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托马斯试验的使用现状

    作者:李圣节;王瑞;肖红雨;贾子善

    近年来,物理治疗师和一些临床医生广泛应用改良托马斯试验来评估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相关肌肉的长度.这个检查方法被收录到多种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的书籍和一些骨科的相关书籍中,也在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学的各种研究中作为评估工具而广泛使用[1].在临床工作中,物理治疗师面对许多疾病和功能障碍时,需要一个特殊试验检查相关肌肉的肌肉长度,例如股直肌的损伤、股四头肌的损伤是运动损伤中为常见的类型之一,而股直肌是股四头肌四块肌肉中损伤频率高的肌肉[2-3].肌肉损伤之后因为出血、渗出和肿胀,以及一定时间的制动会带来肌肉长度的短缩,所以测量肌肉的长度对损伤的评估和恢复的监测非常重要.在有些腰痛病例中,短缩的髋关节屈曲肌群会限制步行中髋关节的伸展,从而导致骨盆前倾,使腰椎处在异常的生物力学模式之下,所以有学者认为长度不足的髂腰肌群和腰痛相关[4].

  • 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股直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怡然;金英利;李娜;雷林丹;余飞;李玉波;陶琳;张茜;郭长青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制动致关节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圆利针组,每组9只,用改良的Videman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建立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左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每次2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3周;针刀组从兔左侧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中点前缘进针,刀口线与韧带方向平行,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3次;圆利针进针点与针刀组一致,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3次.分别于造模后4、8和12周各时间窗评定各组兔双侧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兔患肢股直肌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4周出现稳定的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造模后4、8、12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患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和圆利针组兔患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提高(P<0.01).各组患肢股直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患肢股直肌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针刀组、圆利针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圆利针和电针干预膝骨关节炎兔均有治疗效果,针刀和圆利针可通过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抑制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这与电针治疗关节损伤的机制存在差异.

  • 髂耻滑囊囊肿7例治疗报告

    作者:李家祥

    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髂耻滑囊囊肿病人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7~60岁,平均年龄47岁;右侧2例,左侧5例.2治疗本组有2例起初行穿刺抽液治疗,但效果较差.后7例均行手术探查囊肿切除术[1].手术施以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患侧垫高,自髂前上嵴顺缝匠肌内侧缘作一约10cm切口,切断缝匠肌及股直肌并向外牵开,向内牵开股血管神经暴露髂腰肌,屈曲髋关节,将髂腰肌向内侧牵开(也可自小粗隆部切断),即可见囊肿壁.穿刺可抽出淡黄色较粘稠液体,得以证实为髂耻滑囊囊肿,将囊肿(壁)完整切除,通关节腔者,修补前侧关节囊.

  • 肌蒂骨瓣移植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作者:侯绍平;伏明松

    1988年以来,我们对2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采用缝匠肌、股直肌肌蒂骨瓣移植加多根针内固定术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斌;苗华;于光生;薛惠祥;周建生;张长春

    目的:为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及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1)股外侧皮神经干80%斜跨切口线下部;第一分支阔筋膜浅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6.2±2.5)cm,主干阔筋膜深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1.6±1.2)cm,此段主干位于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周围充满脂肪组织.(2)股直肌直头呈圆柱形,其前内侧是股三角,后外侧是髋关节囊,仅遮挡髋关节囊前内侧1/6部分.(3)股神经股外侧肌支从前内上行向下外斜跨切口延长线,分数支人股外侧肌,其上支与切口延长线交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12.4±2.6)cm,结论:(1)此入路浅层分离时应先在髂前上棘下5.0cm以内的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脂肪组织中寻找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然后再分离切口下部浅筋膜.(2)在深层分离时应沿股直肌直头外侧深入至髋关节囊,切匆误人其前内侧的股三角.股直肌直头如果没有挛缩,可不必切断,以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3)切口如需向下延长时,不宜超过髂前上棘下9.0cm;如果必须再延长应向外侧偏斜,以免伤及股神经股外侧肌支.

