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热针松解关节突关节促使椎间盘还纳2例

    作者:权斌;王刚;刘红

    报道内热针治疗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和通过腰椎MRI观察突出的椎间盘还纳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张某,男,44岁,因“腰痛、活动受限并左下肢放射痛、麻木1天”于2013年8月人院.入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消失,腰椎活动度前屈90°,后伸5°,左右侧弯20°.腰4左侧关节突压痛(+),股神经牵拉试验(+),左侧直腿抬高40度(+),左足踇长伸肌肌力3+级,左踇趾及左足背内侧皮肤痛觉减退,左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未引出.VAS评分8分[1].影像学检查:2013年8月26日腰椎MR提示:腰3、4,腰5、骶1椎间盘突出;腰4、5椎间盘脱出导致腰4、5神经根受压;腰4、5节段平面椎管继发明显狭窄.

  • 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邵诗泽;张恩忠;谭远超;徐卫国

    我院自1994年1月~1998年7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3例,其中268例在手术治疗中对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即采用小切口开窗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8例中男187例,女81例;年龄27岁~59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短1.5个月,长11年,平均3.6年.其中腰痛者221例(占82.5%),下肢麻痛249例(占92.9%),小腿区域性皮肤感觉减退242例(占90.3%);伴有伸肌力减退214例(占79.8%),腰椎活动度伸屈受限187例(69.8%),间歇性跛行137例(占51.1%),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112例(占41.8%),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31例(占86.2%),椎旁压痛及叩击痛253例(占94.4%).

  • 痧点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31例

    作者:朱定钰;叶国平;张霖云;林银英;吴明霞

    目的:观察痧点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先在腰痛点区域循经刮痧,然后于痧点行放血拔罐治疗,休息1 d后再次治疗,共治疗3次.分别统计每次治疗后的即刻疼痛强度(PPI)评级,治疗前、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腰椎活动度(MMS),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临床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第1、2、3次痧点放血治疗后,患者的PPI评级均明显优于每次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VAS评分和MMS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痧点放血疗法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以及腰椎功能活动改善的即刻和整体效应均有显著效果.

  • 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急性马尾综合征合并截瘫1例报告

    作者:刘延青;王平;李东莺;张莹;宋琪

    孙××,男,40岁,病例号120329.主因"间歇性腰腿痛16年,按摩后诱发病情加重出现双下肢无力伴会阴区麻木6天",于2002-6-19入院.入院时查体:腰椎活动度前屈10°,后伸5°,左、右侧屈5°,L3~L4、L4~L5、L5~S1棘间压痛,L4、L5双侧棘突旁压痛伴放射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右侧直腿抬高试验60°,加强试验阳性,左下肢L5神经分布区痛觉减退,双膝腱、跟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会阴区感觉无减退.

  • 腰椎前凸角和活动度与马尾神经根松弛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金水;林松庆;徐皓;王本海;张慧浩;郑明声;卢桥平

    目的 研究腰椎前凸角度和腰椎活动度与马尾神经根松弛症(RNR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3-12行腰椎后路椎板全切减压手术的93例腰椎管狭窄症,依据磁共振T2序列腰椎椎管内迂曲团状的信号影,分成马尾神经根松弛组(RNRs组)和非马尾神经根松弛组(NRNRs组).比较2组JOA评分和改善率,背伸位、屈曲位、中立位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结果 93例均获得平均17.4(12~26)个月随访.NRNRs组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均高于R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屈曲位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Rs组中立位和背伸位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大于NR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为RNRs可能产生了一些不可逆损伤,所以合并RNRs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疗效较差.腰椎前凸角度和腰椎活动度的改变是导致RNRs的2个因素.

  •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孙浩林;李淳德

    随着腰椎坚强固定术后并发症包括腰椎活动度下降、邻近节段退变和断钉、断棒等屡屡发生,"动态稳定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其中重要的成员,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interspinous process,ISP)足结合了生物学研究、生物力学研究、材料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一类新型脊柱外科器械,一经问世就展示出其先进的理念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ISP的作用机制、分类、适应证和禁忌证、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逐一综述.

