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曹艳

    目的 观察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脑梗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收治入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ABCD2评分,以评估ABCD2评分对患者发生早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120例TIA患者中,7 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24例,占20.00%;未进展为脑梗死者96例,占80.00%.脑梗死组ABCD2高危比例显著高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低危患者(P<0.01).脑梗死发生率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组患者临床症状、症状持续时间、合并症等项目评分>0的比例显著高于TIA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可精确预测早期TIA的脑梗死风险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蒙西医结合治疗TIA的临床观察

    作者:乌都娜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蒙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7.4%,对照组为74.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蒙药额日敦乌日勒、嘎日迪-13配合西医常规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引起的各种症状及疗效良好.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余翀;李毅清

    目的:评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探索与CEA围手术期和远期发生相关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未来临床工作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接受CEA干预的病例,统计病例的一般资料、诊断、治疗和转归等情况,随访记录患者在CEA术后30 d内和30 d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CEA的安全性和远期治疗效果,并且分别探索患者在CEA术后30 d内和30 d后发生相关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⑴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均为卒中事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⑵远期发生同侧脑卒中5例,其中4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s,TIA),1例发生脑梗死,2年内累计相关卒中发生率为5.5%;⑶吸烟和伴对侧颈动脉闭塞(contralateral carotid occlusion,CCO)者CEA围手术期卒中率明显增加,但是只有伴CCO为CEA围手术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⑷存在家族卒中病史的病例CEA术后远期复发同侧卒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家族卒中病史同样是CEA远期再发同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其他13个因素差异皆不明显。结论 CEA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远期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初步认为伴CCO是CEA围手术期卒中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家族卒中病史可能是CEA远期同侧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EA术后应该根据个体的不同特征设定重点随访时间窗,实现术后患者的精细化管理。

  • 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45例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郭良文

    资料与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45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不包括同期收治病因明确的血液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的颅内出血.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7.8±5.6岁.病程:≤48小时39例,>48小时6例.病史:既往有头痛史8例,抽搐史3例,脑出血史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

  • 较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TIA频繁发作56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卫民;陈彦星

    资料与方法2004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较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IHNM)治疗近期频繁发作TIA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50~77岁,平均64岁.颈内动脉系统TIA 32例(肢体单侧无力、麻木20例,失语6例,一过性黑矇2例,Homer征交叉瘫2例,同向偏盲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4例(眩晕、共济失调19例,突然跌倒1例,短暂性全面性遗忘3例,一侧面部口周麻木及交叉感觉障碍1例),TIA平均发作1~8次/日,病程3~78小时,平均26小时.

  • 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作者:孙桂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常遇到的脑血管病,也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它是脑梗死的前兆,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发生TIA的病因有众多学说,大多认为血液动力学改变即各种原因所致的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微栓子形成、锁骨下动脉盗血和血液系统疾病等是主要原因,尤其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其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Aaslid等发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准确判断颅内及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对TIA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可靠的客观依据.2008~2010年对46例TIA患者行TC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频繁发作4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继强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可有效控制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预后较好.

  • 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实行双联抗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文富;蒋瑞姝;林萍;何祥盛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不能或不配合华法令抗凝治疗改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片治疗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年内收治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房颤患者220例,根据<2006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病学学会房颤控制指南>属高危人群需要华法令抗凝治疗,将其中拒绝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16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82例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日进行2级预防,治疗组84例用氯吡格雷50mg,1次/日联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日进行2级预防.结果:随诊观察1年,对照组发生再梗死或TIA 12例,治疗组发生3例,两组比较再发缺血性卒中及TIA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5).治疗组1例出现皮肤出血点,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致命性出血.结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拒绝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是安全有效的,且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更能减少缺血性卒中及TIA复发,但需要进一步随访及大样本的研究.

