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肋间动脉联合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

    作者:王志峰;王立章;俞方荣;尤锦;蒋伟浩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肋间动脉联合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用2 mm手术丝线段进行栓塞.结果 19例咯血患者,共栓塞58支出血血管.其中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联合栓塞17例,单独栓塞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各1例.17例联合栓塞患者24 h内咯血停止16例,即刻止血率94.2%(16/17);1周内咯血停止1例;近期有效率100%(17/17).2例单独栓塞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者止血无效.3~6个月内复发2例.无严重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气管-肋间动脉联合栓塞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有效手段,具有止血迅速、复发率低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 肋间动脉皮穿支超薄皮瓣治疗手指脱套伤

    作者:刘华水;苏振荣;刘士懂;栾涛;李强;谢新敏

    我院自1994年4月-2003年4月对34例手指脱套伤患者应用肋间动脉皮穿支超薄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肺动静脉瘘伴咯血合并粟粒性肺结核1例

    作者:李大胜;张增禄

    患者,男,24岁,2天前出现发热症状,无咳嗽、咯痰及痰中带血;门诊治疗无好转,1天前突发咯血,色鲜红约150 mL左右,胸部X线片示双下肺多发小斑片状阴影,右下肺为著且边界欠清;胸部CT平扫显示双下肺见多发斑片状阴影、边界欠清(见图1、2).门诊以咯血原因待查收入院,次日行急诊DSA,显示右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支气管动脉末梢纡曲、增粗紊乱,行栓塞治疗,栓塞后病变血管消失、右支气管动脉仅余主干,右肺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9天后复查CT,平扫显示双下肺阴影减少、但仍未完全吸收,增强扫描未见明显畸形血管(见图3、4).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右肺下叶后基底部充血,临床认为右侧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效果不满意,拟行右下肺切除术.第19天术前复查CT显示右下肺斑片影进一步减少且右下支气管略扩张,但双下肺见散在弥漫分布的微小结节影和磨玻璃样改变(见图5、6).

  •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病例特征

    作者:楚军民;卫金花;张海涛;常谦

    目的 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缺血性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c,SCI)的病例资料,探讨围手术期发生SCI的病例特征,为SCI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330例A型主动脉夹层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脊髓缺血损伤19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分为两组,13例单纯SCI患者(单纯组)和6例合并两种或多种并发症患者(复合组).分析比较每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术中情况、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SCI发生率为5.79%.单纯组中5例患者存在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夹层累及,而复合组全部6例均存在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累(P<0.05).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发生率在两组中均较高,其中单纯组中11例患者受累,发生率为86.7%;复合组中6例均受累(P>0.05).两组患者胸段肋间动脉均严重受累,发自假腔肋间动脉平均为15.77±2.51支和15.5±4.82支,两组间比较无差异.单纯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低于复合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组患者ICU治疗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复合组(P<0.05).单纯组中11例患者接受脑脊液引流治疗,12例缺血症状明显缓解;复合组中3例患者行脑脊液引流治疗,其中2例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SCI患者,术前多伴有严重的左锁骨下动脉和胸段肋间动脉受累.复合组患者较单纯SCI患者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累更严重.复合组SCI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偏长,其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单纯SCI患者脊髓缺血症状大多可有效缓解,预后较好.

  •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马宁;蒋世良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指自无名动脉至第一对肋间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管腔狭窄,多为局限性,也可为长管状[1].临床上,如收缩期上下肢之间动脉压力阶差>20 mm Hg(1 mm Hg=0.133 kPa),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即可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2].主动脉缩窄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1.0%~3.0%,本病可单独存在,但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3].

  • 根动脉的解剖特点与脊髓缺血的关系

    作者:孙其志;任先军

    脊髓的血液供应有两个来源,一是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后动脉;二是来自节段性动脉,如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骶外侧动脉等的脊髓支.脊髓前、后动脉在下行过程中,不断得到节段性动脉的增补,以营养脊髓.根动脉就是来源于这些节段性动脉,它在脊髓血供中有一定的意义,它的损伤可能影响脊髓的血供和功能.但多年来对于脊髓血供的研究意见不一致[1],脊髓根动脉的复杂性以及它的损伤是否会造成脊髓缺血梗死尚存在争议.

  • 截瘫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作者:郭伟;张宏鹏

    处理胸主动脉病变时,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腔内修复技术都可能会出现截瘫并发症.充分了解脊髓血供系统以及缺血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将有助于减少截瘫并发症的出现.1 脊髓的供血特点1.1 脊髓的动脉 脊髓由脊髓前后动脉直接供血.脊髓前、后动脉起始部分均很细小,随着下行而逐渐增大,沿途有许多节间动脉发出的根动脉加入,与脊髓前、后动脉吻合,并在脊髓表面形成动脉网,围绕脊髓周围形成动脉冠.根动脉在颈部来自椎动脉、颈深动脉及颈升动脉;在胸腰部来自肋间动脉和腰动脉;在骶部,骶外侧动脉、第5腰动脉、骶髂腰动脉及骶中动脉均参与供应.根动脉是成人脊髓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前根动脉主要供应脊髓下颈节以下至上腰节脊髓的腹侧2/3区.

