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下腔静脉滤器应用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剑;韩建伦;马波江;李前进;朱利飞;乔红刚;朱艳;贺晓丹;叶生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 )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猝死发生。目前DV T 治疗以抗凝、溶栓等为主,下腔静脉滤器(IVCF )可阻止脱落的血栓到达并阻断肺循环,被认为可减少肺动脉栓塞(PE )所致猝死的发生。我院2011-2013年共收治D V T患者28例,其中18例病程在2周以内,并符合IVCF植入适应证,植入IVCF治疗,现报告如下。

  •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王文平;郑跃华;吉海梅

    深静脉血栓(D V T )形成是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易受累的深静脉为髂静脉和股静脉,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引起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后果十分严重。术后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处理非常重要。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 T )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建利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逐渐.针对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易有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造成病死率增加.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我们采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体会

    作者:丁聪;周海涛;季锦飞;周江;李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临床中较常见的血管疾病,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而引起的肢体静脉高压综合征,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多见于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1]。国内吕厚山和徐斌[2]首次报道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总发生率为47.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邱贵兴等[3]报道,关节置换术后 DVT 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0.8%(16/52)、预防组为11.8%(8/6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22%~29%的 DVT 患者可能并发致命性肺栓塞,50%以上患者可导致长期遗留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Colwell 报道骨科手术后在没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 DVT 的发生率为40%~60%[4]。2003年7月,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 H )第21次会议上公布的 AIDA 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亚洲包括中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 DVT 发生率与西方国家接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是 TKA /T HA 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其能继发危及生命的肺栓塞(PE),在临床上被称之为“无声的杀手”,成为TKA /T HA 术后主要的致死原因,TKA /T HA 术后的死亡有68%归因于 PE 。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 DVT 。 DVT 预后较差,2年病死率20%,8年病死率则高达31%,10%的院内非预期死亡是由PE 导致[7]。而且临床上80% PE 患者起病时无任何临床症状,骨科医生都应该重视 DVT 的预防。

  • 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分析

    作者:吕效忠;张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后,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生活质量,少数患者血栓脱落后可并发肺梗死致死亡.随着直肠癌根治术的开展,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截石体位手术增多,术后并发LDVT的病例数也逐渐增加.本文结合我院1997年6月至2005年6月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LDVT的8例患者,对此作一分析.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霞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53例非手术患者,从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95例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必不可少.

  • 重型颅脑损伤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月侠;程小凤

    近年来,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问题的出现以及医源性损伤发生率的上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为种种因素,更易发生血栓形成,结果则是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恢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而且合并肺动脉栓塞者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总结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脑外科发生的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就有关护理问题,作一分析.

  • 妇科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与护理

    作者:刘洪云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形成是由于血栓脱落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肺静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通过对24例DVT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 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探讨

    作者:任菲;李亮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痊愈(62.5%),12例有效(35.5%),1例肺栓塞发生.随访6个月~5年,25例死亡,死亡原因肿瘤扩散转移;2例血栓后综合症.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个体化规范治疗.

  • 运动损伤后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误诊报告

    作者:魏朝霞;周艳平

    目的:探讨运动损伤后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诊治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对1例误诊为小腿软组织挫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左侧腓肠肌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其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结论:运动损伤导致的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发病隐匿,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易造成误诊.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国芳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观察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肢,栓塞段及其远端静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其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均与健肢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AngioJet机械吸栓与置管溶栓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磊;冯家煊;王宏飞;张雷;魏小龙;袁良喜;裴轶飞;宋超;景在平

    目的 比较机械吸栓与置管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中心进行治疗的48例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分别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PMT)治疗(PMT组,24例)与置管溶栓(CDT)治疗(CDT组,24例).结果 PMT组Ⅲ级完全溶解20例(83.3%),Ⅱ级3例(12.5%)及Ⅰ级1例(4.2%);CDT组Ⅲ级完全溶解19例(79.1%),Ⅱ级4例(16.7%)及Ⅰ级1例(4.2%).两组溶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PMT组与CDT组临床改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例比18例,P=0.461).PMT组溶栓时间明显短于CDT组[(0.25±0.11)h比(45.68±8.25)h,P<0.001],且尿激酶平均用量也少于CDT组[(16.7±3.20)万U比(144±20.37)万U,P<0.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周围少量皮下淤血斑,CDT组中1例出现溶栓导管感染,1例出现血小板降低.CDT组溶栓后患、健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减小大于PMT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8±3.38)cm vs (4.11±1.71)cm,P=0.424;(4.52±2.14)cm vs(3.72±1.25)cm,P=0.272]].结论 与CDT治疗相比,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是其具有治疗时间短、溶栓药物用量低等优点.

