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炎症性肠病的微生物因素及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治疗

    作者:方芳

    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包括肠道黏膜的原发损害及炎性反应扩大两个阶段.

  • Crohn病的CT小肠成像(CTE)表现

    作者:王勇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对于小肠Crohn病的表现.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小肠Crohn病患者口服等渗甘露醇后行腹部CT扫描,评价CTE表现,分析病变的数量、部位、肠管壁厚度和增强后表现.结果:10例共发现病灶22段,肠壁环样增厚8处,偏心增厚为14处,多层强化5处,双层强化12处,均一强化5处,2例合并梳样征,1例并发肠梗阻.结论:CT小肠造影可显示Crohn病病变肠壁及其周围并发症.

  • CT在小肠Crohn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鸿斌

    目的:探讨Crohn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8例Crohn病的CT征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节段性肠壁增厚,CT增强有7例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缺乏层次,同时肠壁强化不明显;有11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环征",肠壁厚度多5~10mm;有9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蜂窝织炎及肠周或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有5例CT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1例考虑为闭攀性肠梗阻,1例首先考虑为肠结核,2例回盲部病变怀疑为癌,1例肠穿孔形成脓肿仅诊为化脓性感染.结论: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Crohn病 CT 诊断价值
  • Crohn病穿孔误诊阑尾炎1例分析

    作者:李昌;任泽强

    4.55×109/L.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决定行剖腹探查术.

    关键词: Crohn病 穿孔 阑尾炎
  • 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在大鼠炎性反应肠道和正常脏器定植对照

    作者:赖洁莹;李瑜元;魏亚明;聂玉强;杜艳蕾;沙卫红;王红

    目的 探讨骨髓造血细胞(HC)移植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EC)模型的炎性反应肠管和正常脏器的定植情况.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54只,完全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和非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均为18只.A组和B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EC模型,C组用生理盐水灌肠.用悬浮培养法在体外培养获得雄性SD大鼠的HC,移植前24 h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HC.A组造模后24 h将含HC的细胞悬液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B、C组则同法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每组于移植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l天处死大鼠各6只,取全段结肠及肝脏、胃、胰腺组织送检,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的定植情况.结果 BrdU阳性细胞在A组结肠组织各时间段均有定植(100%),移植后第14天和第2l天的病变区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同时间段非病变区(P<0.05).A组的18例肝组织中有3例亦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16.7%).而胃、胰腺组织未检测到阳性细胞,两对照组均阴性.结论 同种异体HC移植能在EC大鼠模型的肠道及肝脏中定植,HC的定植与EC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局部血供丰富情况均有关系.

  • 超声检查对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

    作者:胡英;吕鉴尧;黄欢雪;曾英玉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对克罗恩病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就诊或随访的克罗恩病患者62例,采用克罗恩病简单内镜下评分将疾病分为非活动性病变和活动性病变,然后分别通过普通超声检测病变肠壁厚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肠壁血流分级、对比增强超声定量获取肠壁感兴趣区(ROI)灰度值上升百分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上述3项指标对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内镜检查显示,62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活动性病变44例,非活动性病变18例.活动性与非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超声检测显示肠壁厚度分别为(5.57± 1.73) mm和(4.38±2.16)mm,肠壁血流2~3级者分别有28例和3例,肠壁ROI灰度值上升百分率分别为(82±27)%和(4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择4.8 mm作为肠壁厚度的佳截点,其评估内镜下克罗恩病活动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66.7%和80.6%.肠壁血流分级评估内镜下克罗恩病活动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3.6%、83.3%和69.4%.选择55%作为肠壁ROI灰度值上升百分率的佳截点,其评估内镜下克罗恩病活动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2%、83.3%和90.3%.结论 相比普通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增强超声的定量检测能够有效地将肠镜下不同活动度的克罗恩病区别开来,可作为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理想方法.

  • 结肠充盈超声在诊断结肠癌及炎症性肠病中的初步探讨

    作者:柏艳红;梁明;唐凤珍;郭建康;唐中才;艾红

    目的 分析大肠充盈超声、X线造影及CT检查对诊断Crohn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及大肠癌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方法 选取在我院病理确诊的炎症性肠病及大肠癌患者,该99例患者均行肠镜、大肠充盈超声、X线造影、及CT检查.收集临床影像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这三种检查方法对这三种疾病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充盈超声、CT及X线造影检查对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6.3%、68.2%、81.2%,特异度分别为:87.3%、74.5%、80.0%,均无统计学显差异(P>0.05),但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及Crohn病的诊断充盈超声检查和X线造影检查明显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大肠癌的诊断,充盈超声、X线造影及CT检查其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及Crohn病的诊断充盈超声和X线造影检查明显优于CT检查.

