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配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沈悦;张懿;徐晶;杨平安

    目的 研究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配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临床疗效.方法 80例PHN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对照组行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肌注3 ml,2次/d,注射间隔时间3~5 h)治疗,联合组则行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无菌纱布均匀涂抹3~6 g,保鲜膜封存,紧贴肌肤表面,2次/d,用药间隔时间3~5 h)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且对照组和联合组患者均于治疗后第3天、1周和2周行随访,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疼痛度评分,并观察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3天、1周和2周联合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VAS评分治疗后第3天、1周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第2周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3天、1周和2周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联合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例患者出现注射点轻度疼痛,停止治疗后,自行恢复.结论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PHN疾病,治疗效果显著,不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 前列腺素E2在闭合性单纯性长骨干骨折患者急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丁洋洋;丁呈彪;张建湘;汤建;彭磊

    背景:前列腺素E2含量增多可直接引起疼痛或增加神经根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使神经根痛阈下降引起疼痛.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在急性骨折导致的急性疼痛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单纯急性闭合性长骨干骨折所致急性疼痛症状住院患者,采取静脉滴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测定血浆中前列腺素水平.结果与结论:患者用药前30 min及用药后6 h血浆前列腺素E2浓度和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用药后2 h(P < 0.05).证实,前列腺素E2与闭合性单纯性长骨干骨折患者急性疼痛密切相关,采用镇痛药物抑制前列腺素E2浓度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 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位置、注入量与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徐磊;杨惠林;姜为民;钱明;曹成;胡海

    背景: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效果良好.目的:验证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渗漏率为4.5%;其他椎体骨折发生率为9.1%.随访2年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01);骨水泥位偏左侧5例,位于中部9例,偏右侧8例,疼痛改善程度与骨水泥位置无相关性(P=0.192);治疗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 < 0.05);注入骨水泥的量1~5 mL,注入骨水泥量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无相关性.表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的位置、注入量与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脂微球化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应

    作者:张康秦;梁斌;郑恒兴

    将酯化氟比洛芬封闭于脂肪微球中,比较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副作用.184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使用芬太尼1.0 mg;凯纷50 mg+芬太尼1.0 mg;凯纷100 mg+芬太尼0.5 mg;术前静脉予充凯纷50 mg,继而凯纷50 mg+芬太尼0.5 mg.结果表明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副作用较少,以先静脉预充凯纷50 mg+自控静脉镇痛(凯纷50 mg+芬太尼0.5 mg)为较好的组合.

  • 髌骨肌贴对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疼痛的影响

    作者:罗盛飞;曲由;陈建;李萍

    背景:在评价髌骨肌贴的疗效时,既往的等速肌力测试较少关注角速度变化对疼痛和肌力的影响。目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观察髌骨肌贴干预前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股四头肌肌力变化。方法:选择34例髌股关节综合征患者,在应用髌骨肌贴前,采用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评估训练系统测试角速度60(°)/s和180(°)/s下的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包括峰力矩值、总作功值及平均峰力矩值,并给予目测类比评分;在应用髌骨肌贴后,再次测试角速度60(°)/s和180(°)/s下的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并给予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目测类比评分:在6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分值较应用前仅轻微下降(P >0.05);在18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分值较应用前显著下降(P <0.05)。②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在6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峰力矩值、平均峰力矩、总功较应用前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18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峰力矩值、平均峰力矩、总功较应用前显著增加(P <0.05)。表明髌骨肌贴可显著改善髌股关节综合征患者低负荷关节运动时的疗效。

  • 不同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党生;周海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剧烈疼痛是导致患者置换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重要因素,如何给予患者置换后效果满意的镇痛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徐州市中心医院自2010年3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单侧的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镇痛组,静脉镇痛组,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每组各20例,均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术后镇痛。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置换前、置换后不同状态下1,6,24,48,96 h的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后24,48,72 h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膝关节置换患者膝关节KSS评分;置换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与置换前比较,置换后1,24,48,96 h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降低(P<0.05)。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好,其次为硬膜外镇痛组患者,静脉镇痛组恢复差(P<0.05);同置换前比较,3组患者置换后1,3个月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均升高(P<0.05)。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比较,置换后1,3个月硬膜外镇痛组,静脉镇痛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P <0.05)。结果证实,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方案置换后总体效果较好,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 氨酚曲马多在人工膝关节围置换期镇痛的安全性

    作者:刘艳

    背景:中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身体功能较差,如在手术过程中缺乏理想的麻醉方法,可能导致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有必要探索适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镇痛药物。目的:探讨氨酚曲马多在人工膝关节围置换期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药物安全性。方法: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骨科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0例进行研究,根据围置换期不同镇痛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实验组口服氨酚曲马多镇痛,分析氨酚曲马多在人工膝关节围置换期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药物安全性。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即刻、置换后第4,5天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患者置换后第1-3天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置换后7 d和12个月时的HSS评分与置换后24,72 h的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置换后24和48 h追加氨酚曲马多剂量以及2次总药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在人工膝关节围置换期镇痛中采用氨酚曲马多效果理想,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龄全膝关节置换的不同镇痛方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作者:务军

