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如何应对运动后膝关节痛

    作者:刘心

    很多喜爱运动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运动过度后会有明显的膝关节疼痛或不适,而且发生疼痛的部位并不局限,以膝关节前方多见,也就是膝前痛.膝前痛是膝关节慢性疼痛中常见的部位.通常表现为上下楼时酸痛乏力、下蹲后站起时痛、膝前出现弹响、交锁卡压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胀和大腿肌肉的萎缩.

  • 如何应对运动后膝关节痛

    作者:刘心

    很多喜爱运动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运动过度后会有明显的膝关节疼痛或不适,而且发生疼痛的部位并不局限,以膝关节前方多见,也就是膝前痛.膝前痛是膝关节慢性疼痛中常见的部位.通常表现为上下楼时酸痛乏力、下蹲后站起时痛、膝前出现弹响、交锁卡压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胀和大腿肌肉的萎缩.

  • 温针灸针刺局部四穴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49例

    作者:陈仲新

    髌下脂肪垫损伤是指髌骨下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的临床症候群,是膝痛证中多的病种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温针灸局部4穴治疗本病,并与单纯针刺治疗作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髌股关节对合关系的CT测量

    作者:刘四海;刘克敏;王安庆;唐涛;王飞;崔志刚

    目的 筛选诊断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CT检查敏感参数.方法 对22例膝前痛患者42侧膝(症状组)及12例无症状者24侧膝(对照组)在屈膝0°、15°、30°、60°时分别对髌股关节行CT扫描,测量每个屈曲角度下的股骨滑车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和谐角、髌股指数.结果 症状组髌股关节的和谐角、髌股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扫描是检出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有效方法,其中和谐角、髌股指数对评价髌股关节异常对合更为敏感.

  • 滑动按压髌尖粗面治疗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

    作者:刘雪洁;朱贵芹;刘辉;董言斌;刘岳鹏;宋学军

    目的:评价滑动按压髌尖粗面治疗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2例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的病人,随机分配成2组,髌尖粗面滑动按压组(按压治疗组)和磁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3月和6月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膝痛强度,并用VAS加权值法评估总有效率.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 0.05),且按压治疗组较磁疗组下降显著(P < 0.05).按压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3月和6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96.7%和93.5%,磁疗组分别为67.7%、64.5%和58.1%,疗效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滑动按压髌尖粗面治疗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近远期疗效显著优于磁疗组.

  • 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许顺恩;刘日光;庄勇;汪健

    目的:探讨行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行保留髌骨的TKA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试验组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照组未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86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33例,对照组429例。分析表明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减少保留髌骨的TKA术患者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P<0.0001)。然而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KSS评分系统的膝评分、Feller髌骨评分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33;P=0.06;P=0.12;P=0.77)。结论保留髌骨的 TKA 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减低膝前痛的发生,对关节功能并没有明显影响。

  • 创伤后膝前滑膜异常增生的临床探讨

    作者:吕征;顾晓园;陈群;陶松年

    目的研究膝关节外伤后由于滑膜异常增生产生膝前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4例外伤后病人均膝前疼痛,镜下发现髌韧带旁内侧关节间隙滑膜出现炎症或息肉状滑膜增生,并给予切除.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Lysholm 评分由术前56.7分上升到96.2分(t=2.34,P<0.05),疼痛得分改善由5.4分提高到24.1分(t=2.37,P<0.05),34例疼痛均消失,27例(79%)股骨内髁软骨出现Outerbidge分类的Ⅰ~Ⅱ度的损伤未进行处理,9例(26%)术后出现关节血肿,于穿刺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创伤后膝关节由于滑膜病理性增生引起的膝前疼痛,经手术切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增生的滑膜有时会引起股骨内髁软骨的轻度改变.

  • 隐神经髌下支解剖及切除后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疼痛的影响

    作者:黄晓华;张卫国;杨阳;张波;程丽;张鹏

    目的 了解隐神经髌下支的解剖分布,对比分析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隐神经髌下支对术后膝前疼痛的影响.方法 对游离的膝关节隐神经髌下支进行解剖.按术中是否切除隐神经髌下支将患者分为两组,对膝关节进行手术前后HSS评分及膝前疼痛自我评分,将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隐神经髌下支分布于膝关节内下方及髌腱的前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HSS评分和膝前疼痛自我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隐神经髌下支只是膝前感觉神经的一部分,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有意识地将其切除,对于减轻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的意义不大.

