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本刊一本连接临床与生物医学工程的综合性刊物。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hem Abstract)、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等国际检索系统。本刊宗旨是以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生物医学工程学及其相关的临床医学各学科,注重生物医学工程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的推广。以生物医学工程高起点为目标,以突出临床医学为特色,内容涉及医疗仪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控制、生物医学信息测量与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以及临床工程等方面。本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上都能搜索到。杂志为大16开,64页,双月刊(每年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采用中国知网系统的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做稿件刊发前的比对,杜绝学术不端稿件发表。
6个月
1.1 杜绝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稿件处理时间6个月。
1.2 来稿时请附单位介绍信和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学历、职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和研究方向)。文责作者自负。来稿采用与否由本刊编辑委员会最后审定,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需经作者许可。
1.3 该刊已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凡向本刊投稿并被录用的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不同意者,请来信说明,我们将做处理。本刊所付稿酬含刊物内容上网报酬,不再另付。
1.4 并请注明作者(如系以单位或其他集体名义撰文,请注明执笔人或联系人姓名)的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发文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期刊的官网网址为:sglc.cbpt.cnki.net,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投稿。
该期刊的审稿周期在2-3个月的时间,投稿需要耐心等待。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探讨去肾交感神经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鼠龄8周龄,体质量180~ 220 g.随机分成正常组(NO组,n=10)和模型组(n=40).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C组)、糖尿病手术组(DO组)、假手术组(DS组),每组11只.检测各组手术前及术后2周、4周、8周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于术前及术后8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指数.结果 33只大鼠造模成功,4只造模失败,3只死亡.与术前比较,DO组去肾交感神经术后2周FPG、FIns、hs-CRP、TNF-α、E、NE、HOMA-IR降低,术后4周较术后2周更低(P< 0.05);HOMA-β变化与此相反,术后8周与术后4周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术后8周HbA1c较术前明显下降(6.85±0.55 vs 7.82±0.48;t=3.325,P<0.01),且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DS组(7.87±0.78)及DC组(7.90±0.80);DS组及DC组手术前后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7、2.102,P>0.05).结论 去肾交感神经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的减轻有关.
目的 研究TAT-RGD (Arg-Gly-Asp)-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USPIO)复合物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生物学作用,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以经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偶联法合成TAT-RGD-USPIO粒子,以RGD-USPIO作为对照,将不同质量浓度2种粒子(5、10、50、100、500 μg/mL)与HUVEC孵育后,观察细胞的活性、细胞内铁颗粒沉积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TAT-RGD-USPIO核心粒径大小为(12.4±0.9) nm,水合粒径为(36.2±0.5) nm.HUVEC存活率随孵育氧化铁粒子质量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孵育6h后,TAT-RGD-USPIO在质量浓度太于50 μg/mL时,比RGD-US-PIO显示出对HUVEC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 0.001).以50μg/mL质量浓度孵育24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到50%以下.TAT-RGD-USPIO组,胞浆内可见大量密集蓝色铁颗粒,同时细胞数目减少,形态皱缩,失去贴壁极性;电子显微镜下胞浆内见弥散纳米铁颗粒存在,还可见到大量内含USPIO的空泡样结构及细胞膜出泡现象.结论 以TAT-RGD修饰USPIO粒子,可以调控纳米材料进入细胞的效率,诱导细胞自噬,提高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有望进一步实现肿瘤靶向治疗.
目的 基于图论的因果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体感电刺激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方法 选择7例在校研究生,年龄23~29周岁;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病史或注意力缺乏症,右利手.采集健康受试者进行不同手指部位的电刺激实验时脑电数据,采用基于定向传递函数(DTF)的方法构建靶刺激和非靶刺激因果脑网络,平均后得到DTF矩阵平均值DTFmean,并运用图论的方法进一步比较分析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网络平均度、特征路径长度的差异性.结果 靶刺激DTFmean显著高于非靶刺激(P<0.05),靶刺激网络平均度显著高于非靶刺激(P<0.05),靶刺激特征路径长度显著短于非靶刺激(P<0.05).结论 体感电刺激能够增强大脑活动,促进脑区信息交流,此研究有助于将体感电刺激应用于脑神经功能的康复和改善.
