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1-3个月
1.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文稿应资料真实、数据准确、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字精炼。论著性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左右(包括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2.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
3.来稿要求字迹清楚、标点准确, 双倍行距。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斜体字等均应注明。请自留底稿,本刊不退还原稿(图片除外);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
4.投稿时务请另页附注题名、所有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等信息;标明正文字数,并请附200字以内的第一作者简要文字介绍和一寸彩色免冠正面照片jpg格式照片的电子文档。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发文量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该期刊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刊物,其官网地址为:http://www.cjojs.com。
期刊是CSCD核心期刊,影响因子还是比较高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271,综合影响因子为1.076。
官网为:http://www.cjojs.com。
知网显示,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271,综合影响因子为1.076。
期刊是CSCD核心刊物,级别还是很高的,但是能不能用来晋升还要看是否在单位认可的目录内。
期刊有正规的国内国际刊号,CN:11-9283/R,ISSN:1674-134X。
该期刊虽然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但是是电子刊物,时候可以评职称还要看单位的要求。
由于该期刊的级别比较高,投稿难度也很大,对稿件的质量要求很高,投稿前可以找本站老师进行稿件评估。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对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收治18例(20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髋臼内陷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7~68岁,平均(46±8)岁.纳入病例均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髋臼内陷依Sotello-Garza和Charnley分型:Ⅰ型(内陷1~5 mm)0例,Ⅱ型(内陷6~15 mm)15例(17髋),Ⅲ型(内陷>15 mm)3例(3髋).排除标准为先天性、创伤性或髋关节骨关节炎所继发的髋臼内陷.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股骨颈截骨后股骨头逆行取出,取自体松质颗粒骨打压植骨重建髋臼,采用压配方式植入生物型多孔髋臼假体.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X线平片观察假体是否有松动和再次内陷以及植骨愈合情况.对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股骨头中心到Kohler线的距离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为55~131 min,平均(89±8)min.失血量为165~480 ml,平均(295±11)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髋臼和股骨劈裂骨折.随访时间2.5~6年,平均(4.5±1.7)年.术后X线片示4.5个月自体移植骨均与髋臼融合.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5±9)分(40~65分)提高至(92±13)分(89~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1,P<0.01).股骨头中心到Kohler线的距离由置换前的(20±4)mm增加到置换后的(2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P<0.01);随访期间均无髋臼假体松动发生.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的髋臼骨质菲薄且局部骨质疏松严重,髋臼形态不规则.采用自体股骨头颗粒骨移植填充髋臼结合生物型钽金属骨小梁髋臼杯假体,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并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目的 通过分析牛津3期活动平台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假体生存率,探讨其中长期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和预防策略.方法 选择自2007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应用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435例515膝,均系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病,其中男150例,女285例;年龄45~83岁,平均(61±8)岁.身体质量指数19~36 kg/m 2,平均(24±3)kg/m 2.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OM)变化,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与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术后所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评估患者的假体生存率,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ROM变化、KSS评分、OKS评分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35例515膝全部完成随访,平均(5.2±1.8)年.至末次随访时,KSS评分由术前平均(59±10),改善至术后平均(93±8)(t=-2.586,P<0.05);OKS评分由术前平均(24±8),提高至术后平均(43±5)(t=-2.056,P<0.05);膝关节术前平均(111±5)°,术后ROM平均(127±8)°(t=-2.334,P<0.05).所有患者人工单髁关节假体总生存率为92.2%.515膝单髁关节中共有15例(2.9%)并发症发生,其中聚乙烯活动半月板衬垫脱位6例(1.2%);迟发性深部感染1例(0.2%),经规范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行二期全膝关节翻修术,术后正常恢复;3例出现股骨髁侧假体松动(0.6%,含1例同时衬垫脱位病例),其中2例进行单髁关节翻修,1例予以全膝关节翻修;2例患者出现关节囊反复无菌性积液(0.4%),予以关节抽液并物理治疗后恢复;2例术后出现关节内游离体(0.4%),行关节镜手术取出后绞索症状消失;1例术后膝关节不明原因疼痛(0.2%),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术中前交叉韧带止点部分撕脱(0.2%),术中予以韧带线缝合固定,术后铰链支具固定41周后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牛津3期活动平台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病的佳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可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及成熟的外科操作能够保证UKA获得良好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的治疗需仔细分析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给予适当的处理.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强直髋合并髋臼内陷症的围手术期管理 、手术策略、中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2003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创伤骨科收治强直性脊柱炎伴强直髋合并髋臼内陷患者19例,共23髋,均为符合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ASAS)2010年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对其实施生物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中男16例,女3例,双髋病例4例.年龄32~65岁,平均(41.5±0.5)岁.组内患者强直性脊柱炎(AS)病程至手术前为10~42年,平均病程(22.3±1.3)年;术前术后进行Harris评分,并记录髋关节总活动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术前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共有17例21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5.2±2.7)个月.末次随访疼痛评分为(40.50±0.71),较术前评分(11.80±3.32)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P<0.01).功能评分由术前(7.10±1.10),提高到术后的(39.70±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1).术后髋关节总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t=8.78,P<0.01).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安全有效,髋臼重建尽可能使用植骨术及非骨水泥假体,以获得更好的中远期疗效.