  • 肾透明细胞癌左膝部皮下转移1例

    作者:慕立峰

    患者男性,71岁.左膝部皮下肿块3年入院.查体:左膝部皮下可触及4cm×3cm×2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压痛明显.手术见肿瘤位于左膝部皮下,与股直肌肌纤维轻度粘连,约4cm×3cm×2cm大小,形态较规则,质硬,有包膜,切除肿瘤.

  • 发生于儿童大腿的成人型横纹肌瘤一例

    作者:刘劲松;尹玉;苏毅;张松东;李传应;贾贤传

    患者女,11岁.发现右大腿肿块1年,肿块渐增大,隐痛,不影响行走.X线片示:右大腿中下段前内侧软组织肿块,约12 cm×7 cm×6 cm,边界较清楚,股骨未受侵犯.临床检查:右大腿中下段前内侧一条索状肿块,边界清楚,固定,触痛不明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穿刺细胞学报告为:良性肿瘤.遂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股直肌间,边界较清,条索状,质韧,下极包绕股动脉、股静脉,手术无法分离,切除大部分肿块及少量周围肌组织送检,残留部分于股动脉、股静脉壁上无法切除.临床诊断:横纹肌肉瘤.

  • 股直肌肌束断裂超声表现1例

    作者:雒大健

    患者男,19岁.因车祸致左侧股骨、锁骨骨折,多处软组织损伤,经手术内固定卧床休息28 d后,自觉左膝关节上方约5 cm处疼痛,并扪及一包块.查体:左侧膝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疼痛处扪及一范围约4 cm×3 cm×3 cm的团块、质稍硬,站立时团块较明显,临床拟诊软组织挫伤、血肿机化?行彩超检查,左侧股四头股直肌远端回声连续中断,近断端明显挛缩增厚约1.6 cm,(右侧股四头股直肌远端相应部位厚约0.8 cm),相距约2.5 cm的两断端间被无回声及絮状回声充填(图1).超声诊断:左侧股四头股直肌远端肌束断裂.手术证实为股四头股直肌远端肌束汇入肌腱处断裂.

  • 脑卒中偏瘫患者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

    作者:孙栋;戴慧寒;蔡奇芳;林金来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大等长收缩(MIVC)时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6例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膝关节屈、伸肌群的MIVC时检测并记录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计算积分肌电图(iEMG)和协同收缩率等.结果:在MIVC状态下,膝伸展时,健侧股直肌的iEMG大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患侧股二头肌的iEM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膝屈曲时,健侧股二头肌的iEMG大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侧股直肌的iEMG大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侧膝屈曲的协同收缩率大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膝伸展的协同收缩率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痉挛以伸肌群为主,对膝关节屈肌群和伸肌群收缩的协调性训练,尤其在膝关节屈曲运动时,增强主动肌收缩,抑制拮抗肌的协同收缩,应是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的重要目标.

  • 股直肌的超声解剖学特点与撕裂的声像图关系

    作者:崔立刚;王金锐;汪海燕;林发俭;傅先水;贾建文;张武

    目的 探讨股直肌的超声解剖结构及其与不同部位股直肌外伤撕裂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0例健康志愿者的股直肌(20条)进行超声扫查,采用系列长轴和短轴切面依次获得股直肌的纵断面与横断面声像图,并将声像图与解剖描述及图谱相对照分析,识别股直肌的超声解剖结构.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1月14例超声诊断股直肌撕裂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声像图解剖进行分型诊断,并经随访和临床证实.结果 正常股直肌近端由直头肌腱和反折头肌腱起源.连续超声扫查显示直头肌腱参与形成浅层腱膜,反折头肌腱在近端肌腹内形成中央腱膜,中央腱膜于横断面显示清晰,呈"逗号样"高回声结构位于肌肉中央.股直肌远端肌腱参与形成股四头肌腱浅层.以此为基础,14例股直肌撕裂可分为3类,发生在远端肌肉肌腱连接处1例,肌纤维与外周腱膜连接处5例,肌纤维与中央腱膜连接处8例.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显示股直肌存在特殊的解剖结构,识别其声像图特点有助于对外伤撕裂的准确定位诊断.

  • 外伤致股直肌肌疝一例

    作者:范凌;王元山

    笔者于2004年4月收治1例因外伤致股直肌肌疝的患者,报告如下.