目的 将聚乳酸(PLA)与聚乙二醇(PEG)接枝聚合到羧甲基壳聚糖(CMCS)上,利用PLA的可降解性和PEG的亲水性对CMCS进行改性,并研究共聚物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以乳酸为原料,锌粉为催化剂在高温真空环境下聚合制备丙交酯,PEG开环丙交酯制备PEG-PLA两嵌段共聚物;以PEG-PLA为原料、DCC为偶联剂来制备中间体PEG-PLA-CHO,与CMCS反应终得到产物CMCS-PLA-PEG,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检测,以确认结构;使L929细胞与得到的聚合物共培养,利用细胞噻唑蓝(MTT)方法,检测共聚物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用L-乳酸成功合成L-丙交酯,相对分子质量为144;然后利用PEG对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PEG-PLA,相对分子质量为12 290;对PEG-PLA-OH进行醛化,与CMCS反应得到终产物CMCS-PLA-PEG,相对分子质量为223 670.将CMCS-PLA-PEG浸提液与L929细胞共培养,细胞相对生长率均在90%以上.表明新型共聚物CMCS-PLA-PEG浸提液不影响L929细胞的生长,无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 新型CMCS-PLA-PEG的细胞相容性良好,具有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力.
文章阐述了胶原基生物补片基材、其作用机制和不同来源生物补片的特点,以及生物材料钙化成因和机制.从表面活性剂处理、离子竞争抑制、封闭残余游离醛基、京尼平交联、环氧化合物处理等方面阐述了抗钙化的方法及进展.
丙烯酸基骨水泥固定植入假体仍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较差,与骨组织界面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结合而导致假体松动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单体的聚合热、残余单体的细胞毒性及固化后的结构缺陷等所致.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骨水泥的研究应用现状,包括丙烯酸单体的改性、助剂的功能化及其固化方式的优选等.在改善生物相容性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是磷酸钙盐的复合或掺杂等.为了保证改性后的骨水泥的强度,利用碳纤维复合增强的研究效果也非常理想.其次,还结合目前临床使用骨水泥的特点,对骨水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聚合反应热对组织的损伤,单体残留量引发的副作用,固化过程中体积收缩及其力学性能引发的植入体松动等.
近年来,电阻抗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电阻抗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细胞计数与分类、微生物鉴定等方面做了综述.电阻抗技术较其他传统检验方法具有高灵敏性、操作简便、快速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为了加强医疗设备购置关键环节的管控,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环境.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在采购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的实践经验,从年度计划管控、招标文件拟制、合同签订和医疗设备验收及审计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有利于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风险,促进医疗设备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医用体外诊断试剂采购、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医用体外诊断试剂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管理环节,降低医院成本和资源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试剂质量;明确责任部门,把好医用体外诊断试剂的采购、准入、验货、盘点、出入库等各个环节,从而更好服务于临床检测的需要,保证临床合理使用.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计算机X射线体层摄影术的简称.机器由X射线断层扫描装置、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装置组成,可以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灶.CT机以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层次等优越性,发挥了有别于传统X射线检查的巨大作用.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每次扫描过程中由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衰减X射线信息,再由快速模/数(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经电子计算机高速计算,得出该层面各点的X射线吸收系数值,用这些数据组成图像的矩阵.
分析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的难点,探索新的方法,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水平.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根据档案的产生形式不同,探索性地采用不同类别的管理方法.把医疗设备档案分为静态档案和动态档案,对静态档案和动态档案分别实行集中管理和分类管理.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医疗设备档案中资料缺失、查阅困难等问题.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检测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内血流灌注相关参数,探讨其与门静脉压力的相关性及在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诊断为门静脉高压并需要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25 ~ 62岁,平均年龄49.67岁;Child-Pugh分级A级14例,B级17例,C级2例.于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剂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门静脉到达时间(PVAT),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等造影参数,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并在术中未行分流或阻断术前通过胃网膜右静脉测量门静脉压力,探讨上述造影参数与门静脉压力、Child-Pugh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压力越高,HA-VTT、PV-HVTT呈逐渐降低趋势(r=-0.724、-0.764,P=0.000、0.000);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组PV-HVTT[(-1.22±2.61)s]较轻-中度组PV-HVTT [(2.83±3.91)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组门静脉压力[(3.59±0.81) kPa]明显高于轻-中度组门静脉压力[(2.91±0.66)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B级组HA-VTT[(4.02±2.35)s]较A级组HA-VTT[(7.47±1.22)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特别是HA-VTF、PV-HVTT与门静脉压力有良好的相关性,超声造影能够较好地评估门静脉高压.