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内外血管病变与脑梗死相关性临床分析

    作者:田银珍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状况.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6例,分为脑梗死组148例和短暂性脑缺血组(TIA组)58例,应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 脑梗死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1.62%(106/148),稍高于TIA组的68.97%(40/58)(P>0.05).脑梗死组患者无症状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P<0.05).两组患者无症状侧斑块捡出率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早期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富鹏;任静华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对检测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病房及急诊病房拟诊为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患者302例,疾病种类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等.男213例,女89例.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结果.对比颈部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各项指标.结果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病变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用作社区、基层医院筛查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简便技术,CT血管造影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用于评估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查方法.

  • 急性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CUS)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琪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颈部血管超声(CU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均经颅脑MRI检查确诊,按照梗死面积分为三组。采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观察各组患者颈部血管检查结果的异常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US异常率为72.78%(131/180)。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CUS 异常率为92.31%(60/65);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US异常率为62.90%(39/62);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US检查率为60.38%(32/53),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CUS异常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S检查可直接获得患者颈部血管内膜及斑块参数,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大面积梗死不失为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 颈部血管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淑娟

    目的 观察颈部血管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9-2015年收治的15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1500例患者中,血管内膜增厚215例,占14.3%;低回声斑块345例,占23.0%;强回声斑块300例,占20.0%;混合回声斑块有640例,占42.7%.回顾性分析1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500例,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80例,有过脑梗死病史的320例.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反映颈部动脉斑块和血管内膜的详细情况,为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病患者提供重要依据,准确率较高,可为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争取时间,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唐奇

    目的:研究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部血管超声(CUS)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入院治疗,应用TCD及CUS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TCD联合CUS与单纯TCD、CUS的检查结果.结果:TCD联合CUS的检出率比单纯CUS检出率、单纯TCD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联合CUS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头颈部MS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与DUS和DSA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敬华;程钢;杨燕英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MSCTA)、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476例,均给予颈部动脉血管DSA、MSCTA和DUS检查.结果:DS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2.1%,MSCT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1.7%,DUS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0.9%.CTA与DSA检测符合率高.结论:MS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优于DUS检查.M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分析

    作者:白雪梅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疾病情况分为试验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对照组(出血性脑血管病)。两组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各种症状都严重,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硬斑、软斑和混合斑等情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比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严重。

  • 颅内外血管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赵丽宏

    目的:通过对照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结论: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是颅外段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血管超声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 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的检查价值

    作者:付亚军

    目的:针对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的检查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82例2016年2月—2017年8月与本院接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的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进行相关检查,而研究组的患者采取螺旋C T血管造影,对比两组患者的的出检率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结果:经过观察,研究组患者的出检率为6.82%、21.95%、48.78%,而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21.95%、24.39%、41.46%,两组检查无果的概率为2.43%和1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检查出闭塞2例、重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17例、轻度狭窄11例,对照组患者检查出闭塞1例、重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5例、轻度狭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造影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出检率,降低误诊或漏诊的现象,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 临床价值对比

    作者:李宏杰

    目的:探析对脑梗死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手段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从2016年—2017年本院收治脑梗死患者群体中抽取324例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从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且未发现身体异常常人群体中抽取100例设为健康组.对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头颅CT联合MRI诊断,对比各项临床指标并归纳该诊断方式对脑梗死的诊断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检测后血流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对观察组患者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符合率令人满意.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手段有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作为辅助诊断手段有利于降低对此类患者误诊漏诊情况发生.

  • 评价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作用

    作者:高瑛

    目的:观察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7月1年—2017年7月1日住院部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3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163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35例、百分比75.67%,颈动脉狭窄816例、百分比50.00%,颈动脉球部内中膜厚度增厚1632例、百分比100.00%;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20例、百分比19.62%,颈动脉狭窄1例、百分比0.06%,颈动脉球部内中膜厚度增厚350例、百分比21.46%;由此说明两组患者对比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尽早发现颈部血管病变情况,从而发挥早期预警和诊断价值,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月

    目的:总结在对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患进行检查时,采用颈部血管超声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患有该症的病患进行选取,选取的数量为61名,将这61名病患命名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来我院进行检查的人员61名,将这61名人员命名为对比组,选取的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给予研究组和对比组人员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两个小组的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并具体分析,总结超声检查的评估价值.结果:研究组颈动脉出现斑块的概率为70.49%,而对比组颈动脉出现斑块的概率为19.67%,对比组的概率明显比研究组低,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斑块出现在分叉处的概率为48.48%,对比组斑块出现在分叉处的概率为47.62%,两个小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同组内比较可以看出,斑块出现概率大的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出现概率小的部位为颈外动脉近段,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能够全面得知病患的斑块状况,能够及时对该症展开治疗,对预后具有极高的价值,应予以推广.

