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血管外科
  • 中华血管外科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 国内刊号: 10-14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80-95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简介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血管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报道血管外科及相关学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血管外科及相关学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血管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选择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国血管外科》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中国血管外科》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中国血管外科》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数据统计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官网是什么?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官网是http://zhxgwkzz.yiigle.com/。

  •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是cscd吗?

    暂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邮发代号是多少?

    邮发代号:80-955。

  •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暂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是核心吗?

    暂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目录文献
  • 提高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的远期效果

    作者:李晓强;冉峰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一、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概念、转归及危害PTS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普通人群DVT 的年发病率为 1‰~3‰,其中20%~50%的DVT 患者发展为PTS,5%~10%发展为严重的PTS[1].

    关键词:
  • 兔新型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血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毕永华;陈红梅;尉泽鹏;周朋利;张文广;韩新巍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目的 探讨兔新型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自愈现象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狭窄组(n=9)、蛋白酶组(n=9)、实验组(n=9)和假手术组(n=9).狭窄组结扎近端腹主动脉,造成部分狭窄;蛋白酶组采用60μl弹性蛋白酶(1 U/μl)浸润10 min;实验组采用弹性蛋白酶浸润并部分结扎近端腹主动脉;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浸润10 min,结扎后立刻去除结扎线.术后1、4、8周分析4组动物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1)各组大白兔腹主动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实验组大白兔腹主动脉直径不断增大,4周后均形成AAA(成功率100%),血流呈双向频谱分布,可见喷射状血流及湍流形成;狭窄组4周后全部形成AAA(成功率100%),可见喷射状血流及湍流形成;蛋白酶组仅见1例AAA形成(成功率11.1%),假手术组无AAA形成,两组均未见湍流形成.(2)各组大白兔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组术后1周中膜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此后平滑肌细胞及Ⅰ型胶原纤维逐渐增多(P<0.01).狭窄组术后弹性纤维、 Ⅲ型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逐渐下降,术后8周时明显低于1周(P<0.01).蛋白酶组术后1周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细胞破坏明显,术后4周明显增多(P<0.01).(3)各组大白兔免疫组化分析:实验组术后1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 9和小鼠抗兔巨噬细胞抗体(RAM 11)表达上调(P<0.05),4周后MMP2维持中度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MMP9及RAM 11表达4周后明显下调(P<0.05).结论 采用弹性蛋白酶浸润并部分结扎可建立不断增大的新型兔AAA模型,成功克服自愈现象.

  • 非手术因素对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王祺;任华亮;李春民;张望德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已成为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治疗的首选方式,但EVAR较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并未明显降低死亡率.除手术本身的技术因素外,RAAA的死亡率还与血压、瘤颈、时间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本文就影响RAAA死亡率的非手术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希望通过对非手术因素进行适当干预,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并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进展

    作者:朱杰昌;戴向晨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程凶险,死亡率高.开放手术虽然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方法,但不适用高龄及伴有合并症的患者.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尤其是"开窗"及分支技术的问世,扩展了腔内治疗夹层的适应证,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就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研究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进展

    作者:王俭苗;赵锐祎;刘震杰;金静芬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静脉血栓形成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发病机制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患者相关因素、操作相关因素、导管相关因素和其他因素.辨识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本文对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作一综述.

  • 3D打印引导下预开窗联合原位开窗治疗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漏一例

    作者:于同;刘昭;刘晨;刘长建;李晓强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患者 男性,68岁. 因 "因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6年,胸痛1周"于2018年6月13日入院,患者16年前曾因"胸主动脉瘤"植入胸主动脉支架 1 枚,术后未规律定期复查. 1 周前患者自觉胸痛不适, 遂行胸部 CT 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示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近端内漏, 胸主动脉瘤样扩张, 原支架已断裂(图1A).