  • 经股静脉下行穿刺置管溶栓治疗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附33例报道

    作者:尹文州;卜庆云;郑雅各;苏宏;杨霞

    目的 探讨经患侧股静脉插管治疗股、腘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徐州市中医院介入科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股静脉穿刺插管,保留溶栓导管于股、腘静脉血栓内,定时定量导管内推注溶栓药物,同时给予全身抗凝治疗,治疗后进行造影复查判定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溶栓后血管分级为3级28例,2级4例,1级1例;2级及1级的5例患者血栓大部消融,仅腘静脉局部少量血栓残留;长溶栓时间14天,短溶栓时间2天,平均7.6天.结论 经患侧股静脉下行穿刺置管操作方便,技术成功率高,溶栓效果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

    作者:尹孝亮;郎德海;胡明;王迪;胡松杰;林作栋;杨磊波

    目的 评估应用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6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ngioJet机械吸栓与腔内成形术的联合应用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早中期治疗结果.结果 经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置管溶栓后,血栓Ⅲ级消除63例(92.6%),Ⅱ级消除5例(7.4%).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膝上15 cm周径差[(9.0±3.4)cm比(3.6±1.5)cm]及胫骨结节下10 cm处周径差[(4.2±1.6)cm比(1.9±0.6)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植入后髂静脉狭窄均解除.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40)g/L比(112±36)g/L,P>0.05];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62例(91.2%),经处理后血尿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10.5 d.随访3~24个月,随访期间再发下肢肿胀、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经置管溶栓治疗血栓消除,管腔获得再通.结论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方法.

  • 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文东;刘晨;姜坤;乔彤;冉峰;刘澄;刘昭;李承龙;李晓强

    目的 探讨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患者资料,比较分析尿激酶快速泵入和24 h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的溶栓效果、并发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快速泵入组52例,持续泵入组94例.快速泵入组及持续泵入组的总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1.25)d比(5.52±1.60)d,P=0.011];两组纤维蛋白原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1.01)g/L比(2.48±1.25)g/L,P=0.015];D-二聚体达峰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3±2.60)mg·L-1·d-1比(6.61±1.16)mg·L-1·d-1,P=0.009].两组在D-二聚体浓度峰值、血小板计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PTS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时,快速泵入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持续泵入相比,其在对纤维蛋白原影响、缩短导管溶栓时间、一般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存在优势,但对PTS的预防无明显差异.

  •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用于不同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茅平;骆曦图;黄宝骏;陈俊伟;杨澄宇

    目的 比较AngioJet机械吸栓(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用于不同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46例中央型、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分为三组:≤3 d组(25例);3~14 d组(15例);>14 d组(6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患健侧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d组患者的患肢消肿情况、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住院时间与3~14 d组、>14 d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 d组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与>14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T联合CDT对病程不超过3 d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消肿效果、能更快速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更高效清除静脉内血栓、恢复静脉血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病程在3~14 d的患者仍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超过14 d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 超声引导下腔静脉临时滤器置入术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敬府;赵军;白志勇;杨玉杰;董国祥;贾建文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下腔静脉临时性滤器置入术(IVCF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18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明确诊断并确认符合IVCFI适应症.术前应用CDFI依次扫查右颈内静脉(RJV)、下腔静脉(IVC)和肾静脉(RV),明确RV入口位置,测量滤器置入处IVC大内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标准Seldinger穿刺术经RJV将临时滤器置入到IVC.结果 18例患者中除1例因滤器置入IVC段过短而放弃外,17例均经CDFI评估符合滤器置入要求并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置人临时滤器17枚,放置时间1天~31天,平均21±4天,而后成功取出,无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100%.结论 超声可安全有效地引导临时IVCFI,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颜碧专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经过造影明确诊断后,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中出现总静脉反流、股浅静脉反流等并发症3例,占8.6%;对照组中,出现总静脉反流、股浅静脉反流等并发症11例,占31.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溶解患者的血栓,快速稳定患者的病情,并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

  • 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乔凤颖

    目的 :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在术中进行护理时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都是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在2013年11月到2015年11月进行治疗的病人74人.我们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人,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主要运用的是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进行有效的术中护理干预.通过实验对比,来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 出血量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等情况.结果 :通过两组实验的整合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都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并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也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运用术中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中,也能明显降低形成率.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王菲菲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3.1%低于对照组21.9%,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7% 高于对照组79.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效果佳,其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2035 条记录 1/102 页 « 12345678...1011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