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内联合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轻中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00例,纳入标准:Kellgren-Lawrence分级1~3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排除标准:Kellgren-Lawrence分级4级骨关节炎患者及炎症性关节炎患者等.根据电脑产生的伪随机数字,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注射组(PRP+MSC)、单纯PRP注射组(PRP组)、单纯脐带MSC注射组(MSC组)、玻璃酸钠(SH)注射组(SH组),每组各50例.PRP+MSC组关节腔内注射5 ml富血小板血浆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合液;PRP组关节腔内注射5 ml富血小板血浆;MSC组关节腔内注射5 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SH组关节腔内注射2.5 ml的SH及曲安奈德注射液.分别在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价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利用MRI的T 2Map序列评价治疗前后关节软骨的变化情况.患者年龄、病程、VAS评分、AKS评分、细胞因子含量等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患者性别比例、病情程度等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例患者中,175例完成随访,PRP+MSC组45例,PRP组44例,MSC组43例,SH组43例.4组患者治疗前VAS、AKS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4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AKS评分较前升高,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5,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SH组VAS、AKS趋向于治疗前状态,其余3组未见反弹,PRP+MSC联合注射组优于单纯PRP与MSC治疗组,4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84/4.35,P<0.01).治疗后3周,SH组关节液中细胞因子未见明显改变,PRP+MSC组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变化水平高于单纯PRP与MS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21,P<0.01).治疗后6个月,MRI的T2 Map序列显示PRP+MSC组、PRP组、MSC组、SH组的平均软骨T2值分别为(54.07±2.64)ms、(56.59±1.40)ms、(56.40±1.57)ms、(57.98±1.9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63,P<0.05).结论 关节腔内联合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明显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因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及手术适应证,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20人(738膝),其中55人(55膝)发生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分别采用两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病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临床因素,从中寻找导致TKA术后切口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约7.45%,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高、既往吸烟病史及术后使用抗凝药均是TKA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分别为1.199、3.119、2.684(P<0.05).结论 BMI值过高、既往吸烟史及术后使用抗凝药均是TKA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的切口情况.对于术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应注意评估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出血及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缝合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并取得完整随访的38例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无法取得随访、依从性差的患者,分析术前X线片、MRI检查,了解肩袖撕裂口大小、肩袖回缩程度、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配对t检验对术前与术后半年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6)岁,所有患者均获半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5)月.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均发现有2条或以上的肌腱撕裂,关节镜下见15例患者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撕裂,8例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腱撕裂,10例冈上肌腱、冈下肌腱撕裂和肩胛下肌腱撕裂,5例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撕裂.术前VAS评分为(6.7±1.6)分,术后6月随访时为(2.4±1.7)分,术前与术后6月随访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23,P<0.01);术前UCLA评分为(7.9±1.2)分,术后6月随访时为(23.4±5.1)分,术前与术后6月随访的UCL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79,P<0.01);术后的UCLA、VAS评分均明显升高.术后半年MR检查结果,5例患者出现小型再撕裂,裂口均<3 cm,术后再撕裂患者与无再撕裂患者的VAS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是1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及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01月至2015年01月,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60例拟定行局部注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射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30例;糖皮质激素组(使用同等剂量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和利多卡因)30例.两组治疗后康复训练方案相同.术后1、3、12个月随访并临床评价,包括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的总体差异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治疗后第4天,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无28例,轻1例,中1例,糖皮质激素组为无27例,轻2例,中1例;富血小板血浆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9)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64±8)分、3个月时(42±9)分及12个月时的(21±9)分,DASH评分由治疗前的(138±10)分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113±10)分、3个月时的(82±10)分及12个月时的(52±10)分,MEPS评分由治疗前的(25±4)分提高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45±4)分、3个月时的(63±4)分及12个月时的(82±4)分;糖皮质激素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4±9)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53±9)分、3个月时的(45±8)分及12个月时的(55±9)分,DASH评分由治疗前的(133±11)分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99±10)分、3个月时的(85±10)分及12个月时的(98±10)分,MEPS评分由治疗前的(27±4)分提高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54±4)分、3个月时的(62±4)分及12个月时的(47±5)分.两组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VAS:F=15.98,P<0.01;DASH:F=15.00,P<0.01;MEPS:F=68.98,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12个月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VAS:t=5.0034,1个月DASH:t=5.4442,1个月MEPS:t=8.7142,P<0.05;12个月VAS:t=14,6313,12个月DASH:t=17.8157,12个月MEPS:t=29.9390,P<0.05),而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t=1.3646,DASH:t=1.1619,MEPS:t=0.9682,P>0.05).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及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能缓解疼痛,恢复肘关节功能;但糖皮质激素早期起效快,后期治疗效果缓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效果逐渐提高,同时不增加治疗后的并发症,从长远看值得推广.