  • 胸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移植物相关的问题

    作者:景在平;俞旭华;冯家烜;陆清声

    对于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至今仍存在争议[1]。胸主动脉病变的开放手术常较复杂,需胸骨切开、左肺萎陷、主动脉置换以及腰动脉和肋间动脉的重建,增加了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缺血、失血性休克等的风险,对于高龄(>65岁)及存在如冠心病、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并存病的患者难以耐受。即使是术前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较好的患者,胸主动脉病变开放手术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截瘫等)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2-5]。

  • 肋间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李强;王茂强;敖国昆;宋鹏;段峰;刘凤永;刘国利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肋间动脉(intercostal artery,IC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 方法 对24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C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巨块型15例,结节型9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肋间动脉造影,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进行栓塞化疗,并摄肝区碘油平片.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病灶均位于肝右叶S6、S7段.参与肿瘤供血的ICA侧支均在T8(7.5%,3/40),T9(15.0%,6/40),T10(47.5%,19/40)和T11(30.0%,12/40)椎体水平右侧.22例肋间动脉TACE成功.治疗后复查CT显示87.5%(21/24)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82.6%(19/23)血甲胎蛋白(AFP)下降至正常范围.3例术后肩部疼痛剧烈.1例术中皮肤瘙痒.5例术后出现皮肤红斑. 结论 IC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并且肿块位于肝右叶S6、S7段的患者.肋间动脉TACE安全,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 肋间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明超;程钢;崔贵香

    目的 探讨肋间动脉栓塞在经导管栓塞治疗咯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0年4月~2005年6月,采用经导管明胶海绵栓塞治疗91例咯血.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复发病例明确咯血的复发原因后再次手术.结果 91例经111次手术,行支气管动脉联合肋间动脉栓塞74例,单独肋间动脉栓塞17例.即刻止血率98.9%(90/91).随访8~14个月,复发率15.4%(14/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支气管动脉栓塞同时联合栓塞肋间动脉,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肋间动脉 栓塞 咯血
  • 长段主动脉病变患者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二例

    作者:孙健鸣;师天雄;王深明

    例1 患者男,48岁,腹部隐痛3d入院.入院时情况:T36.5℃,P97次/min,R20次/min,Bp130/ 75mmHg,心、脑、肺、肝等脏器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CT发现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AAA),病变自锁骨下动脉至腹腔干动脉, 住院期间患者腹痛渐加重,病情变化,出现瘤体破裂症状,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病变平稳后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中使用支架型人工血管两枚(talent),分别为36 mm×150 mm、38 mm×210 mm;两支架重叠部分约3 cm,腔内覆盖从左锁骨下动脉至腹腔干动脉的约32 cm 主动脉,遮盖了T3 ~ L1全部肋间动脉及腰动脉(图1~8).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乔环宇;潘旭东;李晓南;姚鹏;刘宁宁;白涛;孙立忠;刘永民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21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行孙氏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血管象鼻技术),14例(6.7%,14/210)术后发生脊髓损伤.收集并比较术后脊髓损伤和非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和主动脉CTA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仅主要肋间动脉(T8-L1)起自假腔与术后脊髓损伤发生密切相关(P=0.000).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肋间动脉发自假腔(P=0.000)和年龄(P =0.016)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相关.结论 主要肋间动脉发自假腔,并且术后假腔很快血栓形成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直接的危险因素.

  • 肋间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可行性

    作者:蒋连勇;王明松;丁芳宝;胡丰庆;梅举;张雪凤

    目的 探讨肋间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36例中国成人胸主动脉CTA原始横断面图像资料,利用Vitrea FX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并测量第8、9、10双侧肋间动脉及双侧胸廓内动脉数据.结果 CT检查示第8~10肋间动脉平均长度及对应测量点管径相仿,长度均大于180 mm,腋中线水平管径均大于2.1 mm,右侧肋间动脉平均长度较左侧略长,左、右肋间动脉各测量点管径相仿,相应点管径约相当于胸廓内动脉85% ~ 90%.结论 肋间动脉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理想后备血管.