  • 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合ABCD2评分对TIA后7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果

    作者:唐浩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合ABCD2评分对TIA后7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3月的130例T I A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检查资料,结合ABCD2评分,分析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机率.结果:130例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有27例(20.77%).低危、中危、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A B C D评分≥4分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合A B C D2评分,对于T I A后7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果显著.

  •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少燕;张芳;吴旭娟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经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20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者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者为实验组,详解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颅内血管狭窄阳性检出率(60%/90%)、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阳性检出率(65%/95%)、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55%/90%),实验组患者的各项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出对照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各项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以ABCD2评分为基础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MRA评估TIA预后

    作者:木崇仙;杨兴隆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的ABCD2评分与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 将148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资料进行ABCD2评分并分组.低危组(0~3分)38例、中危组(4~5分)58例、高危组(6~7分)52例,分析比较各组经颈部血管超声(CUS)及MRA资料.结果 CUS显示,高危组颈部血管狭窄比例、软斑及混合斑检出者比例、内中膜增厚(IMT)者比例高于中、低危组(P<0.05),而硬斑检出者比例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0.05),MRA显示,高危组患者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中危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与颅内动脉狭窄、颈部动脉狭窄、斑块性质、IMT厚度水平相关,ABCD2评分、CUS、MRA联合应用TIA病因探讨、治疗、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卉君;陈晓鹏;江忠文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在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2-01至2013-12选取115例脑梗塞患者为脑梗塞组,另选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血管超声测定各组颈动脉狭窄情况(无狭窄者:狭窄率为0;轻度狭窄者:狭窄率≤29%;中度狭窄者:狭窄率为30%~69%;重度狭窄者:狭窄为70%~99%;完全闭塞者:狭窄为100%)、斑块形成情况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采用循环酶法测定两组血清Hcy,采用日立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89.56% vs 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斑块发生率(73.91% vs 6.08%)、IMT水平[(1.85±0.42)mm vs(0.75±0.21)mm]、Hcy水平[(42.32±12.02)μmol/L vs(6.32±2.45)μmol/L]、高Hcy血症发生率(71.30% vs 3.63%)、甘油三酯[(4.25±1.12)mmol/L vs(1.63±0.7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96±1.36)mmol/L vs(2.32±0.82) mmol/L]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塞组患者中根据狭窄程度进一步分析可见,完全闭塞者、重度狭窄者的斑块发生率、IMT水平、血清Hcy水平、高Hcy血症发生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可知,IMT水平、血清Hcy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 颈部血管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玲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患者154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体检,并开展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与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颈动脉指标较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判断斑块的形态和构成,临床应用价值高.

  • 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

    作者:王大鹏

    目的 对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0例,根据单侧椎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50例,单纯VAH组30例,同时选择50例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验.结果 实验组患侧和健侧间的各项指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VAH组VAH侧与健侧的VAD、血流量、ED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首选颈部血管超声的方法.

  • 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丁亚芳;惠品晶;仲伟花;杨甲;郭亮;胡春洪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50例,根据单侧椎动脉颅内段是否有狭窄分为研究组[100例;一侧椎动脉管径(VAD)≤2.5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且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和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VAH)组(50例;一侧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椎动脉全程未见狭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双侧VAD> 2.5 mm,椎动脉全程无狭窄).所有研究对象行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检查.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记录VA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时均平均峰值流速,并计算椎动脉血流量及阻力指数差值.比较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对研究组患侧、单纯VAH组VAH侧、对照组左侧进行两两比较;评价不同参数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诊断的可行性.结果 椎动脉椎间段阻力指数诊断准确性较高,阻力指数差值、血流量、EDV、VAD有一定准确性,PSV的诊断准确性较差;其中,阻力指数为0.754、阻力指数差值为0.151、血流量为56.52 ml/min、EVD为9.5 cm/s、VAD为2.095 mm是诊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佳界值(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695、0.605、0.383、0.495、0.381,敏感度分别为83.8%、63.6%、89.8%、81.6%、87.6%,特异度分别为85.7%、96.9%、48.5%、67.9%、50.5%,准确度分别为87.3%、80.2%、79.5%、67.7%、65.2%).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椎动脉椎间段阻力指数、阻力指数差值、血流量、EDV、VAD可作为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参考,为及早诊断后循环缺血提供依据.

  • 颈动脉夹层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房亚兰;常俊森;牛小媛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超声随访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因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入组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结果 共纳入42例颈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夹层35例(83%),椎动脉夹层7例(17%).颈部血管超声确诊了全部27例(64%)终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颈部血管闭塞患者.CTA影像学表现中以血管闭塞时"双腔征"常见(26例,63%),其次为"火焰征"(7例,17%).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间血管再通等因素的比例无显著差异,预后不良组一侧肢体无力(92.3% vs 45.8%)、基底节受累(69.2% vs 25%)、颈动脉夹层比例(100% vs 70.8%)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夹层预后与肢体功能障碍、脑梗死的位置、夹层的分型相关,而与血管再通率无关.

10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