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石继波

    目的:分析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应用于头颈动脉狭窄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头颅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评价头颅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效果.结果:颈部CTA评分分别为(2.80±0.33)、(2.85±0.38),CTA和颈部血管彩超两种诊断方法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敏感性 、 特异性 、 准确性分别为91.60% 、91.40% 、91.35%.结论:针对疑似头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头颅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应用效果显著.

  • 踝肱指数与CT血管造影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丁旭;满新贺;李力宏;杨永久

    踝肱指数(ABI)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外周动脉疾病(PAD)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2例PAD患者的ABI、CTA检查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P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相比较,发现ABI用于诊断PAD,其具有与CTA和DSA高度的一致性.

  • GE Smart Prep半自动监控软件的应用要点

    作者:肖建明

    目的 探讨GE light speed 8 smart Prep技术在CT血管造影中的准确应用.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8 Smart Pmp软件对35例患者进行颅脑CTA检查.结果 总结出GE light speed 8运用smart prep 的技术要点.

  • 64排螺旋CT脑成像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春慧;姜华;李强;王汝良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64排螺旋CT对20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脑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大密度投影.结果 CT血管造影术(CTA)能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病变形态及准确部位,有效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能清晰显示脑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的组成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但不能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对其诊断价值不大.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具有较粗大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血管巢的脑血管畸形,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16排CT与高压注射器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匹配应用

    作者:李梅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相匹配运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3月下肢CTA病例48例,其中男性27名、女性21名,分析高压注射器和多层螺旋CT结合的合理应用方法.结果 高压注射器与下肢血管扫描准确时间的应用,可取得良好的影像效果.结论 高压注射器在下肢血管扫描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疾病的准确性.

  • O-MAR技术在头颈CT检查中去除口腔内金属伪影的应用评估

    作者:温齐平;张滨;潘俊;樊文鑫;哈婷婷;常天静

    目的:探讨金属伪影去除技术(Orthopedic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O-MAR)在头颈CT检查中去除口腔内金属伪影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选条件选取2014年1月~12月间在我院行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同时口腔内含有钛金属补牙材料植入物的患者65例,扫描后对图像分别进行O-MAR技术重建(A组)与常规技术重建(B组)。以双侧咬肌作为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比较两组ROI的CT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SD值;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位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同侧咬肌(z=-6.06,P<0.05);对侧咬肌(z=-4.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评分结果A组平均分较B组高(χ2=34.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图像测得的SD值结果:同侧咬肌(t=-9.34,P<0.05),对侧咬肌(t=-4.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双侧咬肌测得的SD值结果(t=1.48,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双侧咬肌测得的SD值结果(t=5.3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MAR能有效减少高原子序数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富鹏;任静华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对检测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病房及急诊病房拟诊为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患者302例,疾病种类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等.男213例,女89例.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结果.对比颈部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各项指标.结果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病变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用作社区、基层医院筛查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简便技术,CT血管造影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用于评估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查方法.

  • CT血管造影在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边凤敏

    目的:对CT血管造影在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图像三维重建,分析CTA诊断准确率.结果:对比患者CTA诊断结果与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手术者结果,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31%,脑血管畸形、脑缺血性疾病及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准确率都为100%(P<0.05).结论:CT血管造影技术在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海燕;江文匡;黄清存;钟李强

    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就诊的46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行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共54条下肢动脉狭窄.DSA共检出444处病灶,CTA检查与之相符420处,CTA的诊断符合率为94.59%(420/444);CTA诊断下肢静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为92.45%(257/278),特异度为98.19%(163/166).结论 CTA检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 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参数优化的研究

    作者:杨越;何新华;胡永胜;王自勇

    目的 探讨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扫描参数优化的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依照入院的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头颈部动脉CTA.试验组选择阈值70 HU,触发点设置于主动脉弓升部位;对照组阈值100 HU,触发点于颈动脉主干部位.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两组双侧颈部动脉、推动脉起始段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总动脉分叉段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侧颈部动脉内对比剂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采取双源CT头颈部CTA检查时,采取相应的参数便于获取较佳的图像质量.

  • CT血管造影检查与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莹

    目的 对比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与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和CTA检查,观察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结果.结果 颈动脉彩超检查显示,40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01±0.15)mm、0.65±0.04、90.0%.两种检查方式中度及以上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与粥样硬化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颈动脉彩超与CTA检查对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检出率相似.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方法研究

    作者:林敏;钱琦;姜黄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均进行CTPI及CTA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结果:45例患者中CTPI异常者为36例,在CTPI各参数中,MTT阳性率高,为100%,CBF次之,为72.2%,CBV低,为27.8%;观察组的MTT、CBF差值的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BV无差异(P>0.05);且CTA异常者CTPI阳性率显著高于CTA正常者(P<0.05).结论:CTPI可早期反应脑灌注不足,CTA联合CTPI并对各参数进行分析可提高VBI的早期诊断水平.

