,各组达到峰值和回落的时间有特异性。结论:肺内肿块的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提供肺内肿块在各增强扫描时相中的特点,客观显示肿块中血管形态、数量及血供的改变情况。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20例效果观察

    作者:李国聚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大咯血病人用明胶海绵颗粒、弹簧钢圈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咯血完全控制15例,有少量咯血3例,无效死亡2例,有效率90%.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行之有效.

  • 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特征分析

    作者:李前进

    目的:探讨 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特征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行CT检查诊断的的88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与常规CT扫描.对其病理结构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常规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64排螺旋CT的检测特征体现在支气管动脉(BA)直径检查上,其检测优势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 T在支气管动脉成像质量中具有显著检查优势,是一种更为安全、病变诊断率较高的诊断方式.值得借鉴.

  • 咯血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韩琴丽

    目的:探讨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肺咯血的效果以及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出血病灶的供血动脉,并判断栓塞物不会反流至胸主动脉及不会误栓脊髓动脉等非靶血管后,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条栓塞.结果:42例咯血病人中,31例术后完全止血;10例咯血量明显减少,2~3天后停止;1例术后4天再次咯血,2个月后死于肺癌.余41例术后随访1年,39例无再咯;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再次咯血,均为痰中带血.结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咯血疗效好,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系统化整体护理尤为重要.

  • 肺癌组织血管X线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高从敬;张南征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二十年呈上升趋势,病情发展快,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绝大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在临床工作中肺肿瘤的介人治疗是其中发展快、活跃的分支学科.本课题通过肺癌组织血管X线解剖学系列基础研究,阐明了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介人治疗效果比原有的外周静脉化疗和单纯实施支气管动脉介人治疗疗效高.

  • 128层螺旋CT联合心电门控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陈亚明;丁克震;李猛;万巍;黄莉;牛梅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联合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次胸部CT血管成像(CTA)数据,其中72例次行常规胸部CTA扫描数据列入对照组,52例次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扫描数据列入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走行、与相邻组织之间的解剖关系以及支气管动脉显示的清晰度.结果:对照组中33.33% (24/72)支气管动脉显示较清晰,58.33% (42/72)支气管动脉显示模糊,8.33% (6/72)没有发现支气管动脉;观察组52例次支气管动脉全部显示,其中86.54%(45/52)支气管动脉显示清晰,13.46%(7/52)支气管动脉显示模糊.结论:128层螺旋CT联合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与常规胸部血管成像相比,能更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形态、走行及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对支气管动脉源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胜利;宾晓农;黄子诚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晚期肺癌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6年6月间胸部X线片复查资料相对完整的82例经BAI治疗的原发性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结果 完全有效(CR)10例(12.2%)、部分有效(PR)32例(39.0%)、轻微有效(MR)23例(28.0%)、稳定(SD)15例(18.3%)、进展(PD)2例(2.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半月时肿瘤缩小率(TDR1/2month)(χ2=25.92,P<0.01)、BAI次数(TBAI(χ2=17.70,P<0.01)、肿瘤大小(T size)(χ2=14.21,P<0.01)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χ2=6.59,P<0.01)对近期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年龄、病理类型等12项协变量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后删除法经10步二次迭代,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P(1)=1/[1+e-(-8.953+2.656TDR1/2month+1.382TBAI+1.230Tsize)]方程对BAI近期疗效有效与无效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5.7%和70.0%.结论 第1次BAI后半月时的肿瘤缩小率、BAI治疗次数和肿瘤的大小是影响BAI近期疗效的因素.

  • 支气管咯血行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

    作者:刘治兰;张秀芳;陈西茹

    肺动脉畸形可引起肺支气管动脉变粗、迂曲,终致反复咯血系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以往手术切除病灶为主要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兴起,血管内栓塞治疗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2例行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0岁、58岁.均患间断性咯血30余年,其中1例于1974年做过"左下肺叶切除术"后仍有间断性咯血.因常合并肺部感染,多次住院治疗,配合体位引流长达30余年.2例均属咯血加重来我科住院治疗,经抗感染止血后即联系行肺血管内栓塞治疗.2栓塞方法患者仰卧位于导管床,常规双侧腹股区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局麻穿刺点,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成功后,6FCOOK导管于主动脉仔细探触侧壁,分别发现有肺支气管动脉有变粗且扭曲.肺动脉显影后,向其内注入明胶海绵沫及明胶海绵条,栓塞该动脉后,透视见该动脉血流减慢,退出导管后加压止血15分钟.