    背景:老年人关节置换后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容易导致各种置换后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为了降低高龄患者下肢关节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尝试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目的:对比不同镇痛方式下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纳入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龄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分别给予静脉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置换后3 d,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以及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观察组目测类比评分和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且目测类比评分为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表明在置换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面,对全膝关节置换高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无明显差别,但在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镇痛效果方面,硬膜外镇痛更具优势。且经分析可知,疼痛是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 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疗效的系统分析

    作者:李德毅;张旭;刘川;吴继生

    背景: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存在争议。
      目的:应用 Meta 分析方法,评价 Bryan 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 、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主要7种骨科杂志,检索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按照文中的纳入标准进行研究。提取颈椎总活动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等相关数据,利用RevMan4.2.2软件进行异质性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
      结果与结论: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83例患者,其中Bryan颈椎间盘置换430例,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453例。Meta分析发现在治疗后3个月和24个月,Bryan颈椎间盘置换组颈椎总活动度高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组;治疗后12个月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2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4个月2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在治疗颈椎病时,在治疗后颈椎总活动度方面,Bryan 颈椎间盘置换优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但2种治疗方案的神经减压效果无明显差异。

  • 经伤椎和跨伤椎螺钉置入固定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稳定性长期随访

    作者:谢申;祝少博

    背景: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用的修复方式之一,其固定方式又包括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及经伤椎固定等多种方式。其中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尚未明确。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经伤椎固定组(n=21)和跨伤椎固定组(n=25)。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卧床时间,以及伤椎 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和目测类比评分进行长期随访评价。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修复治疗过程中,跨伤椎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中输血方面要优于经伤椎组(P <0.05-0.01),经伤椎组在卧床时间上优于跨伤椎组(P <0.01)。②Cobb 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和及修复纠正方面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而经伤椎组在末次随访和随访丢失方面要优于跨伤椎组(P <0.05-0.01)。③在目测类比评分方面,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经伤椎组在末次随访时要优于跨伤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④提示经长期随访两种方式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与跨伤椎组相比经伤椎组在维持脊柱的高度和曲度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可更加有效的重建脊柱生理序列并恢复其稳定性,修复后腰背痛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个月随访

    作者:冯皓宇;马迅;何李明;陈晨;常强;张彦男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邻近节段的退变,再次手术较初次手术难度增加。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二次手术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评分系统和腰痛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及自觉症状进行评价,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并计算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首次手术破坏脊柱稳定性,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后路椎体间融合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解决彻底减压、稳定融合、瘢痕粘连压迫等问题后,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1年随访

    作者:丁权;陈勇

    背景: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合适的内固定系统进行有效复位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固定稳定性,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骨水泥灌注后的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可以实现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体骨之间的有效固定。
      目的:随访观察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系统对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的固定效果。
      方法:纳入17例经过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矫形的同时,共置入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68枚,通过近期随访观察其修复效果。采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及1年随访时的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并通过影像学观察椎体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骨水泥灌注螺钉有无松动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周、3个月及1年随访时患者的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肢ODI均显著改善(P <0.05),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能有效维持临床修复效果。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有2例患者出现1枚椎弓根螺钉的松动现象;内固定过程中有7枚螺钉固定的椎体出现轻度的骨水泥渗漏,未出现症状及后续并发症。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患者的椎体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强化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能够在有效复位滑脱椎体的同时,长期有效的提供良好的抗拔出力,固定效果稳定。骨水泥加固后对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的强化固定作用,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避免螺钉周围骨质疏松引起固定失败。

  • 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3-4节段邻近节段病变与性别的关系

    作者:王朝君;冯艳红;张晓丽;杜淑娟;王喜;张双伟;范金鹏;徐凤周;王韦江

    背景:腰椎的结构复杂,腰椎内固定融合后会出现关节突肥大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防止邻近节段关节发生病变,近年来临床上已经将过去坚强的融合固定转变为尽量保留活动度的弹性固定,但效果仍不理想。同时目前关于腰椎邻近节段病变的影响因素尚无定论。目的:研究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3-4节段病变与性别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7至2016年行L4-5、L5-S1椎间植骨融合后患者200例,按照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各100例,对比两组的L3-4节段发病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不同的融合位置以及融合范围下L3-4节段发生病变情况较多,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较高,且融合部位方位角位移运动范围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L4-5、L5-S1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3-4节段病变独立相关影响因素之一。说明性别是影响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3-4节段邻近节段病变的因素之一,女性内固定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升高。

  • 经皮椎体成形修复症状性椎体血管瘤:骨水泥操作技术

    作者:李祖国;童卫华;刘浩;吴吉光;扈佐鸿

    背景:尽管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使用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血管瘤具有微创、出血少、操作简单、恢复快、止疼迅速等优点及治疗有效性,但人们对其治疗后的肿瘤复发、症状改善、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及安全性仍存在疑虑。目的:探讨和总结采用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有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有明确症状且诊断为椎体血管瘤的患者52例,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16-63岁,T 5-T 12椎体血管瘤36例,L 1-L 3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治疗后1 d、3周、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MacNab疗效评价显示,优40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1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1例在手术中出现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余无明显并发症出现。表明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可有效治疗椎体血管瘤且相对安全,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椎体血管瘤1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MacNab疗效及并发症等指标。

