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脊髓动静脉畸形

    作者:罗天宝;杜建新;吴浩;凌锋;张鸿祺

    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在临床相对少见,发病率仅为脑AVM的十分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及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脊髓内血肿,而以颅内SAH为表现的SAVM非常少见 [1~5].

  • 多种造影方式在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洪韬;张鸿祺;李桂林;何川;叶明;胡鹏;马永杰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AVM(Spetzler-Martin≥Ⅲ级)8例,脊髓AVM 47例,平均年龄(33.8±15.6)岁.在复合手术室行术中DSA,并经供血动脉行亚甲蓝造影或ICG造影(初期).以术后3个月复查DSA评价解剖治愈结果.结果 对55例患者均行术中DSA,32例行亚甲蓝造影,4例行术中ICG荧光造影(初期).术中每例DSA检查(3.6±1.3)次,首次病灶切除后,术中DSA发现有残余病灶者占27.3%(15例).85.5%(47例)患者获得解剖治愈,其中脑AVM患者(8/8)均获得解剖治愈,脊髓AVM患者83.0%(39例)获得解剖治愈.术后1年随访有3例失访,脑AVM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为2.0(0.0~3.8)分,与术前3.5(2.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5);脊髓AVM患者术后Aminoff评分为3.5(1.0~6.0)分,与术前4.0(1.0~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2,P>0.05),功能保存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或等于术前)占88.5%(46/52).结论 术中DSA可精确定位畸形团和验证全切,术中亚甲蓝造影可在术野选择性显示供血动脉供应的畸形团,明确血管构筑,ICG造影可显示术区表面的畸形团结构.术中DSA结合亚甲蓝造影可代替ICG造影,达到脑脊髓AVM复合手术解剖治愈的治疗目标.

  • 马尾神经根动静脉瘘的诊治分析

    作者:洪韬;张鸿祺;马永杰;李静伟;何川;叶明

    目的 探讨马尾神经根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马尾神经根动静脉瘘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17~58岁,平均(39±14)岁.经全脊髓DSA或手术证实诊断(病变位置位于马尾神经上,由滋养神经根的动脉供血,引流静脉向上汇入髓周静脉).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和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术前脊髓功能Aminoff & Logue评分(7.2±3.2)分,病程中位数6.0(4.5~18.0)个月.造影显示病变的血管构筑类型分为单纯瘘型和微小畸形团型,供血动脉均为髂内动脉神经根支,3例合并圆锥部位髓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8例,手术治疗1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期为(20.1±6.7)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均达解剖治愈,治疗后Aminoff & Logue评分降至(4.6±2.8)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6,P<0.05) .结论 马尾神经根动静脉瘘可通过DSA进行诊断,有症状患者符合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适应证,治疗后解剖学和功能学预后均得到有效改善.

  •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建堃;菅凤增;凌锋;张鸿祺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是脊髓动静脉畸形的一个亚型,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可因出血、压迫效应、盗血等原因造成严重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1].主要治疗方法有栓塞和手术切除.手术治疗时,在切除畸形血管团的同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功能.作者在实施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采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术中脊髓功能的变化,避免手术损伤脊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大磊;张鸿祺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的直接交通通道,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约占所有脊髓动静脉畸形的70%[1].

  • 小儿脊髓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的单中心治疗经验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小儿脊髓血管疾病非常罕见。韩国学者Cho 等评价了单中心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他们回顾性纳入10例患儿,包括3例髓内动静脉畸形(AVM),6例髓周动静脉瘘( AVF)和1例硬脊膜AVF。该研究评价其临床特点、影像资料、治疗结果和临床效果。影像和临床随访平均时间为术后17.7个月和107.9个月。

  • 局部浸润麻醉下脊髓动静脉畸形切除一例

    作者:王向辉;范涛

    患者女,48岁.因"间断性右小腿疼痛伴麻木1周"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腰椎MRI平扫+强化检查示:T11~L2脊髓周围及蛛网膜下腔内多发点线状及曲线状流空血管影(图1);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见左侧第10肋间动脉向脊髓前动脉供血,畸形血管团位于L1水平,通过脊髓静脉向椎旁静脉引流(图2).术前诊断为脊髓动静脉畸形(L1~L2).患者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拒绝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担心术后出现肢体活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对手术预期高.鉴于诊断明确,经过分析病变位置和血供特点,决定在局部麻醉强化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 以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脊髓动静脉畸形2例报道