  • 股部火器伤致股部软组织和股动脉缺损1例报告

    作者:张功林;章鸣;郭翱;蔡国荣;张文正

    患者,男,42岁.因枪伤致右股部损伤1小时急诊入院.检查:右股下侧约有12cm×14cm软组织缺损区,股内侧肌、缝匠肌以及股薄肌等肌肉毁损性部分缺损,股动、静脉断裂,缺损8cm.创面有较多坏死组织,局部污染较重.膝关节、股直肌、股外侧及股后损伤较轻,骨未见明显损伤,坐骨神经、腓总与胫后神经无明显损伤,小腿内侧及足内侧隐神经分布区感觉丧失.

  • 吻合神经血管的股直肌肌瓣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改进

    作者:杨大平;关德宏;徐学武;郭铁芳;韩雪峰

    目的探索吻合神经血管的动力性功能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方法.方法自1994年以来我们在股直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神经和肌肉内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7例.结果术后患者于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2例在术后8个月恢复口角自主活动,另5例均在术后10~12个月恢复口角自主活动.结论带肌肉内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既有利于劈裂肌肉瓣时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又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悬吊下垂的口角.

    关键词: 股直肌 面瘫
  • 赛艇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股直肌、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积分肌电定量分析

    作者:刘建红;王奎;周志宏;黄金丽

    目的:观察赛艇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参与收缩的主要肌肉的肌电变化,为科学训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赛艇运动员在测功仪上进行不同强度递增负荷进行运动,同步记录其股直肌、肱二头肌及背阔肌的肌电变化,并进行积分肌电值(iEMG)定量分析.结果:(1)递增负荷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股直肌、肱二头肌及背阔肌iEMG值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9和0.97.(2)递增负荷运动中,股直肌和背阔肌iEMG在80%~90%运动强度时出现拐点,肱二头肌则无明显拐点,并呈线性增加.(3)股直肌、肱二头肌及背阔肌iEMG所占三者总iEMG值的百分比中,背阔肌比例大,股直肌小;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股直肌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肱二头肌和背阔肌则有所下降.结果表明:在递增负荷运动中,不同肌肉的神经肌电活动的变化不完全一致,测定不同肌肉肌电活动有助于从神经肌电的角度进一步了解赛艇运动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思路.

  • 按摩缓解腿抽筋

    作者:

    每月一穴、一药祛风除湿常按伏兔伏兔 别名外丘、外勾,位于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处,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经穴定位]伏兔穴在大腿外侧,髂潜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按骨度分寸法大腿股骨大转子—膝中为19寸).简便取穴法:正坐屈膝成90度,医者以手腕掌第一横纹抵患者膝髌上缘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当中指到达处是穴.

  • 右大腿巨大脂肪瘤1例报告

    作者:李志权;范宝玉;韩宪芳

    脂肪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位于皮下,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为多见,但生长在四肢肌肉组织内的脂肪瘤是脂肪瘤的特殊类型,现就我科收治右大腿巨大脂肪瘤1例报告如下.

  • 增生性肌炎伴软骨化生一例

    作者:姜立杰;刘树荣

    患者女性,51岁,半年前曾于劳作中使用工具时挤压左大腿前侧,自觉疼痛不适,未经治疗休息后缓解。其后半年间每遇劳累时左大腿前侧疼痛,均于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及治疗。于2012年2月20日B超检查示左侧大腿肌层低回声团块,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2012年2月25日因左大腿前侧疼痛加重入院,骨科检查示:左下肢肌肉无明显萎缩,皮温不高,静脉无怒张,触左大腿上段前侧一约6cm×5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清,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烂,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下肢皮肤感觉及肌力无异常,足趾活动灵活,足背动脉搏动有力。磁共振成像(M RI )检查示:左侧股直肌占位病变,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股骨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大腿肿物性质待定,行局部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2012年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左大腿局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股直肌内,质硬,边界欠清,与周围肌肉浸润粘连。肉眼观察:送检肌组织1块,大小约5.5cm×4cm×2cm ,灰红、灰褐色,切面可见一灰白色质硬区,与肌组织境界不清。镜下所见:萎缩变性的横纹肌纤维周围见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神经节样大细胞,神经节样大细胞体积大,呈不规则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形或卵圆形,偏向一侧,核仁明显;增生的成纤维细胞间有多处软骨化生,化生软骨基质嗜碱性,并见软骨陷窝。免疫表型:Vimentin 标记梭形成纤维细胞和嗜碱性神经节样大细胞呈强阳性,Actin阳性,Desmin 标记横纹肌组织阳性;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Myoglobin和S-100均为阴性。病理诊断:增生性肌炎伴软骨化生。