  • 经皮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作者:陈安刚;曾本强;杨勇;宋小强;胡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通过注入骨水泥材料强化压缩骨折椎体的稳定性,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发挥显著的止痛效果,但易出现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目的:进一步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 DSA 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y 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度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 d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1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进一步降低,与治疗后1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椎体前缘高度和中央高度明显恢复(P<0.05),Cobb角明显矫正(P <0.05),至6个月后大部分椎体高度和Cobb角仍保持稳定。影像学复查显示椎旁骨水泥少量渗漏6例,其中椎旁软组织内渗漏2例,相邻椎间盘内渗漏4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见神经损伤病例。提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多数椎体的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且不良反应少。

  • 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在老年膝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

    作者:庞留成;赵峰;杨建生;赵彦芬

    背景:老年膝髋关节置换中为了减轻围术期疼痛,给予罗哌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预期的麻醉效果,但是选择何种浓度的小剂量轻比重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膝髋关节置换中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0.15%、0.5%及0.25%罗哌卡因组,各30例,分别以0.15%、0.5%及0.25%罗哌卡因在L3-4或L2-3间隙进行穿刺麻醉.结果与结论:①0.25%罗哌卡因组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低于0.5%罗哌卡因组(P<0.05),高于0.15%罗哌卡因组(P<0.05);0.25%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0.5%罗哌卡因组(P<0.05);短于0.15%罗哌卡因组(P<0.05);0.15%罗哌卡因组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0.5%罗哌卡因组(P<0.05);0.15%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0.5%罗哌卡因组(P<0.05);②0.25%罗哌卡因组麻醉后1,5,10 h及术后24 h目测类比评分低于0.15%罗哌卡因组(P<0.05),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5);0.5%罗哌卡因组麻醉后1,5,10 h及术后24 h目测类比评分低于0.15%罗哌卡因组(P<0.05);③3组麻醉后3,10,30 min及手术毕心率及平均血压水平均发生轻微波动,但是0.25%罗哌卡因组波动幅度小;其次为0.15%罗哌卡因组,0.5%罗哌卡因组波动幅度大;④0.25%罗哌卡因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0.15%罗哌卡因组(P<0.05),低于0.5%罗哌卡因组(P<0.05);0.5%罗哌卡因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0.15%罗哌卡因组(P<0.05);⑤提示剂量为0.25%罗哌卡因3 mL能取得预期的麻醉效果.

  • 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肿胀

    作者:刘生发;张锋

    背景:目前尚无将肌内效贴和淋巴引流手法结合治疗关节置换后肿胀、疼痛的研究,且贴扎治疗多为即刻效应的研究,对于贴扎后的持续效应尚缺乏临床研究支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的肿胀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肿胀度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肌内效贴组比较,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②肌内效贴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37%;而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疼痛的改善要优于单纯肌内效贴.

  •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谢辉;王子华;赵德伟;黄诗博;王本杰;王威;崔大平

    背景: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繁多,但效果均未得到肯定及统一,如何提升股骨头内骨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提高股骨头修复后的生物力学支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采用预先提取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联合带血运髂骨瓣转移及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8例成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先抽取自体骨髓液,离心提取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2周后备用.采用带血运髂骨瓣转移、钽棒植入将骨瓣腾起恢复股骨头外形,并将预制的干细胞悬液注入植入髂骨瓣与股骨头软骨下间隙间.结果与结论:所有28例患者(36髋)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P<0.05),而这2个时间点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髋关节结果优13髋,较好15髋,良4髋,差4髋,优良率90%.说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钽棒植入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Kummell病

    作者:李志君;郑玉鹏;江天蔚;时永臣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快速疼痛缓解,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而关于其治疗Kummel病的报道不多.目的: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1例老年Kummel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25例,年龄58-72岁,涉及T11椎体5个,T12椎体11个,L1椎体8个,L2椎体4个,L3椎体2个,L4椎体1个,均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生活能力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与结论:①疼痛缓解:31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②生活能力:31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12个月的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③影像学评估:31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12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obb角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④不良反应:未发生椎管内及血管内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与骨水泥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⑤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Kummel病可快速缓解疼痛,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囊袋加压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

    作者:李志君;慈元;郑玉鹏;张光宇

    背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囊袋加压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快速疼痛缓解,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而关于其治疗Kummell病的报道不多.目的:评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囊袋加压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7例老年Kummel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67-72岁,涉及T11椎体2个、T12椎体7个、L1椎体5个、L2椎体2个、L3椎体1个.17例患者均进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囊袋加压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生活能力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与结论:①疼痛缓解:17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②生活能力:17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的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③影像学评估:17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obb角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④不良反应:未发生椎管内及血管内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与骨水泥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⑤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囊袋加压椎体成形治疗老年Kummell病可快速缓解疼痛,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