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江兵;曹燕庆;潘宏;朱成润;章小军;陶岳峰;刘镇;袁维诚

    目的:探讨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0~79岁,平均53.30岁;颈椎病22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26例,颈椎失稳2例;单节段32例,双节段15例,3节段3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定标准(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Otani分级方法对疗效进行评定;定期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和动力位X线片观察颈椎曲度和骨融合情况以及有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采用Suk法评估骨融合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未见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30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为16.10±2.20,术后6个月为16.40±2.35,较术前的10.60±3.00均明显提高(P<0.05).采用Otani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定,优40例,良9例,可1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融合器移位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使用自稳型颈椎融合器疗效满意,且手术创伤小,能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一种较好的融合方法.

  • 经椎间孔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及腰椎不稳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秉翔;张志勉;蒲华清;聂林

    目的 系统评价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治疗国人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disc)、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相关中文骨科期刊关于PLIF和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及腰椎不稳的临床对照研究.将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Stata SE 11.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椎间隙高度、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改善率. 结果 共12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1041例,其中PLIF组520例,TLIF组521例.手术时间,PLIF组长于TLIF组,标准化均数差(SMD)=1.26,95%CI:0.58~1.94,P<0.001;术中出血量,PLIF组多于TLIF组(SMD=1.70,95%CI:0.94~2.46,P<0.001);手术并发症,PLIF组多于TLIF组,(OR=4.50,95%CI:2.65~7.64,P<0.001).以下4项分析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椎间隙高度,SMD=-0.07,95%CI:-0.44~0.30,P=0.730;术后VAS,SMD=-0.07,95%CI:-0.27~0.13,P=0.515;术后ODI,SMD=0.15,95%CI:-0.06~0.35,P=0.155;术后JOA优良率,OR=I.43,95% CI:0.75~~2.73,P=0.280;术后融合率,OR=1.17,95%CI:0.63~2.15,P=0.616.结论 TLIF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对PLIF有明显优势,两种手术在恢复并维持椎间隙高度、临床疗效方面可取得相同效果.

  • 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

    作者:夏磊;王义生;翟福英;李军伟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对67例X线片显示颈椎不稳定并伴有相应临床症状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前路融合手术,其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3岁.颈椎不稳的X线判定标准为:颈椎大前屈和大后伸侧位X线片测量相邻节段水平位移超过3.5 mm或相邻椎体间成角大于11°者.手术方法为:椎间植骨+钢板固定或融合器植骨融合.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不稳椎节均得到融合稳定.大部分患者的术前症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0.15增至术后14.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包括术后钢板螺钉松动拔出2例,行翻修手术后恢复满意.结论 对下颈椎不稳定患者,合理选择颈椎前路融合方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人工髓核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毛宾尧

    对常见的椎间盘退变引发腰腿痛的传统椎间盘突出行髓核摘除,和对伴有滑脱或不稳脊椎行脊椎融合术,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受到普遍肯定.

  •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脊椎融合术的关系

    作者:王沛

    回答脊椎融合术是否过时,主要取决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技术是否成熟.ADR自1950年就有人尝试,只是近15年来进展迅速,是一个有前景的脊柱外科新技术.目前除了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外,又有新型设计问世,例如单一单位人工椎间盘(simple unitartificial disc,SUAD),无附件,也无固定装置[1].

  • 让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在我国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王沛

    近十余年来,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replacement,ADR)发展迅速.传统的脊椎融合术使融合椎间的活动丧失,脊柱功能紊乱,应力集中于相邻椎间,加速其退行性变,术后数年或数十年出现腰背痛或神经病变,尤其是融合两个以上节段者更甚.

  • RF-11系统复位固定+TFC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邵长振

    ①目的探讨采用腰椎管减压、RF-11系统复位固定+TFC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②方法对21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RF-11系统固定+TFC椎间融合进行治疗.术前X线检查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5例,Ⅱ度滑脱13例,Ⅱ度滑脱3例.L4滑脱13例,L5滑脱8例.③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个月~3年).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复位程度.21例患者中,19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为90.5%,滑脱复位率达96.0%.④结论应用RF-11系统复位内固定+TFC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良好,复位满意.