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各孕期的超声表现特征,提高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帮助.方法 选择1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年龄26 ~ 36岁,平均年龄29岁.回顾性分析孕妇各孕期的超声声像图,记录孕囊或胎盘位置、胎盘厚度、胎盘内回声、胎盘后间隙、子宫肌壁内及与膀胱壁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植入区域血流情况.采取择期剖宫产手术治疗,包括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主动脉球囊植入术,对穿透型胎盘植入孕妇另行经输尿管镜支架植入术,术后病理诊断方法为活体组织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早孕期8例孕囊着床位置低,3例为瘢痕妊娠,3例锥形胎盘伸入瘢痕内且子宫肌层变薄.中孕期12例“胎盘漩涡”形成,12例胎盘后间隙消失,6例子宫肌层变薄,4例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但未穿透浆膜层.晚孕期18例均见“胎盘漩涡”且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层更薄或中断,6例穿透浆膜层达膀胱后壁.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除情况,术中出血1 000~3 000 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粘连型1例,植入型11例,穿透型6例.结论 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妇早孕期应重点观察孕囊或胎盘与子宫前壁下段瘢痕之间的关系,中晚孕观察胎盘、胎盘后间隙、子宫下段肌层及膀胱后壁回声.产前超声正确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能有效帮助临床及时发现并制定有效的诊疗方案,降低母婴死亡风险,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男性40例,女20例,年龄1.5~11.0个月.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30例.高剂量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5 ~ 11.0个月,平均年龄5.35个月;体质量6~9 kg,平均体质量7.75 kg;发病时间为1~6d,平均发病时间3.18d.低剂量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5~11.0个月,平均年龄5.31个月;体质量6~11 kg,平均体质量7.57 kg;发病时间为1~6d,平均发病时间3.25 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剂量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从患儿咳嗽喘息改善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等方面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在男女比例、发病年龄、体质量、发病时间各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总有效率是83.3%,低剂量组总有效率是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1,P=0.044< 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喘息消失时间(4.02 d±2.53 d vs 5.08 d±2.26 d)、喘鸣音消失时间(4.22 d±2.63 d vs 5.28 d±2.46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剂量组咳嗽消失时间(6.17±1.94)d,低剂量组(6.10±3.3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高剂量组的重组人干扰α-2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但咳嗽消失时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临床资料1例65岁女性患者,因“双侧大隐静脉迂曲曲张”入院,病程30余年.既往史:患者曾有心前区不适数年;高血压10余年,口服吲达帕胺,血压控制基本正常;无传染病史;无预防接种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目的 探讨3D打印钢板在儿童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股骨远端骨折患儿4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 14岁,平均年龄8.8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儿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74岁.研究组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4 ~14岁,平均年龄8.98岁.研究组给予切开复位3D打印钢板内固定治疗,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复位内固定,并设计内固定钢板,采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以钛合金为原材料打印钢板植入人体.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塑形后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71.24±18.27) min]、术中出血量[(81.05±27.32) mL]、住院时间[(15.17±3.26)d]、骨折愈合时间[(63.24±10.6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3.54±23.65) min、(114.62±38.65) mL、(18.24±5.38) d、(84.37±12.0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材料轴向压缩、扭转、轴向压缩破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5%vs 26.09%;x2=4.212,P< 0.05).研究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vs 78.26%;x2=2.176,P<0.05).结论 3D打印钢板在儿童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有着明显优势,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在儿童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两种无肝素操作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管路血液凝集和安全性的影响,寻求一种更简便、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伴有合并出血、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及围手术期等高危出血倾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52.43±13.03)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冲洗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吸附法,此方法透析过程中不用生理盐水冲洗.