    作者:王卫余;张卫华;雷兵

    颅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而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C-SAH)少见[1-2].以颅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要表现的脊髓动静脉畸形临床上非常少见,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患者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1,患儿,男,8岁.以"突发头痛伴呕吐2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意识清,对答切题,颅神经检查阴性,颈抗阳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布氏征阳性,巴氏征阴性.人院头颅CT:双侧裂池及环池高密度影(见图1).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 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卢振志;张明;翟小智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胸段。8例MRI表现为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串珠状、蚯蚓状扭曲血管流空影,髓内见广泛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脊髓内见范围长度不等的迂曲状畸形血管样流空影,增粗的血管呈蚯蚓状、蜂窝状,脊髓伴有空洞或囊状扩张等改变;1例脊髓内及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迂曲状畸形血管流空影,髓内可见较广泛水肿。其中2例经DSA证实为脊髓动静脉畸形,行DSA栓塞术后好转。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具有较大价值。

  •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分析及其对治疗的启示

    作者:刘冰;凌锋;张鸿祺;张鹏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的血管构筑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治疗的120例SAVM病人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根据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团的形状,将AVM分成两种类型:团块型和幼稚型。血管构筑学分析包括供血动脉、供血方式、伴随病变。其供血动脉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或软膜动脉。经超选择脊髓血管造影可见畸型团有5种构筑方式:(1)终末供血形式,本组104例行栓塞治疗,其中85例单纯栓塞,70例神经功能恢复与改善;19例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2)穿支供血形式本组16例,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栓塞后症状均改善;(3)动静脉直接交通1例;(4)AVM伴有动脉瘤13例,首先行动脉瘤栓塞;(5)AVM含有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结论 脊髓髓内AVM的血管构筑学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终末型供血可行胶栓塞。穿支供血只能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AVM内的动脉瘤应首先栓塞,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团块型AVM术前栓塞有利于手术切除。幼稚型AVM只能栓塞治疗。

  • 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分析

    作者:徐启武;宋冬雷

    目的:分析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患者的资料.结果:66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中,脊髓动静脉畸形36例,硬脊膜动静脉瘘21例,髓周动静脉瘘9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后仍有44例次发生过误诊或诊断混淆,其中曾被误诊过的疾病主要有椎管内肿瘤19例,脊髓积水症6例,椎间盘突出5例,急性脊髓炎5例,另有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3例髓周动静脉瘘被误诊为脊髓动静脉畸形.结论:诊断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时,需注意与上述疾病鉴别;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血管流空影和作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脊髓动静脉畸形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致截瘫1例

    作者:李小龙

    脊髓血管畸形是脊髓血管疾病的一种,早期有根痛和背痛,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伴有腹部疼痛,配合脊髓血管造影,诊断不困难.但发病时,若以"腹部剧痛"为首发症状,而神经系统表现不典型,则极易误诊.笔者曾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 2000年泰山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介入影像学学习班纪要

    作者:

    由《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和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举办的2000年泰山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介入影像学学习班于10月15~20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中华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组名誉组长刘子江教授;国内著名介入放射学专家欧阳墉教授、王执民教授、杨仁杰教授、程永德教授、祖茂衡教授等;神经介入影像学知名专家李明华教授、刘作勤教授、白如林教授等出席本次研讨会和学习班,并进行专题讲座。来自全国各地代表120多人参加本次研讨会和学习班。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征文80余篇,内容涉及各系统肿瘤介入化疗和栓塞方法改进和疗效观察、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非血管空腔脏器狭窄介入治疗、骨骼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介入治疗、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急诊介入放射学等;涉及的新技术有射频灭活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恶性肿瘤的组织内激光治疗、血管消融的临床应用、32P玻璃微球内照射治疗肝癌等;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到呼吸系统肿瘤的介入治疗、消化系统良性肿瘤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治疗、非血管空腔脏器狭窄介入治疗、骨骼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血管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等;神经介入影像学学习班内容涉及到神经介入影像学的概况和现状、颅内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脑和脊髓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CCF经导管栓塞治疗等。本次研讨会和学习班安排了肝癌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和颈髓动静脉畸形血管造影典型病例示教,并传授介入治疗的一些规范化操作程序。通过本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都感到,加强学术交流是不断规范介入治疗操作、减少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制定合理的介入治疗适应证等有效的方法。希望以后多办此类研讨会,以提高介入放射的学术地位和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为我国介入放射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经专家和代表的建议,定于2001年5月将于安徽省黄山市召开2001年黄山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介入影像学学习班,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代表和学员参加。(程英升 尹化斌供稿)