  • 关节突外侧横突根部及椎间植骨内固定术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书奎;赵晔;程才;王力国;李民

    目的 探讨关节突外侧横突根部植骨在腰椎融合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9例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均采取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及小关节突外侧横突根部植骨,术后随访2~4年,平均2年3个月.根据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并观察术后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2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优良率达86.2%.结论 脊柱后外侧植骨术中关节突外侧植骨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植骨方式,远期效果确切,结合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不稳效果明显.

  • 应用椎弓根复位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改善腰椎滑脱患者椎间隙高度的观察

    作者:曾荣;金勋杰;孙欣

    目的:探讨椎弓根复位固定系统与螺纹状椎间融合器(threaded fusion cage,TFC)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临床按以上术式共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病例38例,术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理疗等康复治疗,对JOA评分好转率、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病例平均随访10.5个月,平均JOA评分好转率为81.5%,优良率86.8%,术前滑脱率(38.8±9.7)%,术后滑脱率(9.4±4.0)%,终随访时滑脱率(9.1±3.9)%,术后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P<0.01).术前平均椎间隙高度(5.1±0.9)mm,术后为(9.8±1.0)mm,终随访时为(9.3±0.9)mm,术后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7,P<0.01),植骨融合率为100%,无内置物断裂、移位情况.结论:该术式能充分进行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体间复位,固定较牢固,融合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方法.康复治疗对减轻患者术后腰痛及减少神经症状复发有重要作用.

  • 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显声;闫景龙;迟志永;昌广平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胸椎结核患者接受经肋横突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未行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 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时85%植骨愈合,治愈率为90%.结论 胸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范围和经济情况等综合判断.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腰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陈兵乾;张烽;董士奎;居建文;王素春;王以进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 选用5具新鲜小牛标本,模拟临床行TLIF,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 ①行单纯TLIF后,小牛腰椎应变值、应力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比完整标本减小了11.6%、5.9%、27.3%(p<0.05).②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了7.0%、8.7%;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20.0%、24.0%、16.2%.③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22.0%、22.0%;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55.5%、53.4%、36.5%.结论 ①单纯TLIF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不足.②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明显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 术前单次剂量氨甲环酸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围术期出血的影响

    作者:张伟;郑旭;顾小萍;马正良

    目的 探讨术前单次剂量氨甲环酸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和输血率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3月至9月60例ASA Ⅰ~Ⅱ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择期行后路矫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氨甲环酸组将氨甲环酸20 mg·kg-1于手术切皮前15 min单次剂量静脉输注,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中晶体输注量、胶体输注量、尿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自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量),以及术后1、2、3d的引流量,术后输血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58.3 ±218.3)ml vs (884.2 ±343.9)ml,P<0.05],自体血输注量[(179.0 ±65.2) ml vs(271.1 ±84.1)ml,P<0.05],异体血输注量[(450.1±93.5) ml vs(613.3±172.9)ml,P<0.05],术中胶体输入量[(996.7±160.2)ml vs(1 193.0±285.2) ml,P<0.05],术后1d引流量[(402.1 ±73.5)ml vs(474.4±64.1)ml,P<0.01]及术后输血率(3.3%vs26.7%,P<0.05)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 术前单次剂量氨甲环酸能够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和术后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氨甲环酸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的影响

    作者:张晓坤;周路阳;董媛媛;顾小萍;马正良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切皮前静脉滴注TXA 15 mg/kg ,术中10 mg?kg‐1?h‐1维持至术毕;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围术期自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并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引流量均少于B组[(514±265) ml vs .(724±278) ml和(260±95) ml vs .(425±115) ml](P<0.05和P<0.01),围术期自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量也少于B组[(115±56) ml vs .(205±73) ml和(273±95) ml vs .(350±110) ml](P<0.05和P<0.01)。两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TXA可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 颈椎间融合器前路融合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毛兆光;巫庆新;徐生根;李淳德;朱天岳

    目的 探讨颈椎间融合器(SOLIS)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30例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相同的标准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术,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观察骨融合情况、稳定性和椎间隙高度变化,并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30例随访2~4年,平均3年,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月~9月骨性融合.SOLIS位置良好,病变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并无丢失发生.术前JOA评分平均(9.4±2.2)分,术后平均(14.8±2.0)分,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SOLIS用于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椎间高度丢失低.

