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EUS、CTA和CDUS对EVAR术后内漏检出效果的比较与评价

    作者:张忆东;杨筱;张波;姜玉新;陈跃鑫;刘昌伟

    目的 分析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3种检查方法在腔内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患者内漏检出率和分型方面的差异,进而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CEUS在EVAR术后随访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例EVAR患者共18例次CEUS和CDUS检查结果和12例次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CDUS、CEUS和CTA的内漏检出率,以及各项检查对内漏检出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EUS、CDUS和CTA的内漏检出率分别为55.6%(10/18),38.9%(7/18)和41.7%(5/12).CEUS与CDUS相比较,结果一致性较好(κ=0.675),内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250);CEUS与CTA相比较,结果一致性较差(κ=0.211),内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375).结论 CEUS的内漏检出率略高于CDUS和CTA,但是不存在明显差异.CEUS尤其有助于隐匿性内漏的检出和内漏分型的判断,可以作为EVAR术后CTA和CDUS检查的有效补充;但是大规模地推广和应用,尚需更多的病例资料的积累和分析.

  • 超声检查对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

    作者:胡英;吕鉴尧;黄欢雪;曾英玉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对克罗恩病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就诊或随访的克罗恩病患者62例,采用克罗恩病简单内镜下评分将疾病分为非活动性病变和活动性病变,然后分别通过普通超声检测病变肠壁厚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肠壁血流分级、对比增强超声定量获取肠壁感兴趣区(ROI)灰度值上升百分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上述3项指标对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内镜检查显示,62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活动性病变44例,非活动性病变18例.活动性与非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超声检测显示肠壁厚度分别为(5.57± 1.73) mm和(4.38±2.16)mm,肠壁血流2~3级者分别有28例和3例,肠壁ROI灰度值上升百分率分别为(82±27)%和(4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择4.8 mm作为肠壁厚度的佳截点,其评估内镜下克罗恩病活动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66.7%和80.6%.肠壁血流分级评估内镜下克罗恩病活动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3.6%、83.3%和69.4%.选择55%作为肠壁ROI灰度值上升百分率的佳截点,其评估内镜下克罗恩病活动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2%、83.3%和90.3%.结论 相比普通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增强超声的定量检测能够有效地将肠镜下不同活动度的克罗恩病区别开来,可作为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理想方法.

  •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诊断肝细胞癌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广健;吕明德;徐辉雄;谢晓燕;徐作峰;郑艳玲;梁瑾瑜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CEUS)新技术诊断肝细胞性肝癌(HCC),与对比增强CT(CECT)比较其增强表现,评估CE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个HCC病灶接受了CEUS和CECT检查.CEUS造影剂为声诺维,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CECT 造影剂为优维显,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个(100%)病灶在CEUS和CECT动脉期均显示增强,表现为高增强分别为98个(100%)和94个(95.9%,P=0.121),CECT 4个(4.1%)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在门脉期,CEUS和CECT显示病灶消退至低增强分别为82个(83.7%)和83个(84.7%),P=0.845.CEUS和CECT显示肿瘤周边薄环状增强的病灶数目分别为30个(30.6%)和31个(31.6%,P=0.877),显示瘤内血管的病灶数目分别为94个(95.9%)和36个(36.7%,P=0.000).结论 HCC的CEUS增强表现与CECT一致,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HCC定性诊断手段.

  • 术中超声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陈华;孙备

    当今,术中超声已成为肝脏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检测潜藏的病变方面,术中超声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具有术前影像学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术中超声亦可对多种手术操作予以实时指导和辅助.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对术中超声的发生发展,在肝肿瘤、肝移植及肝脏外科其它领域的应用和对肝脏外科的影响做一综述.术中超声具有快速、安全、精确及功用多的特点,其对建立正确的术中决策和改进手术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对比增强超声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丁雷;冯蕾

