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腔内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时的溶栓治疗

    作者:杜猛;叶炜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在慢性下肢缺血腔内成形治疗时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广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1例慢性下肢缺血(TASC Ⅱ D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UK)溶栓,然后再行血管腔内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动脉通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例患者(81.8%)血管成形技术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2例(18.2%)未溶栓成功.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9%,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0%、88%及92%,2年为67%、84%及88%.结论 对慢性下肢缺血TASC Ⅱ D级病变进行血管腔内成形时的溶栓是可行、安全且有效的.

  • 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杰;常光其;李松奇;李晓曦;王深明;吕伟明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组(16例)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114个月,单纯股动脉切开术组中的截肢率为70%(7/10),3例1年内需行血管旁路手术;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重建手术组的手术均获成功,13例(81.3%)患者症状好转,3例因旁路血管闭塞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表现,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仅l例术后需再次行血管旁路手术,无截肢病例.结论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的疗效优于单纯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但要重视股深动脉在恢复下肢血供中的作用,必要时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

  • 重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防治

    作者:陈翠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msis obliteans,ASO)是中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的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日益老龄化,ASO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尤其伴有糖尿病的ASO患者远端血管病变更为多见,预后差.ASO常合并心、脑、肾和代谢等多学科疾病,由于受累肢体动脉病变广泛,下肢缺血,常导致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或坏疽,治疗困难,被迫截肢,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提高对ASO防治非常必要.

  • 股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

    作者:张志文;冯海;陈学明;李晨宇;朱仁明;于宏志

    目的 探讨股总动脉(CFA)内膜切除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对于累及CFA和股浅动脉(SFA)及股深动脉(FPA)起始处的多节段狭窄闭塞病变的65条肢体(61例),同期采用CFA内膜切除和腔内技术对髂动脉(IA)、SFA、□动脉及膝下动脉的复合术式进行处理,判定技术和血流动力学的成功.术后第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统计初次通畅率和二次通畅率.结果 所有手术操作都取得了成功,ABI由术前的0.32±0.22增至术后的0.83±0.34(P<0.01).围手术期没有死亡和严重截肢病例.6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14~36个月).随访期间4例死亡.股浅动脉支架共18例(32.7%)发生再狭窄,再狭窄者中的5例接受了再干预;12、24、3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92.3%、77.8%、65.3%,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5.3%、89.2%、76.7%.髂动脉支架2例发生再狭窄,未干预.股总动脉随访期间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股总动脉内膜切除联合腔内技术治疗累及CFA的下肢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

    作者:原标;张葆现;张望德;宋盛晗;李谈;张扬;苑超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3%,平均随访34.4个月,有28例患者(32条下肢)截肢,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坏死组织愈合,11例患者有效降低截肢平面.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2.8%,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通过依序选择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及旁路手术等系统方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疗效满意.

  •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平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皮肤内血管成形术及药物治疗.然而对于下肢动脉流出道差,无动脉转流术适应证者,或体质差无法耐受搭桥手术者治疗办法则较少,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终难以避免高平面截肢.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在多学科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下肢缺血的临床运用越来越深人[1].干细胞移植技术能够促使动脉缺血性肢体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症状,降低截肢率或截肢段面,为此类疾病的患者带来希望.

  • 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建荣;郭晓华;林开勤;金红来;胡晓钢

    目的 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2月-2007年5月.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5例.结果 5例病人下肢动脉均完全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0%,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1年累计开通率分别为80.0%和60.0%,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段硬化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的评估

    作者:王玉琦;曲乐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常见原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妥当可致截肢.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改善肢体缺血症状及挽救肢体,主要术式为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旁路移植术、血管腔内治疗和复合式手术4类,每种术式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动脉内膜剥脱术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临床研究

    作者:钱爱民;李晓强;段鹏飞;桑宏飞;朱礼炜;戎建杰

    目的:评价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10例,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糖尿病足3例,血管闭塞性脉管炎3例.患肢12条中左5条,右7条.均予G-CSF 300 μg/d皮下注射,连用4~6天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109/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配成干细胞悬液.部分干细胞悬液直接注射至患肢肌肉内,其余干细胞悬液经球囊导管技术灌注至患肢末梢动脉内.结果:患肢疼痛和冷感觉改善率为100%.间歇性跛行3例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移植后1个月,5例7条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示均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安全、简单、有效.

  • Lewis大鼠慢性后肢缺血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作者:杨盛家;陈兵;罗涛;佟铸;张淑文;史小林;许晴;张斌;张建

    目的 通过线栓法制备大鼠慢性后肢缺血模型,将其与急性后肢缺血模型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Lewis大鼠慢性后肢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第7、14、28、42及49天进行激光多普勒血流分析及血管造影.每组动物在血管造影后处死,分别取其健侧和患侧股四头肌和腓肠肌行HE染色及α-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小动脉密度.结果 慢性后肢缺血模型组动物术后未出现明显的跛行和肢体坏死.血流分析发现,慢性后肢缺血模型在术后第49天仍处于缺血状态.后肢肌肉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急性坏死和肌肉纤维化的表现.术后第7天,慢性缺血组股四头肌的小动脉密度低于急性缺血组(0.015 2比0.036 4).结论 线栓法制备大鼠慢性后肢缺血模型与目前采用的急性动物后肢缺血模型制备方法有显著的不同,其缺血肢体较少受到代偿机制的影响且缺血时间维持较长,此为进一步研究缺血后血管新生的机理和治疗严重的下肢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 48 例慢性下肢缺血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静;张丽峰;曾伟;刘源;何春水

    目的 观察慢性下肢缺血的各种方法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6月,共收治慢性下肢缺血患者48 例.单纯药物治疗13 例,腔内介入治疗31 例,下肢旁路或原位动脉重建7 例.结果 药物治疗:改善9 例,无改善3 例.下肢旁路或原位动脉重建治疗:明显改善6 例,改善1 例,无改善1 例,后进展为截肢1 例,脑出血死亡1 例.腔内成形治疗:明显改善5 例,改善16 例,无改善9 例(未能成功行球囊扩张5 例),脑出血死亡1 例.结论 应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等对于每位下肢慢性缺血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赛力木·艾拜都拉;阿不来提·艾则孜;欧明辉;李雪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危及生命.Criqui统计65岁以上的男性约10%患有ASO,而75岁以上则有20%的发病率[1];北美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25%患有慢性下肢缺血.我科自2006年7月~2009年3月介入治疗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27例(肢体31条肢).

  •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腔内治疗

    作者:原标;苑超;宋盛晗;李谈;张扬;张望德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治疗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结果 行腔内治疗65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随访12个月,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维持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 腔内介入是治疗多阶段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