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激酶在下肢动脉溶栓中的应用

    作者:孟蕊琦;蒋远东

    本文介绍了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方法及临床资料.应用尿激酶剂量为20-90万U/次,即能达到溶栓的效果而无一例出现副作用及并发症,分析了尿激酶应用在下肢动脉导管溶栓术中的有效剂量.

  • 经股静脉下行穿刺置管溶栓治疗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附33例报道

    作者:尹文州;卜庆云;郑雅各;苏宏;杨霞

    目的 探讨经患侧股静脉插管治疗股、腘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徐州市中医院介入科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股静脉穿刺插管,保留溶栓导管于股、腘静脉血栓内,定时定量导管内推注溶栓药物,同时给予全身抗凝治疗,治疗后进行造影复查判定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溶栓后血管分级为3级28例,2级4例,1级1例;2级及1级的5例患者血栓大部消融,仅腘静脉局部少量血栓残留;长溶栓时间14天,短溶栓时间2天,平均7.6天.结论 经患侧股静脉下行穿刺置管操作方便,技术成功率高,溶栓效果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文东;刘晨;姜坤;乔彤;冉峰;刘澄;刘昭;李承龙;李晓强

    目的 探讨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患者资料,比较分析尿激酶快速泵入和24 h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的溶栓效果、并发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快速泵入组52例,持续泵入组94例.快速泵入组及持续泵入组的总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1.25)d比(5.52±1.60)d,P=0.011];两组纤维蛋白原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1.01)g/L比(2.48±1.25)g/L,P=0.015];D-二聚体达峰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3±2.60)mg·L-1·d-1比(6.61±1.16)mg·L-1·d-1,P=0.009].两组在D-二聚体浓度峰值、血小板计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PTS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时,快速泵入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持续泵入相比,其在对纤维蛋白原影响、缩短导管溶栓时间、一般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存在优势,但对PTS的预防无明显差异.

  • 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舒适及安全护理

    作者:梅英丽;应莲琴;金扬眉;陈光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安全及舒适护理,以提高护理质理.方法: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下,使患者很好地接受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的方法治疗.术后在舒适护理上着重指导患肢活动方法、适当止痛、采用保温式硫酸镁热湿敷等护理措施的落实,同时特别加强患者的溶栓导管、微量推注泵及溶栓抗凝用药等安全护理.结果:全组98例患者经导管溶栓治疗后,患肢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其中有1例发生了意外拨管,有2例患者出现溶栓导管穿刺口渗血不止,经调整微泵尿激酶剂量及压迫止血后渗血停止.结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特别加强舒适及安全护理,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溶栓导管意外拨管、堵管及出血的风险.

  •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杨荣飞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骨科创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中、术后均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统计两组DVT发生率,采取相应治疗,观察不同方法的治疗总有效率,检测药物抗凝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41.7%);药物抗凝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导管溶栓与手术治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出血倾向,高凝状态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性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骨科创伤手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如有发生可采取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以保证治疗效果.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超楠;邓洪儒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其中下肢DVT包括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部分患者可发展为PE、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并终导致死亡或残疾.腔内治疗具有保护静脉瓣膜功能及提高病变血管通畅率的作用,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PTS发生率.本文总结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CDT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史作磊;王坤;王宾;于剑;王辉;于振海;李光新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导管溶栓(CDT)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本院血管外科诊断为DVT行CDT治疗的患者共124例,观察CDT治疗的效果和有无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24例下肢DVT患者行CDT治疗后下肢肿胀等症状均较前有所好转,其中13例存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行髂静脉支架植入后症状明显改善;共发生并发症9例(7.2%),其中牙龈出血等相关出血并发症3例(2.4%),与CDT直接相关的并发症6例(4.8%).应用尿激酶治疗后,118(95.2%)例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出现一过性升高,停止应用尿激酶或者加用保肝药物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CDT是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可行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 血栓旋切器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的体会

    作者:姜国忠;李雪岩;赵健飞;鹿凯;刘巍立

    目的 分析血栓旋切器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年采用血栓旋切器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的16例患者(A组)和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采用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的1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后1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再病变的情况.结果 术后一年内,A组比B组再发病变数目及病变天数均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旋切器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较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效果好

  • 单纯导管溶栓与吸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嘉宏;曾仲衍;黄敏捷;练玉杰

    目的 对比单纯导管溶栓与吸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将183例急性DVT患者分为2组,A组95例单纯导管溶栓(CDT)治疗,B组88例先吸栓再CDT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比A组手术耗时较短(P<0.05);A组相较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溶栓时间较短,尿激酶用量较少;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联合吸栓治疗DVT安全有效,具有手术花费少,治疗时间短,减少溶栓药物用量等优点,但也存在手术耗时较长,出血量较多等缺点.