目的 比较分析旋转平台、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对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350例膝关节病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病例均经临床、X线片或CT确诊.其中选择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180例设为A组,选择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170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屈曲度(ROM)及静态稳定性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其中HSS、KSS、ROM、静态稳定性指标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结果 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KSS评分、ROM、横轴向躯体重心(GCP)偏移位置均较术前显著上升,GCP漂移轨迹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前后t=-105.415、-107.890、-23.829、56.647、78.339;B组手术前后t=-103.736、-136.420、-22.141、-26.077、69.119,均为P<0.05);A组术后6个月GCP漂移轨迹显著小于B组(t=7.08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1,P>0.05).结论 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均能明显促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类似,但前者相对静态稳定性更好.
目的 探讨术后针刺联合鸡尾酒疗法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12年01月至2014年0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1科收治68例Kellgren&Lawrence(K-L)1、2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其中,A组采用"(200 mg罗哌卡因、5 mg肾上腺素,1 mg倍他米松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鸡尾酒"灌洗液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术后针刺治疗;B组采用单纯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术后针刺治疗;C组采用鸡尾酒灌洗液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D组采用单纯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每组17例.分别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4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4组术后症状缓解效果和关节功能改善状况.4组组间评分数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4组患者在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12个月的各组间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1个月随访时,A组与B组比较,VAS评分(t=3.728)、SF-36评分(t=5.409)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5.385)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C组比较,VAS评分(t=2.812)、SF-36评分(t=10.653)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t=12.160)分均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与D组比较,VAS评分(t=6.603)、SF-36评分(t=17.04)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23.835)均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后针刺联合鸡尾酒疗法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治疗KOA,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其他3组,有利于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KOA的疗法.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FVFG)治疗股骨头坏死(AVN)的随访资料,探讨FVFG术后股骨头塌陷的高危时间窗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进一步优化FVFG术后随访和康复锻炼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筛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FVFG治疗的AVN病例共307髋.入组标准:①年龄18~55岁;②AVN Ficat-ArletⅡ ~Ⅲ期;③按计划进行随访且抵达随访终点.排除标准:①术后继发感染、排异等严重并发症;②未按计划随访、随访资料不全或抵达随访终点前失访.记录入组病例的年龄、性别、AVN诱因、AVN单双侧、AVN分期及术后股骨头有无塌陷并对以上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VFG术后股骨头塌陷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215例307髋病例,平均随访时间(51±26)个月,其中股骨头塌陷未进展率为84.7%(260髋),股骨头塌陷进展率为15.3%(47髋).股骨头塌陷发生在术后3~24月,其中25%发生在术后3月内,50%在术后6月内,75%在术后15月内.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40岁(P=0.021)和Ficat-ArletⅢ期AVN(P=0.003)是FVFG术后股骨头塌陷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FVFG是一种有效的AVN保髋治疗方法.术后15月内是FVFG术后股骨头塌陷的高危时间窗,年龄较大和Ficat-ArletⅢ期是其风险因素;此类病人在FVFG术后应缩短随访时间间隔,减轻锻炼强度.