  • 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菁华;张宏文;邓小军;谢卫华

    目的:深讨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以及影像表现对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在CT及DSA检查下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对比.结果:18例单发病灶,分别位于右上肺5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3例,左上肺3例,左下肺6例;5例为多发病灶,5例单发病灶位于胸膜下,其余病例均位于肺野中央.23例均行X线胸片、CTA和DSA检查.23例DSA造影可见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正确率100%;CTA显示18例,正确率78.2%.结论:X线对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诊断无价值;CTA可显示支气管动脉起源、数目、部分主干走行,但肺内段走行及肺内分流道部分病例显示不清;DSA造影可确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并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血管造影及其护理

    作者:周红芳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急性蛛网膜下出血(ASH)患者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ASH患者32例,记录患者发病时间与进行CT检查及ASH诊断时间,ASH诊断时间至证实为血管瘤病变的时间以及诊断方法(CTA或DSA),血管瘤诊断至确定性治疗时间,延迟治疗(>24小时)原因,主要的护理方法。结果:研究期内共有32例患者因ASH住院,其中28例经CT诊断,4例经腰穿诊断。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2.4±7.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20.1(4.5±3.4)小时,发病至CT检查时间2.5~22.3(8.4±3.5)小时,ASH至血管瘤诊断时间0.25~212(22.35±12.45)小时。血管瘤延迟治疗的原因主要为未能及时进行CTA或DSA检查、患者早期情况恶化而不能进行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血管瘤至采取确定性治疗时间0.75~240(42.6±23.5)小时。结论:早期行CTA检查可使多数ASH患者确定病因,血管瘤延迟进行确定性治疗的主要原因为未能及时进行CTA或DSA检查、患者早期病情恶化无法进一步检查确诊。为了降低死亡率及改善患者预后,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 CTA对胸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郭伟;刘颖;严金明;刘冬;王敏敏;王婧雯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胸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42例手术病理确诊的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接受CTA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阅片,采用一致性检验2名医生对上腔静脉伪影CTA质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记录CTA检查胸腹血管情况、检出情况和漏检情况,计算检出率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名医生对上腔静脉伪影CTA质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42例手术病理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CTA检出39例,检出率为92.86%,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诊断胸腹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胸腹主动脉夹层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式.

  • 分析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

    作者:付晓红;余云湖;丁乔;赵敏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两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 头颈部CT血管造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张元刚;李转会;崔长富;胡亚卓;王鑫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作用.方法:收治TIA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部CTA、DWI检查及ABCD2评分.根据TIA发病后7 d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6例与非脑梗死组39例.结果:脑梗死组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ABCD2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P=0.0000).结论:头颈部CTA、DWI及ABCD2评分对TIA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在占位性肝脏病变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劲源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占位性肝脏病变小肝癌(SHC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疑似占位性肝脏病变SHCC患者62例,均接受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检查.结果:62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52例阳性,10例阴性.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单项诊断(P<0.05),两者联合诊断特异度与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单项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联合MSCT动脉三期扫描可提高占位性肝脏病变SHCC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有利于早期诊断.

  • 血管超声与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作者:石红

    目的:对比血管超声与64排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方法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接受血管超声及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所得图像应由3位或以上影像学检查医生经双盲阅片后得出诊断结论。结果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查可知,血管超声对颈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97.33%)高于64排CT血管造影(检出率80.67%),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经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显著地提高其临床检出率,有利于患者获得及时救治,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 CEUS、CTA和CDUS对EVAR术后内漏检出效果的比较与评价

    作者:张忆东;杨筱;张波;姜玉新;陈跃鑫;刘昌伟

    目的 分析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3种检查方法在腔内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患者内漏检出率和分型方面的差异,进而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CEUS在EVAR术后随访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例EVAR患者共18例次CEUS和CDUS检查结果和12例次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CDUS、CEUS和CTA的内漏检出率,以及各项检查对内漏检出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EUS、CDUS和CTA的内漏检出率分别为55.6%(10/18),38.9%(7/18)和41.7%(5/12).CEUS与CDUS相比较,结果一致性较好(κ=0.675),内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250);CEUS与CTA相比较,结果一致性较差(κ=0.211),内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375).结论 CEUS的内漏检出率略高于CDUS和CTA,但是不存在明显差异.CEUS尤其有助于隐匿性内漏的检出和内漏分型的判断,可以作为EVAR术后CTA和CDUS检查的有效补充;但是大规模地推广和应用,尚需更多的病例资料的积累和分析.

640 条记录 1/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