    关键词:
  • 复合支架技术全腔内修复胸腹主动脉瘤及三年随访一例

    作者:刘昭;韩潜;于同;周敏;童垣皓;刘晨;李晓强;刘长建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患者 男性,51 岁. 主诉"腰背部疼痛3 d,加重8 h".查体:血压140/81 mmHg(1 mmHg=0.133 kPa). 腹平软,未触及明显搏动性包块. 2015年7月在我院行主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示胸腹主动脉瘤,大直径 6.6 cm (见图 1A). 使用Endosize 软件仔细评估主动脉及各分支口径及相对关系,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行胸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

    关键词:
  • 腹腔镜辅助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一例

    作者:张蕴鑫;刘建龙;贾伟;田轩;蒋鹏;程志远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患者 女性,30岁.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10个月于2016 年5 月6 日入院, 患者10 个月前怀孕期间出现右下肢肿胀,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髂静脉血栓形成"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7 个月前患者于当地及我院试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均未成功.患者规律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此次入院拟再行滤器取出术. 患者入院后完善 CT 检查(图1),提示滤器倾斜近90°,滤器头端已经穿透并突出于腔静脉壁,下腔静脉滤器支腿已穿透下腔静脉,并贴近腹主动脉.由于患者坚决拒绝开放手术且治疗意愿强烈, 经多学科讨论后决定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腔内技术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术前1周停用华法林,腹部大血管彩超提示下腔静脉滤器下未见血栓形成.

    关键词:
  • 损伤性股动静脉瘘合并巨大髂静脉瘤一例

    作者:许恒;王兵;安乾;吴斐;卢维龙;王梦宇;潘锦轩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患者 男性,49 岁. 因 "发现右下腹部搏动性包块 4年"于2017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20年前有右大腿枪弹伤史,行伤口"清创缝合"后愈合良好.发现包块后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股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并已行"右股动脉造影并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入院查体示右下肢较对侧粗,右下腹部可触及6 cm× 8 cm 搏动性包块,搏动频率与心率一致,可触及震颤,能闻及吹风样杂音. 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 血沉、C反应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围.

    关键词:
  •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的评价

    作者:叶开创;陆信武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 yndrome, PTS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远期主要的并发症, 以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病率高,症状也为严重[1]. PTS患者轻者表现为活动后下肢肿胀、疼痛等不适,重者则以小腿色素沉着、静脉性溃疡等皮肤营养障碍为主要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传统的开放性静脉旁路转流术,包括下腔-股静脉或股-股静脉转流术, 由于手术创伤较大,且移植物转流桥的通畅率较低,目前已被腔内支架成形术所取代[3].本文旨在评价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PT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静脉型支架的发展预期做一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
  • 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作者:周为民;黄鹂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 nonthrombotic 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 NIVCS) 是指主要由右髂总动脉和第五腰椎同时压迫左髂总静脉引起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症候群.常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肿胀、疼痛和下肢皮肤溃疡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左下肢更常见.在西方国家, 5%的下肢静脉异常患者有NIVCS [1]. 王汉军和黄新天等[2]对1083例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患者行下肢静脉造影,共发现NIVCS 患者75 例(6.9%). 陆信武等[3]对1594例CVI患者检查,发现NIVCS 占17%. 随着人们对此病的认识,其发现率也逐年升高. 髂静脉受压人群中,血栓的年发生率0.1%~0.3%[4-5],当髂静脉狭窄>正常静脉直径的50%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将增加两倍以上. 重视和早期诊断NIVCS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是降低CVI术后复发和DVT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对NIVCS的腔内治疗做一浅谈.

    关键词:
  • 腔内治疗和单纯压力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期疗效对比

    作者:黄晨;郑晓兵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目的 分析腔内治疗和单纯压力治疗对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07例髂股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治疗患者(58例)给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单纯压力治疗患者(49例)给予压力袜或弹力绷带压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支架植入后的中期通畅率.结果 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27.2±11.3)个月,腔内治疗一期通畅率为75.9%,二期通畅率为87.9%.腔内治疗组和单纯压力治疗组患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illalta评分和水肿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但腔内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疼痛评分腔内治疗组好转明显,单纯压力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腔内治疗髂股静脉PTS安全、有效.和单纯压力治疗相比,腔内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整体治疗方案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峥;刘洪;李凤贺;黄文;赵渝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目的 评价整体治疗方案——滤器植入、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PMT)、髂静脉一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必要时导管接触溶栓(CDT)并终滤器取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整体治疗方案的35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记录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Villalta评分.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35/35).PMT后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Ⅲ级21例,Ⅱ级14例.左髂静脉一期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35例.14例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Ⅱ级者继以CDT治疗后血栓清除均达Ⅲ级.35例患者均植入滤器并成功取出,无症状性肺栓塞及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6.74±0.74)d.随访1年,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支架一期通畅率94.29%(33/35).术后1年VC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1.75)分比(8.66±0.59)分;P<0.05];Villalta评分为(1.11±1.98)分,其中评分0~4分(无PTS)占91.43%(32/35),5~9分(轻度PTS)占8.57%(3/35).结论 整体治疗方案优化了腔内治疗流程,应用该方案治疗急性DVT合并IVCS安全、高效.

