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综合诊断特点分析

    作者:夏奇

    目的:进一步的探讨研究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综合诊断特点以及诊断价值,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佳治疗和手术方案.方法:收集了2011年到2012年来我院治疗的26例肝门胆管癌病人,其中,男性14人,女12人.年龄在39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8岁.阻塞性黄疸22例,无肝硬化史或者乙型肝炎,甲胎蛋白不高.3例病人在体检时检查出患者肝门胆管癌,也无肝硬化史或者乙型肝炎.对这两组患者进行CT检测与MRI检测,全面分析这两种方法 对于现实的病灶情况以及诊断定位的准确性.结果:MRI和CT检测,都可以非常精准的检测肝门部胆管癌,准确率人别是100%和63%.上述所有病人,在经过MRI和CT检测时,都呈现出肝内胆管扩张,其中,MRI检测显示,20例肝门部肿块病人,14例门静脉受侵病人,5例管壁浸润型病人,10例淋巴肿大病人.CT检测显示:15例肝门部肿块病人,9例门静脉受侵病人,1例管壁浸润型病人,8例淋巴肿大病人.结论:MRI和CT检测,都可以非常精准的检测肝门部胆管癌.MRI则可以进行多序列、多项目的 扫描,尤其是斜冠状检测可以更全面、更直观的检查肝门部的病灶情况,与此同时,MRI对于血管信号非常敏感,而且组织分辨率也非常高,能够比较全面的显示病人肝内外部的情况,有着其他检测方法 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综合诊断特点分析

    作者:柳光治

    目的:研究并探讨CT与MRI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综合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所确诊收治的2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CT和MRI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主要根据两种方法对病灶的实际情况以及定位的准确率.结果:2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为浸润型,4例患者为结节型,2例患者为腔内结节型,2例患者为管壁浸润型.CT与MRI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率较高,20例患者在经CT与MRI诊断时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肝管扩张,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显示有9例门静脉受侵、16例肝门部软组织肿块、6例胆管壁浸润以及7例淋巴结肿大,而相应CT检测结果显示例数分别为5制、13 例、0例、5例以及6例.结论:CT与MRI是临床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较为有效的方法,MRI在对患者门静脉受侵、肝门部软组织肿块、胆管壁浸润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方面的检测相比CT更为的准确.

  • 胆道支架术联合康莱特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东生;王晓云;刘崇发

    肝门部胆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度高,发展快,预后差,手术可能性极小,内外科治疗较为棘手,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采用胆道支架术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5例与胆道支架联合化疗治疗16例,肝门部胆管癌报告如下.

  • 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 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松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对其进行 MRI 扫描,对肿瘤各区域 MRI 对比剂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术后对术中取出的样本进行染色检查,观察肿瘤微血管的分布并测定其密度,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相应区域的 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肝门部胆管癌肿瘤中心区域 MRI 对比剂的空间分布显著低于边缘区域。动态增强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MRI 动态增强对比剂的空间分布可大致显示肿瘤区域微血管的密度,是无创检测肿瘤微血管的有效诊断方式,对评价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治进展

    作者:胡勋;李生伟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复杂性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出现黄疸多属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其辅助检查予以判断,而治疗上应结合患者个人体质状况、经济条件及肿瘤分级、分期等因素综合分析,给予患者佳治疗方案.

  • 加速康复外科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冯金鸽;郑晓燕;安琳;张成;安东均

    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实施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6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RAS组(A组)和传统管理组(B组),各18例.A组按ERAS的理念行围手术期管理,B组按传统常规措施行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的次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出院时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A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的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总费用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应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加速其康复进程,促使医患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 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牟洪超;姜小清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59例患者中,手术31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3例,姑息性手术7例,引流术8例,单纯剖腹探查术3例.非手术治疗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2.6%、24.4%,未行根治性切除术者1、3、5年生存率为28.5%、6.9%、0.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HCC患者应争取行根治性手术;对无法实现根治性手术者可行姑息性手术.

  • 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24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进方;王海东;周开伦;肖占祥;龙籍典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方法:对1992年7月-2002年7月手术治疗2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62.5%.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6例.5例因肿瘤侵犯肝组织而行合并肝切除.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23.5%.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

  • 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勇刚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未实施肝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5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及56.7%;对照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及30.0%,观察组患者的3年及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远期生存率较高.