  • 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聂中林;高涌;孙勇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基础上采用胫后静脉置管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对其中髂静脉狭窄5例和闭塞1例患者在拔除溶栓导管后实施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18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症状消失.溶栓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期间,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置管处渗血或血肿形成、神经损伤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 ~12个月,平均5个月.15例肢体肿胀基本消退、肌张力减低、恢复正常劳动力;2例活动后肢体出现轻微肿胀伴沉重感,能进行正常家务劳动;17例均未出现患肢浅静脉曲张及静脉营养性障碍.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适应证宽,便于护理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对比

    作者:刘安成;张俊生;胡涛;张伟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 ~ 85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导管溶栓组16例,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组1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膝上15 cm周径差)、溶栓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导管溶栓组膝上15 cm周径差为(1.78±0.59) cm,较系统溶栓组的(2.69±0.83) cm明显缓解;导管溶栓组溶栓治疗时间(145.78±14.36)h较系统溶栓组的(242.72±21.35)h缩短;导管溶栓组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6,较系统溶栓组的9/18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12个月,导管溶栓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3/16,较系统溶栓组(10/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系统溶栓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并可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秀芳;阎成美;林瑞娇;夏印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80例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临床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路径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结果 路径组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得分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节约医疗资源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行导管溶栓术的护理

    作者:单爱静;张轶芸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19例下腔静脉置入术加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消退,且未发生肺栓塞.结论早期及时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并发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 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作者:孙晓明

    目的::探究脑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将71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7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3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4.59%,并发症发生率2.7%,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5.29%,并发症发生率11.8%,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可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疗效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致残率,值得广泛推荐。

  • 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探讨

    作者:李桂杰;秦士勇;周祝谦;孙洁;王连祥;张曙光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和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经导管溶栓及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一例

    作者:马春梅;刘惠亮;罗建平;韩玮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1岁,因阵发性心悸20余年,加重5天入院.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此后,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5天前,患者受凉后感胸闷、憋气,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收住入院.查体:心界不大,心室率120次/分,律绝对不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经胸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增大,前壁及前间壁室壁运动异常.

  •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艾克拜尔·加马力;关玉华

    目的 探索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9日至2017年1月19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抽签化分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静脉溶栓和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IB(3.69±1.05)g/L、PT(11.47±1.63)s、TT(15.38±2.47)s、NIHSS评分(5.41±1.78)分、BI指数(95.63±2.14)分、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

  • 红景天注射液配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晓绿

    目的:观察红景天注射液配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景天注射液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疗效、消除的周径值及纤维蛋白原改变。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肢体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测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红景天注射液配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血管腔内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时的溶栓治疗

    作者:杜猛;叶炜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在慢性下肢缺血腔内成形治疗时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广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1例慢性下肢缺血(TASC Ⅱ D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UK)溶栓,然后再行血管腔内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动脉通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例患者(81.8%)血管成形技术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2例(18.2%)未溶栓成功.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9%,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0%、88%及92%,2年为67%、84%及88%.结论 对慢性下肢缺血TASC Ⅱ D级病变进行血管腔内成形时的溶栓是可行、安全且有效的.

  •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支架治疗

    作者:薛冠华;黄晓钟;梁卫;叶猛;张纪蔚

    目的:评估支架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67例行支架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例,施行导管溶栓后存在髂静脉受压的患者植入支架;合并慢性下肢静脉高压15例,直接植入支架。手术前后测支架两端压差,以及患肢大小腿与健肢周径差。术后1、6个月及1、2、3、5年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结果67例患者共植入支架79枚,直径10~14mm,长度40~100(平均89.7)mm;52例急性病例采用导管溶栓,使用尿激酶量125万~590万(平均297万)U,使用时间2~6(平均2.9)天。支架两端压力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3.46)cmH2Ovs(1.53±1.73)cmH2O,P<0.001]。手术前后大、小腿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3±2.63)cmvs(1.25±1.49)cm;(4.16±2.11)cmvs(1.43±1.13)cm,P<0.001]。术后1、6个月及1、2、3、5年通畅率分别为97.0%、92.5%、86.6%、85.1%、83.6%及82.1%。5例(7.5%)患者术后穿刺点渗血,加压包扎后痊愈。无全身大出血、支架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随访2~61(平均45.0)个月,4例患者下肢轻度肿胀,4例有沉重感,PTS发生率为11.9%(8/67)。结论导管溶栓治疗IVCS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支架治疗IVCS疗效满意。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