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凌建生;李长胜;杨晨;冯卫;李叔强;齐欣;刘建国

    患儿,女,33个月,因左前臂肿物2个月于2011年7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儿家属无意中发现患儿左前臂包块,花生粒大小,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无红肿及压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肿大淋巴结,未予特殊治疗。此后患儿家属自觉左前臂肿物略增大,要求对左前臂肿物行手术切除。查体见:左前臂上1/3背侧尺骨缘触及软组织肿物,约2.0 cm ×1.0 cm×1.5 cm大小,位置表浅,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左腕关节及手指活动良好(图1)。彩超检查示左前臂指示部位距体表2 mm肌层外软组织内可见一实质性低回声光团,大小为16 mm×6 mm×12 mm,边界清,似可见被膜,内部回声欠均匀,其内可见稀疏血流信号,提示:左前臂实质性结节,不除外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尿素氮3.80 mmol/L,肌酐57μmol/L,尿蛋白阴性,尿酮体阴性,C-反应蛋白1.20 mg/L,淋巴细胞百分比0.69%,淋巴细胞绝对值4.39×109/L。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择期行左前臂软组织肿物切除术。术中以左前臂外侧肿物为中心做长约3 cm 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层,即见肿瘤,完整剥离肿物,见肿物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粘连及浸润,肿物大小约1.5 cm×1.0 cm×1.5 cm,术中注意无瘤化操作,距肿物边缘0.5~1.0 cm处将肿物完整切除,见无肿物残留。将肿物送检快速病理,术中快速病理示良性梭形细胞,伴炎性细胞浸润(图2)。剩余组织送检常规病理,常规病理回报为梭形细胞丰富,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病理诊断:左前臂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图3)。患儿家属要求行扩大切除术以防止复发,术中快速及术后常规病理报告切除组织未见肿瘤细胞。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未给予免疫治疗及放化疗,术后1周出院,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肿物复发或转移。

  • 针刀缓解中风偏瘫肌张力增高32例

    作者:张勇;张翠平;李素萍

    中风偏瘫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患肢肌张力异常增高,甚至出现痉挛状态,称为偏瘫痉挛期.临床表现为特异的运动模式.笔者采用针刀切割相关肌组织,可即时降低肌张力,缓解足内翻、前臂屈曲内收状态,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董平;疏仁义;柯磊磊

    目的:探讨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M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和2011年11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例膀胱IMT患者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例1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会诊确诊为膀胱IMT,术后3年因复发再次入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膀胱IMT复发;第二次术后2年出现左上肺、骨、皮下多发转移,肺穿刺病理倾向于膀胱肿瘤肺转移可能性大,化疗无效死亡。例2行膀胱镜检查时发现膀胱前壁占位直接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确诊膀胱IMT,随访2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膀胱IMT临床特征与膀胱肿瘤极其相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膀胱部分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膀胱IMT大都倾向于良性病变,出现复发、转移极其罕见。

  • 喉腺样囊性癌1例

    作者:秦芳;秦霞;张霞

    患者男性,32岁,持续性声音嘶哑6个月.入院后行直接喉镜下声门肿物活检,术中见右侧声带下有一隆起,约1.8cm×1.5cm×1.5cm,基底较广,表面黏膜色泽正常无充血,双带活动尚可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考虑为"喉肿瘤",行喉肿瘤扩大切除术.术中送组织冷冻切片,诊断:小细胞癌,考虑为腺样囊性癌,侵犯横纹肌组织

  • 发生于儿童大腿的成人型横纹肌瘤一例

    作者:刘劲松;尹玉;苏毅;张松东;李传应;贾贤传

    患者女,11岁.发现右大腿肿块1年,肿块渐增大,隐痛,不影响行走.X线片示:右大腿中下段前内侧软组织肿块,约12 cm×7 cm×6 cm,边界较清楚,股骨未受侵犯.临床检查:右大腿中下段前内侧一条索状肿块,边界清楚,固定,触痛不明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穿刺细胞学报告为:良性肿瘤.遂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股直肌间,边界较清,条索状,质韧,下极包绕股动脉、股静脉,手术无法分离,切除大部分肿块及少量周围肌组织送检,残留部分于股动脉、股静脉壁上无法切除.临床诊断:横纹肌肉瘤.