  • 髌骨部分切除外侧松解术治疗髌股关节炎148例疗效分析

    作者:黄河;吴迪;王永年;李灵芝;李世和

    髌股关节炎是老年人膝前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1],1991~1996年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髌股关节炎伴有向外侧对线不良和髌股关节外缘骨赘形成的148例240个膝关节作髌骨部分外侧关节面切除和外侧软组织松解,平均3.5年的随访,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33例,年龄54~65岁,平均58.4岁.92例双膝,56例单膝,共240个膝.症状与体征:148例病程3~5年,非手术治疗无效.主要症状:①髌股关节痛,半蹲和下楼加剧,不能走凸凹不平的夜路,活动受限;②髌下有摩擦音;③髌股关节有假性交锁.主要体征:①关节肿胀;②髌骨压痛;③磨髌试验阳性;④髌骨外侧缘压痛;⑤髌骨活动度减少,屈膝30°髌骨被动 向内侧活动受限;⑥膝伸直位时,髌股关节间隙内侧宽外侧窄,髌骨向外侧倾斜.

  •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宁宁;王远贺;田少奇;杨旭;孙康

    背景: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术后膝前痛等逐渐困扰着患者及术者.初次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膝前痛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严格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58例拟同期行双侧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术中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侧给予去神经化处理,对照侧未行此操作.余手术操作均相同,手术均为同一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师同期完成,均使用同样的膝关节假体.术前、术后评估均由同一熟悉查体及功能评分的评估者完成.患者及评估者均对分组情况不知,术中均不给予髌骨置换.采用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及VAS评分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58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2个月因心源性猝死失访,其余患者均完整参与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其中男12例,女45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两组患者在KSS评分、WOMAC、ROM及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髌骨去神经化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减少膝前痛的发生及功能恢复并无作用.

  • 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对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前痛的Meta分析

    作者:高耀祖;段王平;史光华;李鹏翠;卫小春

    目的 以Meta分析方法研究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对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膝前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关于保留髌骨行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TKA的相关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四篇随机对照研究.分析表明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对保留髌骨的TKA患者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无影响[RR=0.76,95%CI (0.59,1.00),P=0.05],但是可以改善其的Feller髌骨评分[MD=1.15,95%CI (0.74,1.55),P<0.01],KSS评分系统-膝关节评分[MD=1.30,95%CI (0.23,2.37),P<0.05]和KSS评分系统-膝关节功能评分[MD=1.45,95%CI (0.08,2.81),P<0.05].结论 在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髌骨边缘电灼去神经化能改善术后膝前痛和膝关节功能.

  • 髌股关节痛病因、治疗和分组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杨辰;曲峰

    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是下肢常见的过劳损伤之一.症状通常表现为在下蹲、久坐、上/下楼梯、跑步等功能性活动中,膝关节髌后或髌周出现疼痛[1].髌股关节痛多采用排除式的诊断方法,诊断要求检查髌骨损伤的临床特征,并排除韧带或半月板等其他组织的损伤,终确定为髌股关节痛[2].髌股关节痛主要发生在体力活动较多的青少年群体中,在膝关节所有损伤中所占比例高达25%~40%[3].针对军校大学生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髌股关节痛流行率高达13.5%,发病率为22/1000人每年,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23倍[3].对于初次产生髌股关节痛的个体来说,70%~9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慢性症状[4].同时,青少年时期的髌股关节痛可能导致日后发展为髌股关节炎,研究显示有22%的髌股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前痛病史[5].由于髌股关节痛在运动人群中较为常见,并影响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且日后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给予髌股关节痛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问题分析

    作者:杜朝晖;李克功;曲龙;王志义

    随着全膝关节假体设计和安装技术改进,全膝关节置换术(KTA)改善功能和缓解疼痛的目的使许多患者受益,满意率逐渐增高,但是膝关节假体置换2年内失败率仍接近3%.髌骨并发症是引起失败的原因之一,主要包括髌骨骨折、髌骨不稳、髌骨假体的松动、髌骨假体的磨损、髌骨缺血坏死、髌骨弹响、膝前痛等.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成形联合髌骨减压对早期功能及膝前痛的影响

    作者:程鹏;王永清;Kifayatullah;王业林

    目的:探讨髌骨减压术与髌骨成形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膝前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4±8.3)岁.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髌骨成形组(36膝)、髌骨减压组(38膝).患者均使用相同类型的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髌骨功能使用Feller评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膝前痛发生率.结果:两组KSS膝评分术后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髌骨减压组优于髌骨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分别为30.6%(11/36)、10.5%(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TK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膝前痛发生率;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相比单纯髌骨成形可提高术后短期疗效,应用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膝前痛发生率.