  •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时机及支架应用

    作者:余朝文;高涌;聂中林;陈世远;宋涛;卢冉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经验,探讨其佳治疗时机及应用原则.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PTS介入治疗共102例患者,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组49例(主要为2014年以前病例);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组53例,其中跨髋关节支架20例.采用Villalta评分、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单纯球囊扩张组治疗次数为2~3次,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组治疗次数仅1次,出院时患者临床症状逐步改善,下肢水肿减轻直至消失,下肢溃疡面逐步愈合.两组患者术后Villalta评分较术前均逐步降低,单纯球囊扩张组平均降低8.76分,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组平均降低9.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间3~72个月,在随访时间3~6个月时,有102例(100%)患者获得随访,在随访时间6~72个月时,有53例(51.96%)患者获得随访.彩超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随访结果:髂静脉再狭窄23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组19例(通畅率为61.22%),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组4例(通畅率为9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下肢PTS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把握佳的治疗时机与技术成功率及支架通畅率直接相关,支架的远期通畅性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 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疗法联合主干高位透皮缝扎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初步疗效

    作者:冉寅呈;刘洪;张矛;李追;曾秋;赵渝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疗法(FS)联合主干高位透皮缝扎(PHL)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47例(50条患肢)在超声引导下经FS联合PHL治疗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费用;分别在患者术后1、3、6、12个月时随访,彩超检测大隐静脉闭合情况,计算主干闭合率,统计隐股交界处主干残端长度,记录患者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CIVIQ),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7.9±3.38)min,出血量(2.52±0.79)ml,治疗费用人民币(4488.00±511.76)元.术后1年大隐静脉主干一期闭合率84%(42/50),二期闭合率94%(47/50).主干残端长度为(2.83±0.46)cm.术后1年VCSS评分及CIVIQ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6±1.23)分比(0.9±0.65)分,P<0.01);(83.13±7.49)分比(95.57±4.00)分,P<0.05];治疗有效率100%.随访期间,血栓性浅静脉炎21条,色素沉着35条,缝合点疼痛3例,肌间静脉血栓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FS联合PHL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征象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的分析

    作者:何绍富;毛丽娟;王朝阳;陈嘉文;李美芝;张小玲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目的 研究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征象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病历资料及CT影像结果.研究其CT特征与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性.回顾复查CT影像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64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包括40例有症状患者和24例无症状患者.有症状组夹层长度较无症状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2±31.9)mm比(33.3±15.6)mm,P<0.001],有症状组真腔直径及真腔残留率较无症状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5)mm比(4.2±1.8)mm,P=0.044;(36.1±29.4)% 比(48.7±21.3)%,P=0.046].51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46例疗效良好.结论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与夹层长度及真腔狭窄度有相关性,保守治疗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 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文东;刘晨;姜坤;乔彤;冉峰;刘澄;刘昭;李承龙;李晓强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患者资料,比较分析尿激酶快速泵入和24 h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的溶栓效果、并发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快速泵入组52例,持续泵入组94例.快速泵入组及持续泵入组的总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1.25)d比(5.52±1.60)d,P=0.011];两组纤维蛋白原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1.01)g/L比(2.48±1.25)g/L,P=0.015];D-二聚体达峰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3±2.60)mg·L-1·d-1比(6.61±1.16)mg·L-1·d-1,P=0.009].两组在D-二聚体浓度峰值、血小板计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PTS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时,快速泵入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持续泵入相比,其在对纤维蛋白原影响、缩短导管溶栓时间、一般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存在优势,但对PTS的预防无明显差异.

  •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用于不同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茅平;骆曦图;黄宝骏;陈俊伟;杨澄宇 期刊:《中华血管外科》2018年04期

    目的 比较AngioJet机械吸栓(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用于不同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46例中央型、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分为三组:≤3 d组(25例);3~14 d组(15例);>14 d组(6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患健侧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d组患者的患肢消肿情况、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住院时间与3~14 d组、>14 d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 d组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与>14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T联合CDT对病程不超过3 d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消肿效果、能更快速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更高效清除静脉内血栓、恢复静脉血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病程在3~14 d的患者仍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超过14 d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