    近年来,对比增强超声(CEUS)技术在诸多疾病临床诊断中已日趋成熟.同时,介入超声在临床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将两者紧密结合可发现其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新优势.目前,CEUS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或介入治疗前后的评估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帮助,尤其在诊断胆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梗阻的病因,指导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分析总结CEUS的优势,可为更加精准的介入超声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术中超声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杰;王金林;曹景新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医学器械也逐渐出现,且应用于临床.传统的外科手术依靠医生的视野与操作,没有过多的辅助,很多部位手术时都会存在局限.疾病诊断、手术视野、病情掌握等都对手术进行有着极大的影响.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的存在会使得该脏器功能逐渐削弱,进而导致患者身体素质下降.在临床治疗中,其有很多都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术中检查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是其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术中超声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案,其检查结果准确率较高,操作简单、快捷,且其对多种肝脏疾病都具有使用价值,检查对象相对全面.目前,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本文结合临床应用与文献,就其发展前景及对肝肿瘤、肝移植、肝脏外科其他领域的应用加以剖析.希望能够为临床术中超声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提供参考.

  • 对比增强超声对猪肝轻度损伤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斌;傅宁华;刘萍;李箬欣;段晓艳

    目的 应用对比增强超声来探索肝割裂伤口的位置、范围及图像特征.方法 两只巴马小型猪,用手术刀经皮经肝作深20 mm,宽10 mm的切口.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Vue)来显示伤口的位置、范围和图像特点.结果 经皮经肝形成的割裂口,于裂口的位置用二维声像图(基波和谐波模式)上无法显示伤口的位置和范围.注入造影剂后,肝实质高回声消退后,呈线状强回声的割裂口显示十分清晰,此处的强回声一直持续时间较长.另外,紧贴裂口处的肝包膜下,可见线状强回声.肝实质内造影剂完全消除后,将造影模式转换成灰阶模式,仍见裂口处的强回声条索,并见其后方的弱声影.再反转成彩色血流成像模式,于裂口处彩色血流明显增强.结论 由于造影剂的原因,割裂口在对比增强超声图上显示为强回声.因此,对比增强超声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和损伤区的部位、形态和范围.

  •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增强MRI的对比研究

    作者:毛枫;黄备建;袁海霞;李超伦;王文平;张兴伟

    目的: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51例患者共有55个病灶.超声造影显示55个病灶在动脉期均有增强;门脉期有8个呈现为等回声,47个呈现为低回声;延迟期55个病灶均呈现低回声.增强MRI显示55个病灶在动脉期均有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延迟强化的病灶有44个,11个病灶呈现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显示有42个(76.4%)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13个(23.6%)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增强过程中有40个(72.7%)病灶表现为“树枝样”向内延伸的增强方式;增强MRI显示40个(72.7%)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15个(27.3%)病灶表现为整体强化.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周边环状增强,并呈“树枝样”向内延伸,达峰值时大多数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增强MRI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而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延迟强化.以“快进快出”、周边环状增强和(或)“树枝样”增强作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的特征,其出现率为70.9%(39/55);而以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和延迟增强作为增强MRI的特征性表现,其出现率为69.1%(38/5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的特征性影像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均有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对比增强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现状

    作者:胡菊萍;栗翠英;林红军

    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一种全新的血流灌注显影技术,具有简便、无创等优势.虽然CEUS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增强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的量化分析应用尚乏统一,但其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现就CEUS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现状作综述.

  • 应用超声造影探索脾割裂伤伤口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斌;傅宁华;刘萍;段晓艳

    目的:应用对比增强超声(CEUS)来探索脾割裂伤伤口的位置、范围及图像特征,为临床提供判断伤情的依据.方法:2只巴马小型猪,用手术刀经皮、经脾作深10 mm、宽10 mm的切口.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 Vue)来显示伤口的位置、范围和图像特点.结果:经皮经脾形成的割裂口,于裂口的位置用二维声像图(基波和谐波模式)无法显示伤口的位置和范围.注入造影剂后,脾实质高回声消退后,呈线状强回声的割裂口显示十分清晰,此处的强回声持续时间较长.另外,紧贴裂口处的脾包膜下,可见线状强回声.脾实质内造影剂完全消除后,将造影模式转换成灰阶模式,仍可见裂口处的强回声条索,并见其后方有弱声影.再反转成彩色血流成像模式,于裂口处彩色血流明显增强.结论:由于造影剂的原因,割裂口在CEUS图上显示为强回声.因此,CEUS能反映脾损伤的程度和损伤区的部位、形态和范围.