  • 大面积艾绒温灸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影响

    作者:史晓丽;谢晓龙;王培荣;方伟;李惠

    目的 探讨大面积艾绒温灸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患者的影响.方法 分析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和观察组(大面积艾绒温灸),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椎活动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度和3个月内复发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JOA评分、腰椎活动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腰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艾绒温灸应用于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患者可以减轻疼痛,提高预后恢复和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关节突减压融合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效果

    作者:杜鑫冲;王军;李化光;王燕波;杨毅鹏;张培楠

    目的 探究并分析经关节突减压融合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关节突减压融合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12个月和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邻近上一椎间高度和腰椎功能评分(ODI).结果 术前两组整体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腰椎活动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腰椎整体活动度均明显增加,但观察组腰椎整体活动度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增加幅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上一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一椎间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上一椎间活动度均明显增加,且对照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上一椎间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关节突减压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能有效增加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杜增峰;贺西京

    胸腰椎段位于胸椎和腰椎之间,胸椎较为固定,而腰椎活动度较大,由于具有运动应力支点的功能,此位置更易损伤。有资料显示,临床上腰椎骨折占所有脊柱骨折和脱位的比例超过70%[1]。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进,临床采用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具有更加完善的系统化方法,我院在胸腰椎骨折系统性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孙海滨;邱玉金;李明泽;盖利;张恒维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BEIS入路”2种手术方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纳入我科收治的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脊柱内镜下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98例患者,分别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及“BEIS入路”技术,随访12个月.结果:2组术后脊柱ODI评分及JOA评分及患者术后3、6、12个月腰椎大前后屈伸、侧屈活动角,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2种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两者术后短期内对腰椎活动度影响无明显差异,术后腰椎活动度均能达到正常,但“BEIS入路”适应证更广.

  • 血栓通致关节疼痛1例

    作者:朱晓燕;林明芳

    1病例介绍病人,女,35岁,因腰骶部痛20余日,于2004年11月8日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2/min,呼吸18/min,血压18.67/13.33 kPa.意识清楚,皮肤黏膜、心肺末见异常,肝脾无肿大.腰4、腰5椎突轻度压痛,双"4"字征(±),双直腿抬高试验(-),腰椎活动度正常,四肢各关节无红肿、压痛.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肌肉无压痛,神经系统().

  • 腰痛治疗的评价方法

    作者:张云;徐衡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腰痛的疾病很多,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症、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等.治疗后腰痛转归程度用现代医学方法不能客观测定.有些客观判定指标如腰椎活动度判定、x线分析、肌电图测定等个体差异较大.本文根据临床工作实践,结合国内外资料[1.2],总结出用点数变化来判定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的方法,供康复同道参考.

  • 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腰椎活动度更具优势

    作者:刘彦斌;付强

    背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治疗,可以常规选择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方式,近年来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作为一种半坚强内固定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开始逐渐应用在临床,成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方式之一。目的:临床对比观察研究分析采取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传统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分为Isobar组和坚强内固定组,各20例,分别采用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传统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至少2年以上随访,无脱落。与内固定前相比,两组患者内固定后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功能指数均显著改善;且与坚强内固定组相比,Isobar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较大,而两组患者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接近。说明采用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传统治疗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在腰椎活动度方面更具有优势。

  • 渐增剂量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赵兰

    资料和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均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确诊。治疗分为两组各48例。A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25~62岁,平均42.4岁;病程1~30年。其中单节向左突出13例(7例L4-5,6例L5-S1),单节向右突出11例(8例L4-5,3例L5-S1),多节向左突出8例(4例L4-S1 ,4例L3-5),多节向右突出6例(4例L4-S1,2例L3-5);中央型突出10例(6例L4-5,4例L5-S1);伴黄韧带肥厚8例,侧隐窝狭窄17例,椎管狭窄6例。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牵引根据患者病症,一般首次牵引重量从30~40 kg开始,每日或隔日增加1 kg,直至患者既无症状加重,又无不适感为度。每日1次,20 min,10次为1疗程。大牵引重量达55 kg以下占95%,60~70 kg占5%。B组男34例,女14例;年龄28~56岁,平均38.2岁;病程1~28年。其中单节向左突出15例(8例L4-5,7例L5-S1),单节向右突出10例(6例L4-5,4例L5-S1),多节向左突出6例(4例L4-S1,2例L3-5),多节向右突出5例(3例L4-S1,2例L3-5),中央型突出12例(7例L3-4,5例L5-S1);伴黄韧带肥厚12例,侧隐窝狭窄14例,椎管狭窄4例。治疗方法与A组相同,牵引重量标准按体重的50%~80%,50~80 kg,首次用量至疗程结束重量(剂量)相同。每日1次,20 min,10次为1疗程。大牵引重量达80 kg,50~60 kg占85%,70~80 kg占15%。  疗效标准 痊愈: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消失,腰椎活动度及直腿抬高试验正常,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下肢放射症状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及直腿抬高试验基本正常,能参加一般性工作;有效: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试验或其他体征有进步;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疼痛加重。