  • 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诊断

    作者:徐骁;华佳;许建荣

    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M)属少见疾病,以往诊断主要依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因其费用高、有创伤,患者有一定顾虑,临床常延误诊断.

  •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 (附2例报道)

    作者:周元明;刘秋华;叶日乔;练组平;崖崭崭;黄宇;卢幻真

    目的 观察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1例Rosemblum分型Ⅱ型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人用射波刀进行治疗,放射总剂量25 Gy,每次5 Gy,1次/日,连续5日(25Gy/5f);对1例Ⅲ型者,采用21Gy/2f.治疗前1例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1例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治疗前、后定期行脊髓MRI检查,以评估治疗的影像学效果.使用阿米诺夫量表评估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的改变.使用脊髓急性放射毒性分级表评估脊髓放射毒性.结果 治疗后行10个月、6个月随访,MRI复查脊髓内脊髓动静脉畸形异常信号消失,阿米诺夫量表总分由7分、8分,降至1、0分,均临床显效;而脊髓急性毒性在随访期内均为0级.结论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Ⅱ型和Ⅲ型脊髓动静脉畸形有效,但长期疗效及脊髓毒性反应尚待观察.

  • 脊髓动静脉畸形误诊二例

    作者:张宗明;潘剑成;昌宏;王承启

    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是一较少见的脊髓疾病,在基层医院由于对该病缺乏感性认识,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2003年3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2例该病患者,因认识不足而致误诊、误治,现报告如下.

  • MRI对脊髓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成林;余成新;王虹敏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工艺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或)血管造影证实的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征象,分析其临床、MRI及MRA表现.旨在明确MRI在脊髓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RI可直接显示畸形血管,可显示脊髓增粗、出血及缺血性改变等间接征象,发现隐匿型血管畸形.结论 MRI是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

  • 脊髓和脑动脉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及其异同研究进展

    作者:李盈;周伟生

    脊髓AVM由多条动脉供血,多条静脉引流,位于颈段的AVM还可通过脑静脉窦回流.脊髓AVM早发生在胎龄3周前,据血管构筑学可细分为终末型供血型、穿支供血型、动静脉直接交通、AVM伴有动脉瘤及AVM伴有静脉动脉瘤样扩张五类,根据不同类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法 .脑AVM的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较少,神经外科对脑AVM常用Spetzler Martin分类法,在放射学领域则采取其它分类.极少数患者出现畸形团的自发闭塞,但未能排除闭塞畸形团再通的可能,故对这些患者还须定期随访.今后当加强脊髓AVM的血管构筑学研究,更新理念.血管构筑学并非只依赖解剖、放射等学科的形态学,还应重视流动血液与周围组织的影响,与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等结合,改进观察手段,变单维为多维,变静态为动态,并开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成为一门动态的、更完善、更明确的学科.

  • 65例脊髓动静脉病变的个体化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叶锋;游潮;贺民;李进;张瑜;贾璐

    目的 提高脊髓动静脉病变的治疗水平. 方法对65例脊髓动静脉病变患者根据脊髓血管畸形的分型和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后随访26个月,对综合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经2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随访,脊髓动静脉病变的总体治愈率为50.8%,改善率为32.3%.结论 对脊髓动静脉病变患者,根据脊髓血管畸形的分型和具体情况行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脊髓动静脉畸形出血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李春雷;肖建军

    患者男,56岁.2002-11-25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心前区及背部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乏力、头晕、憋气、烦躁、大汗淋漓1h来我院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6年,时有心悸、胸闷、心前区痛,间断服用"消心痛"治疗.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