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脉内支架再狭窄3例

    作者:郑华光;王亮;袁军

    1临床资料例1男71岁,1986年8月出现劳累胸闷、憋气,含服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诊断为冠心病,予以扩冠治疗.1998年3月症状加重,出现夜间胸闷、心前区疼痛,出汗,发作频繁,于5月20日院外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左前降支主干局限性狭窄80%,回旋支中段狭窄50%~60%,6月16日行前降支血管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因术中发作心绞痛,未对其它冠脉病变进行处理.

  •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滨;李保;张月安;王慧仙;高勇丽;芦丽芳

    近年来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PTRAS)已经成为治疗ARAS的主要手段[1],但近期随着世界范围内多个大型临床随机研究结果的公布,目前对PTRAS治疗ARAS效果的争议逐渐增多.本文以我院患者为基础,回顾分析ARAS患者行PTRAS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ARAS患者的临床治疗.

  •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滨;李保;张月安;王慧仙;高勇丽;芦丽芳

    近年来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PTRAS)已经成为治疗ARAS的主要手段[1],但近期随着世界范围内多个大型临床随机研究结果的公布,目前对PTRAS治疗ARAS效果的争议逐渐增多.本文以我院患者为基础,回顾分析ARAS患者行PTRAS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ARAS患者的临床治疗.

  •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长段闭塞

    作者:田鹏;褚永新;路国勇;冯睿

    目的 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AFARI)在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血管外科自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SAFARI技术治疗的36例慢性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患者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症状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 全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4.4%,ABI由术前0.31±0.12提高至术后1周的0.83±0.25.32例患者获得随访,失访4例,随访时间1~37个月,平均16.8个月.1例腘及膝下动脉开通失败行股下段截肢术,1例髂动脉开通失败行股-股动脉转流术,8例患者术后出现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3例患者支架内再闭塞.34例手术成功患者,下肢缺血症状于术后24 h内消失或明显改善,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 SAFAR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的方法.

  •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中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树斌;杨雨春;滕松刚;汪洋;于源东;苗阳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中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应急治疗措施.方法:针对2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中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患者,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原因,探讨有效的应急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规范操作避免术中急性脑血栓形成,发生脑血栓要第一时间明确闭塞血管并有效开通闭塞血管.结论:对颈动脉支架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中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做好应急状况的诊治,确保患者受益大化.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中的应用

    作者:陈立颖;吕树铮;艾辉;刘文娴;陈韵岱;柳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2-4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患者分为2组,梗塞后心绞痛组38例,梗塞后心功能不全组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CA)处于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状态.其中49例为单支,8例为双支,1例为左主干病变.所有患者均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77枚,其中1例因钢丝不能通过病变处而失败,手术成功率98.3%.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梗塞后心绞痛组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不全组左室射血分数(EF)由术前的47.1±8.6%提高至术后的64.7±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均能从事轻至中度体力活动.随访2-18个月,心功能均在Ⅰ-Ⅱ级,无1例死亡及再梗塞发生.结论:AMI恢复期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是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冠脉干预的时间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玉国;徐峰;张运;李继福;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吕瑞娟;孙祎;李瑞建

    目的探讨冠脉干预时间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33例ST段抬高AMI的患者,87例6h内开始冠脉干预(早期介入组),46例6-12h内开始(延迟介入组).81例冠脉内直接置入支架(直接支架组),52例先球囊扩张再置入(常规支架组).分析ST段无回落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元分析发现,早期介入和直接支架均是ST段无回落的保护因素(OR=0.59,95%CI=0.44-0.79,P=0.00;0R=0.71,95%CI=0.56-0.89,P=0.00),直接支架组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保护因素(OR=0.66,95%CI=0.47-0.94,P=0.01).直接支架组比常规支架组明显减少造影剂用量和缩短X线曝光时间(114±35ml vs 165±62ml,24.2±16.7min vs 31.8±18.3min,P<0.05),并节省球囊.结论在ST段抬高AMI冠脉干预治疗中,应尽量缩短开始冠脉干预的时间,对适宜的病变应直接置入支架.

  • 脑保护器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作者:顾福杭;杨冬山;王雪平

    目的探索脑保护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应用脑保护器angioguard(血管保护伞),对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行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并总结其临床使用结果.结果应用脑保护器成功施行23例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回收的保护伞中17个发现碎片组织,无手术死亡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器的使用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 单纯球囊扩张术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贫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

    作者:林捷;董志武;苏洁;吴荣敏;杨阳

    目的:评价单纯球囊扩张术联合替罗非班应用策略对贫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因严重贫困放弃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在我院采取药物溶栓治疗的上述患者作为药物溶栓组,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PTCA)联合替罗非班应用策略开通罪犯血管的上述患者作为PTCA组,通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评价PTCA联合替罗非班应用策略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A组住院期间心脏收缩期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B型脑钠肽(BNP)、心绞痛及心衰发生率与药物溶栓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贫困放弃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TCA联合替罗非班应用有助于减少该类患者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

  • 经臂部畅通动脉血管成形术对老年人而言是安全的

    作者:董勇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是一种使心脏受阻动脉畅通的手术,通常沿着插入大腿上部一支血管的细管(导管)抵达心脏.但是,越来越多的医生现在采用腕部动脉入路技术.新研究发现,在70岁或年纪更大的人中,这些所谓的桡动脉血管成形术似乎比传统入路更安全.

