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旁肌入路术中保留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汪龙凡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摘除,已经被广大学者所共识,但是术后黄韧带的切除往往导致椎管的暴露,会形成大量瘢痕并进入椎管,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极大地影响了手术的疗效和二次手术。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采用椎旁肌入路术中保留黄韧带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国产硬膜外针配合腰麻针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王益顺

    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麻醉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应用进口椎管联合麻醉套件,因其穿刺针身较长,偏软,且价格较贵,很难在基层医院普及.本文介绍了改造国产普通膜外针与普通腰麻针联合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且节省医疗费用.

  • 内热针松解关节突关节促使椎间盘还纳2例

    作者:权斌;王刚;刘红

    报道内热针治疗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和通过腰椎MRI观察突出的椎间盘还纳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张某,男,44岁,因“腰痛、活动受限并左下肢放射痛、麻木1天”于2013年8月人院.入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消失,腰椎活动度前屈90°,后伸5°,左右侧弯20°.腰4左侧关节突压痛(+),股神经牵拉试验(+),左侧直腿抬高40度(+),左足踇长伸肌肌力3+级,左踇趾及左足背内侧皮肤痛觉减退,左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未引出.VAS评分8分[1].影像学检查:2013年8月26日腰椎MR提示:腰3、4,腰5、骶1椎间盘突出;腰4、5椎间盘脱出导致腰4、5神经根受压;腰4、5节段平面椎管继发明显狭窄.

  • 自发性椎管硬膜外血肿的MRI诊断特点

    作者:钱伟新

    目的:分析自发性椎管硬膜外血肿的MRI征象,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例自发性椎管硬膜外血肿的MRI表现.结果:7例自发性椎管硬膜外血肿均准确诊断,病灶位于胸、腰段脊柱,MRI显示椎管后方、后外方新月形占位信号,硬膜外脂肪受压.血肿在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高低混合信号.5例做增强检查病灶均未见强化.结论:综合MRI表现和临床资料,自发性椎管硬膜外血肿可明确诊断.

  •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椎管内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岑定善;钟向球;宁锦龙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诊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贺州市中医医院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5例椎管内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病历资料.完善术前准备及检查,观察术后病理、腰痛减轻程度、下肢肌力恢复情况、下肢麻木感等.结果 术后病理符合蛛网膜组织形态特征,病理诊断为蛛网膜囊肿.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5例患者腰痛症状消失,下肢肌力恢复,能正常行走,下肢麻木感好转4例,1例遗留小腿外侧少许麻木感,能正常生活.术后复查MRI示蛛网膜囊肿完全切除,3例硬膜受压完全缓解,未见复发;内固定器位置良好,未见移位,椎板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椎管内硬膜外蛛网膜囊肿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确诊需依靠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可实现完整切除,术后并发症少,不易复发.

  •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徐海燕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被广泛用于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其优点是支柱状椎间植骨能扩大椎管及椎间孔面积,解除对脊髓神经的压迫,降低脊髓缺血.由于该手术风险高,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可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其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2002年10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ZE-PHIR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41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螺旋CT诊断脊椎结核的优越性

    作者:张建录;刘世潮

    结核是新疆地区多发疾病,其中,脊柱结核很多见.一般以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为首选方法,但其局限性亦显而易见,CT扫描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显示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骨质破坏,揭示病变范围及其对椎管的累及程度,有助于对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分析.

  • 强生DePuySynthes Spine Confidence高粘度脊柱骨水泥系统

    作者:

    特性1:超高粘度,业内唯一真正的高粘度骨水泥
      临床优势: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入椎管,增强手术安全
      特性2:混合后即可注射,工作时间长
      临床优势:充足的工作时间,混合后即可注射,工作时间长达8~10分钟允许手术中对两个及以上的椎体进行水泥注入
      特性3:骨水泥注入双重精确可控,工具操作简便
      临床优势:双重工具控制骨水泥注入,允许专家根据患者病情,精确注入准确的水泥用量。

  • 腰椎间盘突出要不要手术

    作者:谢林

    人体有五个腰椎,每一个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组成.椎板内缘成弓形,椎弓与椎体后缘围成椎孔,上下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通过,两个椎体之间的联合部分就是椎间盘.它是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组成.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它是一种富含水分、呈胶冻状的弹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围是纤维环,一层层的纤维环把两个椎体连接在一起,并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腰椎间盘是指腰1至骶骨间的椎间盘,共5个.腰椎间盘的高度约占椎体高度的54.4%.

  • 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减压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作者:符振宇;郝德强;宫政;李相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由于保留了大部分颈椎后部的结构,能维持术后颈椎的稳定性,临床疗效良好[1].颈椎手术危险大,虽然颈椎手术技术的提高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的并发症在临床仍然存在.本文对6例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减压效果不佳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四种减压不佳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方法,以提高此种手术的治疗水平.

