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痛:让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更轻松

    作者:王振元;李洁

    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是肝癌微创治疗的代表性治疗方式,是肝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射频消融治疗的特点是治疗效果确实有效,可以避免手术,创伤小,对肝脏的损害轻,可反复应用,住院时间短,甚至可以在门诊进行,且价格低廉;特别适用于小肝癌、肝功能不良、手术风险大或无法手术、肝癌切除后复发或再发、肝转移癌等情况.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的过程中,由于肝脏包膜张力的变化以及神经分布、手术时间较长等原因,在手术进行时,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如恶心、呕吐、肩背部持续疼痛、肝区疼痛等,且大部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还会伴有持续疼痛.

  • CT引导下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周懂晶;邵福全;曾秋华;凌毅泰

    目前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部分患者由于严重的肝硬化、多发病灶位于不同的叶段、病灶靠近大血管等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发展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治疗在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局部热消融技术作为一种微创的肝癌治疗方法,已逐渐成为小肝癌非手术治疗中的一种首选方法.其中,CT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PMCT)和经皮多电极射频治疗(PRF)是局部热消融治疗的两大主要手段.本文回顾性总结了临床研究结果,并结合复习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两种技术作了初步比较.

  • CT引导下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周懂晶;邵福全;曾秋华;凌毅泰

    目前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部分患者由于严重的肝硬化、多发病灶位于不同的叶段、病灶靠近大血管等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发展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治疗在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局部热消融技术作为一种微创的肝癌治疗方法,已逐渐成为小肝癌非手术治疗中的一种首选方法.其中,CT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PMCT)和经皮多电极射频治疗(PRF)是局部热消融治疗的两大主要手段.本文回顾性总结了临床研究结果,并结合复习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两种技术作了初步比较.

  • 浅谈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芦建国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肝癌诊断标准,然后分析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病理学基础,后阐述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进展.

  • 海扶与介入、射频治疗小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袁皓伟;杜成友

    目的 评价海扶与介入、射频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海扶和介入及射频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对文献数据使用RevMan5.3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3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海扶治疗有效率[比值比1.82,95%,可信区间(1.09,3.05)]优于其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介入、射频消融等治疗,海扶治疗小肝癌的有效率更高,但远期生存率和安全性评价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练远书;杨浩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年后,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的复发例数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经皮射频消融术对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伟

    目的 探讨小肝癌实施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择本科室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120例小肝癌患者,分为干预组(n=60)和常规组(n=60),干预组实施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常规组实施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为(41.2±14.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0±0.5)d,较常规组(101.2±41.3)min、(5.2±1.3)d更短(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AST、ALT水平为(42.2±5.2)、(41.8±11.5)U/L,较常规组(48.2±5.6)、(50.2±11.6)U/L更低(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较常规组的23.3%明显更低(P=0.011).结论 小肝癌实施经皮射频消融术疗效优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 TACE术联合LRFA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

    作者:李青春;薛军花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生存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接受LRFA术,联合组(30例)接受TACE术联合LRFA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F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AFP水平均明显低术后1个月(P<0.05).联合组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TACE术联合LRFA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

  • 超声造影对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于朝霞;赵伟;刘晓明;郭少磊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2012年10月~2016年12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229例患者267个肝硬化基础上疑似肝癌病灶,对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及穿刺活检,记录各个病灶造影增强情况及病理报告.结果 超声造影对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1.01%(243/267).超声造影可以大体判断小肝癌的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高分化癌组开始增强时间及开始消退时间明显长于中-低分化癌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肝硬化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小肝癌的诊断率,灵敏度与准确度.对分化程度不同的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不同,可辅助诊断肝癌病理类型.

  • 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勇良;吴小霞;赵辉;李振燕;杜瑞清;马春华;耿建章;陈蕾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功能科行超声造影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1.5 cm病变35例,分析其二维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病灶大小显示,≤1 cm 9个,1.1 cm 5个,1.2 cm 5个,1.3 cm 6个,1.4 cm 10个;其中高回声病变8个,等回声1个,余26个为低回声,伴低回声晕者5个.超声造影显示快进快出18个,快进不出6个,等增强-退出1个,低-等-低增强1个,等增强4个,低-等增强3个,低增强2个.穿刺活检证实血管瘤3个,再生结节3个,不典型增生结节5个,肝细胞癌22个,腺癌1个,胆管细胞癌1个.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0.4%、66.7%、45.7%及89.6%、66.7%、62.8%.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结论 超声造影能更好显示肝脏小肝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从而有效地进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大大提高小肝癌甚至微小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郭晓娟;刘敏;闫锐;李文玲;张静;郭佑民