每例患者进行3次无肝素治疗,对照组共完成117例次,试验组完成120例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出血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观察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结果 2组患者各进行无肝素透析3次,均未出现皮肤淤斑,未见切口和穿刺部位渗血情况.对照组2例消化道出血量增加,试验组1例消化道出血量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Hb、Plt、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透析器0级凝血49例次,1级凝血46例次,2级凝血22例次.试验组0级凝血78例次,1级凝血35例次,2级凝血7例次.试验组凝血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5.839,P< 0.01).结论 两种无肝素操作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改良式无肝素吸附法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少透析的总超滤量,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节约医疗成本,是一种更佳的方法.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1例;年龄64~ 82岁.随机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组(对照组)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8例.全部患者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SLED治疗,对照组采用IHD治疗,每周2~3次.统计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d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变化,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d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d后B型利钠多肽(BNP)、肌钙蛋白(cT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统计两组单次治疗脱水量、单次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次数和入院3个月后死亡例数.结果 血液透析治疗7d后,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43例、35例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6 l,P=0.036 4).经过治疗7d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CVP、LVEF、心动过速、呼吸窘迫、APACHEⅡ评分、BNP、cTn、Scr、Cys-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好转(P<0.05);与对照组治疗7d后相比,观察组好转尤其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单次治疗超滤脱水量优于对照组,由脱水导致的低血压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D通过调整机器流量参数、延长治疗时间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椎动脉颅内段发育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44例因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行颅脑MRA检查患者,其中男性276例,女性268例;年龄14 ~ 89岁,平均年龄51.86岁.行MRA.在Leonardo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颅脑MRA检查患者的图像,并观察椎动脉发育变异情况.按椎动脉先天性纤细、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一侧椎动脉缺如、椎动脉窗式变异、吻合变异进行统计.结果 544例颅内MRA图像均清晰显示了颅内血管,共189例椎动脉先天变异,占34.74%.其中男性92例,女性97例;年龄14 ~ 87岁.右侧椎动脉先天性纤细者106例,左侧椎动脉先天性纤细者39例,左侧椎动脉单干形成基底动脉者8例,右侧椎动脉单干形成基底动脉者7例,右侧椎动脉缺如者11例,左侧椎动脉缺如7例,右侧椎动脉窗式变异1例.结论 MRA能够准确地诊断椎动脉发育变异情况,并能为后循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 使用X射线容积成像(XVI),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经病理组织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鼻咽癌患者213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1例,年龄23 ~ 72岁,中位年龄55岁.临床分期:Ⅰ期52例,Ⅱ期113例,Ⅲ期48例.运用XVI,对医科达Synergy直线加速器kV-CBCT系统摆位误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213例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统计显示,在X、Y、Z轴方向摆位平移误差T分别为(1.6±0.9) mm、(1.4±1.1) mm、(1.9±1.2) mm.在X、Y、Z轴方向旋转误差R分别为(1.9±1.1)°、(2.0±1.2)°、(1.9±1.0)°.摆位平移误差超出允许范围(T>5 mm),在X、Y、Z轴方向所占百分比分别为0%、3.3%、1.9%;旋转误差超出允许范围(R>3°),在X、Y、Z轴方向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0.8%、8.9%、6.1%.结论 鼻咽癌患者摆位平移误差可以通过改善固定方式与定位技巧进行控制,寻求摆位过程中旋转误差的控制方法是今后研究重点.
目的 探讨射波刀呼吸跟踪辅助计划对植入不同数量金标误差跟踪摆位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南京总医院治疗的肿瘤患者2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35 ~ 76岁,平均年龄53岁.采用CyberKnife系统治疗,分别植入小于3枚、大于等于3枚金标,通过2次分别在有辅助计划和没有辅助计划下进行摆位,比较X轴、Y轴、Z轴、旋转(左/右)(L-R)、旋转(头部向下/头部向下)(Down-Up)、旋转(顺时针/逆时针)(CW-CCW)方向之间的金标误差.结果 植入小于3枚金标的患者11例中,使用辅助计划与不使用辅助计划比较,X轴、y轴、Z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8、-0.620、0.122,P=0.978、0.549、0.905),而L-R、Down-Up、CW-CCW无法得出3个旋转方向的误差.对于植入大于等于3枚金标的患者11例中,使用辅助计划与不使用辅助计划比较,X轴、Y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1.37,P=0.122、0.199),Z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15);L-R、Down-Up旋转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1.04,P=0.762、0.322),CW-CCW旋转方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3,P=0.000).结论 无论患者植入金标的多少,使用辅助计划能够减少金标的六维误差及提高金标的快速识别,增加摆位与治疗的精确度.