  • 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

    作者:岑海洋

    1995年3月~2000年3月我们采用股四头肌成形术结合术后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治疗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8.2岁;股骨骨折部位:上段4例,中段6例,下段6例,髁部4例.僵直时间7个月~2年,平均11.4个月,术前患膝屈曲24°~60°平均45.2°.1.2方法(1)手术在股骨骨折愈合后进行,同时行股骨内固定物拆除术.取大腿下段前方正中纵行切口,切口延伸到髌骨远端,把股内、外侧肌从股直肌两旁分离出来,将股直肌与股中间肌分开,再将与股骨粘连且已纤维化挛缩之股中间肌分离出来并切除之,切除纤维化之髌上囊,切开髌骨两侧挛缩之支持带.彻底去除阻碍膝屈曲的膝关节内外一切粘连因素后,稳妥缓慢地屈曲膝关节,直至能屈膝达110°左右为止,然后将内固定物拆除.冲洗术口止血,于术口皮下切取脂肪片垫于股直肌与股骨之间,术口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将股内、外侧肌缝于股直肌两边,缝合切口.(2)术后处理:术后置患肢屈膝60°位,并留置硬外管镇痛48h,术后第1天起即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行被动屈膝功能锻炼,活动次数与幅度逐日递增,同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屈伸膝功能锻炼.伤口负压流管在24h引流量少于10ml时拔除,2周后术口拆线,开始下地练习屈膝下蹲.

  • 肝门部胆管癌乳腺并肌肉转移1例

    作者:李楠;杨家和;丁光辉;刘凯

    病人,女,48岁.肝门部胆管癌逆行胆管造影、塑料内支架内引流(ERC+ERBD)术后10个月,发现左乳肿块8个月、左大腿中上段肿块5个月就诊,体检:左乳外上像限触及30mm×20mm肿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可;左大腿中上段前正中触及100mm×60mm质硬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不明显.AFP、CA19-9、CEA阴性.MRI示:左大腿中上段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10个月前因渐进性黄疸MRI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IV型).行ERC+ERBD术,放置8.5F-15cm"圣诞树"内支架于左肝管,黄疸渐降至正常,并行右上腹局部放疗(400cGy×15次).术后2个月发现左乳外上像限质硬无痛肿块,逐渐增大;术后5个月发现左大腿中上段肿块,渐进性增大伴有疼痛,本次左大腿肿块先予局部放疗(400cGy×9次),疼痛减轻,后在全麻下行左乳肿块+左大腿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乳类圆形肿块位于外上像限,质硬,大小约30mm×20mm,与皮肤及胸大肌无粘连;左大腿中上段前正中股直肌股中间肌之间梭形肿块,质硬,大小约100mm×60mm,侵犯股直肌中段,与皮肤及股中间肌无明显粘连(见图1、2).术后病理证实:左乳低分化癌,考虑胆管细胞来源,左大腿(放疗后)坏死性肿块(见图3).

  • 带蒂髂胫束加垫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膝关节伸直畸形18例分析

    作者:凌世娟

    股四头肌可由于切割、绞轧或爆炸伤而完全或部分断裂,亦可由于上述创伤或挫伤、灼伤、股骨骨折、膝部骨折及手术等不同原因造成股四头肌的纤维化、瘢痕、粘连,引起膝伸直性僵硬.股四头肌形成术是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由于血肿形成等原因,导致股直肌重新与股骨粘连,影响治疗效果.我们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8例患者行股四头肌成形术,并用带蒂髂胫束隔开股直肌和股骨干.术后随访1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