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的椎动脉走行

    作者:王圣林;王超;刘溢;闫明;周海涛

    目的:观察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椎动脉第=三段的走行情况,探讨其分型方法.方法:对连续收治的36例诊断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进行椎动脉的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情况.结果:根据椎动脉进入椎管和颅腔的位置由远到近分为Ⅰ、Ⅱ、Ⅲ、Ⅳ型,36例患者中5例6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内,于枕骨化寰椎后弓下方进入椎管,再向上进入枕骨大孔,椎动脉经过寰椎侧块的下方走行,占8.3%,为Ⅰ型;16例18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内,于枕骨化寰椎后弓下方进入椎管,再向上进入枕骨大孔,椎动脉走行经过寰椎侧块的表面,或在其表面转弯,占25%,为Ⅱ型;25例44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向上、外方走行,沿寰椎与枕骨之间的骨性孔道进入颅内,占61.1%,为Ⅲ型;4例4侧椎动脉缺如,占5.6%,为Ⅳ型.结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的椎动脉第三段有四种解剖形态,对寰椎枕骨化患者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时,Ⅱ、Ⅲ型椎动脉走行者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较高.对单侧椎动脉缺如者,对侧手术操作应更加谨慎.

  • 牵引与后路枕颈复位固定治疗寰椎枕骨化并颅底凹陷症

    作者:彭新生;潘滔;陈立言;李佛保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加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枕颈复位固定治疗寰椎枕骨化合并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2月共收治5例寰椎枕骨化合并颅底凹陷症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34.8岁.患者均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症状,JOA评分平均9.4分.颈髓延髓角平均109.4°.4例合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复位2~4周,当寰枢前后脱位复位达50%及齿状突垂直复位达4mm后行多轴螺钉-棒系统枕颈复位固定.术后均给予硬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齿状突均有较好的复位,术后颈髓延髓角平均增加32.4°,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6个月,均固定满意并坚固融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评分平均15.1分,改善率为75.0%.结论:术前牵引加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枕颈复位固定是治疗寰椎枕骨化合并颅底凹陷症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 C1侧块螺钉治疗寰椎枕骨化合并枕颈不稳160例分析

    作者:李翀;尹一恒;乔广宇;佟怀宇;余新光

    目的 总结C1侧块螺钉技术在寰椎枕骨化合并枕颈不稳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2007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C1侧块螺钉技术固定的寰椎枕骨化合并枕颈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对神经功能改善和植骨融合率进行随访,并对C1侧块置钉的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中1例死亡,1例加重,1例稳定,155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例失访;157例随访12~52个月,其中147例一期复位解除了脑干和脊髓压迫,10例未复位,二期施行了前路减压术.1年随访时155例达到可靠植骨融合,2例未有明显融合.C1侧块螺钉植入点应选择在位于C1关节后表面的中点,置钉角度向头侧约0~40°,向内约0~ 20°.结论 寰椎枕骨化时C1侧块置钉技术安全可行,并能提供可靠的稳定性,经术前评估和钉道设计,能显著降低置钉风险.

  • 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其;盛斌;陈静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间,对8例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患者在行颅骨牵引治疗一段时间(12-16 d,平均13.5 d)后采用枕骨大孔后缘扩大,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枕颈融合Cervifix系统内固定术,手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为15个月.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前寰齿前间隙(ADI)为5-9 mm,经颅骨牵引后为5-7 mm,寰枢关节脱位未能完全复位.手术前后JOA评分示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示枕颈区减压充分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患者术前仔细评估影像学改变,采用颅骨牵引一段时间后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且临床效果满意.

  • 应用改良Harms钉棒技术治疗寰椎枕骨化的寰枢椎脱位

    作者:黄大耿;郝定均;贺宝荣;刘团江;吴起宁;王晓东;郭华;方向义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Harms钉棒技术治疗寰椎枕骨化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改良Harms钉棒技术治疗寰椎枕骨化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4~60岁,平均为33.4岁.11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进展性四肢无力和感觉异常.术前均行X线片、CT及MRI检查,术前JOA评分11~14分,平均13.3分.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常规行X线片、CT检查以评估复位情况及内固定位置.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结果]11例均成功进行了对枕骨化的寰椎及枢椎的钉棒固定融合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19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245 ml.术中无椎动脉、静脉丛、神经根、脊髓及硬膜损伤.术后无感染、C2神经功能障碍及枕部皮肤压疮.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及断裂.1 1例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JOA评分14~17分,平均15.8分.[结论]应用改良Harms钉棒技术对寰椎枕骨化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寰枢椎钉棒复位、固定及融合是治疗该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避免了使用枕颈内固定器械所带来的并发症;与Goel技术相比,操作更简便,并且能够避免术后C2神经功能障碍.

  • 寰椎枕骨化畸形对寰枢关节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青;贾连顺;陈雄生;钮心刚;丁祖泉;杨国标

    目的:用生物力学测试人类寰椎枕骨化模型,阐明此模型对寰枢关节三维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人体枕颈部标本制作寰椎枕骨化畸形实验模型,用生物力学测试,确定寰枢关节的运动参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标本比较,模型的寰枢关节屈曲运动的中性区变化不明显,弹性区和运动范围明显增大(P<0.05),旋转运动的中性区和运动范围明显增大(P<0.05),后伸和侧曲运动各运动参数和旋转运动的弹性区相差不显著.结论:(1)寰椎枕骨化畸形造成枕寰关节运动丧失,寰枢关节的负荷和旋转不稳定趋势增加,易导致寰椎横韧带退变、松弛和寰枢关节不稳.(2)建议对寰椎枕骨化畸形的患者密切观察,证实寰枢关节临床不稳,尽早手术融合.

  • 寰椎枕骨化对枕颈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青;贾连顺;陈雄生;钮心刚;丁祖泉;杨国标

    目的:建立人类寰椎枕骨化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阐明寰椎枕骨化畸形对枕颈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人体枕颈部标本制作人类寰椎枕骨化实验模型,分别对标本和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确定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运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标本比较,模型的枕寰关节各轴向的运动几近消失(P<0.001),大的运动参数是后伸运动范围,仅0.21°.寰枢关节屈曲运动的弹性区和运动范围分别从正常的11.71°和15.55°增加至16.63°和21.04°,相差显著(P<0.05),旋转运动的中性区和运动范围分别从正常的36.88°和48.24°增加至41.70°和52.24°,相差显著(P<0.05),屈曲运动的中性区、旋转运动的弹性区及后伸和侧曲运动各运动参数均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1.寰椎枕骨化畸形造成寰枕关节运动丧失,寰枢关节的负荷和旋转不稳定趋势增加,容易导致寰椎横韧带退变、松弛和寰枢关节不稳.2.建议对寰椎枕骨化畸形的患者密切观察,证实寰枢关节临床不稳,尽早手术融合.

  • 改良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寰椎枕骨化并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涛;王曲;刘窗溪;熊云彪;王超;熊兵;高方友

    目的 观察改良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寰椎枕骨化并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1月至2018年4月行改良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的11例儿童和青少年寰椎枕骨化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颈椎功能;通过患者CT图片测量寰椎齿状突间距(ADI),评价脱位复位情况;通过患者MRI图片测量延髓颈髓角(CMA),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结果 1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与手术前比较,患者手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15.0±1.0 vs.12.2±1.6),ADI明显缩小,CMA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寰椎枕骨化并寰枢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