  • 肺动脉瓣闭锁合并右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例的超声表现

    作者:谢静;邓爱云;杨晓娟;任小龙

    患者男,16岁.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口唇发绀,活动后气促且常蹲踞.一年来因症状加重,遂来院.查体:T 36.8 ℃,R 24次/分,BP 12/8 kPa,P 90次/分.心界向左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心脏彩超所见: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骑跨率为50%),右室前壁明显增厚,右室流出道未见明显狭窄,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存在但明显变细,肺动脉瓣无活动性(图1、2),右房、室内径增大;CDFI:室水平双向分流,收缩期可见左室及右室血流进入主动脉,肺动脉瓣上无血流信号,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亦未探及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肺动脉瓣闭锁,连接不良型室间隔缺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部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家仁;唐晓军;谭仲俊;蔡义兵;蒋菊花;刘佳鹏;唐智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32例肺部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行 MSCTA检查,并应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32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41次,共发现供血动脉形成57支.结论 在肺部疾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能直观、清晰地显示供血血管的数量和起源,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和曝光时间,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如何安全有效栓塞支气管动脉控制大咯血

    作者:王巧兮;吴向东;韩艺东;胡红耀;王劲琪

    目的探讨一次性安全有效地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控制大咯血.方法226例大咯血患者(男188例,女38例)中,肺结核69例,支扩147例,其他10例.经皮穿刺右股动脉插管将导管端置于出血动脉内,并经造影证实后,行出血动脉栓塞术.结果BAE术226例中单纯支气管动脉123例,1~2支以上肋间动脉13例,多支出血65例,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显示B-P分流6例,9例术中应用血管扩张剂(654-2),支气管动脉与纵隔动脉共干30例.无一例脊髓损伤及复发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本组226例BAE术经验表明,无论是多支出血、B-P分流,出血动脉与纵隔动脉共干等复杂情况,特别是在无DSA装置条件下行BAG及BAE术时先经导管注入适量不同粗细明胶海绵糊,观察血流动态,再注入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肺部体循环动脉CTA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鲁仁财;赵卫;姜永能;胡继红;易根发;张淮

    目的 探讨肺部体循环CTA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寻找靶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8例咯血患者根据介入栓塞术前是否行CTA检查分为CTA组(n-27)和DSA组(n=21).CTA纽术前行肺部体循环CTA检查,将重建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MPR、MIP和VR显示可能参与病灶区供血的动脉,根据CTA图像行DSA及介入栓塞治疗.DSA组直接行DSA及介入栓塞治疗.记录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时间、短期(1个月内)和长期(1个月~1年)复发率.结果 对48例咯血患者均成功栓塞.CTA组和DSA组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31.29±6.37)min、(36.61±7.4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CTA组和DSA组短期复发率分别3.70%(1/27)、28.57%(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4,P=0.022);长期复发率分别为7.41%(2/27)、14.29%(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9,P=0.37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截瘫、皮肤局部坏死、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肺部体循环CTA可准确定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出血动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短期复发率,为介入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 比较隐源性咯血和慢性肺结核咯血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效果

    作者:田锦林;郭跃辉;杜亚辉;王伟;李云松;李春雷;陈硕飞

    目的 比较顽固性隐源性咯血(CH)和慢性肺结核(CTB)咯血的动脉造影表现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顽固性CH患者(CH组)及20例CTB咯血患者(TB组)行责任血管栓塞,比较两组责任血管数目、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NBSA)参与供血血管数目、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后中远期效果.结果 TB组人均责任血管数目、NBSA参与供血血管数目多于CH组(t'=5.469,t=5.212,P<0.01);TB组血管增粗、纡曲、富血管化、BP分流及动静脉瘘的发生率均高于CH组(P均<0.05).TB组术后2年复发率高于CH组(P<0.01).CH组和T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71% (11/17)、95.00% (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是CH的主要责任血管.CTB咯血因存在大量NBSA供血,责任血管复杂.CTB咯血复发率高,与栓塞不彻底有关.根据造影特点选择栓塞剂及决定栓塞程度可预防严重并发症.

673 条记录 1/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