  • 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术对保留髌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陆道望;王广辉;郭坤营;罗伟;陈述列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髌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评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Feller髌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与术前1周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膝前痛评分明显降低,KSS膝关节功能评分、Feller髌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评分降低幅度、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6个月Feller髌骨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术能明显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膝前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量化式截骨在髌骨置换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代宏杰;靳宪辉;崔胜杰;武佳奇

    目的:探讨量化式髌骨截骨对膝前痛影响。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11月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26例(149例膝关节)。患者采取“抛硬币简单随机化”随机方法常规髌骨置换组和量化式髌骨置换组,均采用统一膝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前和随访时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膝关节评分( HSS评分),髌骨评分( Feller评分)、手术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HSS和Feller评分,术后髌前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O.01);量化式截骨的时间明显少于标准模具截骨( P <0.05)。结论采用量化式髌骨截骨对TKA术后可以更好的重建髌股关节,减少膝前疼痛的并发症,减少手术的时间。

  • 髌骨软骨退变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中玉;瞿玉兴;蒋涛;郑冲;徐建达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临床有效治疗方式,但术后膝前痛一直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膝前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关节外因素和关节内因素,其中,髌骨软骨的退变程度也被认为是影响因素之一,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一概述.

  • 中药口服结合腿浴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疗效观察

    作者:张嘉润;徐文豪;廖隽芾

    髌下脂肪垫损害是因髌下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病变而引起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的临床症候群,其疼痛多表现为冷痛,非常符合中医学痛痹的疼点.自2003年起,我们采用麻桂乌附姜辛汤结合腿浴治疗该病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髌骨肌贴对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疼痛的影响

    作者:罗盛飞;曲由;陈建;李萍

    背景:在评价髌骨肌贴的疗效时,既往的等速肌力测试较少关注角速度变化对疼痛和肌力的影响。目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观察髌骨肌贴干预前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股四头肌肌力变化。方法:选择34例髌股关节综合征患者,在应用髌骨肌贴前,采用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评估训练系统测试角速度60(°)/s和180(°)/s下的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包括峰力矩值、总作功值及平均峰力矩值,并给予目测类比评分;在应用髌骨肌贴后,再次测试角速度60(°)/s和180(°)/s下的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并给予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目测类比评分:在6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分值较应用前仅轻微下降(P >0.05);在18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分值较应用前显著下降(P <0.05)。②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在6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峰力矩值、平均峰力矩、总功较应用前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18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峰力矩值、平均峰力矩、总功较应用前显著增加(P <0.05)。表明髌骨肌贴可显著改善髌股关节综合征患者低负荷关节运动时的疗效。

  • 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修复退变性骨关节炎:髌软骨退变等级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徐超;侯彦杰;伊力哈木·托合提;关振鹏;李山珠;王鑫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置换髌骨以及髌骨软骨对疗效的影响还存在争议。
      目的:评价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行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前痛发生率、临床功能及髌骨软骨退变等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治疗162例(162膝)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髌骨软骨退变等级采用 Outerbridge 分级标准、置换后膝前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分、临床功能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和髌骨评分。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切口达Ⅰ期愈合。髌骨软骨退变等级:Ⅰ级18例;Ⅱ级36例;Ⅲ级62例;Ⅳ级35例。末次随访时,6例(4.0%)患者有膝前疼痛,其中轻度疼痛4例,中度2例,无重度疼痛。患者平均美国膝关节学会、髌骨评分均明显提高。髌骨软骨退变等级不影响置换后膝前痛发生率(χ2=0.42, P=0.94)、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膝评分:F=1.83,P=0.14;功能评分:F=0.56,P=0.64)和髌骨评分(F=0.78,P=0.51)。说明膝关节退变性骨性关节炎行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髌骨软骨退变等级不影响临床疗效。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