  • 大肠充盈超声检查在诊断炎症性肠病及大肠癌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唐凤珍;范志刚;柏艳红;陆文明;余庆红;饶洪杰;郭建康

    目的 探讨经大肠充盈超声检查在诊断炎症性肠病及大肠癌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即Crohn病(CD) 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 31例,与大肠癌30例对比观察大肠超声图像特点并与结肠镜所见情况比较.结果 经超声检查Crohn病和大肠癌的肠壁增厚例数明显高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比例较高,在彩超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大肠癌和炎症性肠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低流速的差异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肠充盈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在声像图上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的表现有特点,对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肠镜检查结合可明显提高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率.

  • 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的临床分析

    作者:蒲春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66岁,平均37.2岁.拟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2例.术后发生瘘的时间为4d~5年.其中,1个月内12例,2个月内3例,3个月内3例,术后17个月及5年各1例.

  • Crohn病恶变1例分析

    作者:赵书阳;赵小漫;迟晶

    对Crohn病恶变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7岁.3 a前发现脐周包块,表面粗糙,位置固定无活动性,无压痛,蚕蛹大,不伴有腹痛,无发热盗汗,无乏力,伴有大便性状及频次改变,腹泻便秘交替,以腹泻为主,4~5次/d,无脓血,3 a来腹部包块逐渐增大,位于中腹部脐周偏左,性质同前,现约手拳大,体重无减轻.1个月前因饮食不当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液,伴有全腹痛,为隐痛,疼痛无放射,便后疼痛可缓解,不影响睡眠,腹泻,多每日10次,黄色稀便,无脓血,无里急后重,伴有乏力,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1个月来体重下降约5 kg.入院查体:T 36.4 ℃,R 18次/min,P 44次/min,BP 120/70 mm 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下肢无水肿.结肠镜示:距肛缘4~8 cm可见黏膜环周充血水肿,隆起性病变,取病理.降结肠远端狭窄,无法进镜.

  • 克罗恩病缓解期肠内营养的应用进展

    作者:黄迎春;陈辉

    克罗恩病(Cronh disease CD)是全胃肠道节段性全层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伴发腹腔脓肿、肠瘘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同时也伴有发热、营养不良及关节疼痛、皮肤结节性红斑、眼部炎症、口腔溃疡、肝脏损伤等肠外表现[1].根据病情活动度可以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虽然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但在其治疗上有多种方法.虽然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在流行病学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种族差异,但是近年来克罗恩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 回结肠克罗恩病并发肛瘘的CT小肠造影分析

    作者:刘得超;林杨皓;曹务腾;RUJAN Malla;孟晓春;周智洋

    目的 采用CT小肠造影(CTE)探讨克罗恩病回结肠病变与是否伴发肛瘘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在本院确诊为克罗恩病回结肠病变活动期且接受CTE及肛管MRI的患者28例,其中肛瘘组16例、无肛瘘组12例,计算患者回盲部及结直肠病变的数目、大病变的长度及相邻病变间的小距离,并通过秩和检验分析2组间是否具有差异.结果 28例患者中,肛瘘组87.50% (14/16)累及左半结肠或直肠,无肛瘘组50.00%(6/12)累及左半结肠或直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5,P<0.05);肛瘘组回结肠克罗恩病的平均病变数目为3.06个,非肛瘘组为2.9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组大病变长度为(12.79±8.30)cm,无肛瘘组为(7.04±3.0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组相邻病变间的小距离为(5.23±2.98)cm,无肛瘘组为(8.44±2.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5,P<0.05).结论 克罗恩病是否发生肛瘘与病变位置及相邻病变间的距离有关,而与病变的数目和大病变长度无关.

  • 多普勒超声评价克罗恩病活动性的价值

    作者:郑凯;黄敏;郑家驹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及病变段肠壁内动脉在评估克罗恩病(CD)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Harvey-Bradshaw指数(HBI)将33例CD患者分为活动组(n=16)和静止组(n=17),采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定量测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能量多普勒超声对病变段肠壁内血流进行半定量Limberg评分,评价疾病活动性,比较两组问多普勒超声参数,并将其与相应C反应蛋白(CRP)及HB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在活动组与静止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病变段肠壁内血流Limberg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舒张末期流速与CRP呈正相关(r=0.602,P<0.001),与HBI无显著相关性;阻力指数与CRP(r=0.676,P<0.001)、HBI(r=-0.415,P=0.020)呈负相关;肠壁血流Limberg分级与CRP(r=0.587,P<0.001)、HBI(r=0.498,P=0.003)相关性较好.结论 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评价CD活动性的可靠工具,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病变随访和疗效监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 CT和MRI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期和静止期的对照研究

    作者:彭娥英;沈宣文;庄启湘;岳忠勤

    目的:探讨CT和MRI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活动期与静止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CD患者的CT和MRI小肠造影表现,重点观察病变活动期及静止期情况.结果:72例CD中,病变活动期48例,静止期24例.活动期指标:肠壁分层增厚(36/48)、黏膜中重度强化(42/48)、肠壁溃疡形成(14/48)、肠腔狭窄(22/48)、肠瘘(11/48)、蜂窝织炎(13/48)、淋巴结肿大(18/48)、木梳征象(10/48),以上8种征象与静止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指标:肠壁单层增厚(16/24)、黏膜不强化或轻度强化(19/24)、息肉形成(12/24)、腹腔脓肿(6/24),以上4种征象与活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小肠造影可全面评价CD的活动期与静止期表现,对于指导CD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 MSCT 表现