    关键词: 椎管 外科手术
  • Centerpiece钢板在颈椎单开门术中应用价值

    作者:吴忠伟;任少军;盛孝永;李松强;朱科军;何登伟

    目的:评价Centerpiece钢板在颈椎单开门术中应用价值及相对于传统丝线缝合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 1年8月,采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2例,其中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治疗15例(A组),男8例,女7例;年龄51~65岁,平均60.5岁;病程2~15个月.采用传统颈椎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丝线缝合固定)治疗17例(B组),男9例,女8例;年龄49~66岁,平均61.5岁;病程1~14个月.两组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行走不稳症状,颈椎MRI上可见颈髓受压明显伴有脊髓变性.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CT上椎管矢状径(AP)及颈椎活动度(ROM).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后症状均明显恢复,复查MRI、颈椎CT见椎管容积明显扩大,术后随访无再关门及钢板螺钉松动的异常情况. A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55±12.3) min、(407±11.8) ml;B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48±14.4) min、(398±15.4) ml,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由术前的9.1±2.6提高到术后的15.5±1.8,B组由术前的9.3±2.1提高到术后的1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径(AP)A组由术前的(10.7±2.4) mm提高至术后的(17.6±3.2) mm;B组由术前的(11.6±1.7) mm提高至术后的(15.9±2.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活动度(ROM)A组手术前后分别为(51.0±2.6)°和(45.0±3.5)°,B组分别为(52.0±1.8)°和(42.0±2.4)°,两组术前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相对于传统颈椎榷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丝线缝合固定),即能更好的恢复椎管容积,又能较好的保持患者原有颈椎活动度,还能更好的改善术后JOA评分.因此相对于传统缝合固定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 骶管注射对无坐骨神经痛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坚;温干军;曾玲芳;萧佩如;陈泽群;李义凯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疗法对无坐骨神经痛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对就诊的65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所致的急性腰痛且无下肢放射痛的患者随机分为骶管注射组(试验组)和腰椎斜扳组(对照组),试验组35例,男30例,女5例,年龄3356岁,平均(43.90±1.14)岁;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3457岁,平均(44.00±1.19)岁。两组的发病时间为1 h~3 d。分别行骶管注射或腰椎斜扳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0 min两组的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急性腰痛症状明显缓解,骶管注射组和腰椎斜扳组的VAS评分分别从(6.63±0.97)和(6.67±0.96)分减至(3.06±1.51)和(3.93±1.20)分,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VAS评分,但骶管注射组治疗要优于腰椎斜板组(P 0.05)。结论:骶管注射和腰椎斜扳疗法对无坐骨神经痛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痛的患者具有快速缓解的作用,且前者的疗效更佳。

  •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临床表现及其手术方式

    作者:廖文波;洪嵩;彭笳宸;朱劲松;董立明;安荣泽

    目的:分析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效果,为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1例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男9例,女12例;年龄21~55岁,平均36.1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6.2个月.21例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中1例发生于颈段、1例发生于胸段、19例发生于骶部,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的放射性疼痛、感觉异常、功能障碍.16例经CT结合椎管造影明确诊断,其余通过MRI明确诊断.8例采用囊肿切除、囊颈部结扎、硬膜重叠紧缩缝合手术;11例囊肿壁与神经难以分离,采用囊肿壁部分切除、交通口肌肉堵塞、硬膜紧缩缝合手术;2例串珠状囊肿,其交通口未能找到,采用囊肿开窗引流、囊壁部分切除、硬膜重叠紧缩缝合、游离肌肉压迫固定.结果: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5年3个月,平均21.2个月.囊肿切除、囊颈部结扎手术组的优良为6例,囊肿壁部分切除、交通口肌肉堵塞组的优良为8例.结论:椎管内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的先天性畸形,以骶部椎管好发,大多数临床表现为受累神经的功能异常;具有手术指征的病例,术中应根据囊肿开口、囊肿壁是否能与神经分离等情况选择不同的囊肿处理方法.