  • 宫廷正骨夏氏背提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勇文;戚晴雪;甄鹏超;刘华;刘刚

    目的:以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完成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宫廷正骨治疗评价及安全性分析,进一步明确宫廷正骨夏氏背提法治疗该病的疗效、优势及安全性.方法:本项研究所有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观察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患者共69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宫廷正骨夏氏背提法配合中药热敷,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配合中药热敷,隔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应用VAS评分、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VAS评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个月VAS评分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JOh评分:①JOA评分自觉症状类,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分数增长明显(P<0.01),治疗组评分增长较快,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JOA评分体征类,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JOA评分日常生活动作类,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分数增长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④JOA总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分数增长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腰椎活动度:腰椎屈曲:治疗组在治疗后1周与1个月时活动度明显增大(P<0.01),其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伸直: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腰椎活动度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活动度进一步增加,与治疗前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宫廷正骨夏氏背提法对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VAS评分、自觉症状、日常生活动作及腰椎活动度,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

  • 骨质疏松症对腰椎形态及其大体活动范围的影响

    作者:单仕营;路青林;贾宗海;刘仕友

    了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椎骨、椎间盘形态及腰椎矢状面大体活动度.选取34位在我院查体的老年人,并按骨密度值分组(9正常,11骨量缺少,14骨质疏松症),拍摄腰椎侧位片及磁共振图像,并测量活动度.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腰椎椎体前部高度增加,骨质疏松与椎间盘中部膨胀和相应椎体的塌陷有关,而与椎间盘性质无关,其腰椎大体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骨质疏松不仅影响骨矿含量,也影响骨周围软组织,且与椎体终板变化继发椎间盘膨胀相关.

  • 细说“腰间盘突出”

    作者:范忠

    腰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指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椎间盘通过薄层的透明软骨与椎体相连。椎间盘的功能是保持脊柱的高度;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使椎体承受相同的力量;利用弹性结构起到力传导的缓冲作用;保持椎间孔的大小;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脊柱是人体的栋梁,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叠摞在一起。脊椎中由于颈椎、腰椎活动度较大,易受外伤,椎间盘退行性变出现早。每当脊椎运动时,椎间盘也相应改变形状,应对周边的压力,但因椎间盘后部比较薄弱,易向后部突出。脊椎后方正中有一条后纵韧带,正好加固了它的正中,所以在超负荷的扭曲旋转时,椎间盘易从椎体的后侧间隙突出,压迫脊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有的症状轻微,严重的可有下肢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高。

  • 全后方关节成形系统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海滨;聂林;侯勇;程雷

    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很多,但总的原则是神经减压和脊柱稳定.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并融合固定仍为手术的金标准,但长期随访结果出现腰椎活动度降低并融合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加速.

  • L5椎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报告

    作者:卢旭华;陈德玉;徐建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腰部酸痛1年于2003年10月19日入院.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腰部酸痛,休息后好转,未到医院诊治.每个月都有近2~3次发作.无畏寒发热,无胸痛腹痛.1周前患者又出现类似症状,以夜间明显.在外院行CT检查示"L5左侧横突占位".病程中患者无盗汗咯血,无体重下降.体检腰椎活动度正常.L4、5棘旁有轻压痛及叩击痛.无双下肢感觉、运动异常.X线检查示L5左半椎体及横突骨密度下降,横突膨胀性生长.CT扫描示:L5椎体左侧和左侧横突局部膨胀,骨皮质无明显破坏,内部可见少许钙化点,周围骨质轻度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

  • 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和临床(二)(附3例报告)

    作者:毛宾尧

    2 人工髓核研究和临床常见的椎间盘退变引发腰腿痛的传统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伴有滑脱或不稳脊椎行脊椎融合术,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受到普遍肯定.由于脊椎外科的发展, 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化,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出现腰椎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引起骨科界的重视.脊椎融合必定引起邻椎的代偿运动,带来的邻椎的应力损害,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故其疗效大约在70%~85%,文献指出有3%~14%患者摘除突出变性髓核后,用人工髓核植入来代替并重建脊椎的稳定和力学特性.人工髓核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多年研究,如国内徐印坎等(2001)报告过硅胶髓核应用.限于脊椎的特殊性,进展缓慢,疗效尚需进一步深入观察[7,9,11,12].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