目的 滑膜炎在膝骨关节炎(OA)中常见,晚期膝OA患者MRI测定的滑膜厚度分级与滑膜病理评分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晚期膝OA患者中二者间关系,从而明确滑膜炎的MRI厚度分级和病理评分,是否可应用于OA的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符合晚期膝OA诊断标准Ahlback分级法中的4级和5级并排除其他疾病的住院手术患者31例,均接受:①MRI对内、外侧间沟和内、外侧髌上囊4个区域滑膜的厚度进行分级测定,根据厚度将滑膜炎程度分为0~3级;②观察部位滑膜的取样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学评分;③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滑膜厚度分级、病理评分间的相关性,以相关系数(rs)评价.结果 晚期膝OA 4个观察部位滑膜的MRI厚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P>0.05);4个观察部位滑膜的病理评分和病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6,P>0.05);晚期膝OA滑膜炎的MRI厚度分级与病理评分具有正相关(rs=0.81、0.56、0.59和0.52,P<0.01);与病理学3项指标具有正相关(rs=0.4、0.47、0.36,P<0.05).结论 滑膜的MRI检查与滑膜病理具有较强相关性,因此滑膜MRI与病理检查可用于对滑膜炎敏感的OA治疗药物选择及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在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减少出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医疗中心符合标准的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并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ml(含氨甲磺酸1 g).对照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但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均夹闭引流管闭2 h,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置换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第2、3、5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术后3 h的凝血指标,术后输血人数,术后3个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人数、有无膝关节感染发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总失血量(t=-5.29,P<0.01)、术后引流量(t=-5.35,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的量都有下降,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术后第2天(t=2.19,P<0.05)、第3天(t=2.07,P<0.05)及第5天(t=2.23,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输血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输血率(27%)(χ2=4.356,P<0.05);置换3 h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PT(t=2.19,P<0.05)、APTT(t=-0.78,P<0.05)、TT(t=-1.69,P<0.05)及纤维蛋白原(t=-0.82,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3月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膝关节感染.结论 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能够显著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减缓血红蛋白的降低,减少对输血的需求,同时不增加血栓的风险.
目的 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九科行HTO或腓骨截骨术治疗KOA的患者.HTO组共37例,男11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3)岁;腓骨截骨组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3)岁.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HTO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5.7个月,腓骨截骨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4.9个月.HTO组手术耗时(t=21.094,P<0.05)、术中失血量(t=9.91,P<0.05)、住院总花费(t=65.471,P<0.05)均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HTO组有1例(2.7%)并发症,腓骨截骨组有2例并发症(7.7%),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HTO组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t=2.426,P<0.05).WOMAC评分HTO组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t=3.997,P<0.01).术后12个月HTO组Lysholm评分(t=2.979,P<0.01)、WOMAC评分(t=-2.472,P<0.05)均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结论 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行腓骨截骨术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多、住院总花费多;术后12个月的随访提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能比行腓骨截骨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TXA)不同给药途径(局部、静脉以及局部静脉联合)减少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因重度骨关节炎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无TXA使用禁忌的患者共计159例;排除术前存在深静脉血栓DVT、凝血功能异常、术前正使用抗凝药物、术前血红蛋白<100 g/L、伴有恶性肿瘤、伴有或曾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患者、伴有出血性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分为A、B、C、D 4组,A组给予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ml,B组给予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C组术前30 min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D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关闭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记录患者术后凝血系列、显性失血量,并计算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输血率.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组间相关测量指标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1 d、3 d和7 d,同一时间点比较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差异.4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0.53%、11.11%、13.64%和1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1,P>0.05).B组、C组和D组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都明显低于A组(P<0.05),D组的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A、B、C、D 4组的输血率分别为21.05%,6.67%、4.76%和2.94%,B组、C组和D组的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χ2=9.914,P<0.05).结论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静脉滴注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均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并降低输血率,而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静脉联合关节腔注射减少术后失血量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锥度侵蚀是指股骨头颈锥度界面的磨损和腐蚀,是目前逐渐被认识的全髋关节置换失败原因之一.近来有不少的报道锥度侵蚀与金对金假体一样引起局部组织不良反应,可能生物力学和生物电化学因素有关,锥度设计,假体材料,股骨头直径等是导致锥度侵蚀的可能机制,并可促进其发生局部组织不良反应.诊断,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而治疗则关注翻修手术是否能够保留股骨颈锥度,以及避免锥度侵蚀适宜的股骨头材料.本文对人工髋关节股骨头颈交界锥度侵蚀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以及治疗作一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其多采用半肩置换术进行治疗.如果骨折造成肱骨近端的骨性标志破坏、术中假体的高度及后旋角度难以确定、以及术后大小结节未达到解剖复位及骨性愈合等可影响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熟练掌握肩关节的解剖关系、力学机制、肩关节特殊的重建技术,并制订周密的术前规划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就近几年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情况予以综述.