  •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

    作者:赵学平

    我院1996年6月~1998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Kaneda或Ⅰ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9例,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8~48岁。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2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类型根据损伤机制、X线片、CT检查分类,均为屈曲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平面T121例,L14例,L22例,L31例,L41例。合并伤:肋骨骨折1例,横突骨折2例。神经损伤类型按Frankel分类[1]:C级1例,D级8例。2 手术要点 采用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依据CT显示骨折碎片突入椎管的情况,根据前方致压物偏左或偏右而选择手术入路侧别。侧卧位,胸12腰1切除第12后肋胸膜外途径,腰2、3、4采用肾切口腹膜外途径。准确定位,在椎体侧方切断,结扎腰椎血管,显露伤椎及其上下各一椎体的正侧方。用尖嘴咬骨钳逐步咬除骨折椎的一侧椎弓根,显露硬脊膜侧方,在硬膜前可看到向后移位压迫脊髓的椎体碎片及上、下位的椎间盘,在直视下小心切除突入椎管的碎骨块及伤椎上、下方的椎间盘。压迫解除后,硬膜囊隆起,搏动恢复。在病椎上下椎体的正侧方打入4支脚椎体钢板,用打孔锥经椎体钢板孔向椎体钻钉道,后换成相应长度的椎体螺钉。借助螺钉钻入器矫正旋转、成角及侧方移位,安装螺棒、螺帽。再次调整Kaneda固定器,进一步复位。后在两棒之间安装横向棒桥,以增加三维稳定性。或减压、复位后,选用合适Ⅰ型钢板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并植骨。

  • 椎管内感染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内感染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性分析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月-2004年4月,15例腰椎椎管内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和治疗效果.腰间盘突出症术后感染9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1例,椎管减压术后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后2例(保守治疗),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1例.不明细菌感染12例,结核杆菌感染2例(抗结核治疗有效),霉菌感染1例(病理检查证实).分别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抗结核治疗和抗霉菌治疗.结果:本组随访5个月~ 14年,9例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4例劳累后经常复发腰腿痛,1例常复发腰腿痛,生活完全能自理,1例不能参加工作,生活能自理,在家休养至今7年余.按腰椎术后日本N.Nakano和T.Nakano功能评定标准:优 9例,良4例,可2例.结论:涉及椎管的疾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或病人创伤后,出现腰腿痉挛性、阵发性抽痛是腰椎椎管内感染的早体征,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结合血沉明显增高及磁共振的表现,则可明确诊断.广谱的、有效的或针对性(经病理检查或诊断性用药有效)、足量地、持续地抗生素应用效果理想.

  • 椎管次环扩大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

    作者:曾啸雄;张红承;刘俊

    我院于1995~1997年采用椎管次环扩大术治疗25例早期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邢太和;徐建平;孙守忠;刘卫国;唐丽江

    我院自1991~1994年共收治经CT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94例,对59例重症施行了手术治疗,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中男29例,女30例;年龄20~61岁。病程10天~16年。CT诊断59例有77个间隙突出,其中L2,31个,L3,45个,L4,538个,L5S133个;CT诊断椎间盘膨出有5个间隙,其中L4,54个,L5S11个;59例中单间隙突出39例,双间隙突出(膨出)17例,三间隙突出(膨出)3例,中央型突出13例;合并椎管(侧隐窝)狭窄10例,突出物钙化2例,椎弓裂并脊椎滑脱2例,腰椎压缩骨折2例;59例中有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神经性排便排尿异常、肛门会阴区皮肤感觉减退等)7例。2 手术方法  根据CT及术中探查,针对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术中探查有69个椎间盘髓核突出,合并黄韧带肥厚(大于6mm)21例,突出块大且硬化(钙化)39例,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14例,神经根变性(粗、硬、色苍白)6例,骨性椎管(侧隐窝)狭窄10例。  本组59例共摘除69个突出的椎间盘,其中开窗法14例,半椎板法19例,全椎板法26例。除将压迫神经的突出物摘除外,对肥厚的黄韧带尽量切除,对神经根粘连仔细钝性加锐性剥离;对骨性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则行扩大减压;对2例合并椎弓裂脊椎滑脱的病例,则同时施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经手术证实,59例中有54例与CT诊断相符,CT诊断符合率为91.5%。

  • 改良骶管注射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洁伟

    自1992年5月以来,采用改良骶管注射,配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满意效果,现将资料较全的9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8例中男62例,女36例;年龄22~58岁;病程56天~8年;L4、5椎间盘突出者52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46例.本组患者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CT证实有椎间盘突出,无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存在.

  • L4椎管内骨软骨瘤致神经根受压1例报告

    作者:张功林;高国良;章鸣;蔡国荣

    患者,男,62岁.2002年3月初开始,无明显外伤史,逐渐出现腰痛伴一侧腿痛4年余,时轻时重,经对症治疗有好转而没有引起重视.近半年腰腿痛症状加重,伴典型间歇性跛行,站立和行走时症状加重,而下蹲或坐下休息和卧床时减轻,疼痛从左侧臀部放射至间侧小腿外侧与足背.

  • 枕颈融合固定术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杨永林;倪斌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上颈椎不稳定的病例出现神经症状轻重不一,尽管该区椎管矢状径较大,但解剖结构的不稳会引起椎管局限性狭窄,导致颈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积极施行复位固定,解除脊椎压迫,稳定失稳的上颈椎是治疗的关键与目的.对这些病例常需行枕颈融合术,枕颈部后路显露容易,便于安置内固定,目前开展广泛.

914 条记录 1/46 页 « 12345678...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