    作者:庄启湘;沈宣文;陈浩;郑志勇;胡春洪

    目的: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合并肛瘘以及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D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全腹部MSCT ,结合MSCT重建图像,分析病变肠壁的厚度、黏膜强化程度、肠系膜血管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及肛瘘情况。结果:22例CD患者中1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肛瘘,其中复发7例,C T图像均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明显强化、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腔明显狭窄;未复发8例,CT 表现为肠壁增厚8例、肠壁明显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增多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多3例、肠腔狭窄4例。22例CD患者,C T表现为肠壁增厚21例(95.5%),肠壁强化22例(100%),肠系膜血管增多17例(77.3%),肠系膜淋巴结增多17例(77.3%),肠腔狭窄16例(72.7%)。结论:肛瘘是否术后复发与肠道病变的M SC T表现有关。

  • 回盲部病变的MSCT鉴别诊断

    作者:徐婷;乔英;张瑞平;李健丁

    目的:探讨回盲部病变的CT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合病理结果探讨不同病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40例中,26例恶性肿瘤(腺癌20例,间质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其中2例淋巴瘤合并肠套叠;14例炎症,一般感染性炎症8例(阑尾炎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肠壁弥漫性增厚1例),肉芽肿性炎6例(包括肠结核2例,克罗恩病4例).MSCT可显示回盲部病变的范围、肠壁增厚的方式、程度及强化特点,周围脂肪密度变化、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脏器转移.结论:回盲部不同病变的CT表现特点不同,有助于明确诊断.

  • MS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庆;金艳;史琼玉

    目的:探讨MSCT小肠造影(MSCTE)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CD患者的MSCTE资料;均行CT平扫、双期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薄层重建等后处理。结果:CD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回肠(91.5%,43/47)、回盲部(63.8%,30/47)、空肠(46.8%,22/47)。肠壁厚度4~21 mm,平均(12.2±1.4)mm,呈“假憩室征”改变34.0%(16/47)。增强扫描3层强化、呈“靶征”改变36.2%(17/47),3层强化、浆膜层和黏膜层轻度强化、黏膜下层见脂肪沉积23.4%(11/47),2层强化、仅黏膜层强化19.1%(9/47),无分层改变、呈均匀一致强化21.3%(10/47),呈“梳样征”48.9%(23/47)。结论:MSCTE不仅可清晰显示肠壁、肠腔内外、腹部实质脏器及并发症等情况,还能评估CD活动性和评价临床疗效,可作为C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Crohn病的CT表现

    作者:陈钦;吴道清

    目的: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Crohn 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Crohn 病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2例中病变多发13例,单发9例。CT上均有肠壁增厚,其中8例呈分层强化。13例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0例出现肠系膜改变,可见“木梳征”。并发症:不全性肠梗阻3例,消化道穿孔2例,腹腔脓肿1例,肠间内瘘1例。结论:Crohn病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并发症,对Crohn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克罗恩病的影像学与病理生理分析

    作者:田忠祥;赵永峰;王丹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方法:收集30例CD患者的双对比X线钡剂肠道造影、CT表现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变累及部位、形态、范围等特点及临床相关并发症表现. 结果:30例中,回盲部病变13例,末端回肠8例,空肠1例,结肠7例,乙状结肠+直肠1例. 14例小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中,多节段性病变8例,多发性、纵行裂隙状溃疡6例,"卵石征"10例. 10例腹部窦道造影中,肠瘘6例,腹腔脓肿形成5例,窦道形成3例. 25例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肠壁增厚(>4 mm)23例,强化较明显21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4例,腹腔内脓肿7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直径>5 mm)8例,肠系膜区血管增多、增粗6例,不全性肠梗阻10例,腹腔积液6例. 21例肠镜检查中,纵行裂隙状溃疡11例,"铺路石样卵石征"13例,肠腔不规则狭窄14例.30例病理切片均可见有裂隙,非干酪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生成. 结论:CD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生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为临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 MS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章伟

    目的:探讨MS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有临床终诊断并行MSCTE检查的CD患者,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单纯累及小肠34例,单纯累及结肠2例,小肠-结肠同时累及6例,病变以末端回肠累及常见,为37例。 MSCTE表现:肠壁增厚42例,肠腔狭窄37例,假性憩室形成4例,肠壁分层强化39例,肠壁均匀一致强化3例,肠系膜水肿、渗出28例,肠系膜血管呈“梳齿状”改变3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29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脓肿形成3例,内篓2例。结论:MSCTE对CD活动早期、活动期、慢性期及并发症的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及随访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409 条记录 1/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