膝骨关节炎(OA)是1种慢性退行性病变,随着病变不断进展,整个关节结构会逐渐发生不可逆的改变,终导致关节功能破坏和残疾.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完全阻断OA的进展,临床发现并确诊OA时,常常是中晚期阶段,继之的预防及治疗也存在延迟.因此,如果能划分早期OA,也就是说在更多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病变前,早期发现OA,就有可能对OA进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并评估治疗方法,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残疾发生率.本文从临床,X线,病理生理,MRI,关节镜,分子生物标记物等各个方面对如何划分早膝OA及其病变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早期预防和发现OA,进而对OA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探查急性踝关节骨折时关节内合并病变,并辅助进行踝关节骨折的复位及固定的可能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诊断为"急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共78例.所有患者在行踝关节镜检+切开复位内固定,记录关节镜下软骨损伤、三角韧带损伤、下胫腓联合损伤及游离碎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关节内病变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Weber A型骨折6例,Weber B型骨折45例,Weber C型骨折27例.骨软骨损伤共51例,其中Weber A/B/C分别0/33/18例;胫腓联合损伤39例,其中Weber A/B/C分别0/18/21例;三角韧带损伤27例,其中Weber A/B/C分别0/21/6例;关节腔游离碎片7例,其中Weber A/B/C分别0/4/3例.Weber B型骨折与Weber C骨折距骨软骨损伤发生无统计学差异(χ2=0.363,P>0.05),但软骨损伤程度,Weber B型骨折更重(Fisher确切检验,P=0.007).胫腓联合损伤,Weber B型骨折与Weber C骨折两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4,P>0.05);在Weber C骨折中,后踝骨折与胫腓联合不稳明显相关(Fisher确切检验,P=0.02).三角韧带损伤,Weber B型骨折与Weber C骨折两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302,P<0.05);但当将内踝骨折与三角韧带损伤定义为内侧不稳时,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确切检验,P=0.07).结论 在急性踝关节骨折时,关节镜探查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合并的踝关节内病变,并辅助进行踝关节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是提高切开内固定手术疗效的有益辅助工具.
目的 探讨快速关节穿刺液肉眼分析对快速诊断关节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从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纳入符合标准的180例膝、踝、腕关节疾病患者,通过肉眼观察快速关节穿刺液的性状(包括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来协助诊断,结合穿刺前后的诊断及终诊断符合率来分析快速关节穿刺液的肉眼性状对关节疾病诊断的贡献.纳入标准为关节痛而且有关节积液表现,并均由同一医师完成穿刺;排除标准为各种原因不能完成终诊断的患者.结果 膝关节穿刺168例,踝关节9例,腕关节3例,所有患者没有发生因快速穿刺所致的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穿刺前诊断率为88.3%,穿刺后诊断率高达95.6%.结论 快速关节穿刺液肉眼下的颜色、粘稠度、透明度等性状特征分析在关节疾病的快速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关节镜辅助腓骨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纳入标准包括内侧膝关节痛,X线显示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排除标准包括膝外翻或外侧间室病变、膝周韧带断裂等.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5±13)岁.左膝7例,右膝11例.所有患者均内侧间室膝关节炎患者.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统计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手术前,术后2 d,术后3月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 平均住院日(8.5±1.6)d,单膝平均手术时间(51±16)min.其中1例患者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治疗后好转.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6.42±1.54)分降为术后2 d(3.12±1.87)分,术后3月(2.04±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P<0.05).HSS评分:术前(56.63±6.45)分,术后2 d(70.35±4.27)分,术后3月(79.16±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P<0.05);KSS临床评分术前(62.28±9.15)分,术后2 d(68.36±11.50)分,术后3月(80.86±10.39)分,与术前及术后2 d相比,术后3月KSS临床评分有明显改善(F=3.04,P<0.05);KSS功能评分术前(37.59±7.13)分,术后2 d(41.30±10.15)分,术后3月(70.54±4.91)分,与术前相比,术后2 d及术后3月KSS功能评分有改善(F=2.76,P<0.05).术后2 d的X线显示内外侧间室高度比较术前明显增加(Z=2.091,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腓骨截骨术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肩袖(rotator cuff)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的总称,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腱性止点、关节囊、喙肱韧带和盂肱韧带复合体在止于大、小结节前混合成一层袖套状结构,该结构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 肩袖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经常被称为"足印迹". 冈上肌足印区前后宽度为 16 ~25 mm,内外宽度为 12 ~16 mm,肌腱止点的面积为 155 ~370 mm.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足印的形状类似于菱形,而肩胛下肌足印的形状更像是梯形. 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在接近止点 15 mm 远的地方融合在一起,不容易被钝性分离. 冈下肌和小圆肌在肌与腱的连接处融合在一起. 冈上肌和肩胛下肌腱融合成一个鞘状结构,在肱二头肌沟入口处环绕肱二头肌腱. 鞘的顶层是由冈上肌腱组成,底层是由肩胛下肌腱组成.
