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侧隐窝入路硬膜外注射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致力;郭辉;支满霞

    目的 观察侧隐窝入路硬膜外注射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5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侧隐窝入路组(A组)与正中入路组(B组),每组102例.两组所用药物均为脉络宁复合液,治疗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4周、6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直腿抬高试验的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侧方突出与中央型突出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率A组58.82%明显优于B组的1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随访,临床治愈率两组均有进一步提高,侧隐窝入路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侧隐窝入路硬膜外注射脉络宁复合液,治疗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法明显优于后正中入路组,而且见效快,远期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 硬膜外瘢痕形成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勋兵;潘功平

    自Mixter和Bar1934年报告第1例腰椎间盘手术后,多年来,手术方法逐渐完善,后正中入路单侧或双侧椎板切除术已成为经典术式.其主要并发症是术后硬膜外粘连,是导致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再次手术能松解粘连和切除瘢痕,但是术后3月~6月内粘连会重新产生,终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还是没有得到改善[1],甚至会产生更多的瘢痕,使再次手术增加了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和硬膜撕裂的危险.为此,作者就椎管手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及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同道重视.

  • 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曹向宇;赵文国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骨外科收治并实施手术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47例,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治疗。Wiltse入路组25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22例,均在入院1周内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入路的手术效果、伤椎Cobb角纠正率、VAS评分法评估切口区域腰背痛的疼痛程度、血清中骨骼肌损伤的标志物肌酸激酶( CK)含量、术后复查MRI显示的多裂肌副损伤程度的情况指标。结果两组在伤椎 Cobb角纠正率比较中无显著差异( P ﹥0.05);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创面渗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计量、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Wiltse入路组CK值及术后1年MRI评分亦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经Wiltse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可减少椎旁肌的副损伤,有效避免多裂肌的瘢痕变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TLIF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CK水平、NRS、ODI评分的影响比较

    作者:包同新;王宇峰;郭文杰;张跃钟;赵京元

    目的 研究对比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肌酸激酶(CK)水平、数字分级法(NR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LIF术式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Wiltse入路.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手术前后CK水平、NRS评分、ODI评分以及视觉模拟(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K水平以及ODI评分分别为(163.5±23.8) U/L、(23.4±2.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7.5±38.6) U/L、(27.9±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腰痛、下肢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1.5±0.4)分、(2.1±0.7)分,均显著低于术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Wiltse入路T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CK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促进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有效减轻疼痛.

  • 后正中入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1/3骨折

    作者:高强;吴萍;牛晓健;杨永林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 总结采用后正中入路双重建钢板治疗的肱骨下1/3骨折23例的情况.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临床上肢评分:优1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 采用后正中入路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下1/3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且可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值得推荐应用.

  • 不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怀玮;阿海;朱斌;韩翔;关炳瑜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Wiltse入路、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12诊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25例(经皮组),经Wiltse入路内固定30例(Wiltse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内固定27例(后正中组).结果 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12)个月.经皮组与Wiltse组术后1d、2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皮组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可使软组织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低,而Wiltse入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较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平;孙建民

    目的 比较分析后正中入路和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3-05诊治的6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3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组),31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Wiltse入路组).结果 纳入的62例均获得随访1~2年,平均1.5年.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Wiltse入路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Cobb角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失效.结论 Wiltse入路联合非融合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在获得良好的矢状面排列及恢复椎体高度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可取得同样效果,而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腰背痛缓解快,效果满意.

  • 后正中入路联合其他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窦连荣;李玮;朱玮;窦帮;麻文谦;秦涛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联合其他入路手术治疗涉及后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1-01-2014-03采用后正中入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进行内固定,并联合前外或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13例.根据CT检查结果确定骨折分型,并考虑手术方案,确定手术切口和内固定材料.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9~24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术后4~6周部分负重,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2~16周.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2例,可1例.结论 按照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当后柱骨折需要固定时,可以选择后正中入路固定后柱骨折,并联合前外和(或)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其他柱骨折,操作简便,软组织损伤少,疗效满意.

  •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叙进;谢凯;方诗元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和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自2014-01-2016-01行Wiltse入路或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28例),以及后正中入路组(24例).结果 52例获得随访3~6个月,平均5.4个月.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长肌表面肌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波形.多裂肌静息状态下及大伸展状态下,后正中入路组异常电位发生率明显高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软组织剥离较少,能达到与传统入路同等的复位效果,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符合微创理念,且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发生率低.