  •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孙柯;王照明;许林杰;滕晓东;姚洪田;任国平

    目的 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方法,观察5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学表型,并对其中4例进行了随访.结果 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0~53岁,平均年龄35岁;肿瘤位于膀胱顶底部3例,左侧壁2例,临床上表现为尿痛、血尿等症状.组织学表现为黏液丰富区和富于细胞区,梭形和星芒状肿瘤细胞散在或束状排列,间质可见大量纤细扩张的小血管网形成,各种炎细胞包括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瘤细胞AE1/AE3、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全部阳性,3例钙结合蛋白、4例结蛋白和4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阳性.随访4例目前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少见的中间型具恶性潜能的肿瘤.

  • 心脏原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孙洋;江勇;段雪晶;王红月;王清峙;钟定荣;赵红

    目的 探讨心脏原发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心脏原发IM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进行ALK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K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4例原发性心脏IMT,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16岁(5个月~30岁);发生于右心室2例,右心房1例,心包1例.组织学类型,肉芽肿型1例,纤维组织细胞型2例,硬化型1例.其中2例ALK蛋白阳性,4例病例均进行ALK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未检出阳性病例.结论 心脏IMT非常少见,且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免疫组织化学ALK蛋白阳性表达有助于诊断,ALK基因在IMT中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目前尚不适宜在临床开展.

  •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焕萍;沈勤;夏秋媛;时姗姗;章如松;余波;马恒辉;陆珍凤;王璇

    目的 研究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肺外IMT患者的存档蜡块、病理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免疫标志物.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0例IMT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易位情况.结果 30例IMT患者年龄12 ~ 73岁,平均43.4岁.男女比1.0∶1.1.肿瘤发生于胃肠道、肝、脾、肾、盆腔、腹膜后、纵隔等部位.光镜下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与纤维母细胞以不同比例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弥漫浸润及多量薄壁小血管增生,并见不同程度的胶原化或黏液水肿背景.预后不良的病例镜下主要表现为核仁明显,间质疏松水肿,部分病例可见核分裂象,并可见类似神经节样细胞的大核、怪核及多核细胞.其中1例肿瘤组织中见上皮样或圆细胞形态.淋巴组织增生和组织细胞反应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细胞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结蛋白和ALK阳性率分别为100% (30/30)、70% (21/30)、13% (4/30)、27% (8/30)和27%(8/30).ALK阳性的病例中7例为胞质阳性,其余1例(上皮样或圆细胞形态)为核膜阳性,同时该病例CD30阳性但白细胞共同抗原阴性.上皮细胞膜抗原、CD34、CD117、S-100蛋白和MyoD1均为阴性.FISH检测显示8例免疫组织化学ALK阳性的肿瘤存在ALK分离信号,为阳性病例,其余22例均为阴性.随访21例,14例无瘤生存,4例肿瘤复发,3例死亡.结论 预后不良的肿瘤比预后良好的肿瘤形态上更易见到明显的核仁和间质疏松水肿,更易发生ALK蛋白异常表达,而淋巴组织增生和组织细胞反应在良性肿瘤中更易见到.ALK可能是潜在的IMT分子治疗靶点.

  • 鼻腔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何春燕;金玉兰;杨冬梅;刘红刚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分析5例鼻腔鼻窦IM'I'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用波形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钙调节蛋白(calponin)、h-钙结合蛋白(h-caldesmon)、结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纤连蛋白(FN)、CK、S-100蛋白、Ki-67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取2例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3岁),男性2例,女性3例,临床表现有鼻堵、流涕,面部疼痛、肿胀,牙疼、溢泪等,1例表现为鼻出血.5例均有复发,4例复发5次以上,1例淋巴结转移,3例死亡.组织学改变:肿瘤细胞排列呈编织状、束状、部分杂乱无序,细胞呈长梭形,有嗜酸性胞质,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较少,间质内有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间质黏液变性,富于血管,部分区可见透明样变的胶原束.3例多次复发后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平均5~6个/10 HPF),可见小灶状坏死,问质内炎性细胞减少,呈肉瘤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5例瘤细胞均弥漫表达波形蛋白,不同程度表达SMA、MSA、calponin和FN,结蛋白仅1例弱阳性,h-caldesmon、ALK、S-100蛋白、CK均为阴性,反复复发后Ki-67示瘤细胞增殖指数增高.电镜显示:瘤细胞胞质内可见较多的粗面内质网,部分瘤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密体和密斑的肌丝束,细胞外基质中见多量的胶原纤维.结论 鼻腔鼻窦IMT易复发,有局部侵袭性,反复复发后可恶变及转移,病死率高,预后差.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王秋鹏;甘梅富;张建伟;翁寿向;张玲娜

