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肱骨中下段骨折后侧入路手术疗效

    作者:李福军

    目的:分析肱骨中下段骨折前外侧入路徽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4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桡神经损伤发生概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不愈合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相比,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简单、疗效显著,并且显露清楚,非常有利于良好固定钢板.

  • 前外侧入路排钉技术与双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胡明君

    目的 比较分析前外侧入路排钉技术与双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依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患者,共31例)和B组(双侧入路患者,共2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及恢复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8.2±28.3)min和(115.1±27.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5,P=0.380);A组术中出血量(254.5±56.8)mL少于B组(313.4±45.5)mL,术后引流量(142.1±30.5)mL大于B组(123.5±26.7)mL,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9,P=0.000;t=2.301,P=0.026);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A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1.0%,B组为8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366),A组出现1例(3.2%)切口感染,B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前外侧入路排钉技术与双侧入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各有优缺点及适应证,应依据患者骨折情况选取合适的入路方式.

  • 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詹远平

    目的:分析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行全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2例161髋,其中髋关节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79例82髋,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73例79髋.随访时间7个月~5年,平均3.4年.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日、术后Harris评分、术中术后并发症等,使用SPSS 13.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两组对比发现,前外侧入路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术后髋关节脱位及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而在下床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中术后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地手术入路.

  • 前外侧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并股骨颈陈旧性骨折

    作者:李强;谢祥仁;王全兵;卢娟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并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经一次性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7例外伤性股骨转子下新鲜骨折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患者行一次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9~80岁,平均74.5岁.股骨颈骨折按照Garden分型:Ⅳ型2例,Ⅴ型5例.股骨骨折类型按照AO分类均为A1型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均采用生物涂层长柄股骨假体.术后观察其并发症并采用Charnley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泌尿系统感染1例,深静脉栓塞1例.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恢复步行能力,2例在1年后仍需扶拐步行.按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分(15.0±2.5)分,其中优4例,良2例,中1例.结论:前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并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具有关节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疼痛轻、可早期下地活动的优点.

  • 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作者:陈红卫;王子阳;李军;赵胜春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跌倒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d,平均5.6 d.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示14例解剖复位,1例有3 mm的台阶.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6周.无伤口并发症、骨不愈合、钢板松动或断裂、膝关节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和血管损伤.在终的随访时,膝关节伸直(2.1±2.1)°和屈曲(120.6±18.9)°.膝关节Rasmussen功能总评分25.0±2.8,优10例,良4例,可l例.结论:扩展的前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有利于复位,与传统的前外侧入路相比可更安全有效地偏后放置外侧支撑钢板.

  •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斌;苗华;于光生;薛惠祥;周建生;张长春

    目的:为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及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1)股外侧皮神经干80%斜跨切口线下部;第一分支阔筋膜浅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6.2±2.5)cm,主干阔筋膜深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1.6±1.2)cm,此段主干位于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周围充满脂肪组织.(2)股直肌直头呈圆柱形,其前内侧是股三角,后外侧是髋关节囊,仅遮挡髋关节囊前内侧1/6部分.(3)股神经股外侧肌支从前内上行向下外斜跨切口延长线,分数支人股外侧肌,其上支与切口延长线交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12.4±2.6)cm,结论:(1)此入路浅层分离时应先在髂前上棘下5.0cm以内的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脂肪组织中寻找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然后再分离切口下部浅筋膜.(2)在深层分离时应沿股直肌直头外侧深入至髋关节囊,切匆误人其前内侧的股三角.股直肌直头如果没有挛缩,可不必切断,以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3)切口如需向下延长时,不宜超过髂前上棘下9.0cm;如果必须再延长应向外侧偏斜,以免伤及股神经股外侧肌支.

  • 前外侧手术入路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下1/3骨折

    作者:韩文冬

    目的:探讨肱骨下1/3骨折手术入路选择及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肱骨下1/3骨折患者,采用肱骨前外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操作的可行性,骨折愈合后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肱骨前外侧手术入路简便、损伤小,双钢板固定牢固,适宜早期功能锻炼。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优2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42%。结论肱骨下1/3骨折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 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作者:高博;杨灵;陈曦;汪红;覃炜;刘树平;刘跃洪

    目的 探讨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1-2012-12在取漂浮体位下采用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结果 16例均获得平均16.5(8~3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个月.所有患肢下肢力线均得到矫正.1例未达到解剖复位,并出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内固定物外露,经伤口换药并二期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后治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有利于骨折充分显露并解剖复位关节面,可降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宇博;邹三明;冯华明;康照利;黄笃;高飚;喻亮;王盛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3-01-2017-01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4例胫骨平台外侧骨折,其中32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32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解剖钢板组).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2(6~18)个月.锁定钢板组与解剖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解剖钢板组比较,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2、4、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侧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 前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脱位

    作者:吴鸣;薛峰;肖海军;丁亮

    目的 探讨前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3-12采用前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采用前内侧入路,其中5例联合内踝截骨入路.术中予以空心钉埋头关节面下固定骨折,若行内踝截骨,予以空心钉固定内踝.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平均18°(8°~25°),跖屈平均35°(29°~40°).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急诊手术患者AOFAS评分为(88.667±4.803)分,非急诊手术患者AOFAS评分为(73.875±13.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17 5<0.05).结论 前内侧入路术野显露清晰,可直视下完成骨折脱位的复位和固定.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活动满意.