  • 联合小范围肝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孙延雷;赵荣飞;吕士放;李恩山

    目的 研究联合小范围肝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临沂市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抽取60例.根据肝切除范围将其分为两组,行小范围肝切除术为实验组,行大范围肝切除术为对照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7%、90.00%、6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为3.33%,实验组无病死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小范围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值得推荐应用.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临床探讨

    作者:陈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方法与临床症状。方法: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0例,对其实施外科诊断与临床分析。采用先进的肝胆病理学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准确率进行检验。结果:通过采用现代医学检验理论,并且有效地结合临床医学检验仪器,极大地提升了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准确率。结论: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必须要充分地重视肝门部胆管癌外科诊断技术,强化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的研究,并且加强分析临床症状的工作。

  • 术后胆漏的综合处理

    作者:张沛远;唐寒秋;李晓涛

    临床资料12年来术后胆漏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 年龄31~67岁;其中,肝创面胆管漏1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6例,肝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3例,胆囊癌附加肝叶切除的根治术2例),胆总管置放T管后漏4例(其中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1例),胆总管空肠吻合口3例(其中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胆肠再吻合1例,反流性胆管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改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未置T形管1例),胆囊管残株漏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单纯胆囊切除2例)拔T管后胆漏2例(胆囊癌行根治术后1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根治术后1例)胆囊床胆管瘘2例.

  •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式的研究现状

    作者:石奎;黄强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又称Klatskin瘤[1],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治性切除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的唯一希望.然而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肝门部解剖结构特殊及容易早期侵犯周围组织等原因,根治性切除率较低.针对已失去根治机会的病例,有效的胆汁引流、延缓肿瘤生长速度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 56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分析

    作者:李涛;王江;王舒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我院的5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寿命表法计算显示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情况,根治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68个月、姑息手术组为11.33个月,引流组为5.46个月。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显示根治手术组总体预后好,引流组差,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根治手术仍是目前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有效方法。

  • 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断与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饶石磊;王旸;贾彦召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断与放疗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术后实施病理切缘检查,均呈阳性显示。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未行放疗治疗(对照组,n=30)与接受术后放疗(观察组,n=3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5年生存率为36.7%,高于对照组16.6%;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10%,对照组为6.7%,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放射反应:以呕吐、恶心、腹泻、腹痛为主;晚期放射反应:以胃肠道出血为主。结论针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放疗对患者生存有显著影响,因本病率相对较低,各基层医院技术水平、单位设备配备水平不一,故需加强前瞻性研究,对根治性术后实施放疗的指征进一步明确,使远期治疗效果改善,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放射肿瘤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需紧密合作,以获得良好预后。

  •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综合诊断特点分析

    作者:周鹏

    目的 观察肝门部胆管癌的CT和MRI表现,并分析MRI及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2012年4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观察患者图像特征,并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40例患者CT诊断准确36例,MRI诊断准确37例,CT与MRI诊断准确39例,三种方法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给予CT和MRI综合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内镜下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建刚;黄锦;沈颖洲;王旷靖;陈莉;张银;钱云;王翔;范志宁

    目的:评估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的佳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地区2家内镜中心近2年来38例采用经内镜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支架放置成功率、有效引流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双支架组操作成功率为89.4%,有效引流率为86.8%,术后早期并发症为18.4%,支架通畅率为15.8%,患者中位生存期29周。结论: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安全可行并有较高成功率,可有效降低黄疸,提高生活质量。

  • 肚子老任性当心八种病

    作者:周宁新

    日常生活中,肚子不舒服很常见,但由于腹腔内器官多,诊断并不容易.如果肚子经常不舒服,需要警惕八种病.一、肝门部胆管癌症状表现:偶有间断腹胀、腹痛,容易被忽略或误以为胃痛.多数患者以持续进行性无痛性黄疸为首发症状,并有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等.治疗措施: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扩大根治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相对较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33%.

  • 从临床解剖学角度探讨高位胆管癌肝门上手术入路

    作者:邹卫龙;许戈良;荚卫东

    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胆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为达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在切除肝外胆管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肝叶切除.

  • 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胆管癌方法初探

    作者:濮晓红;叶庆;史炯;孟凡青;陈骏

    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道树各部位胆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按照部位一般分为肝内胆管癌( ICC )、肝门部胆管癌(PHCC)和远端胆管癌(DBDC),分别占10%、50%和40%。依靠影像学判断良、恶性胆管狭窄较为困难,胆管癌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生存期约有6~12个月。早期进行外科手术仍是胆管癌唯一的治愈手段,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 CA19-9)的联合检查对于发现早期胆管癌很有帮助。如果这2项检查有可疑的发现,患者一般会被建议再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在ERCP的结果中获得狭窄处的胆管刷检和活检标本,可进行细胞学和病理检查来诊断胆管癌[1]。由于胆管癌一般是沿着胆管纵向生长而不是显著放射性生长[2],影像学横断面成像并不一定能检测到胆管癌的发生,而且刷检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仍很低[3]。目前仍缺乏特异、敏感的诊断标志物,因此用更加敏感可行的方法来辅助诊断胆管癌就显得更加重要。

768 条记录 1/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