  • 实用新型肋骨合拢器

    作者:李遂莹;袁五营;梁庆正;王建伟

    目前,国内开胸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开胸模式(如食管癌、肺癌切除等手术)是经肋间法,术毕关胸多是在老式肋骨合拢器拉拢胸廓切口的前提下,用3根双10号粗丝线间断贯穿切口上下两根肋骨,用力拉拢后打结,关闭胸廓切口。随着肋骨的弹性回缩,将3根结扎线紧绷,张力较高。由于每根肋骨的下缘肋沟内都有沿肋骨方向走行的肋间动脉、静脉和神经,因此,不仅缝针6次穿过肋间时可能误伤肋间血管;张力极高的3根丝线也可能在关胸后切割下位肋骨的肋间血管,造成胸腔内出血;更为严重的是肋间神经受到高张力丝线的压榨和刺激,术后胸壁疼痛难忍,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我们精心研制一种新型肋骨合拢器,能避免上述弊病。 使用该种新型肋骨合拢器关胸时(图1),只需将钳嘴卡住肋骨体,握紧把柄,传动柱即将直立的钢针贯穿肋骨体,同时经穿线孔将预置的粗丝线或钢丝带出。反复操作数科次,分别从肋骨体中部带出3根粗丝线或钢丝,然后拉拢打结,关闭胸廓切口。 ****使用该种新型肋骨合拢器,是经肋骨体中部拉拢打结关闭切口,不存在对下位肋骨肋沟内血管和神经的压榨及刺激,就避免了传统关胸模式易出现的肋间血管损伤和肋间神经痛,而且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经临床预试验,效果良好。病人普遍反映采取这种模式,关胸后舒适自然、无痛苦,有较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 局部浸润麻醉下脊髓动静脉畸形切除一例

    作者:王向辉;范涛

    患者女,48岁.因"间断性右小腿疼痛伴麻木1周"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腰椎MRI平扫+强化检查示:T11~L2脊髓周围及蛛网膜下腔内多发点线状及曲线状流空血管影(图1);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见左侧第10肋间动脉向脊髓前动脉供血,畸形血管团位于L1水平,通过脊髓静脉向椎旁静脉引流(图2).术前诊断为脊髓动静脉畸形(L1~L2).患者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拒绝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担心术后出现肢体活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对手术预期高.鉴于诊断明确,经过分析病变位置和血供特点,决定在局部麻醉强化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 主动脉手术中的脊髓保护

    作者:李晓东;高枫;陈清棠

    主动脉手术中的重要并发症--截瘫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脊髓缺血(spinal cord ischemia,SCI)引起,其发生率报道不一,需修补的动脉瘤越复杂,SCI的发生率也越高.腹主动脉瘤修补术中SCI的发生率为0.2%;降主动脉破裂或急性切开时,幸存者SCI的发生率可达40%.SCI的发生主要与术中全身低血压、夹闭主动脉时间过长、脑脊液压力增高、关键的肋间动脉或腰动脉断流、再灌注损伤及主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1].

  • 肺部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高文

    一、常见肺部先天性疾病1.肺隔离症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是一部分肺组织单独发育并由体循环动脉供血所形成.根据该被隔离的肺与正常肺叶是否被共同的脏层胸膜覆盖,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肺隔离症.约3/4的肺隔离症为叶内型,约3/4的叶内型肺隔离症血供来自胸主动脉,其次为腹主动脉.极少数来自肋间动脉.被隔离肺的静脉大多数进入肺静咏回流,但也有少数直接进入体循环静脉.由于被隔离的肺常和正常肺支气管之间存在交通,容易反复出现局限性肺炎,甚至咯血.

  • 2型糖尿病伴第Ⅵ肋间动脉破裂出血1例报告

    作者:温凯婷;王彦;杨静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可并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甚至致残或致死.肋间动脉行于肋间隙内的肋胸膜与肋间内肌之间,与相应的静脉、神经伴行于肋间沟内,肋间动脉破裂出血极为罕见,因此会给分析、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介绍1例2型糖尿病伴第Ⅵ肋间动脉破裂间断出血,为肋间动脉破裂出血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

    作者:马骏;江森;支文祥;尤正千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咯血患者(支气管扩张15例、结核23例、肺癌4例、肺( )菌病1例、原因不明咯血2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插管造影确认病变血供,然后对病变血管进行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37例,肋间动脉栓塞5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一同栓塞2例,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一同栓塞1例,20例使用同轴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明胶海绵栓塞17例,PVA栓塞23例,联合使用明胶海绵及PVA栓塞5例.全部病例随访疗效6-18月.结果即刻止血30例,咯血明显减少7例,8例再次咯血,其中4例复发患者行再次栓塞后未出现咯血,有效率83%(37/45).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发生.结论支气管栓塞术治疗肺咯血疗效明显,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及无外科手术适应症的大咯血患者.

  • Adamk i ewicz动脉的解剖与影像

    作者:廉维帅;符伟国;王玉琦;谭德炎

    1 脊髓的动脉及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供应颈部脊髓的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深动脉和颈升动脉的分支.胸腰段脊髓是由胸主动脉肋间动脉和腹主动脉腰动脉的分支供应,偶尔也由髂内动脉供应.脊髓有两套几乎独立的动脉系统或者叫纵行吻合链:1根前动脉和2条后动脉.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