    目的 就如何合理应用影像诊断资源及优化诊断方案的问题,通过腹部超声(US)、腹部增强CT(CHCT)、腹部MRI对西部地区国人小肝癌的影像诊断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探讨该方法在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利用Excel和TreeAgePro 2005软件建立决策树分析模型,以US&AFP(甲胎蛋白)、CHCT&AFP、MRI&AFP、US&AFP&CHCT、US&AFP&MRI为评价对象,进行小肝癌影像诊断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模型所用的临床数据是基于我们以往研究结果,并检索各大数据库(Medline、EBM、Elsevier和CNKI)文献所得.结果 US&AFP是我国西部地区高危人群进行肝癌筛检为经济的方案,成本-效果比小($104/Ac);US&AFP&CHCT是满足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佳方案($128/Ac);患者终选择上述哪种方案作为自身诊断方案,受患者意愿支付能力的影响,愿意花费600多元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者,可以选择US&AFP&CHCT方案;三组方案分别比较的评价结论对模型重要参数变化很稳定,除了CHCT和MRI成本会对部分结果产生影响,但是该影响没有实际意义.结论 US&AFP是西部地区国人检出小肝癌为经济的诊断方案,但是受患者意愿支付力的影响,在经济状况许可的情况下,支付多于$604选择US&AFP&CHCT可得到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分析

    作者:崔红领;崔庆周;陈鹏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2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阅片,分析不同增强时期影像学的特点及其对定性诊断的意义.结果:共发现76个病灶,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1.4%、96.1%、83.4%和88.6%,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为小肝癌的检出、定性、提供更为可靠、形象的影像学依据,CT增强扫描应作为临床诊断小肝癌常规检查方法.

  • 浅谈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芦建国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肝癌诊断标准,然后分析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病理学基础,后阐述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进展.

  • 16层螺旋 CT 与 MRI 增强扫描方法诊断小肝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高瑞兰

    目的:比较16层螺旋 CT 和 MRI 增强扫描方法诊断小肝癌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检查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分为 CT 检查组与 MRI 检查组,将其检查结果以及手术之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 MRI 增强扫描以及和 CT 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96%、96.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6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和 MRI 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其应用的价值基本一样。

    关键词: 小肝癌 16层螺旋 CT MRI
  • 探讨64层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诊断效果

    作者:黄承谋

    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并对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予以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肝癌患者62例,分别运用64层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其病灶情况、影像学特征予以比较分析;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检验方式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结果:患者分别64层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后其病灶显示病灶直径在0.45-3.00cm之间,肝左叶病灶36个,肝右叶病灶47个;病理诊断在62例患者中存在病灶83个,64层螺旋CT经检验后显示69个,检出率为69/83(83.13%),MRI增强扫描经检验后显示78个,检出率为78/83(93.98%),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肝癌患者诊断过程中运用64层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两种方式均可对其病情等情况予以有效检验,但MRI增强扫描效果稍优于64层螺旋CT检查.

  •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燕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1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诊断.观察患者超声造影后小肝癌灶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 高分化癌患者开始消退时间高于中-低分化癌者,高分化癌患者开始增强时间低于透明细胞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超声造影可辅助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临床诊断,结合开始消退时间、开始增强时间,辅助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可进行病情判断.

  • 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志鸿;李庆梅

    目的 分析小肝癌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为小肝癌的影像学定性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邑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肝癌患者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总结小肝癌的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结果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32例患者共检出病灶33个,病理证实为33个病灶,螺旋CT增强扫描小肝癌的检出率为100.0%;病灶直径为1.2~3.0 cm,平均直径(2.5±0.7)cm,病灶位于右半肝27例,位于左半肝5例,病灶数目5例;螺旋CT增强扫描平扫期病灶检出率为72.7%,动脉期为93.9%,门脉期为81.8%,延迟期为97.0%,各扫描时相比较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小肝癌检出率均高于平扫期(P<0.05),动脉期及延迟期小肝癌检出率高于门脉期(P<0.05);33个病灶中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快速消退型22个比例为66.7%,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缓慢消退型7个,比例为21.2%;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延迟期消退型3个,比例约9.1%;门脉期快速增强、延迟期缓慢消退型1个,比例为3.0%.结论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小肝癌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提供定性诊断的依据,但部分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不典型,需结合其它影像学技术手段进行定性诊断.

  • 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在占位性肝脏病变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劲源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占位性肝脏病变小肝癌(SHC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疑似占位性肝脏病变SHCC患者62例,均接受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检查.结果:62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52例阳性,10例阴性.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单项诊断(P<0.05),两者联合诊断特异度与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单项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联合MSCT动脉三期扫描可提高占位性肝脏病变SHCC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有利于早期诊断.

  • 不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小肝癌36例临床体会

    作者:叶朝阳;林伟广

    目的:探讨不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不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小肝癌患者36例,总结临床疗效.结果:小肝癌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88.5%(31/35)、67.3%(16/24)、44.4%(8/18).术后1、3、5年复发率14.2%(5/35)、29.1%(7/24)、50%(9/18).结论:不规则性肝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术式.

  • 影像学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方法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航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螺旋CT与MRI检查.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同时合并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螺旋CT和MRI检查,比较同一检查方法平扫和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以及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应病灶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螺旋CT扫描共检出53个病灶,平扫检出33个病灶,增强扫描检出47个病灶,检出率分别为62.26%和88.68%;MRI扫描共检出56个病灶,平扫检出47个病灶,增强扫描检出52个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3.93%和92.86%,其中螺旋CT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平扫(χ2=9.99,P<0.01),MRI平扫病灶检出率高于CT平扫(χ2=6.54,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筛检患者是否合并小肝癌,确诊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应用MRI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具有检出率高、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765 条记录 1/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