目的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对3.0 T MRI设备扫描得到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T1-mapping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找出扩张型心肌病与正常对照组直方图参数之间的差别,并计算直方图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从而判断直方图对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研究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23 ~ 73岁,平均年龄47.40岁.24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3~ 73岁,平均年龄47.67岁.行3.0 T心血管MRI(CMR)检查.采用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回复(MOLLI)序列进行左心室成像,获取左心室基底段、中央段及心尖段心肌T1-mapping图像.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方差、峰度系数、偏度系数、百分位数等.用AUC评价直方图参数对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均值、方差、大值及10%分位数、25%分位数、50%分位数、75%分位数、90%分位数等直方图参数对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小值、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外,均值、大值、方差、10%分位数、25%分位数、50%分位数、75%分位数、90%分位数AUC均>0.7.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大多数直方图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AUC集中在0.70 ~0.92,直方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可能提供帮助.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评价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MRI DWI检查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66例,年龄41~ 88岁,平均年龄60.00岁.行MR[检测,并与病理检测结果对照.MRI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脂肪抑制序列和DWI序列(b=0 s/mm2、1 000 s/mm2);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eADC值.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ADC或eADC值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所测数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根据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大值,计算ADC和eADC值的诊断阈值,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发现96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前列腺增生组)44个,恶性病灶(前列腺癌组)52个.前列腺增生组ADC值为(0.98±0.15)×10-3mm2/s,前列腺癌组ADC值为(0.63±0.15)×10-3 mm2/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62,P< 0.01);以0.78×10-3 mm2/s为佳阈值,ADC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0%、88.50%.前列腺增生组平均eADC值为(0.20±0.17)×10-3 mm2/s,前列腺癌组eADC值为(0.34±0.10)×10-3 mm2/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0,P< 0.01);以0.22×10-3 mm2/s为佳阈值,eADC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0%、84.10%.A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eA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两者的诊断效能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ADC图消除了T2投射效应,改进了组织对比度,是评估前列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经3种不同抗凝剂处理后培养的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率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 采集10例年龄(35±5)岁健康志愿者15 mL外周血,分别置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EDTA组)、细胞保存液(细胞保存液组)和肝素钠(肝素钠组)的抗凝管中.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收集单个核细胞,在NK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单个核细胞12d,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在第4、6、8、10、12天时,收集细胞用CCK8法检测NK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细胞增殖明显的第12天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的颗粒酶、穿孔素和CD 107a.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对肿瘤细胞株K562杀伤活性.结果 通过细胞增殖发现,EDTA组NK细胞增殖不明显,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增殖明显.第12天时检测发现,肝素钠组增殖倍数为128.15±6.38,细胞保存液组增殖倍数为107.51±5.70;肝素钠组优于细胞保存液组(t=6.20,P=0.00).肝素钠组NK细胞纯度表达为(84.49±2.35)%,也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NK细胞表达[(77.63±1.37) %].经台盼蓝染色检测,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细胞活性率均为100%.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肝素钠组NK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都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t=12.76、17.76、5.67,P=0.00、0.00、0.00).对肿瘤细胞株K562杀伤结果显示,肝素钠组NK细胞杀伤活性(50.12%±3.42%)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41.88%±2.47 %)(t=4.78,P=0.001).结论 肝素钠和细胞保存液均可用于NK细胞培养的血液抗凝,但肝素钠组NK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优于细胞保存液组.
目的 分析力生长因子(MGF)、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不同大小咀嚼力大鼠上颌骨中的表达,探讨力学信号在颌骨骨重建中的传导,揭示力学刺激对颌骨骨重建的调节机制.方法 雌性健康SD大鼠40只,牙列完好,鼠龄2个月,体质量200 ~ 240 g.随机分为2组,喂食不同硬度饲料,建立SD大鼠颌骨不同力学刺激动物模型.一组软食喂养(软食组,硬度123 N),一组硬食喂养(硬食组,硬度216 N).大鼠在实验开始后2、4个月时分2次处死,取上颌骨第三磨牙区骨组织进行显微CT检测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F、OPG、RANKL蛋白质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方法检测MGF、OPG、RANKL基因表达.结果 显微CT检测发现,大鼠上颌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宽度硬食组较软食组增加显著,骨小梁分离度硬食组较软食组降低显著(t2个月=5.740、3.785、-9.228,t4个月=2.461、3.789、-3.175,P<0.05);大鼠上颌骨中MGF和OPG蛋白及基因表达硬食组较软食组同时上调(t2个蛋白结果=4.916、4.718,t4个月蛋白结果=7.013、6.726,t2个月基因结果=-12.066、-3.081,t4个月基因结果=-3.446、-10.903,P< 0.05),RANKL蛋白及基因表达硬食组较软食组降低(t2个月蛋白结果=-12.222,t4个月蛋白结果=-10.416,t2个月基因结果=-6.722,t4个月基因结果=-3.824,P<0.05);4个月结果与2个月结果相比,MGF、OPG和RANKL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有变化,但不显著.结论 较高强度的咀嚼力能够促进大鼠颌骨的生长,促进颌骨骨中MGF和OPG的表达,抑制RANKL的表达,表明力学刺激能够调节MGF和OPG/RANKL/RANK分子系统的表达水平.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1998 | 01 |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