    目的 探讨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的胃肠道IMT病例7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检测IMT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易位情况.结果 7例IMT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年龄1~72岁,中位年龄53岁,平均年龄40岁. 4例发生在胃,1例在左半结肠,1例在右半结肠,1例在直肠.组织学显示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束状混杂排列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梭形细胞波形蛋白(7/7)、平滑肌肌动蛋白(7/7)阳性,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D117、DOG1、S-100蛋白、结蛋白均阴性;其中2例免疫组织化学ALK阳性,FISH检测证实此2例肿瘤中存在ALK分离信号,为阳性病例. 7例均完整切除肿瘤,随访6~135个月,术后均无瘤生存.结论 胃肠道IMT少见,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IMT的可靠方式.ALK可能是IMT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横纹肌相关生化指标及组织学改变

    作者:马学坤;李秀菊;张洁;王竹文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可使血清肌酸激酶(CK)和同功酶(CK-MB)显著升高[1],血清CK水平可达横纹肌溶解症(RM)的诊断标准[2].AOPP患者心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显示,心肌内存在明显的灌注缺损区[3].为进一步研究AOPP对横纹肌组织的损害及意义,笔者对245例患者血清CK、CK-MB、肌红蛋白(Mb)等指标进行了监测,对13例并发呼吸肌麻痹者进行了颈屈肌活检,报告如下.

  • 细胞周期素A及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丁勇利;罗喜平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高增生、低死亡的特性密切相关.同样,子宫肌瘤也表现为这两方面的异常.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较子宫正常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强,而子宫肌瘤细胞凋亡较邻近正常平滑肌细胞减少,说明凋亡改变也是子宫肌瘤不断生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拟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周期素A(cyclinA)在子宫肌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脱氧核苷酸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子宫肌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组织中的凋亡情况,探讨细胞周期素A及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作用.

  • 大腿增生性肌炎超声表现1例

    作者:赵宜凡

    患者女,58岁.自觉右大腿肿物5d,无明显诱因.体检:右大腿中段可扪及一梭形肿物,境界不清晰,质地较硬,固定,有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高频超声扫查所见:右大腿中段可探及5.2 cm ×1.5 cm×2.7 cm不均质等回声包块,呈梭形,边界欠清晰,纵切面,呈明显粗大肌束样回声,与正常肌组织走形一致(图1),横切面,增厚的肌间隔呈龟裂纹状(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少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大腿肌层实性包块.该患者于局麻下手术切除肿块,病理证实为增生性肌炎.

  • 腱鞘纤维瘤1例的超声表现

    作者:曹慧;杨力;赵宝珍

    患者女,62岁.无外伤史,因发现右前臂肿块半年就诊.体检:右前臂见一肿物,质中等硬度,活动度差,轻压痛,大小约1.0 cm×2.0 cm.超声检查采用Aloka 1700彩超仪,探头频率7.5 MHz.彩超所见:右前臂桡骨前外侧肌组织内探及一实性低回声结节,大小为1.7 cm×1.1 cm,边界清,内部呈高回声条索状,与腱鞘关系密切(图1).彩色多普勒扫查: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前臂肌组织内实性占位,考虑纤维瘤.术后病理诊断:右前臂腱鞘纤维瘤.

  • B超诊断胎儿多脏器缺如并心肺异位1例

    作者:赵文金;王亚琴;杜彩珍

    孕妇,26岁.宫内妊娠20周,行孕期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胎儿颈后有无回声区,大小为7.3 cm×7.4 cm,其边缘清晰,囊壁光滑,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中心可见一强光带分隔,侧动探头可见胎头裹于其中,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沿胎头继续向下扫查,胎体轮廓清晰,壁光滑完整,内为大片无回声液性暗区,未见膈肌组织回声,胸腹相通,液性无回声区内可见两个形如肺组织样较强回声,并有胎心搏动,位置较低,余脏器未探及(图1).脊椎纵断扫查排列紊乱,前壁胎盘厚2.8 cm,羊水暗区深9.8 cm.B超提示:1.宫内孕20周,单胎;2.胎儿畸形:胎儿多脏器缺如,心肺异位并胸腹水;3.脊柱裂(颈段)并脊膜膨出,羊水过多.行人工引产术.尸检:胸腹壁为一层薄透明膜,胸腹腔之间无膈肌组织,仅见心脏组织侵于淡黄色液体内,位于腹腔,无其它脏器,四肢短小,脚趾、手指未分化,颈后见一8.0 cm×8.2 cm囊性肿物,壁光滑,内为脑脊液.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估微波消融肌组织凝固范围可行性研究