  •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作者:崔健;杨勇明;邵宝尔;王建江;丁丽君;叶淮松;阮华娟;方亚平;程向东;郑志强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250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胃下部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及螺旋CT检查,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71.2%、70.3%、88.5%、0.588,螺旋CT预测结果分别为71.4%、66.4%、89.9%、0.563,两者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准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联合应用的预测准确率为82.5%。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第3、8a、8p组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预测第1、11p组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显低于螺旋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比增强超声造影联合螺旋CT检查可提高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 脉络膜血管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作者:佘海澄;李栋军;杨文利;陈伟;王子杨;魏文斌

    背景 脉络膜血管瘤是常见的跟部良性肿瘤,典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病例易误诊为眼部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即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近年来用于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但在眼科的应用较少. 目的 研究脉络膜血管瘤CEUS的表现特点. 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综合检查诊断为脉络膜血管瘤的58例58眼进行CEUS检查,并分析其CEUS特点.应用时间-强度分析分别对脉络膜血管瘤及正常眼眶组织的显影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MI)及平均渡越时间(mTT)进行测量和定量比较,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检查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CEUS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注射造影剂后随时间的推移,病灶完全显影,并呈高信号影像,显影的消退时间迟于正常眶内组织.脉络膜血管瘤病灶MI、RT、TTP和mTT分别为294.20%(217.35%,373.25%)、21.30(17.35,23.35)s、25.00(21.68,27.48)s和59.30(51.08,78.35)s,其中位数明显大于正常眶内组织的100.00%(100.00%,100.00%)、17.75(15.00,20.30)s、22.40(18.35,24.63)s和47.25(40.90,57.2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608,-4.998,-4.650,-4.332,均P<0.001).结论 脉络膜血管瘤的CEUS表现具有特异性,有助于脉络膜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健;杨勇明;丁丽君;欧阳宏;叶淮松;阮华娟;黄品同;郑志强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的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造影,并与正常胃螺旋CT增强造影结果相对照;对62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8例正常胃壁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动脉期、平衡期呈3层结构,门脉期呈单层结构.3层结构中内层轻度增强相应于黏膜层;中间层低增强相应于黏膜下层;外层明显增强相应于肌肉-浆膜层.62例经腹超声检查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2.9%,对比增强超声造影T分期准确率为88.1%,两者T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6).结论 正常胃壁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下可显示单层或3层结构,这为判断胃癌浸润深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建江;杨勇明;丁丽君;崔健;叶淮松;阮华娟;方亚平;程向东;郑志强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285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通过超声造影进行Borrmann分型,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总体准确率为92.3%(263/285),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准确率分别为100%(12/12)、90.6%(77/85)、92.6%(126/136)、95.7%(45/47)和3/5.结论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比增强超声用于TIPSS术后随访5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庆荣;冯蕾;孙琰;陈坤;刘卓;夏要友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s,TIPSS)是一种治疗门脉高压所致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技术,但术后特别是中远期有可能发生分流支架狭窄甚至闭塞,因此,及时了解支架是否通畅非常重要.随着超声医学的不断发展,彩超已成为公认的术后随访观察支架通畅与否的首选方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患者自身条件及受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e,CDFI)及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显示因素的影响,有时可能对支架通畅情况做出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判断.为寻求一种可靠而便捷的检查方法,笔者尝试应用对比增强超声 (contrast enhance ultrasound,CEUS) 观察TIPSS术后支架功能状况,现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