  • FJ脊柱内固定系统并椎体及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黄建华;熊传芝;戴维享;徐荣华

    目的 总结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及横突间植骨和FJ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FJ系列滑脱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提拉复位、固定、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46例.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28例Ⅰ度和16例Ⅱ度患者滑脱完全复位,1例Ⅱ度和1例Ⅲ度滑脱复位达90%,未见螺钉松动或断裂,无植骨块脱出,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根据Amundsen评定标准:优41例,良4例,可1例.结论 应用FJ滑脱系统结合椎体及横突间植骨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及固定可靠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椎弓根系统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作者:时和同;孟晓林;艾继超;马东亚;庄全魁

    目的总结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本组40例病人,均行后路椎管减压,Steffee固定8例,DRFS固定30例,RF-Ⅱ固定2例,后路椎体间植骨19例,后外植骨21例.结果4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8年9个月,平均2年6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平均85.3%,临床症状改善率92.5%,植骨融合率95%,并发症4例.结论充分的椎管减压,牢固的椎弓根内固定加上合理的椎间植骨或后外植骨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脊椎融合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易伟林;梁斌;丘德赞;韦建勋;陈峰;楚野;李东冉;黎帅宏

    [目的]探讨脊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7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脊椎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共216例,依据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双下肢有无血栓形成,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脊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29例,术后并发下肢DVT 33例,占15.3%,其中有症状者3例,均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占全部患者数的1.4%,非DVT组183例.单因素x2检验显示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 d是脊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 d的患者脊椎融合术后早期更容易出现下肢DVT形成.

  • 纳米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与钛钢板固定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文华;谭明生;杨峰;移平;唐向盛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与钛钢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并纳米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与钛钢板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单节段11例,双节段26例,三节段10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末次JOA、N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9.8±2.3)vs.(12.7±2.5);(23.1±5.7) vs.(32.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未出现融合器移位及下沉等情况.椎体间隙高度[(7.47±1.02) mm vs.(5.19±0.88) mm,P<0.05]、颈椎生理曲度[(7.04±1.04) mmvs.(3.51±2.01) mm,P<0.0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与钛钢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不大,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改善神经功能,术后效果良好.

  • 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其;盛斌;陈静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间,对8例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患者在行颅骨牵引治疗一段时间(12-16 d,平均13.5 d)后采用枕骨大孔后缘扩大,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枕颈融合Cervifix系统内固定术,手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为15个月.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前寰齿前间隙(ADI)为5-9 mm,经颅骨牵引后为5-7 mm,寰枢关节脱位未能完全复位.手术前后JOA评分示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示枕颈区减压充分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患者术前仔细评估影像学改变,采用颅骨牵引一段时间后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且临床效果满意.

  • 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和临床(二)(附3例报告)

    作者:毛宾尧

    2 人工髓核研究和临床常见的椎间盘退变引发腰腿痛的传统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伴有滑脱或不稳脊椎行脊椎融合术,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受到普遍肯定.由于脊椎外科的发展, 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化,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出现腰椎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引起骨科界的重视.脊椎融合必定引起邻椎的代偿运动,带来的邻椎的应力损害,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故其疗效大约在70%~85%,文献指出有3%~14%患者摘除突出变性髓核后,用人工髓核植入来代替并重建脊椎的稳定和力学特性.人工髓核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多年研究,如国内徐印坎等(2001)报告过硅胶髓核应用.限于脊椎的特殊性,进展缓慢,疗效尚需进一步深入观察[7,9,11,12].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