  • 暂短性脑缺血发作与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及溶栓治疗

    作者:朴明淑;付洁;刘春颖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表现,探索TIA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8例TIA发作时间不同行MR T2WI和DWI检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16例DWI显示与体征相一致病灶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在18例TIA患者中,15例常规MR T2WI上表现无改变,而DWI均可见发生异常信号.1例在DWI上未显示异常信号,1例发作性缺血症状与DWI异常信号分布区不一致,1例T2WI上见部分大脑半球皮层稍高信号,而DWI可见大片高信号.17例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均明显改善(临床判定大多数采用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扬州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溶栓治疗后次日、6天后再次TIA发作2例.随访2~24个月,未见发生脑梗死者.结论:多数TIA患者呈现一过性症状脑梗死,应尽早行有效治疗.

    关键词: TIA DWI 溶栓治疗
  • 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合ABCD2评分对TIA后7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果

    作者:唐浩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合ABCD2评分对TIA后7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3月的130例T I A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检查资料,结合ABCD2评分,分析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机率.结果:130例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有27例(20.77%).低危、中危、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A B C D评分≥4分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合A B C D2评分,对于T I A后7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果显著.

  • TIA患者溶栓后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海瑞;丁华青

    短暂性脑缺血(TIA)是指缺血引起的短暂性脑局灶功能或视网膜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多在1小时内,不超过24小时.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见的原因.研究发现,TIA患者在第1年内的脑梗死发生率较一般人高13~16倍,5年之内仍高7倍有余[1].发病6小时以内的溶栓治疗被临床科学试验证实有明显的疗效,并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且其疗效呈时间依赖性,患者溶栓治疗时间越早,预后越佳.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TIA早期经脉溶栓治疗患者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短暂性脑缺血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分析

    作者:杨玉升

    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敏感性标志物,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信号,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为此,本研究通过对 TIA 患者动态检测其血清 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TIA预后与脑梗死关系.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

    作者:万建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伍氟桂利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TIA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于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日,口服.治疗组48例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日,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mg/次,1次/日,睡前服用.对照组40例加用曲克芦丁片2片/次,3次/日,口服;尼莫地平片20mg/次,3次/日,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后组治疗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内动脉、基底动脉脑血流量变化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伍氟桂利嗪治疗TIA疗效确切.氟桂利嗪作为选择性Ca2+拮抗剂,可直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而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二者有相互协同作用,可减少TIA患者发作次数和降低复发率.

  • 川芎嗪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42例分析

    作者:王浩;王媞

    资料与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2月用川芎嗪合拜阿司匹林、双密达莫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42例,并与拜阿司匹林合双密达莫治疗的38例作为对照观察.80例均有典型的TIA症状,且反复发作>2次,既往无脑梗死病史,查颅脑CT未见出血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8~72岁,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20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56~65岁,合并高血压16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5例.

  • 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口服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TIA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程新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TIA的时间概念从1h,24h多次修订终于在2010年去掉了时间的概念,修订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未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从影像学方面表现需核磁共振DWI无异常才可诊断为TIA.超过10%的患者在90d内发展为完全性卒中随着对TIA的逐渐认识,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TIA的干预治疗逐渐得到重视.本文笔者对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口服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TI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低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曾令海;黄肖群;蔡谋善

    本文介绍采用低剂量尿激酶静肪溶栓治疗TIA通过临床对比观察,提示该疗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方法简单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TIA 治疗 尿激酶
  • 健康教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响

    作者:孙丽;王萍

    目的 探讨TIA患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制定完善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制定系统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资料,对TIA患者实施住院期间、出院后健康教育.结果 经健康教育的TIA患者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TIA患者开展全程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对预防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健康教育 TIA
  • 针刺治疗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8例

    作者:常宗范

    目的 探讨治疗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有效临床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4年11月神经内科病区治疗的TIA患者416例,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经统计学统计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辅助治疗的基础,治疗组208例加用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疗效确切(P<0.05).结论 应用针刺疗法治疗TIA方法简便,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 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与TIA关系

    作者:王卿

    TIA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以及大型新仪器的投入使用,应用3.0T MRA技术来探讨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与TIA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利用3.0T MRA观察病人椎-基底动脉过度弯曲、移位、缩细、狭窄、闭塞、缺如或消失等形态学改变.

  • 肠溶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响

    作者:郑雪梅;张虔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影响时间、发作频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拜阿司匹林组和拜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组,3个月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组TIA发作时间、发作频率较单独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组显著减少.结论: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能有效缩短TIA发作时间、发作频率.

307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