  •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在急性下肢缺血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解志磊;徐敦元;王文利;李艳梅;房涛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急性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突然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循环障碍,是血管外科急症.应用Angiojet机械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安全有效,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应用

    作者:周密;王超楠;陈雷;李明轩;单海丰;李章木;邓洪儒

    目的 总结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因急性下肢缺血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36例(患肢37条)的临床治疗,通过造影结果和术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来评估动脉的再通情况.随访包括症状的缓解程度、下肢动脉彩超以及踝肱比(ABI).结果 36例患者均完成了吸栓/喷药-吸栓,吸栓术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者18例,支架植入者6例,所有患者术后即刻症状缓解明显,AngioJet血栓抽吸技+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的技术成功率为94.4%(34/36).随访32例经下肢动脉彩超及踝肱比(ABI)检查均超过3个月,27例经评估后下肢动脉通畅,5例出现部分缺血症状.结论 AngioJet是一种将药物溶栓和机械吸栓相结合的清除下肢动脉血栓的非常有效的系统,具有微创、高效、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进行补救性治疗,近期疗效满意,需要严格选择适应症,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上肢深静脉血栓6例报道

    作者:周密;王超楠;陈雷;李明轩;单海丰;李章木;邓洪儒

    目的 总结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装置在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因上肢深静脉血栓于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中造影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来评估上肢静脉的再通情况.随访包括症状的缓解程度、上肢静脉彩超来评估吸栓后血管的通畅程度.结果 6例患者均完成了吸栓/喷药-吸栓,吸栓术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者5例,未行支架植入,所有患者术后即刻症状缓解明显.AngioJet血栓抽吸术+球囊扩张的技术成功率为100%(6/6).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经上肢静脉彩超及上肢臂围检查均超过3个月,经评估后上肢静脉通畅.结论 AngioJet是一种将药物溶栓和机械吸栓相结合的清除上肢静脉血栓的非常有效的系统,具有微创、高效、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球囊扩张作为补充治疗,近期疗效满意,但是需要严格选择适应症,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支气管隆凸血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勇坡

    目的 探讨支气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隆凸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4月-2009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59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n=105)、B组(n=81)、C组(n=73),A组患者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支气管成形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C组患者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隆凸成形术治疗.在手术后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辅助治疗,全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为3年,现对比分析上述三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①三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P<0.05).②三组患者随访期内复发率、转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随访期内复发率、转移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随访期内复发率、转移率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5).结论 肺癌根治术联合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远期疗效确切,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有效术式.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于洪艳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入院35例STEMI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2例)和对照组(PCI 13例)均发病于12h内行急诊PCI术,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 h,对照组应用常规PCI术,收集所有病历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照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应用替罗非班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为(95%),常规PCI未应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为(86%),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明显抵于对照组,但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 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邱原刚;郑良荣;陈君柱;朱建华;张芙荣;许毅;赵莉莉;陶谦民

    目的了解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58例患者入选,术前24 h内及术后第3天分别用90项症状清单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1)术前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因子分高于常模,术后躯体化因子分仍高;(2)男性患者强迫、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则恐怖因子分较高;(3)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等评分高于冠心病患者;(4)手术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得分较术前减低;(5)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恐怖因子分(1.34±0.38)高于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者(1.15±0.23,P<0.05);(6)详细谈话组阳性症状均分低于常规谈话组(分别为2.46±0.37,2.56±0.48,P=0.02);(7)70岁以上的患者阳性症状均分(2.62±0.45)高于60岁以下(2.47±0.43,P<0.05)及60~69岁组(2.45±0.40,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症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手术的心理刺激是重要的原因,女性、高龄以及合并的心理疾病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术前谈话时详细介绍手术并发症不会增加患者的心理症状.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性别差异的研究

    作者:张波;姜大明;孙宇姣;任丽娜;张志红;高远;李玉泽;周旭晨;齐国先

    目的 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性别差异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在辽宁省20家医院发病后24h内入院的1429例STEMI患者中,选择直接PCI患者382例,采用统一问卷记录临床资料,并应用统一调查表随访.结果 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8.4岁±10.2岁)大于男性(59.9岁±11.5岁),女性患者中位“症状球囊扩张时间”为312.5 min,男性为27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住院期间,女性患者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出血,但住院病死率及药物治疗无性别差异.女性与男性患者累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但两组间直接PCI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个月时,死亡及其他心血管事件无性别差异;3个月后,女性心力衰竭和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均P=0.007),而心血管病死率无性别差异.长期随访女性患者全因病死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vs.1.6%,P=0.056).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其他独立因素后,女性不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女性不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患者长期随访病死率上升,是由于其年龄偏大和较长的院前延迟所致.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许长存;刘培敏;任国成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568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264例,A组)或经股动脉(304例,B组)入径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无假性动脉瘤(B组7例,p<0.05)等其他血管及皮肤并发症,1例发生术侧肢体浮肿;B组出现1例动静脉瘘、2例术侧肢体浮肿、5例穿刺部位表皮坏死,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 经挠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可行性高,安全有效.

  • 谈三种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手术操作编码

    作者:刘晓培;孟洁

    目的 了解介入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做出准确的手术操作编码.方法 对常见的介入方法从操作方法及主导词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及结论介入疗法根据不同的解剖部位和治疗目的 ,其对应的手术操作编码也不同.

  • 创伤性浮膝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贵林;王立胜;徐东明;许平

    创伤性浮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高能量损伤,临床上常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端骨折所引起的膝关节相对漂浮的状态[1].由于骨折断端邻近下肢的主要血管,合并伤多且严重,故创伤性浮膝损伤常伴下肢的主要血管损伤,临床治疗相对困难.

4297 条记录 1/215 页 « 12345678...2142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