  • 经椎旁肌间隙和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疼痛的比较

    作者:朱建福;苏郁;李婷;王旭;王晓露;刘寿坤;缪娟

    目的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止痛药应用情况,观察术后早期疼痛缓解及早期恢复情况.方法 共纳入33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无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15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18例(B组).记录2组肌注止痛药用量、口服止痛药用量、术后距末次肌注止痛药的时间、术后距末次口服止痛药的时间、术后开始自主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结果 33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A组肌注止痛药总量、口服止痛药用量少于B组,且术后距末次肌注止痛药的时间、术后距末次口服止痛药的时间、术后开始自主下地活动时间较B组短,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也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术后止痛药的摄人量较少,摄入时间短,有助于减少止痛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同时从侧面反映经椎旁肌入路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恢复快.

  • 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作者:李景峰;徐振华;陈廖斌;王建平;张树威

    目的 通过对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比较,评价经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2-02诊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52例,分为2组,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4例,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8例.结果 52例获得18~36(26±4.5)个月的随访,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1周VAS评分评定疼痛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具有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 远外侧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上颈椎哑铃形肿瘤的临床比较

    作者:崔波;李青松

    目的 比较分析远外侧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上颈椎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2-05-2016-05诊治的13例上颈椎哑铃形肿瘤,5例肿瘤外极超过硬膜囊外侧4 cm或肿瘤毗邻椎动脉较近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远外侧入路组),8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后正中入路组).结果 13例瘤体均完整切除,未出现脊髓及椎动脉损伤.远外侧入路组术后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考虑为脂肪液化,经间断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颈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12)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后次日疼痛VAS评分、术后3d内引流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次日肌酸激酶均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肿瘤外极超过硬膜囊外侧4 cm或肿瘤毗邻椎动脉较近的上颈椎哑铃形肿瘤具有术野开阔、肿瘤显露充分、可直视椎动脉下完整切除肿瘤等优点,其疗效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创伤较大.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作者:张映波;张超;谢海洋;李奎;付能高;何江涛;蔚芃;蒋成

    目的 比较分析腰椎后路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01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Wiltse入路组47例,后正中入路组6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2 h、3d、7d的血清肌酸激酶,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9.6个月.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2h、术后3d血清肌酸激酶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出血量较少,对椎旁肌及小关节囊的损伤小,术后慢性腰痛发生率低,符合脊柱微创手术理念.

  • 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作者:朱卉敏;于振声;孟阳;王衡;刘正安;张田;李洁

    MED(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椎间盘镜是一种后正中入路经椎管的内窥镜手术系统,我科于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共开展此项手术102例,疗效满意.

  • 2种手术入路对无减压指证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椎体高度矫正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森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和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无减压指证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椎体高度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期收治无减压指证胸腰椎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采用后正中入路和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度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度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较于后正中入路,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无减压指证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椎体高度矫正效果。

  • 2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金辉;吕娜

    目的:对两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A组(45例)患者的治疗用Wiltse入路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进行治疗,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45例)用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记录并分析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及JOA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A组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都比 B组少(P<0.05),AB 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阶段,VAS及JOA评分都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2组间腰痛VAS评分及 JOA评分差异明显(P<0.05)。影像学评价2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Wiltse组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的腰腿疼痛恢复快,远期随访评分2组无显著差异。改良TLIF相较于常规TLIF更利于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恢复。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效果比较

    作者:陈煜东

    目的:探究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后正入路手术方式治疗,而观察组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方式,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并且对比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功能障碍指数( ODI)以及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术后7天的ODI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相比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更少,临床疗效更佳,并且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

  • 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鹿军;温晓东;梁晓军;赵宏谋;李毅;王军虎;马强;雷军

    背景:关节融合术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炎的金标准,对于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有多种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报道鲜见.目的:评价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采用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关节炎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2~68岁,平均(52.1±7.4)岁.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及CT以明确骨愈合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14~30个月,平均(23.4±2.3)个月.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4周融合部位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例延迟愈合,1例出现不愈合行翻修手术.结论: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胡慧敏;王哲;郭云杉;刘志恒;杜俊杰;陶惠人;李新奎;杨柳;罗卓荆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 4例,L48例,L5 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三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l,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l,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l.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 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 胸椎椎管内外肿瘤的分型和外科治疗

    作者:高亮;徐启武;徐伟;于佶;姚亚琪;庞烈文

    目的:探讨胸椎椎管内外肿瘤分型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分析13例胸椎椎管内外肿瘤(神经纤维瘤6例,恶性神经鞘瘤、脊膜瘤、骨软骨瘤、脂肪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癌、肾转移癌各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主体部位和涉及范围分为Ⅰ、Ⅱ、Ⅲ、Ⅳ型,Ⅱ、Ⅲ型采用经胸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Ⅰ、Ⅳ型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结果: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6例,Ⅳ型3例;12例获肉眼下全切,1例恶性神经鞘瘤因胸腔内广泛浸润次全切除.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将胸椎椎管内外肿瘤适当分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