患者,男,47 岁,入院前 7 h 单板滑雪时摔伤,当时速度较快右膝前外侧在半屈曲位撞在雪堆上,自觉右膝关节撞击瞬间有变形,剧烈疼痛,伤后关节可轻微活动但不能行走.临床检查:右膝关节周围肿胀明显、触痛,伸直及屈曲 30°位外翻应力实验阳性,前后抽屉试验阳性(图 1),Lachman 实验阳性. X 线片及三维 CT 检查(图 2)示右膝关节胫骨髁间棘骨折,股骨内髁撕脱骨折,关节内有游离骨片,股骨内髁后上方有撕脱骨折. MRI 检查(图 3)示前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后交叉韧带股骨端撕脱骨折,内侧副韧带股骨端撕脱,大收肌股骨止点撕脱骨折,外侧半月板损伤,胫骨骨挫伤. 入院后给肢体抬高,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
近年来,随着假体和手术器械的改良、手术技术的改进及 手 术 适 应 证 更 加 明 确, 膝 关 节 单 髁 置 换 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手术数量在国内外不断增长,其术后近期、远期随访效果理想[1 -2] ,10 年的生存率可达 95%[3] ,且相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有着损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相对低等特点,已成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术方式[4 -5] . 而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s,TPF)是 UKA 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胫骨平台的骨折将会引起骨头坏死、假体松动等严重后果,进而导致 UKA 手术的失败,需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对于该并发症,国内尚无类似病例的详细报道,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收治 1 例 UKA 术后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报道如下.
低磷性骨软化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常见表现为全身不明原因的骨痛和肌无力导致的步态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几年内身高明显变矮. 导致低血磷的病因有多种,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继发性以成人多见,起病隐匿,因其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和漏诊. 现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 4 例因髋部"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继发的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报道总结,以期对低磷性骨软化症的诊治提供参考,减少误诊和漏诊,现报道如下.
金秋九月,叶落知秋,在美的时节里,遇见美的秋天. 2018 年 9 月 15 日,中国骨关节炎疾病负担研讨会暨 OARSI -ASIA 巡讲报告会隆重举行. 在此次大会上,全球华人骨关节炎研究学会(ICOARS)宣告成立. 该学会的成立得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的支持.
目的 观察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功能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效果,探讨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12例择期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予以康复一体化护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56例.纳入标准:骨关节炎初次置换手术者,重度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疾病和其他膝关节疾病史;精神障碍者等.分别记录并比较入院1 d(T0)、7 d(T1)、及出院后1个月(T2)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评分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0、T1时间段,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评估以及肢体运动能力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2时间段的膝关节评估得分、肢体运动功能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6.363,5.563;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602,P<0.05).结论 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可较好地促进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恢复,改善护患关系.
一、共识背景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 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物. PRP 来源于自体、无免疫排斥、制作简单,临床应用安全. 研究报道,应用 PRP 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创面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功能恢复等[1 -3] . 近 20 年来,PRP 已经被应用在骨科和其它如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美容科等多个领域.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
第一次投稿,9月24日投的稿件,11月10号外审返回,修改后返回后半个多月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感觉效率还是很高的,大家有合适的文章可以投稿试试。
我的文章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编辑对文章的格式要求极为严格,历经好几次的修改,之后被收录,虽然过程比较麻烦,但是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7月30号投的稿件,8月8号交审稿费用,之后送外审,28号返修修改,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都很有价值,经修改后于9月12号返回,对格式进行修改后返回,10月11号被收录 ,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效率很高。
去年10月很投的稿件,11月返回修改,12月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由于加急见刊,文章提前三个月出刊,着急评职称的朋友可以选择加急。
我是1月22日投的稿件,审稿速度两个半月的时间,修改返回后,两周被收录,整个流程还是很顺利的,推荐大家投稿。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这个期刊的审稿很公正,我之前投过一篇文章被拒了,之后又投了一篇,二十几天后返回审稿意见,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修改文章,之后送复审,半个月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效率很高。