  • 后正中入路联合其他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窦连荣;李玮;朱玮;窦帮;麻文谦;秦涛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联合其他入路手术治疗涉及后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1-01-2014-03采用后正中入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进行内固定,并联合前外或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13例.根据CT检查结果确定骨折分型,并考虑手术方案,确定手术切口和内固定材料.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9~24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术后4~6周部分负重,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2~16周.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2例,可1例.结论 按照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当后柱骨折需要固定时,可以选择后正中入路固定后柱骨折,并联合前外和(或)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其他柱骨折,操作简便,软组织损伤少,疗效满意.

  • 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张海龙;管国平;孙超;杨业林;刘新晖

    目的 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8-2012-12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伴有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首先取后内侧入路稳定内侧柱,将后髁复位后选用克氏针、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外侧平台骨折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1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7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4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3.9%.1例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对于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便于操作,术后疗效满意.

  • 股骨外侧髁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周海林;何小健;潘福根;郑奋;金冬泉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外侧髁冠状面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或联合防滑动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外侧髁冠状面骨折11例.结果 本组随访8~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见切口感染及骨坏死.膝关节功能参照Letenneur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 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外侧髁冠状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拉力螺钉联合防滑动钢板可以较好地克服骨折端的剪切应力,避免了内固定螺钉的松动.

  • 经小腿远端前外侧改良切口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

    作者:李双;马辉;叶斌;孙伟;李幼德;石国栋;张海林

    目的 探讨经小腿远端前外侧改良切口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胫腓骨远端骨折通过小腿远端前外侧改良切口显露胫骨和腓骨远端,把腓骨钢板置于腓骨外侧;直视下将胫骨骨折复位,通过经皮钢板固定技术将胫骨钢板放置于其远端外侧.结果 22例均获随访平均(38.0±10.6)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切口裂开、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小腿远端前外侧改良切口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入路导致的并发症.

  • 联合入路单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作者:王爱军;苏立新;陶建峰;王建生;朱宏彬;郑秋涛;陈超;孙来卿

    目的 探讨联合入路单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0-06-2013-10采用膝关节联合入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采用膝后内侧联合膝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单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7周.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3~98分,平均89.1分.结论 对于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采用联合入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疗效佳,并发症少.

  •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马炬雷;徐云钦;李强;申屠刚

    目的 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0-10-2015-03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41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术后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复位效果,骨折完全愈合后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14~31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平均15.4(11~18)分;优17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90.2%.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1.5(57~95)分;优16例,良2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7.8%.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及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

    作者:王磊;刘欣;吴志新;范文进;李建军

    目的 分析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入路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8-10-2012-08采用前外侧入路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18例.结果 本组无腓浅神经损伤,术后Burwell-Charley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2例,可接受复位4例,复位差2例.本组均获得平均15.5(12~24)个月的随访.深部感染1例(5.6%),换药后切口延期愈合.皮肤坏死1例(5.6%),使用VSD吸引生长肉芽植皮治疗后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9(2~5)个月.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 前外侧入路能够提供恢复关节面的必要操作空间,同时有丰厚的软组织覆盖,结合胫骨远端前外侧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手术效果可靠.

  •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刚;霍永峰;厉雷明;李小飞;史东平;盛路新;宋波

    目的 探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5-06诊治的15例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 本组均获平均18.2(14~2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118(90~13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82(100~280)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1.8(10~14)周.1例前外侧切口液化渗出,未发生深部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3例外侧胫骨平台塌陷均<2 mm,末次随访未发现关节面塌陷>2 mm.末次随访HSS评分91.8(75~98)分,膝关节伸展平均2°(0°~4°),屈曲平均124°(110°~132°).结论 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有利于关节面的解剖重建、充分植骨及坚强固定,配合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 前外侧入路与前侧入路前内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长青;戴锦章;郭林新;毛思;王耀生;周影

    目的 比较前外侧入路与前侧入路前内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10诊治的5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Ⅰ组30例采用前外侧入路内固定,Ⅱ组26例采用前侧入路前内侧固定.结果 Ⅰ组获得随访12~22(15.63±2.62)个月,Ⅱ组获得随访12~22(16.22±2.88)个月.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骨折愈合时间10~18(14.87±2.32)周,肘关节大屈曲范围134°~146°(138.60±3.27)°,肘关节大伸直范围0°~8°(4.87±1.9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70~100(88.04±7.72)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75~100(89.13±4.32)分.Ⅱ组骨折愈合时间10~19(15.06±2.22)周,肘关节大屈曲范围130°~145°(137.95±4.15)°,肘关节大伸直范围0°~9°(5.15±2.33)°,MEPS评分70~100(85.15±7.66)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75~100(88.54±2.30)分.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大屈伸范围及MEPS、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前外侧入路与前侧入路前内侧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但后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前外侧与后侧手术入路的比较

    作者:胡国东;赵福龙;王雪飞;张学东;葛双雷;吕振刚;窦越超;张亚奎;于振山

    目的 探讨前外侧与后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前外侧与后侧入路治疗82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情况,术前明确桡神经损伤的10例采用远1/3前外侧入路,其余72例随机选择手术入路,其中前外侧入路34例,后侧入路38例.结果 82例内固定手术患者,去除术前即有桡神经症状的10例,平均随访14个月(8.5~19.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其中不愈合5例.术后出现桡神经症状18例,前外侧入路组16例,而后侧入路组2例.前外侧与后侧入路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侧入路组较前外侧入路组在神经损伤方面小一些,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侧入路较前外侧入路能够明显减少桡神经损伤.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后侧入路手术相对简单,安全,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