    作者:周洪雨;张晶;蔡文佳;曲鹏;徐瑞芳;王芳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定量评估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肌组织消融范围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单导水冷2 450 MHz微波,作用功率50 W,作用时间200 s,消融离体猪臀部肌组织,消融前及消融后行RTE,测量消融后弹性成像图蓝色+绿色区,并与大体标本消融区实测值相比较,分析RTE测值与消融后大体标本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MWA后RTE显示消融灶呈椭圆形,中心为较均匀蓝色,周边呈宽度较均匀一致绿色,与周围混杂颜色的正常组织分界清楚.RTE测值与消融灶大体标本测值相关系数r=0.78 (P=0.000).结论 RTE可望较准确评估MWA肌组织消融范围.

  • 增生性肌炎1例声像图表现

    作者:刘海螺;陈宇翔

    患者,女性,52岁.右大腿肿胀、疼痛半月余,近4天加重来诊.查右大腿上段外侧略膨隆,并可触及一4.0cm×3.0cm大小包块,触之有痛感,皮肤色泽正常.高频超声检查所见:右大腿上段外侧可探及一个实质性回声团,卵圆形,尚规则,边界欠清晰,似有包膜,回声团大小为5.13cm×3.58cm×1.92cm,其内部回声偏低,光点略粗大,质地不均匀.该回声团位于股骨外侧肌组织内,距体表1.0cm(图1).超声提示:右大腿上段外侧实质性包块,建议做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组织学诊断.在超声引导下,应用Bard自动穿刺活检枪,Tru Guide 18G组织活检针对病变部位进行穿刺取材.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增生性肌炎.

  • MRI诊断大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张寒;郭冬梅

    患者男,43岁,发现右大腿包块1个半月入院.查体:右大腿包块约20 mm×20 mm×25 mm,质韧,伴压痛,无红肿及皮温升高.实验室检查提示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MRI:右大腿类圆形占位,T1WI呈稍高信号(图1A),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B),DWI呈高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持续强化(图1C).行右下肢肿物切除术,术中于股四头肌内侧头见约17 mm×17 mm×26 mm肿物,质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包膜完整.病理:肿物包膜完整,切面灰黄,质中;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内可见泡沫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散在少量异形细胞(图2).免疫组化:SMA局灶(+),Desmin弥漫(+),CD68(+),P53弥漫(+),ALK(-),CD34(-),Ki-67指数约10%.病理诊断:中间性或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符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

  • 脑卒中后膝过伸的康复研究

    作者:张金声;田园;李和兴;韩琤琤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的稳定性是由其周围的骨性结构、韧带、关节囊和肌组织等来维持.膝过伸现象存在于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多因患侧下肢肌力不足、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原始运动模式出现以及不正确的锻炼方式等造成[1],且一旦出现将很难纠正.据统计,约7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下肢的功能障碍[2],而膝过伸又是康复训练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尤以在社区中进行康复的后遗症期患者发生率较高.由于此不良步态影响到患者的步行能力,要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膝过伸将必须得到重视.

  • 18F-FDG PET/CT误诊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陆东燕;李大成;蔡莉;高硕

    患者女,56岁,上腹不适伴发热4天入院,既往慢性肾小球肾炎8年.查体:体温39℃,腹部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沉34.0 mm/h,余未见异常.CT平扫示:肝右叶后段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较清,大小约2.5 cm×2.2 cm×2.1 cm.MR平扫示:病灶呈均匀稍长T1和T2信号,边界清楚,于DWI上呈稍高信号.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示上述病灶FDG摄取增高,SUVmax为5.0(图1、2),全身其余部位未见FDG异常浓集灶.3 h后行上腹部延时扫描,病灶SUVmax进一步升高,达7.5,考虑为肝脏原发恶性肿瘤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160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